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否則竟請全啖之,我亦無顔相擾矣。
” 言畢出。
未久,吳笑而至曰:“恭喜今科必中,酒肴已還在案矣。
”歡飲而罷。
是科吳果成進士。
陳學士大侖初入學時,年十九,偶病劇,夢紫衣僧自稱元圭大師,握其手曰:“汝背我到人間,盍歸來乎?”陳未及熙朝新語。
答,僧笑曰:“且住,且住。
汝尚有瓊林一杯酒,瀛台一碗羹,吃了再來未遲。
”屈其指曰:“此别又須十七年也。
”言畢而去。
陳驚醒,病遂瘥。
己未成進士,入翰林,官至侍讀學士。
三十六歲,秋痢不休,因憶前夢十七年之期,笑謂家人曰:“大師未來,或又改期亦未可知。
”一日早起焚香沐浴,索朝衣冠著之。
曰:“吾師已來,吾去矣。
”跏趺而逝。
新建裘文達公曰修為編修時,兩典江南鄉試,兩典浙江鄉試,一典湖北鄉試。
旋奉命視巴裡坤軍務,賜禦用冠服,以寵其行。
歸朝奏對稱旨,遂命在軍機處行走。
洊曆六卿,兼司撰所述,作文以歐陽文忠公為宗。
常遊滁州,得文忠畫像,乞上題之。
文達書仿張即之,上以内藏即之書《華嚴經》殘本命補書,人莫能辨。
嘗奉命往河南、山東、江南經理河渠,當是時,河南水溢數郡,所被災州縣甚多。
文達疏水之達于淮者四,枝流六十有三,民得永遠甯居,所治克副聖慮。
而直隸如永定、大通等處,孰宜提堰,孰宜疏浚以達諸海,凡上指授方略,悉以屬之,無不允協。
嘗治某水時,有田夫突至輿前,如欲有言者,左右呵止之。
文達呼與語,竟得地勢高下之宜,久而無患。
其虛衷博采類如此。
年六十二卒。
前一日語家人曰:“我本江甯燕子矶河神,今将複位。
汝等扶榇還江西,必過彼,可求簽于關帝廟,如系上上第三簽,則知我仍為水神。
否則或有譴谪,不能複位矣。
”家人聞之,疑信參半。
有老仆獨信之曰:“公為王太夫人所生,太夫人本籍江甯,渡江時曾求子于燕子矶水神。
夜夢袍笏者來曰:”與汝佳兒。
‘逾年生公。
“後以公之喪歸至燕子矶,如其言蔔于關帝廟,果得第三簽,遂立木主于旁。
兩江總督尹文端公繼善,為立石作詩紀其事。
尹文端公愛才如命,總督兩江時,有王主簿發桂,派令管理省城行宮。
王有句雲:“愧我衙官無一事,宮門持帚掃閑花。
“公大器重之。
又解秀才中發谒見,鮑雅堂在座。
适十四公子慶寶至前,鮑問年幾何,曰:”十四歲。
“鮑戲出對雲:”十四世兄年十四。
“解應聲曰:”三千弟子路三千。
“公即聘解為西席。
長洲沈宗伯德潛,以名諸生久困場屋。
乾隆元年薦舉鴻博,召試不售。
歸。
戊午己未聯捷入詞垣,年已六十餘矣。
壬戌散館,試殿上。
日未昳,黃門卷簾,上出賜諸臣。
問:“誰是沈德潛。
”沈跪奏:“臣是也。
”上曰:“文成乎?”對曰:“未也。
”上曰:“汝江南老名士,而亦遲遲耶。
”翌日,授編修。
六月,引見奏對畢。
上曰:“沈德潛系老名士,命和消夏十詠,餘願和者亦和。
”于内閣分給筆劄,賜飲及餅餌瓜果。
自午至未,成詩六章。
有旨嘉獎,賜文紗越葛。
旋升中允少詹事,典湖北鄉試歸,召入上書房,再遷禮部侍郎。
乞假省墓,诏贈其先人如其宮,并贈詩褒之雲:“清朝舊名士,吳下老詩翁。
向每誦新句,猶然見古風。
”同官皆謹依此二十字為韻,仿賀知章還四明例贈行。
假滿還京,典戊辰會試。
次年,請告歸裡,上命恭校《禦制詩集》畢,乃行。
上賦詩以賜,複命加尚書銜,在籍食俸,時嘉興錢司寇陳群亦予告在籍食俸,上稱兩詩翁。
文臣之榮,無出其右。
錢文端公典庚午江西鄉試,寫榜吏陳巨儒須鬓如雪,求公手書以為榮。
自陳年七十,手寫文武三十二榜矣。
公贈詩雲:“桂籍憑伊腕力傳,白頭從事地行仙。
自言作吏中書省,曾侍朱衣四十年。
”十月複寫武榜,解首則其孫騰蛟也,名初唱。
掀髯一笑,筆堕于地。
中丞喜極,索彭方伯家屏贈詩。
時蔣苕生士铨在幕府,代作一絕雲:“榜頭題處笑開眉,七十年來鬓若絲。
官燭兩行人第一,夜闌回憶抱孫時。
”
” 言畢出。
未久,吳笑而至曰:“恭喜今科必中,酒肴已還在案矣。
”歡飲而罷。
是科吳果成進士。
陳學士大侖初入學時,年十九,偶病劇,夢紫衣僧自稱元圭大師,握其手曰:“汝背我到人間,盍歸來乎?”陳未及熙朝新語。
答,僧笑曰:“且住,且住。
汝尚有瓊林一杯酒,瀛台一碗羹,吃了再來未遲。
”屈其指曰:“此别又須十七年也。
”言畢而去。
陳驚醒,病遂瘥。
己未成進士,入翰林,官至侍讀學士。
三十六歲,秋痢不休,因憶前夢十七年之期,笑謂家人曰:“大師未來,或又改期亦未可知。
”一日早起焚香沐浴,索朝衣冠著之。
曰:“吾師已來,吾去矣。
”跏趺而逝。
新建裘文達公曰修為編修時,兩典江南鄉試,兩典浙江鄉試,一典湖北鄉試。
旋奉命視巴裡坤軍務,賜禦用冠服,以寵其行。
歸朝奏對稱旨,遂命在軍機處行走。
洊曆六卿,兼司撰所述,作文以歐陽文忠公為宗。
常遊滁州,得文忠畫像,乞上題之。
文達書仿張即之,上以内藏即之書《華嚴經》殘本命補書,人莫能辨。
嘗奉命往河南、山東、江南經理河渠,當是時,河南水溢數郡,所被災州縣甚多。
文達疏水之達于淮者四,枝流六十有三,民得永遠甯居,所治克副聖慮。
而直隸如永定、大通等處,孰宜提堰,孰宜疏浚以達諸海,凡上指授方略,悉以屬之,無不允協。
嘗治某水時,有田夫突至輿前,如欲有言者,左右呵止之。
文達呼與語,竟得地勢高下之宜,久而無患。
其虛衷博采類如此。
年六十二卒。
前一日語家人曰:“我本江甯燕子矶河神,今将複位。
汝等扶榇還江西,必過彼,可求簽于關帝廟,如系上上第三簽,則知我仍為水神。
否則或有譴谪,不能複位矣。
”家人聞之,疑信參半。
有老仆獨信之曰:“公為王太夫人所生,太夫人本籍江甯,渡江時曾求子于燕子矶水神。
夜夢袍笏者來曰:”與汝佳兒。
‘逾年生公。
“後以公之喪歸至燕子矶,如其言蔔于關帝廟,果得第三簽,遂立木主于旁。
兩江總督尹文端公繼善,為立石作詩紀其事。
尹文端公愛才如命,總督兩江時,有王主簿發桂,派令管理省城行宮。
王有句雲:“愧我衙官無一事,宮門持帚掃閑花。
“公大器重之。
又解秀才中發谒見,鮑雅堂在座。
适十四公子慶寶至前,鮑問年幾何,曰:”十四歲。
“鮑戲出對雲:”十四世兄年十四。
“解應聲曰:”三千弟子路三千。
“公即聘解為西席。
長洲沈宗伯德潛,以名諸生久困場屋。
乾隆元年薦舉鴻博,召試不售。
歸。
戊午己未聯捷入詞垣,年已六十餘矣。
壬戌散館,試殿上。
日未昳,黃門卷簾,上出賜諸臣。
問:“誰是沈德潛。
”沈跪奏:“臣是也。
”上曰:“文成乎?”對曰:“未也。
”上曰:“汝江南老名士,而亦遲遲耶。
”翌日,授編修。
六月,引見奏對畢。
上曰:“沈德潛系老名士,命和消夏十詠,餘願和者亦和。
”于内閣分給筆劄,賜飲及餅餌瓜果。
自午至未,成詩六章。
有旨嘉獎,賜文紗越葛。
旋升中允少詹事,典湖北鄉試歸,召入上書房,再遷禮部侍郎。
乞假省墓,诏贈其先人如其宮,并贈詩褒之雲:“清朝舊名士,吳下老詩翁。
向每誦新句,猶然見古風。
”同官皆謹依此二十字為韻,仿賀知章還四明例贈行。
假滿還京,典戊辰會試。
次年,請告歸裡,上命恭校《禦制詩集》畢,乃行。
上賦詩以賜,複命加尚書銜,在籍食俸,時嘉興錢司寇陳群亦予告在籍食俸,上稱兩詩翁。
文臣之榮,無出其右。
錢文端公典庚午江西鄉試,寫榜吏陳巨儒須鬓如雪,求公手書以為榮。
自陳年七十,手寫文武三十二榜矣。
公贈詩雲:“桂籍憑伊腕力傳,白頭從事地行仙。
自言作吏中書省,曾侍朱衣四十年。
”十月複寫武榜,解首則其孫騰蛟也,名初唱。
掀髯一笑,筆堕于地。
中丞喜極,索彭方伯家屏贈詩。
時蔣苕生士铨在幕府,代作一絕雲:“榜頭題處笑開眉,七十年來鬓若絲。
官燭兩行人第一,夜闌回憶抱孫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