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敏出所佩小玉羊為題,南華應聲雲:“宛爾成形質,居然或寝訛。
”方欲續下,有旨命和湯圓詩。
南華立成二十四韻以進,其警句雲:“甘白俱能受,升沉總不驚。
”文敏歎服,曰:“不料倉卒間猶能自見身份也。
” 錢文端公陳群,早歲詩名與沈宗伯德潛相埒,天下稱詩者以二公為宗。
高宗南巡,禦制詩俱寄沈與錢赓和,相傳為二臣遭際之異數也。
高宗純皇帝天縱多能,文不加點,詞臣中罕能赓和者。
錢文端公嘗侍上于乾清宮,元宵聯句,上思若湧泉,言言珠玉。
文端得一聯雲:“風團謝家絮,霜點洞庭橙。
”一時王公大臣推為五字長城。
嶽大将軍鐘琪狀貌奇偉,食飲兼人,而工于吟詩。
遇赦後,種菜于四川之百花洲。
既而有诏起用,督師征金川,過邯鄲題壁雲:“隻因未了塵寰事,又作封侯夢一場。
” 乾隆丙辰,張文和公夢見其父文端公。
文和請問今科狀元,文端書“钰”字示之。
問何姓,曰:“姓徐。
”及胪唱,一甲熙朝新語。
一名乃金德瑛也。
始悟钰字中已藏其姓名。
繼雲姓徐,又以德字偏旁合姓告之,真不可思議。
涪州周大司馬煌,其祖峨眉山樵也。
年九十九未娶。
一日忽于溪中得金銀若幹,與所善貧人吳翁謀遷居城中,且屬為媒,願以萬金為聘,但非處子不可。
吳笑諾之。
歸告妪,謂九十九老翁誰肯與為婚者?時吳女年十九,忽跪而請曰:“父母貧且老,生女不生男,何恃?今周叟高年驟獲多金,天将福之。
未必遽終于此,女願嫁之。
父母得萬金之聘,可以娛老矣。
人各有命,女如薄相,嫁年少者未必不孀也。
”吳夫婦奇其言,以告叟。
喜甚,即日委禽成婚。
後年餘生一子,時叟年百歲矣。
及見其子遊庠食饩,抱孫後乃卒,壽一百四十歲矣。
女先一歲卒,已五十九矣。
信人瑞也。
無錫顧祭酒棟高,康熙辛醜進士。
以中書謝職歸田,乾隆辛未以經學征。
召見之日,上問以治道。
對曰:“以儉德示天下。
”賜官國子監司業。
丁醜迎銮,晉祭酒銜。
著有《春秋大事表》,萃公谷之微言,正杜孔之義疏。
宋元以後諸儒,鮮及其精确也。
曹洛禋麟書晚年受知高宗,官至侍讀學士、上書房行走。
予告歸裡,自述生平,曾入黃山遇老人傳道。
人問納交當從子夏乎?從子張乎?曰:“朝廷之上從子夏,鄉黨之間從子張。
” 張南華宮詹侍直乾清門。
有旨宣召,而南華已歸。
上以詩責之雲:“傳宣學士為吟詩,勤政臨軒未退時。
試問羔羊三首内,可曾此際許委蛇。
”命依韻和呈,聊當自訟。
南華遵旨和進,上喜,賜以克食。
南華又進《謝恩詩》,有“溫語更欣天一笑,翻教賜汝得便宜”之句。
古來君臣唱和,如虞廷赓歌、周室巷阿尚已。
三代後如漢武帝、唐太宗、元宗、宋仁宗,皆有赓揚之辭。
然皆君唱臣和,熙朝新語。
從未有臣作詩而君和者。
乾隆七年,庶子張南華鵬翀奏進經史,蒙召對,賜禦書。
鵬翀以所畫《春林淡霭圖》進呈,并題六詩于上,末用頭字韻雲:“珍秘琅函特許求,他年拟結賜書樓。
天公定遣雲霞護,長有龍光在上頭。
“上用韻賜和六首。
以君而俯和臣詩,從古帝王未有此沖然若谷者也。
是日,賜松花石硯,上有禦制銘”以靜為用,是以永年“八字。
上天縱多能,鵬翀詩才敏捷,每日宣召至再至三,詞館諸臣豔稱奇遇。
一日,又以所畫《日長山靜便面》進呈。
上題雲:”仿佛前生是葛三,畫禅潇灑擅江南。
大癡更擅坡仙筆,勍敵江山兩不慚。
“蓋以東坡許之。
其寵異如此。
乾隆十九年,琉球國中山王尚穆遣陪臣毛元翼、蔡宏謀等上表請封。
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上遣侍讀全魁、中允周煌往封。
六月二十二日渡海,舟泊姑米山候風。
忽飓風大作,經三晝夜,接封大夫鄭秉和請易小舟登岸暫避,使者以诏敕在舟不從。
二十四日風愈暴,四股椗索十餘一齊皆斷,柁走,龍骨觸礁而折,底穿入水。
是既昏黑兼大雷雨,帆葉廚棚吹落殆盡。
倏見神火飛向桅木,焚招風旗而墜,又海面一燈浮來,若煙霧
”方欲續下,有旨命和湯圓詩。
南華立成二十四韻以進,其警句雲:“甘白俱能受,升沉總不驚。
”文敏歎服,曰:“不料倉卒間猶能自見身份也。
” 錢文端公陳群,早歲詩名與沈宗伯德潛相埒,天下稱詩者以二公為宗。
高宗南巡,禦制詩俱寄沈與錢赓和,相傳為二臣遭際之異數也。
高宗純皇帝天縱多能,文不加點,詞臣中罕能赓和者。
錢文端公嘗侍上于乾清宮,元宵聯句,上思若湧泉,言言珠玉。
文端得一聯雲:“風團謝家絮,霜點洞庭橙。
”一時王公大臣推為五字長城。
嶽大将軍鐘琪狀貌奇偉,食飲兼人,而工于吟詩。
遇赦後,種菜于四川之百花洲。
既而有诏起用,督師征金川,過邯鄲題壁雲:“隻因未了塵寰事,又作封侯夢一場。
” 乾隆丙辰,張文和公夢見其父文端公。
文和請問今科狀元,文端書“钰”字示之。
問何姓,曰:“姓徐。
”及胪唱,一甲熙朝新語。
一名乃金德瑛也。
始悟钰字中已藏其姓名。
繼雲姓徐,又以德字偏旁合姓告之,真不可思議。
涪州周大司馬煌,其祖峨眉山樵也。
年九十九未娶。
一日忽于溪中得金銀若幹,與所善貧人吳翁謀遷居城中,且屬為媒,願以萬金為聘,但非處子不可。
吳笑諾之。
歸告妪,謂九十九老翁誰肯與為婚者?時吳女年十九,忽跪而請曰:“父母貧且老,生女不生男,何恃?今周叟高年驟獲多金,天将福之。
未必遽終于此,女願嫁之。
父母得萬金之聘,可以娛老矣。
人各有命,女如薄相,嫁年少者未必不孀也。
”吳夫婦奇其言,以告叟。
喜甚,即日委禽成婚。
後年餘生一子,時叟年百歲矣。
及見其子遊庠食饩,抱孫後乃卒,壽一百四十歲矣。
女先一歲卒,已五十九矣。
信人瑞也。
無錫顧祭酒棟高,康熙辛醜進士。
以中書謝職歸田,乾隆辛未以經學征。
召見之日,上問以治道。
對曰:“以儉德示天下。
”賜官國子監司業。
丁醜迎銮,晉祭酒銜。
著有《春秋大事表》,萃公谷之微言,正杜孔之義疏。
宋元以後諸儒,鮮及其精确也。
曹洛禋麟書晚年受知高宗,官至侍讀學士、上書房行走。
予告歸裡,自述生平,曾入黃山遇老人傳道。
人問納交當從子夏乎?從子張乎?曰:“朝廷之上從子夏,鄉黨之間從子張。
” 張南華宮詹侍直乾清門。
有旨宣召,而南華已歸。
上以詩責之雲:“傳宣學士為吟詩,勤政臨軒未退時。
試問羔羊三首内,可曾此際許委蛇。
”命依韻和呈,聊當自訟。
南華遵旨和進,上喜,賜以克食。
南華又進《謝恩詩》,有“溫語更欣天一笑,翻教賜汝得便宜”之句。
古來君臣唱和,如虞廷赓歌、周室巷阿尚已。
三代後如漢武帝、唐太宗、元宗、宋仁宗,皆有赓揚之辭。
然皆君唱臣和,熙朝新語。
從未有臣作詩而君和者。
乾隆七年,庶子張南華鵬翀奏進經史,蒙召對,賜禦書。
鵬翀以所畫《春林淡霭圖》進呈,并題六詩于上,末用頭字韻雲:“珍秘琅函特許求,他年拟結賜書樓。
天公定遣雲霞護,長有龍光在上頭。
“上用韻賜和六首。
以君而俯和臣詩,從古帝王未有此沖然若谷者也。
是日,賜松花石硯,上有禦制銘”以靜為用,是以永年“八字。
上天縱多能,鵬翀詩才敏捷,每日宣召至再至三,詞館諸臣豔稱奇遇。
一日,又以所畫《日長山靜便面》進呈。
上題雲:”仿佛前生是葛三,畫禅潇灑擅江南。
大癡更擅坡仙筆,勍敵江山兩不慚。
“蓋以東坡許之。
其寵異如此。
乾隆十九年,琉球國中山王尚穆遣陪臣毛元翼、蔡宏謀等上表請封。
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上遣侍讀全魁、中允周煌往封。
六月二十二日渡海,舟泊姑米山候風。
忽飓風大作,經三晝夜,接封大夫鄭秉和請易小舟登岸暫避,使者以诏敕在舟不從。
二十四日風愈暴,四股椗索十餘一齊皆斷,柁走,龍骨觸礁而折,底穿入水。
是既昏黑兼大雷雨,帆葉廚棚吹落殆盡。
倏見神火飛向桅木,焚招風旗而墜,又海面一燈浮來,若煙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