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經營,盡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餘。
今棉花産自豫省,而商賈販于江南,則以豫省之民曠費女工故也。
臣愚以為寸絲之直可買尺布,衣布之人百倍衣絲。
且織布易而織絲難,教以難者或未必其率從,教以易者庶可冀其就業。
但豫省未嘗不織布,而家有機杼者百不得一,應令地方官曉谕有力之家,或多造機杼貸于織布之戶,量取賃直,或将無礙公項,可以動支打造者,令其報名給領。
俟一年之後,繳還原項。
并廣谕婦女,凡牌甲之内有一家織布者,即熙朝新語。
令同甲仿效行之,久而比戶連村無不各勤紡織,似亦推廣蠶桑之一道也。
以上四條,臣仰體我皇上重農務本、富民足食之至意,竊就豫省地方,董率官民措施辦理。
但臣知識淺陋,是否有當。
伏乞訓示遵行。
“ 雍正十二年元旦立春,恰遇甲寅年、丙寅月、戊寅日、甲寅時,瑞雪缤紛,竟日盈尺。
考之占書,最為祥瑞。
諸臣上表稱賀,上卻之。
世宗登極,恩科有因回避考官,未曾應試者。
欽派大臣拟題,奏請欽定于内閣考試,尋取四卷。
又命大學士王顼齡、尚書勵廷儀、吏部侍郎史贻直、戶部侍郎張伯行、李周望、兵部侍郎阿克敦、副都禦史李绂同南書房翰林,檢閱落卷,取前二名,俱賜為舉人。
特恩也。
華亭黃石牧之隽,于雍正元年七月奏《呈中元祭聖祖文》,稱旨。
次日召見養心殿,時之隽尚在庶常,特蒙賜貂,授職編修。
他日,上命檢查檔案,凡撰文稱“很好”、稱“好者”列名給賞,時陳編修萬策、鄧修撰鐘嶽、陸庶常奎勳、錢庶常陳群皆賜内府緞一匹,之隽得二匹。
聖祖祔主太廟。
乾清宮早朝,兩大禮侍班,躬覯其盛,人鹹羨其遭際雲。
雍正十二年四月,直隸總督顧琮奏:永定一河全賴下口深通,庶上流暢注入澱,乃陶河以南漸積填淤。
正議挑浚,仰賴皇上至誠感格,天賜引河。
開刷二十餘裡,有四千餘丈之遠,不勞民力,悉出天工雲雲。
奉旨展祀,以答神贶。
雍正三年四月,吏部議:原任檢讨董玘乞終養,應準所請,俟親終來京候補雲雲。
奉旨:“為人子無不欲父母常存,今雲親終候補,人子聞之何以為情?似此不仁之語,朕不忍閱。
著删去具奏。
”聖主孝治天下之意如此。
雍正七年八月,浙江署督性桂、署撫蔡仕舢奏進湖州民王熙朝新語。
文隆家萬蠶同織一幅,長五尺八寸,寬二尺三寸,自然成就,不由人工。
王大臣上表稱慶。
上谕:“朕每遇休征,必加乾惕。
倘蒙上天錫福,黎庶衣食充盈。
乃朕心所謂祥瑞也。
“ 雍正十一年,大學士管掌院事張廷玉遵旨議奏,新科庶吉士恩給廪饩,每月給銀四兩五錢,器用什物工部支取,并撥給官房一所為教習館,令肄業其中。
桐城張寶臣廷璐,康熙戊戌榜眼,文端公之三子也。
督學河南,除夫馬取給地方外,其幕友束脩,家口養贍,俱無所出。
上聞之,問其兄戶部尚書廷玉,遂以實對。
上命撫臣田文鏡酌議,每歲夫馬銀一千六百兩,幕脩銀一千兩,養贍家口銀一千兩,供給雜用銀三千兩,每歲銀六千六百兩,三年共需銀二萬兩。
河南學臣養廉之優自此始。
雍正十八年八月,賜湖北巡撫王士俊花屯絹蜜荔枝。
其謝恩摺有雲:“縫衣有耀,頂踵皆被龍光。
懷核親嘗,肺腑長含玉液。
”上覽之,批雲:“衣隻被身,何及頂踵?核豈足嘗? 難入肺腑。
凡司章奏者當知之。
“ 新安汪謹堂由敦寄籍杭州,入錢塘學時,巡撫徐元夢聞其名,延緻幕中。
迨徐升工部尚書,汪援例入成均,偕至都。
雍正元年,徐疏薦之。
奉旨充明史館纂修官。
故事,史局編纂例用詞臣。
汪以諸生被命,時人榮之。
無錫鄒小山一桂,雍正丁未傳胪,官至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工寫生,設色明秀,布置自如,南沙相國不是過也。
祁陽陳文肅公大受,雍正癸醜翰林,官至大學士。
卒後,其子營葬于祖茔。
蔔有日矣,夢有持帖來拜者,曰:河神王清本十二人也。
驚而寤。
次日到墳伐其樹之礙路者,樹文有王清本三字,數之十二枝也。
遂命停伐。
翰林學習國書,蓋以備翻譯編纂之任。
故須專心熟習,辨熙朝新語。
析精微,積學深功,與年俱
今棉花産自豫省,而商賈販于江南,則以豫省之民曠費女工故也。
臣愚以為寸絲之直可買尺布,衣布之人百倍衣絲。
且織布易而織絲難,教以難者或未必其率從,教以易者庶可冀其就業。
但豫省未嘗不織布,而家有機杼者百不得一,應令地方官曉谕有力之家,或多造機杼貸于織布之戶,量取賃直,或将無礙公項,可以動支打造者,令其報名給領。
俟一年之後,繳還原項。
并廣谕婦女,凡牌甲之内有一家織布者,即熙朝新語。
令同甲仿效行之,久而比戶連村無不各勤紡織,似亦推廣蠶桑之一道也。
以上四條,臣仰體我皇上重農務本、富民足食之至意,竊就豫省地方,董率官民措施辦理。
但臣知識淺陋,是否有當。
伏乞訓示遵行。
“ 雍正十二年元旦立春,恰遇甲寅年、丙寅月、戊寅日、甲寅時,瑞雪缤紛,竟日盈尺。
考之占書,最為祥瑞。
諸臣上表稱賀,上卻之。
世宗登極,恩科有因回避考官,未曾應試者。
欽派大臣拟題,奏請欽定于内閣考試,尋取四卷。
又命大學士王顼齡、尚書勵廷儀、吏部侍郎史贻直、戶部侍郎張伯行、李周望、兵部侍郎阿克敦、副都禦史李绂同南書房翰林,檢閱落卷,取前二名,俱賜為舉人。
特恩也。
華亭黃石牧之隽,于雍正元年七月奏《呈中元祭聖祖文》,稱旨。
次日召見養心殿,時之隽尚在庶常,特蒙賜貂,授職編修。
他日,上命檢查檔案,凡撰文稱“很好”、稱“好者”列名給賞,時陳編修萬策、鄧修撰鐘嶽、陸庶常奎勳、錢庶常陳群皆賜内府緞一匹,之隽得二匹。
聖祖祔主太廟。
乾清宮早朝,兩大禮侍班,躬覯其盛,人鹹羨其遭際雲。
雍正十二年四月,直隸總督顧琮奏:永定一河全賴下口深通,庶上流暢注入澱,乃陶河以南漸積填淤。
正議挑浚,仰賴皇上至誠感格,天賜引河。
開刷二十餘裡,有四千餘丈之遠,不勞民力,悉出天工雲雲。
奉旨展祀,以答神贶。
雍正三年四月,吏部議:原任檢讨董玘乞終養,應準所請,俟親終來京候補雲雲。
奉旨:“為人子無不欲父母常存,今雲親終候補,人子聞之何以為情?似此不仁之語,朕不忍閱。
著删去具奏。
”聖主孝治天下之意如此。
雍正七年八月,浙江署督性桂、署撫蔡仕舢奏進湖州民王熙朝新語。
文隆家萬蠶同織一幅,長五尺八寸,寬二尺三寸,自然成就,不由人工。
王大臣上表稱慶。
上谕:“朕每遇休征,必加乾惕。
倘蒙上天錫福,黎庶衣食充盈。
乃朕心所謂祥瑞也。
“ 雍正十一年,大學士管掌院事張廷玉遵旨議奏,新科庶吉士恩給廪饩,每月給銀四兩五錢,器用什物工部支取,并撥給官房一所為教習館,令肄業其中。
桐城張寶臣廷璐,康熙戊戌榜眼,文端公之三子也。
督學河南,除夫馬取給地方外,其幕友束脩,家口養贍,俱無所出。
上聞之,問其兄戶部尚書廷玉,遂以實對。
上命撫臣田文鏡酌議,每歲夫馬銀一千六百兩,幕脩銀一千兩,養贍家口銀一千兩,供給雜用銀三千兩,每歲銀六千六百兩,三年共需銀二萬兩。
河南學臣養廉之優自此始。
雍正十八年八月,賜湖北巡撫王士俊花屯絹蜜荔枝。
其謝恩摺有雲:“縫衣有耀,頂踵皆被龍光。
懷核親嘗,肺腑長含玉液。
”上覽之,批雲:“衣隻被身,何及頂踵?核豈足嘗? 難入肺腑。
凡司章奏者當知之。
“ 新安汪謹堂由敦寄籍杭州,入錢塘學時,巡撫徐元夢聞其名,延緻幕中。
迨徐升工部尚書,汪援例入成均,偕至都。
雍正元年,徐疏薦之。
奉旨充明史館纂修官。
故事,史局編纂例用詞臣。
汪以諸生被命,時人榮之。
無錫鄒小山一桂,雍正丁未傳胪,官至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工寫生,設色明秀,布置自如,南沙相國不是過也。
祁陽陳文肅公大受,雍正癸醜翰林,官至大學士。
卒後,其子營葬于祖茔。
蔔有日矣,夢有持帖來拜者,曰:河神王清本十二人也。
驚而寤。
次日到墳伐其樹之礙路者,樹文有王清本三字,數之十二枝也。
遂命停伐。
翰林學習國書,蓋以備翻譯編纂之任。
故須專心熟習,辨熙朝新語。
析精微,積學深功,與年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