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其人,乃秀水陳天裔也。

    一見遂為知己。

    天裔名潢,明鈎戈之法,複精奇門步算,凡河防得失變态,并有先見。

    一時治河諸員,以師事之。

    康熙二十三年五月,上南巡,問靳曰:“爾必有通今博古之人輔爾。

    ”靳以陳潢對,即蒙召見,特賜參議銜。

    以幕友邀恩,遽膺四品冠服,可謂奇人有奇遇也。

     仁和姚少宰三辰之祖善醫,嘗采藥入山迷徑,失足堕溪中,以手摸石,有涎蠕蠕而動,負姚而上。

    意是巨蛇,回視兩目如燈,照見須角,委姚地上,騰空而去。

    始知為龍也。

    兩手觸涎處,香數月不散。

    以手撮藥,病辄愈。

    愈後不受人謝,由是皆熙朝新語。

    呼之為摸龍阿太。

    及其孫貴,人謂陰德之報。

     康熙戊辰狀元秀水沈原衡廷文,年二十時,父仲霖于大兵入粵時被執監禁。

    廷文哭訴軍府,得釋,年已七十矣。

    及廷文官修撰,為介壽征詩,同裡陶越作《引言》,有“孝子身經百險,幸覯止于鲸波鳄沫之餘。

    孤臣迹越千鄉,正徬徨于電閃沙驚之候”之句,都下盛傳。

     聖祖南巡,山東巡撫王國昌進海物并生鹿。

    侍衛傳旨,不用海物,又不食特殺,将鹿發還。

    蔣陳錫《恭紀詩》雲:“鹿脯何曾減鳳麟,須知特殺不沾唇。

    諸花作膳逾珍馔,翹首天廚近玉宸。

    ”聖祖駐跸德州,有不用煙酒之谕。

    蔣陳錫《恭紀詩》雲:“碧碗冰漿筵滟開,肆筵先已戒深杯。

    瑤池宴罷雲屏敞,不許人間煙火來。

    ” 康熙四十八年,上谕大學士等曰:“明季事迹卿等所知,往往紙上陳言。

    萬曆以後所用内監,曾有在禦前服役者,故朕知之獨詳。

    明朝費用甚奢,興作亦廣,其宮中脂粉錢四十萬兩,供應銀數百萬兩,至世祖皇帝登極,始悉除之。

    紫禁城内砌地磚橫豎七層,一切工作俱派民間。

    宮女九千人,内監至下萬人,飯食不能遍及,日有餓死者。

    今則宮中不過四五百人而已。

    明季宮中用馬口柴、紅螺炭以數千萬斤計,俱取諸昌平等州縣,今此柴僅天壇焚燎用之。

    ”馬口柴約長三四尺,淨白無點黑,兩端刻兩口,故謂之馬口柴。

     李西池華國,康熙初武探花,及第後即引疾歸。

    工山水,名于時,殆所謂将軍不好武者耶? 耿逆叛時,浙閩間土寇出沒,道路梗阻。

    新選閩中邑令王公挈眷之任,塗遇寇掠,夫人走避相失,比曉不知夫所在,恐辱于賊,以垢塗面乞食于野。

    訪至西安,仍杳然,乃齧指血題《絕命詩》于襟,欲投井死,村人救而免。

    達之邑宰,詢悉颠熙朝新語。

    末,嘉其節,款留内署為女公子師。

    出示訪王下落,未幾,王公适來投刺見宰,延入詳詢曆難狀,獨不以夫人告,而使夫人親治馔以進。

    酒半,王泣下。

    宰故詢之,曰:“此味絕類亡荊所治,且斷蔥亦以寸為度,見之不覺感觸耳。

    ”宰佯為歎息,既而請以妹娶之,王不允,強而後可。

    乃别設館舍,治奁具,而以王夫人婦之,屬仆婢輩勿洩。

    王猶不樂,交拜入,掩面泣,目不一及,夫人固知之,至是則悲喜交集,不及待即泣而語曰:“王郎猶念及糟糠乎?”王視之,乃妻也。

    相抱而哭,各述流離狀,知宰之盛德,而詭詞以合之也。

    時王公文憑已失,宰為詳咨補給,得之官,自是兩家誼同至戚,使問不絕。

    宰尋以行取,擢禦史,人謂盛德之報。

     錢唐朱臯亭雍模,年九十六猶工畫山水。

    秀水王聲偉侃,年九十餘猶能畫大幀雲龍。

    皆熙朝人瑞也。

     康熙二十二年十月,陸清獻公隴其述雲間王慶孫之言:崇明有吳老人,年九十有九,婦九十有七,老人生四子。

    壯年家貧,鬻子以自給,四子盡為富家奴。

    及四子長,鹹能自立,各自贖身娶婦,遂同居而共養父母焉。

    蔔居于縣治之西,列肆五間,伯開花米店,仲開布莊,叔開腌臘鋪,季開南北雜貨鋪,中一間為出人之所。

    四子奉養父母,曲盡孝道,始拟膳,每月輪一家,周而複始。

    其媳曰:“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輪,則曆三月後方得侍奉顔色,太疏。

    ”複拟每日一家,周而複始。

    媳又曰:“翁姑老矣,若一日一輪,曆三日後方得侍奉顔色,亦疏。

    ”乃以一餐為率,加早餐伯,則午餐仲,晚餐叔,明日早餐季,周而複始。

    逢五及十,則四子共設于中堂,父母南向坐,東則四子及諸孫輩,西則四媳及諸孫媳輩,分昭穆坐定,以次稱觞獻壽,率以為常。

    老人飲食之所後置一櫥,櫥中每家各置錢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畢,反手于櫥中随意取錢一串,熙朝新語。

    往市中作童子嬉。

    櫥中錢缺,其子潛補之,不令老人知也。

    老人間往所知家博,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