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辄遣人密持錢二三百文安置其家,并囑佯輸于老人。
老人勝,踴躍持錢歸,老人亦不知也。
率以為常,數十年無異,老人夫婦至今無恙。
長子年七十有七;餘子皆班白,孫曾二十餘人。
崇明劉總鎮兆表其門曰:百齡夫婦齊眉,五世兒孫繞膝。
洵不誣也。
清獻公為作《崇明老人說》。
吳楞香苑,康熙壬戍進士,由編修曆官祭酒。
故事,凡國子生初谒者,有贽見禮,歲滿咨部者,有咨部費,俱禁之。
時稱賢祭酒。
上元胡狀元任輿,康熙辛酉解元,嘗夢登高山,手摘香橼二顆,神贈以詩,有“手弄雙丸天下小”之句。
甲戍大魁,會試題乃“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也。
” 任宗伯蘭枝未遇時,偶經田野間,見一人口銜一刀,手執兩刀,趑趄不進,尋繞越而過。
遙望半裡許,入喪者之家。
訝之以告人,知者以為煞神,蔔其必貴,後果然。
徐太史用錫未遇時,偶如廁,見大肉塊,遍身有眼,知為太歲。
因記書載,鞭太歲者轉禍為福,遂擊之。
每擊一眼,則遍身眼愈加閃爍。
是歲領薦連捷。
己醜進士,官至侍講。
長洲文與也點,衡山裔孫。
明季棄舉子業,依墓田以居。
肆力于詩古文辭,兼善書畫,嘗舍于城中僧寺,賣書畫自給。
人或以多金迫促之,則不可得也。
巡撫湯文正公屏驺從,入寺訪治吳之要。
所論皆采行,而未嘗有私渎,湯公益重之。
後族人有引見者,聖祖問曰:“文點是你何人?”則知點之名早達九重矣。
任待庵辰旦,康熙丁未進士,官上海縣令。
有布客魏丙貿布市中,失橐金三百兩,訟于官。
待庵素善谳,至是獄不能定,乃禱于城隍廟。
夢有人右手抱細女,左手挈衣與之,及接視則熙朝新語。
裙襕也。
寤而思之曰:“夫賜衣而得裙襕,則非衣也,豈有裴姓其人耶?”以問捕,捕曰:“似也。
闾左有裴愛者,素無賴,不事家人産,其人僦居旅舍傍,與布客居相近。
或見财起意耶?”待庵曰:“然則其抱細女者,抑可知矣。
夫細女,愛女耳。
吾聞納音之數,陽姓從左。
今左非衣而右愛女,其為裴愛無可疑者。
“遂收裴,拷之得實,獄具。
邑中稱神明焉。
海甯張仲張英,康熙癸醜進士,出桐城張文端公之門,師生同一姓名,當時以為奇。
及戊午分校北闱,文端公子廷瓚複出仲張門,更奇。
陳迦陵維崧少有文名,數奇落魄,年四十餘尚困諸生。
一日過京口,有相士熟視良久,曰:“君五十後當入翰林,然不由科甲。
”人皆嗤以為妄。
宣城梅杓司贈詩雲:朝來日者橋邊過,見說功名似馬周。
“後果以薦舉鴻博授檢讨。
洪昉思升問詩法于施愚山閏章。
施曰:“餘師言詩如華嚴樓閣,彈指即現。
又如五城十二樓,缥缈俱在天際。
餘則譬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俱就,平地築起。
”洪曰:“此禅宗頓漸義也。
” 仁和沈開平筠、上海錢越江金甫同膺薦廷試,授檢讨,又同中戊午己未鄉會試,改庶吉士,兩入翰林。
儒者榮之。
沈尤敦内行,嘗刲股肉和藥以療父病,既而母病亦如之。
其至性如此,不僅以文學傳也。
睢州徐幹妻孫氏,侍姑疾,脫簪珥求醫,不解帶,不交睫,匍匐于床褥之間者近三旬。
姑病且殆,孫氏倉皇籲禱不應,不得已潛入其室,拒戶,左持刃,置右臂于機欲割之。
手弱,刀屢下始斷一脔,血濡縷而已。
其夫身外至見之,驚仆。
孫氏投刀掖之起,戒勿出聲,然後裂帛裹創,卒為羹以進姑。
既食,病良已。
家人初無知者。
田蕢山蘭芳之女,孫氏娣也,察其異,熙朝新語。
诘之,不肯言。
久而得其詳,以白父蕢山。
歎曰:“此可以愧天下之為人婦而漠視其舅姑者。
” 錢學士金甫甚貧,敝裘羸馬,處之泰然,足不履權貴門。
時與鄉黨故人為文酒之會,坐有語及官資遷擢者,辄恚之。
後會其人不速至,竟引避。
其崖岸高峻如此。
然能急人之憂,有師卒于官,竭奉錢為治喪。
俄而鄰人不戒于火,延及師舍,亟率力士負棺出,火燎其須不顧也。
又有被遣者,三日當出關。
為稱貸拮據,兩晝夜追及其車,恸哭而返。
客有暴卒于都亭外,時己亦有疾,強起至盧溝橋,經紀其喪。
或陷于獄禍不測,力援之得解。
其笃于師友如是。
故其為詩纏綿悱恻,不失溫柔敦厚之遺。
秀水朱竹垞為論而序之。
仁和淩紹雯,康熙戊辰進士,對策用清書、漢書兩體,違式,例不得與上第。
讀卷官奏請上裁,置二甲之末,改庶吉士。
老人勝,踴躍持錢歸,老人亦不知也。
率以為常,數十年無異,老人夫婦至今無恙。
長子年七十有七;餘子皆班白,孫曾二十餘人。
崇明劉總鎮兆表其門曰:百齡夫婦齊眉,五世兒孫繞膝。
洵不誣也。
清獻公為作《崇明老人說》。
吳楞香苑,康熙壬戍進士,由編修曆官祭酒。
故事,凡國子生初谒者,有贽見禮,歲滿咨部者,有咨部費,俱禁之。
時稱賢祭酒。
上元胡狀元任輿,康熙辛酉解元,嘗夢登高山,手摘香橼二顆,神贈以詩,有“手弄雙丸天下小”之句。
甲戍大魁,會試題乃“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也。
” 任宗伯蘭枝未遇時,偶經田野間,見一人口銜一刀,手執兩刀,趑趄不進,尋繞越而過。
遙望半裡許,入喪者之家。
訝之以告人,知者以為煞神,蔔其必貴,後果然。
徐太史用錫未遇時,偶如廁,見大肉塊,遍身有眼,知為太歲。
因記書載,鞭太歲者轉禍為福,遂擊之。
每擊一眼,則遍身眼愈加閃爍。
是歲領薦連捷。
己醜進士,官至侍講。
長洲文與也點,衡山裔孫。
明季棄舉子業,依墓田以居。
肆力于詩古文辭,兼善書畫,嘗舍于城中僧寺,賣書畫自給。
人或以多金迫促之,則不可得也。
巡撫湯文正公屏驺從,入寺訪治吳之要。
所論皆采行,而未嘗有私渎,湯公益重之。
後族人有引見者,聖祖問曰:“文點是你何人?”則知點之名早達九重矣。
任待庵辰旦,康熙丁未進士,官上海縣令。
有布客魏丙貿布市中,失橐金三百兩,訟于官。
待庵素善谳,至是獄不能定,乃禱于城隍廟。
夢有人右手抱細女,左手挈衣與之,及接視則熙朝新語。
裙襕也。
寤而思之曰:“夫賜衣而得裙襕,則非衣也,豈有裴姓其人耶?”以問捕,捕曰:“似也。
闾左有裴愛者,素無賴,不事家人産,其人僦居旅舍傍,與布客居相近。
或見财起意耶?”待庵曰:“然則其抱細女者,抑可知矣。
夫細女,愛女耳。
吾聞納音之數,陽姓從左。
今左非衣而右愛女,其為裴愛無可疑者。
“遂收裴,拷之得實,獄具。
邑中稱神明焉。
海甯張仲張英,康熙癸醜進士,出桐城張文端公之門,師生同一姓名,當時以為奇。
及戊午分校北闱,文端公子廷瓚複出仲張門,更奇。
陳迦陵維崧少有文名,數奇落魄,年四十餘尚困諸生。
一日過京口,有相士熟視良久,曰:“君五十後當入翰林,然不由科甲。
”人皆嗤以為妄。
宣城梅杓司贈詩雲:朝來日者橋邊過,見說功名似馬周。
“後果以薦舉鴻博授檢讨。
洪昉思升問詩法于施愚山閏章。
施曰:“餘師言詩如華嚴樓閣,彈指即現。
又如五城十二樓,缥缈俱在天際。
餘則譬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俱就,平地築起。
”洪曰:“此禅宗頓漸義也。
” 仁和沈開平筠、上海錢越江金甫同膺薦廷試,授檢讨,又同中戊午己未鄉會試,改庶吉士,兩入翰林。
儒者榮之。
沈尤敦内行,嘗刲股肉和藥以療父病,既而母病亦如之。
其至性如此,不僅以文學傳也。
睢州徐幹妻孫氏,侍姑疾,脫簪珥求醫,不解帶,不交睫,匍匐于床褥之間者近三旬。
姑病且殆,孫氏倉皇籲禱不應,不得已潛入其室,拒戶,左持刃,置右臂于機欲割之。
手弱,刀屢下始斷一脔,血濡縷而已。
其夫身外至見之,驚仆。
孫氏投刀掖之起,戒勿出聲,然後裂帛裹創,卒為羹以進姑。
既食,病良已。
家人初無知者。
田蕢山蘭芳之女,孫氏娣也,察其異,熙朝新語。
诘之,不肯言。
久而得其詳,以白父蕢山。
歎曰:“此可以愧天下之為人婦而漠視其舅姑者。
” 錢學士金甫甚貧,敝裘羸馬,處之泰然,足不履權貴門。
時與鄉黨故人為文酒之會,坐有語及官資遷擢者,辄恚之。
後會其人不速至,竟引避。
其崖岸高峻如此。
然能急人之憂,有師卒于官,竭奉錢為治喪。
俄而鄰人不戒于火,延及師舍,亟率力士負棺出,火燎其須不顧也。
又有被遣者,三日當出關。
為稱貸拮據,兩晝夜追及其車,恸哭而返。
客有暴卒于都亭外,時己亦有疾,強起至盧溝橋,經紀其喪。
或陷于獄禍不測,力援之得解。
其笃于師友如是。
故其為詩纏綿悱恻,不失溫柔敦厚之遺。
秀水朱竹垞為論而序之。
仁和淩紹雯,康熙戊辰進士,對策用清書、漢書兩體,違式,例不得與上第。
讀卷官奏請上裁,置二甲之末,改庶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