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進,始為不負所選。
康熙年間館選之例,庶吉士年四十五歲以下者,悉皆分讀清書。
世宗禦極以來,祇擇年少資敏者,每科不過十餘人,蓋取其年富力強,可收記誦翻譯之功也。
而翰林甫經散館,遂謂無從考驗,束置高閣,以緻教習三年轉為虛設。
雍正十一年四月,上谕:“嗣後庶吉士等雖經授職,或數年以後,或十年,朕當再加考驗能否。
若仍然精熟,必從優錄用,以示鼓勵。
其或遺忘錯誤,亦必加以處分。
“此翻譯翰林大考之始。
雍正十一年十月初三日,大學士張廷玉請假回裡。
奉旨:“給與驿遞夫馬,其所過地方,派撥弁兵并文武官員迎接。
悉照上年鄂爾泰進京之例。
至明年回京。
亦照此例。
” 向例館選不分省,以緻邊省多缺。
通江李雪原鐘峨,官太常寺少卿,雍正四年疏言:“康熙四十五年至六十年,七科不分,大小省俱有庶吉士。
至元年癸犯,漢軍及河南、四川進士無館選者。
二年甲辰,蒙古及山西、河南、陝西、湖南、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諸省進士俱無館選之人。
請廣儲才之路。
”上交部議準行。
今各省皆有館選,自鐘峨疏奏始。
景州魏君璧廷珍以李文貞公薦,由舉人入直内廷。
同王蘭生、梅珏成在館充校對官,編《樂曆淵源》諸書。
嘗被命與文貞參酌樂律韻學,士林以為榮。
後中康熙癸巳探花,世宗時官至工部尚書。
慎郡王,世宗憲皇帝庶弟也,工詩,善畫山水,筆緻超逸。
有《山靜日長小景》,高宗純皇帝禦題雲:“即景繪為圖,筆法特高老。
一峰插天青,波面池亭小。
峰腰瀑布飛,亭畔清流繞。
更無别裝點,寫意殊了了。
我聞詩兼畫,妙品古來少。
摩诘真迹無,元鎮清風渺。
吾叔乃升堂,況值青年早。
從知天授奇,不憑人力巧。
”恭讀一過,想見王之畫筆世所罕及也。
雍正十一年六月,廣西巡撫金鉷疏稱:郁林所屬之富民鄉藤厘坡忽湧瑞泉二穴,味甘色清,足灌田三千餘畝。
奉旨建祠,奉祀泉神。
桂林朱蘊叔龍耀為蒲令,邑處萬山中,高峻陡坂,非雨澤不能有秋。
乃刊《區田圖說》,勸民為之。
區田者始于伊尹,古法不可考已。
元王桢農推本汜勝之之法,以為每田一畝,廣十五步,每步五尺,計七十五尺。
每行占地一尺五寸,計分五十行。
其長十六步,每步五尺,計八十尺。
每行占地一尺五寸,計分五十三行。
長廣相乘得二千六百五十區。
空一行種一行,隔一區種一區,留空以便澆灌,且可疏風,不緻熟壞。
而以餘土壅根也。
除隔空外,可種六百六十二區。
區深一尺,用熟糞二升。
驟用生糞,恐峻熱害苗也。
與區土相和,布種勻覆,以手按實,令土與種相著。
苗出時,每一寸留一株,每行十株,每區十行,留百株。
别制廣一寸長柄小鋤,鋤多則糠薄,若鋤至八遍,每谷一鬥得米八升。
如雨澤時降,則可坐享其成。
旱則澆灌不過五六次,即可收成。
結實時,鋤四旁土,深壅其根,不緻被風吹折。
其為區當于閑時旋旋掘下。
春種大麥、宛豆,夏種粟米、黑豆、高粱、糜黍,秋種小麥。
随天時早晚,地氣寒暖,物土之宜節次為之,不必貪多。
毋論平地山莊,歲可常熟。
近家瀕水為上,其種不必牛犁,惟用鍬墾屬刂,更便貧家。
大率區田一畝,足食五口。
丁男兼作,婦人童子量力分工,定為課業。
若糞治得法,灌溉以時,雖遇災旱,不能損耗。
作衢州詹文煥監督大通于官舍隙地為之,計一畝之收五倍常田。
又聊城鄧鐘音于雍正末亦嘗行之,一畝之收多常田二十斛。
勸農治生者,當考鏡焉。
漳浦藍任庵鼎元,少孤力學,讀書山中。
貧不能具蔬,月攜白鹽一罐,點以侑餐。
同學鹹揶揄之,藍怡然作《白鹽賦》熙朝新語。
以自勵。
雍正初,以恩貢入成均。
校書内廷,分修《大清一統志》。
獻《青海平定雅》三篇,《臨雍頌》、《日月合璧五星連珠頌》、《河清頌》各一篇,一時聲噪都下。
高安朱相國薦舉,授廣東普甯縣。
引見時,上顧廷臣曰:“此人用做道府,亦綽然有餘。
”之官三載,與觀察使不合,劾免。
總督鄂專摺奏複,奉特旨赴京。
十一年三月引見,奏對良久,命署廣州府,賜禦書貂皮等物。
遭際聖明,真異數也。
康熙年間館選之例,庶吉士年四十五歲以下者,悉皆分讀清書。
世宗禦極以來,祇擇年少資敏者,每科不過十餘人,蓋取其年富力強,可收記誦翻譯之功也。
而翰林甫經散館,遂謂無從考驗,束置高閣,以緻教習三年轉為虛設。
雍正十一年四月,上谕:“嗣後庶吉士等雖經授職,或數年以後,或十年,朕當再加考驗能否。
若仍然精熟,必從優錄用,以示鼓勵。
其或遺忘錯誤,亦必加以處分。
“此翻譯翰林大考之始。
雍正十一年十月初三日,大學士張廷玉請假回裡。
奉旨:“給與驿遞夫馬,其所過地方,派撥弁兵并文武官員迎接。
悉照上年鄂爾泰進京之例。
至明年回京。
亦照此例。
” 向例館選不分省,以緻邊省多缺。
通江李雪原鐘峨,官太常寺少卿,雍正四年疏言:“康熙四十五年至六十年,七科不分,大小省俱有庶吉士。
至元年癸犯,漢軍及河南、四川進士無館選者。
二年甲辰,蒙古及山西、河南、陝西、湖南、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諸省進士俱無館選之人。
請廣儲才之路。
”上交部議準行。
今各省皆有館選,自鐘峨疏奏始。
景州魏君璧廷珍以李文貞公薦,由舉人入直内廷。
同王蘭生、梅珏成在館充校對官,編《樂曆淵源》諸書。
嘗被命與文貞參酌樂律韻學,士林以為榮。
後中康熙癸巳探花,世宗時官至工部尚書。
慎郡王,世宗憲皇帝庶弟也,工詩,善畫山水,筆緻超逸。
有《山靜日長小景》,高宗純皇帝禦題雲:“即景繪為圖,筆法特高老。
一峰插天青,波面池亭小。
峰腰瀑布飛,亭畔清流繞。
更無别裝點,寫意殊了了。
我聞詩兼畫,妙品古來少。
摩诘真迹無,元鎮清風渺。
吾叔乃升堂,況值青年早。
從知天授奇,不憑人力巧。
”恭讀一過,想見王之畫筆世所罕及也。
雍正十一年六月,廣西巡撫金鉷疏稱:郁林所屬之富民鄉藤厘坡忽湧瑞泉二穴,味甘色清,足灌田三千餘畝。
奉旨建祠,奉祀泉神。
桂林朱蘊叔龍耀為蒲令,邑處萬山中,高峻陡坂,非雨澤不能有秋。
乃刊《區田圖說》,勸民為之。
區田者始于伊尹,古法不可考已。
元王桢農推本汜勝之之法,以為每田一畝,廣十五步,每步五尺,計七十五尺。
每行占地一尺五寸,計分五十行。
其長十六步,每步五尺,計八十尺。
每行占地一尺五寸,計分五十三行。
長廣相乘得二千六百五十區。
空一行種一行,隔一區種一區,留空以便澆灌,且可疏風,不緻熟壞。
而以餘土壅根也。
除隔空外,可種六百六十二區。
區深一尺,用熟糞二升。
驟用生糞,恐峻熱害苗也。
與區土相和,布種勻覆,以手按實,令土與種相著。
苗出時,每一寸留一株,每行十株,每區十行,留百株。
别制廣一寸長柄小鋤,鋤多則糠薄,若鋤至八遍,每谷一鬥得米八升。
如雨澤時降,則可坐享其成。
旱則澆灌不過五六次,即可收成。
結實時,鋤四旁土,深壅其根,不緻被風吹折。
其為區當于閑時旋旋掘下。
春種大麥、宛豆,夏種粟米、黑豆、高粱、糜黍,秋種小麥。
随天時早晚,地氣寒暖,物土之宜節次為之,不必貪多。
毋論平地山莊,歲可常熟。
近家瀕水為上,其種不必牛犁,惟用鍬墾屬刂,更便貧家。
大率區田一畝,足食五口。
丁男兼作,婦人童子量力分工,定為課業。
若糞治得法,灌溉以時,雖遇災旱,不能損耗。
作衢州詹文煥監督大通于官舍隙地為之,計一畝之收五倍常田。
又聊城鄧鐘音于雍正末亦嘗行之,一畝之收多常田二十斛。
勸農治生者,當考鏡焉。
漳浦藍任庵鼎元,少孤力學,讀書山中。
貧不能具蔬,月攜白鹽一罐,點以侑餐。
同學鹹揶揄之,藍怡然作《白鹽賦》熙朝新語。
以自勵。
雍正初,以恩貢入成均。
校書内廷,分修《大清一統志》。
獻《青海平定雅》三篇,《臨雍頌》、《日月合璧五星連珠頌》、《河清頌》各一篇,一時聲噪都下。
高安朱相國薦舉,授廣東普甯縣。
引見時,上顧廷臣曰:“此人用做道府,亦綽然有餘。
”之官三載,與觀察使不合,劾免。
總督鄂專摺奏複,奉特旨赴京。
十一年三月引見,奏對良久,命署廣州府,賜禦書貂皮等物。
遭際聖明,真異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