●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山脊有郭達廟,極著靈應,土人敬奉維虔。
天文分野并鬼之域,為中華之極西,西域之極東。
天時多寒少暑,層巒峻嶺,峭壁懸崖,中隔魚通河,形勢險峻。
本朝添設軍糧廳,分駐爐城,專司夷務,兼理五台糧運。
明正土司甲克木參同駐于此,轄十二鍋莊,約束新附土司。
乾隆丙午,敕建惠遠廟于城西山麓,金碧輝映,光照山谷。
番民所居碉樓,亦極宏壯。
爐定橋在飛越嶺西南,六诏孔道,橋跨兩山間,滬水經其下。
不施梁柱,熔鐵煉為橋,每煉重二千四百斤,長二十四丈有奇,闊六丈,以九煉為橋身,四煉為護欄,欄穿小煉如□字形。
略鋪薄闆,以濟行人。
每闆離尺許,滿則恐為狂風鼓蕩。
兩岸埋鐵柱四,橫木以绾鐵煉,每柱镌煉柱斤重,每熙朝新語。
柱重四萬八千斤。
天全州有王姓者,世業鍛,能懸爐于煉,鼓鞲施錘,名曰飛火。
遇有損壞,辄召令興修,他姓不能辦也。
巴塘沃野千裡,水泉環繞,日麗風和,豁人心目,物産類中土。
西行十裡,有河曰竹巴龍,即金沙江之上遊,北通孔宣土司,南與滇之麗江接壤。
有土司二以轄番衆,前明授以宣撫司,敕秩二品。
長曰阿什錯,副曰阿什滾,曾随嘉勇公福渡台征林爽文,屢立戰功。
乾隆丙午,台灣平,論功入奏,賜“奇勇巴圖魯”名号以寵榮之。
臨陣用鳥槍,能及遠,二百步内擊人無不中者。
捷如猿猱,所向披靡,夷民懾服。
暇則邀漢官大賈至寨宴飲度曲,恂恂儒雅,不類夷産。
西藏古曰烏斯藏,即唐古忒。
前藏名曰布達拉,距京師萬裡,乃坤維極遠之地。
天文入井三十度,四時觀北鬥祇見其半,南極出地十六度。
唐高宗以宗女文成公主妻其國王,始封為海西郡王。
康熙五十九年,平定西藏,敕封康濟鼐為貝勒,阿爾布為貝子,隆布鼐為公頗羅。
鼐以軍功疊邀恩命,封至郡王,領藏事,子孫世襲焉。
乾隆十五年,謀逆伏誅,藏王之爵遂除。
高宗以其地賜達賴喇嗎管轄,以後藏屬班禅額爾德尼佛管轄。
國人酷信佛法,自改封後頗稱甯谧。
班禅住紥什倫布,距前藏一千餘裡。
乾隆四十五年入觐,高宗純皇帝賜四體字玉冊玉印。
五十九年,仍還紥什倫布駐錫。
其地與廓爾喀接壤,故貿易多西洋貨物。
行使銀錢,每枚重一錢五分,面鑄乾隆藏寶四字。
五十八年,奏準在藏議局鼓鑄,賜名寶藏局,由四川總督派員往董其事。
乾隆四十一年,奉敕撰《勝朝殉節諸臣錄》十二卷,凡三千六百餘人,分專谥、通谥、祠祀三等,人各錄其事迹為傳。
仰見聖人之心大公至正,視天下之善如一,不以異代而岐視也。
乾隆四十三年,奉敕撰《西清研譜》二十四卷。
凡陶之屬熙朝新語。
六卷,石之屬十五卷,共研二百,為圖四百六十有四。
附錄三卷,則今松花、紫金、駝基、紅絲、仿制澄泥諸品,共研四十有一,為圖百有八。
每研皆正背二圖,亦間及側面,凡禦題及諸家銘識,一一鈎摹精好。
自有研譜以來,無如此之全備。
乾隆丁未,庶常散館。
欽定賦題太液池人字柳賦,以題為韻。
謹按:人字柳在太液池。
乾隆間風吹一枝著地,本株傾欹欲倒,命以折枝撐拄,既而成活,與本株作人字形。
因以名之。
有禦制賦并詩。
伏讀禦制句雲:“借問人稱誰氏,依稀彭澤先生。
”可想見此柳之風緻矣。
陶南村《辍耕錄》載:黑玉酒甕,玉有白章,随其形刻為魚獸出沒波濤之狀。
其大可貯酒三十餘石,徑四尺五寸,高二尺,圍圓一丈五尺。
至元二年告成,敕置廣寒殿。
由元迄明至本明,垂四百年,此甕委棄人間久矣。
乾隆十年,重進于朝。
奉敕建石亭于承光殿之南以貯之,禦制《玉甕歌》镌于甕内。
内廷翰林恭和詩甚多,秀水鄭吞松虎文詩雲:“天啟聖瑞玉甕出,惟聖克受昭聲歌。
臣愚未睹法宮寶,伏讀睿藻心為摹。
甕文三尺容五石,随形凹凸浮圓荷。
刻畫類鑄鼎象物,長風蹴踏萬裡波。
腥涎怪霧走蛟蜃,呀呷睒瞲騰鼋鼍。
陽冰不冶陰火間,怪變滅沒吞江河。
伊誰鏟削運鬼斧,或巨靈掌吳
天文分野并鬼之域,為中華之極西,西域之極東。
天時多寒少暑,層巒峻嶺,峭壁懸崖,中隔魚通河,形勢險峻。
本朝添設軍糧廳,分駐爐城,專司夷務,兼理五台糧運。
明正土司甲克木參同駐于此,轄十二鍋莊,約束新附土司。
乾隆丙午,敕建惠遠廟于城西山麓,金碧輝映,光照山谷。
番民所居碉樓,亦極宏壯。
爐定橋在飛越嶺西南,六诏孔道,橋跨兩山間,滬水經其下。
不施梁柱,熔鐵煉為橋,每煉重二千四百斤,長二十四丈有奇,闊六丈,以九煉為橋身,四煉為護欄,欄穿小煉如□字形。
略鋪薄闆,以濟行人。
每闆離尺許,滿則恐為狂風鼓蕩。
兩岸埋鐵柱四,橫木以绾鐵煉,每柱镌煉柱斤重,每熙朝新語。
柱重四萬八千斤。
天全州有王姓者,世業鍛,能懸爐于煉,鼓鞲施錘,名曰飛火。
遇有損壞,辄召令興修,他姓不能辦也。
巴塘沃野千裡,水泉環繞,日麗風和,豁人心目,物産類中土。
西行十裡,有河曰竹巴龍,即金沙江之上遊,北通孔宣土司,南與滇之麗江接壤。
有土司二以轄番衆,前明授以宣撫司,敕秩二品。
長曰阿什錯,副曰阿什滾,曾随嘉勇公福渡台征林爽文,屢立戰功。
乾隆丙午,台灣平,論功入奏,賜“奇勇巴圖魯”名号以寵榮之。
臨陣用鳥槍,能及遠,二百步内擊人無不中者。
捷如猿猱,所向披靡,夷民懾服。
暇則邀漢官大賈至寨宴飲度曲,恂恂儒雅,不類夷産。
西藏古曰烏斯藏,即唐古忒。
前藏名曰布達拉,距京師萬裡,乃坤維極遠之地。
天文入井三十度,四時觀北鬥祇見其半,南極出地十六度。
唐高宗以宗女文成公主妻其國王,始封為海西郡王。
康熙五十九年,平定西藏,敕封康濟鼐為貝勒,阿爾布為貝子,隆布鼐為公頗羅。
鼐以軍功疊邀恩命,封至郡王,領藏事,子孫世襲焉。
乾隆十五年,謀逆伏誅,藏王之爵遂除。
高宗以其地賜達賴喇嗎管轄,以後藏屬班禅額爾德尼佛管轄。
國人酷信佛法,自改封後頗稱甯谧。
班禅住紥什倫布,距前藏一千餘裡。
乾隆四十五年入觐,高宗純皇帝賜四體字玉冊玉印。
五十九年,仍還紥什倫布駐錫。
其地與廓爾喀接壤,故貿易多西洋貨物。
行使銀錢,每枚重一錢五分,面鑄乾隆藏寶四字。
五十八年,奏準在藏議局鼓鑄,賜名寶藏局,由四川總督派員往董其事。
乾隆四十一年,奉敕撰《勝朝殉節諸臣錄》十二卷,凡三千六百餘人,分專谥、通谥、祠祀三等,人各錄其事迹為傳。
仰見聖人之心大公至正,視天下之善如一,不以異代而岐視也。
乾隆四十三年,奉敕撰《西清研譜》二十四卷。
凡陶之屬熙朝新語。
六卷,石之屬十五卷,共研二百,為圖四百六十有四。
附錄三卷,則今松花、紫金、駝基、紅絲、仿制澄泥諸品,共研四十有一,為圖百有八。
每研皆正背二圖,亦間及側面,凡禦題及諸家銘識,一一鈎摹精好。
自有研譜以來,無如此之全備。
乾隆丁未,庶常散館。
欽定賦題太液池人字柳賦,以題為韻。
謹按:人字柳在太液池。
乾隆間風吹一枝著地,本株傾欹欲倒,命以折枝撐拄,既而成活,與本株作人字形。
因以名之。
有禦制賦并詩。
伏讀禦制句雲:“借問人稱誰氏,依稀彭澤先生。
”可想見此柳之風緻矣。
陶南村《辍耕錄》載:黑玉酒甕,玉有白章,随其形刻為魚獸出沒波濤之狀。
其大可貯酒三十餘石,徑四尺五寸,高二尺,圍圓一丈五尺。
至元二年告成,敕置廣寒殿。
由元迄明至本明,垂四百年,此甕委棄人間久矣。
乾隆十年,重進于朝。
奉敕建石亭于承光殿之南以貯之,禦制《玉甕歌》镌于甕内。
内廷翰林恭和詩甚多,秀水鄭吞松虎文詩雲:“天啟聖瑞玉甕出,惟聖克受昭聲歌。
臣愚未睹法宮寶,伏讀睿藻心為摹。
甕文三尺容五石,随形凹凸浮圓荷。
刻畫類鑄鼎象物,長風蹴踏萬裡波。
腥涎怪霧走蛟蜃,呀呷睒瞲騰鼋鼍。
陽冰不冶陰火間,怪變滅沒吞江河。
伊誰鏟削運鬼斧,或巨靈掌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