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年
關燈
小
中
大
花靑一匹、暗花綠二匹、素紅一匹、素靑一匹、素綠一匹、綵絹紅五匹、藍五匹。
王妃粧花絨錦明黃一段、靑一段、紵綵織金胸背獅子紅一匹、織金胸背麒麟靑一匹、暗花紅一匹、暗花綠一匹、素綠一匹、素靑一匹、綵絹紅三匹、藍三匹。
讀詔訖,世子詣勤政殿庭東帳幕,行再拜禮。
世子語使臣以代迎詔命之故,一如前日所議,倪謙曰:「太上皇帝日禦經筵,臨朝視事,雖堯、舜之君,不能過此。
頃因胡虜犯邊,爲宗社親征,大小臣僚力諫止之,姦臣宦者王振蒙蔽聖聰,矯制不從。
至居庸關外,兵部鄺尙書、翰林曹學士懇請回輦,振亦遮蔽不奏。
時我軍皆欲盡力攻討,振戒勿與戰,賊撓絶我軍,前不得進,後不得退,遂令車駕誤陷,皆振所爲也。
朝廷赤振族,盡逐胡虜,抽四方精兵,會于京師,以備不虞。
皇帝仁明英武厚德之至,爲太上皇帝不受賀,不禦宴。
今吾等之來,殿下迎慰,絡繹於道,感激則有之,公然受宴,實愧於心,今後不要設宴,隻是喫飯。
且世子扶病迎詔,尤見敬朝廷之意。
行茶禮罷,使臣歸太平館,首陽大君代行下馬宴,鄭麟趾、金何爲館伴。
使臣謂金何曰:」方今朝廷不設宴不聽樂,吾等承命而來,公然聽樂,心有所不安。
「何曰:」皇帝新登寶位,天下同慶。
且此禮宴,用樂何妨!「使臣曰:」如此則是失節,固不可也。
「上命左副承旨李季甸,告使臣曰:」大人卻樂之意然矣。
然皇帝新登之初,我國家豈可無樂以待使臣!請抑情聽樂。
「使臣曰:」皇帝北征未還,朝廷不用樂,吾等聽樂宴會,是失臣節。
「季甸又曰:」大人於路上迎慰,去樂是矣。
今日國家慶朝廷新命用樂,大人受之,亦是也,不須固拒。
「謙目恂不言。
恂曰:」我等聽樂,則朝廷聞之,以爲何如?今若聽樂,貴國之志則成矣,於吾等臣節何?「遂不聽。
當宴時,設使臣座於北壁,首陽大君東壁。
使臣曰:」吾等豈敢南向!「乃改座,東西相對。
宴罷,禮賓寺去宴卓花草,請頭目徹宴饌,使臣怒其去花,終夜不徹,置之廳上。
○分遣朝臣,頒宥旨于諸道。
敎曰:「一人禦極,丕承大統之傳;四海爲家,導宣同仁之化。
伏覩欽差侍講倪謙等奉詔到國,欽此。
欽惟皇帝陛下茂膺景運,光宅中區,乃於踐祚之初,渙發惟新之命。
謂文軌夙同於華夏,而綸綍遂及於遐荒。
盍體撫綏之仁,用布寬大之澤!可大宥境內,自景泰元年閏正月初一日昧爽以前,除謀叛大逆謀叛、子孫謀殺歐罵祖父母、父母、妻妾謀殺夫、奴婢謀殺主、蠱毒魘魅、謀故殺人、但犯強盜外,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鹹宥除之,敢以宥旨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
於戲!奉天心而育物,隆國家永遠之基;敷帝訓以推恩,廣海宇治平之福。
」 閏1月2日 ○丁未,以疾瘳,設報供齋于時禦所。
○命左承旨李宜洽,問安于太平館。
領議政河演亦問安,使臣曰:「昨日宴慰,吾等盡醉,禮當親謝而未果,願以此意啓殿下。
」倪謙以書畫曆日,贈演等,每問安,必贈之。
○使臣謂金何曰:「昨受厚宴,今日不必設宴。
」因言曰:「禮雲禮雲,玉帛雲乎!樂雲樂雲,鍾鼓雲乎!然非此物,無以著其誠敬。
《詩》曰:『承筐是將。
』,則誠敬因奉筐而見;《書》曰:『享多儀,儀不及物,惟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
』孟子曰:『曾子養曾晳,必有酒肉。
將徹,必請所與。
問有餘,必曰:「有。
」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
將徹,不請所與。
問有餘,必曰:「無」將以復進也,所謂養口體也。
』昨日宴罷,撤去花草,未知將以復進乎?如欲復進,則宴饌,亦得復進也。
」何曰:「吾所不知。
今朝見廳上,宴卓尙在,始得知之,惶恐無地。
但花草製造精密,未易猝辦,爲大人製造,隻有一件,後當禮宴,不可無花,是以撤去。
」使臣曰:「如此尙虛文,則不要再設。
」又曰:「吾等所以徹宴卓,將欲分諸朋友。
」何曰:「欲分諸朋友,則願速徹之。
」使臣曰:「諾。
」謙等,儒者也。
以一花草之故,遽發怒色,識者譏之。
○命首陽大君,〈世祖諱。
〉代行翼日宴。
○禮曹定王子代行宴朝廷使儀: 其日,迎接都監設正使座於太平館正廳北壁,南向;副使座於東壁,西向;王子座於西壁近南,東向。
〈俱烏漆交倚。
若正使副使俱南向,則設王子座於東壁。
〉司尊院設酒卓於廳內近南,北向。
王子至館入次,〈前一日,忠扈衛設次於大門外近南。
〉時至,就見使者,出至正廳西階下,使者出正廳,各就前立。
王子由西門入就前揖,使者答揖。
使者就座,王子就座。
司尊別監一人捧茶甌,一人捧茶鍾盤俱入,立於酒卓東。
〈捧鍾者在西差退〉司饔別座三人捧果盤,一人立於正使之右東向,一人立於副使之左北向,一人立於王子之右北向。
司饔提擧以鍾受茶,立進于王子,〈茶將至,王子起坐少前立,使者亦起坐。
酒禮亦同。
〉王子執鍾就正使前進茶,正使受鍾,權受通事。
提擧又以鍾受茶,立進于王子,王子執鍾,就副使前進茶,副使受鍾,王子少退。
提擧又以鍾受茶,立進于正使,正使執鍾就王子前進茶,王子執鍾。
通事以權受茶鍾,立進于正使,正使執鍾。
使者就座,王子就座飮訖。
提擧各進使者及王子前,立受鍾,俱復於茶盤以出。
初擧茶訖,司饔別坐各立進果,俱以盤出。
少頃,司尊別監二人分立于酒卓東西,又別監四人列立于酒卓後。
樂師帥歌者及琴瑟,分東西階升,坐於月臺上。
司饔別坐三人各捧果盤,分就每位立,如茶禮。
將進果盤,樂作。
司尊提擧以盞受酒,〈凡酌酒者,別監爲之。
〉立進于王子,王子執盞,就正使前揖,進第一盞酒,正使揖執盞,與副使揖,副使答揖。
又與王子揖,王子答揖,還執盞臺。
〈後倣此。
〉正使飮訖,提擧進,立受虛盞。
正使揖,王子答揖。
司饔別坐以果盤,立進于正使前,〈每當飮訖,別坐進果。
〉司尊提擧又以盞受酒,立進于王子,王子執盞揖進酒,正使答揖,執盞飮訖,提擧進立,受虛盞。
正使揖,王子答揖,少退立。
司尊提擧以盞受酒,立進于正使,正使執盞,揖進于王子,王子執盞,與副使揖,副使答揖,又與正使揖,正使答揖,還執盞,〈後倣此〉王子飮訖,提擧進立,受虛盞。
王子揖,正使答揖。
提擧又以盞受酒,立進于正使,正使執盞揖進酒,王子答揖,執盞飮訖,提擧進立受虛盞。
王子揖,正使答揖。
正使就座前立,王子次與副使行酒,與正使禮訖,提擧以盞受酒,立進于王子,王子執盞,揖進于正使,正使答揖,執盞飮訖,提擧進立受虛盞。
提擧以盞受酒,立進于正使,正使執盞,揖進于王子,王子答揖,執盞飮訖,提擧進立,受虛盞。
王子揖,正使答揖。
次與副使行禮如上儀訖,使者就座,王子就座。
樂止。
司饔提擧二人對擧饌卓將進,樂作。
王子就正使前進卓,提擧助進。
正使揖,王子答揖。
就副使前進卓如上儀,〈使者及王子果卓,禮賓寺先設於座前。
〉王子還就座前立。
司饔提擧二人對擧饌卓以進,正使就王子進卓,〈副使從之〉提擧助進,王子揖,使者答揖。
使者就座,王子就座。
樂止。
內直別監三人,各捧花盤,就廳外立,樂作。
二人分就使者前,通事進花,一人進王子前進花訖,〈通事內直一時進。
〉樂止。
行酒。
宗親入立酒卓之東,司尊提擧以盞受酒,樂作。
提擧以盞受宗親,宗親執盞就正使前〈使者起立,王子起立。
〉揖,立進第二盞酒,正使答揖執盞,宗親仍執盞臺,〈後倣此。
〉宗親受虛盞。
正使揖,宗親答揖,以盞授提擧。
提擧又以盞受酒,授宗親,宗親執盞,就正使前揖進酒,正使答揖,執盞飮訖,宗親受虛盞。
正使揖,宗親答揖,以盞授提擧。
次就副使及王子前行禮如上儀訖,以盞授提擧乃出。
使者就座,王子就座,樂止。
司饔別坐以空卓置於使者及王子饌卓之右。
司饔提擧三人各捧小膳〈使者每位三盤,王子位一盤。
〉將進,樂作。
王子就正使前進膳,提擧助進。
正使揖,王子答揖。
就副使前進膳如上儀,王子還就座前立。
提擧一人奉小膳以進,正使就王子前進膳,〈副使從之。
〉提擧助進,王子揖,使者答揖就座。
王子就座,司饔別座就前立,割肉擧箸訖,樂止。
進三盞酒,如進第二盞酒儀。
〈宗親以次行酒〉司饔別座奉湯將進,樂作。
分就每位前,立進擧箸訖,樂止。
〈饋廳內頭目及通事,其餘頭目,饋于別廳,第四盞後饋歌者等。
〉酒行八遍,〈每行後進湯。
〉竝如前儀。
進大膳如進小膳儀。
〈唯不剖〉司饔別坐三人,各捧果盤,就每位前,將進果盤,樂作。
王子行酒如第一盞儀。
〈唯不請酒。
〉行酒畢,樂止,王子出。
宗親宴朝廷使儀: 其日,迎接都監設正使座於太平館正廳此壁,南向;副使座於東壁,西向;宗親座於西壁,東向;〈俱烏漆交倚。
大君在前,諸君差後,若正副使俱南向,則大君東壁,諸君西壁。
〉設酒卓於廳內近南,北向;宗親至館入次。
〈前一日,忠扈衛設次於大門外近南。
〉時至,就見使者,出至正廳西階下,使者出正廳,各;前立。
宗親由西門入就前揖,使者答揖。
使者就座,宗親就座。
司尊別監二人分立於酒卓東西,別監四人列立于酒卓後。
典樂率歌者及琴瑟,分東西階,升於月臺上。
司饔別坐及別侍衛各捧果盤,分就每位立。
樂作,司尊別監以盞受酒,〈凡酌酒,皆別監爲之。
〉立進于爲首宗親,爲首宗親執盞就正使前,揖進第一盞酒,正使答揖執盞,與副使揖,副使答揖,與宗親揖,諸宗親答揖。
又與爲首宗親揖,爲首宗親答揖,還執盞臺,〈後倣此。
〉正使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正使揖,爲首宗親答揖。
司饔別監以果盤立進于正使前,〈每當使者飮訖,別監坐進果。
〉司尊別監又以盞受酒,立進于爲首宗親,爲首宗親執盞揖進酒,正使答揖,執盞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
正使揖爲首宗親,爲首宗親答揖少退立。
司尊別監以盞受酒,立進于正使,正使執盞,揖進于爲首宗親,爲首宗親答揖,執盞與副使揖,副使答揖,與諸宗親揖,諸宗親答揖,又與正使揖,正使答揖,還執盞臺。
〈後倣此〉爲宗宗親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
爲首宗親揖,正使答揖。
別侍衛以果盤立進,〈每當宗親飮訖,別侍衛進果。
〉司尊別監又以盞受酒,立進于正使,正使執盞揖進酒,爲首宗親答揖,執盞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
爲宗親首揖,正使答揖。
正使就座前立,爲首宗親與副使行酒,如正使禮訖,副使就座前立。
司尊別監以盞受酒,立進于爲首宗親,爲首宗親執盞揖,進酒于宗親,宗親當受爵者答揖,執盞就正使前揖,正使答揖,與副使揖,副使答揖,又與爲首宗親揖,爲首宗親答揖。
宗親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
宗親揖,爲首宗親答揖。
司尊別監又以盞受酒,立進于爲首宗親,爲首宗親執盞揖進酒,宗親當受爵者答揖,執盞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
宗親揖,爲首宗親答揖,次與諸宗親行酒竝如上儀訖。
司尊別監以盞受酒,立進于爲首宗親,爲首宗親執盞揖,進于正使,正使答揖執盞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
正使揖,爲首宗親答揖。
司尊別監立進于正使,正使執盞揖,進于爲首宗視,爲首宗親答揖。
司尊別監立進于正使,正使執盞揖,進于爲首宗親,爲首宗親答揖,執盞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
爲首宗親揖,正使答揖。
次與副使行禮,又如上儀訖,使者就座,宗親就座。
樂止,司饔別坐二人對擧饌卓將進,樂作。
爲首宗親就正使前進卓,〈諸宗親從之。
〉司饔別坐助進,正使揖,宗親答揖。
就副使前進卓如上儀訖,〈使者及宗親果卓,禮賓寺先設於座前。
宗親果卓,兼設饌。
〉使者就座,宗親就座。
樂止,別侍衛各捧花盤就廳外,樂作,分就使者及宗親前進花,〈使者前,通事傳進。
〉樂止,次宗親。
進第二盞酒,〈自後,宗親以次行酒。
〉如第一盞儀。
〈唯不請酒。
每進酒樂作,進訖樂止。
〉司饔別坐以空卓,各置於使者饌卓之右;別侍衛以空卓,各置於宗親卓右。
司饔別坐二人各捧小膳,〈每位二盤。
〉將進,樂作,爲首宗親就正使前進膳,〈諸宗親從之。
〉別坐助進,正使揖,宗親答揖。
就副使前進膳如上儀訖。
宗親還就座前立,別侍衛各捧小膳以進,〈每位一盤。
〉正使就宗親前進膳,〈副使從之。
〉別侍衛助進,宗親揖,使者答揖。
使者就座,宗親就座。
司饔別坐分就使者前立割肉,別侍衛分就宗親前立割肉,擧箸訖,樂止。
〈饋廳內頭目及通事,其餘頭目,饋于別廳。
第四盞後,饋歌者等。
〉酒行七遍,〈每行酒後進湯〉竝如前儀。
進大饌,如進小膳儀。
〈唯不割。
〉司饔別坐及別侍衛各捧果盤,分就每位立,將進果盤,樂作,爲首宗親行酒如第一盞儀。
〈唯不請酒。
〉行酒畢,樂止,宗親出。
議政府六曹宴儀同,唯執事,以知印錄事爲之。
○議政府據兵曹呈啓:「別侍衛,已曾分五番,然無都目節次。
今甲士例,正月初一日番上者仕到二月初十日,至計十五日內呈都目;五月初十日番上者仕到六月初十日,至計十五日內呈都目;九月初十日番上者仕到九月初十日,至計十五日內呈都目敍用。
」 從之。
閏1月3日 ○戊申,遣禮曹參判李還,贈貂裘、毛冠、靴套、護膝、襦衣一襲于兩使臣,使臣披見曰:「殿下厚意已悉,然未敢受也。
」邊曰:「此不是錢貨,隻要禦寒。
」使臣曰:「厚意已著,何必受之,然後知其誠乎!禦寒之具,吾等已自齎來矣。
」邊更請曰:「雖有誠意,不因物,無因以著。
今若不受,是棄其誠也。
」往復再三,猶不肯許,邊曰:「行者必以贐贈,進禮物,其可不受乎!古人雲:『苦節不可貞。
』請大人勿卻。
」司馬恂笑曰:「亦有甘節之語。
」倪謙曰:「姑置之。
」又以衣靴,各贈頭目。
○倪謙、司馬恂謁文廟,讀碑文曰:「好,但登三邁五之語,於侯國大過。
」遂入明倫堂,敎官及學生行再拜禮,使臣皆答拜。
館伴鄭麟趾、金河與參判李邊、假大司成提學尹祥、假司成副提學鄭昌孫陪使臣而坐,行茶禮。
使臣問:「本國科擧之制何?」曰:「以講經爲初場,賦表爲中場,策問爲終場。
」使臣曰:「講何書乎?」何曰:「四書五經也。
」卽還太平館。
○命直集賢殿成三問、應敎申叔舟、奉禮郞孫壽山,問韻書于使臣。
三問等因館伴以見,使臣曰:「是何官也?」金何曰:「皆承文院官員,職則副知承文院事也。
」指壽山曰:「此通事也。
」鄭麟趾曰:「小邦遠在海外,欲質正音,無師可學。
本國之音,初學於雙冀學士,冀亦福建州人也。
」使臣曰:「福建之音,正與此國同,良以此也。
」何曰:「此二子,欲從大人學正音,願大人敎之。
」三問、叔舟將《洪武韻》講論良久,使臣問科擧之制曰:「亦有鄕試會試乎?」答曰:「悉倣朝廷之制。
」使臣曰:「爲魁者,何以爲號?」答曰:「乙科第一人。
」使臣曰:「何不稱甲科,而稱乙科乎?」答曰:「朝廷稱甲科,故不敢比擬也。
」使臣曰:「然。
」 ○倪謙賦詩一篇,贈鄭麟趾,麟趾卽次韻。
自是與麟趾、三問、叔舟倡和無虛日。
○議政府六曹詣時禦所,賀上體平復,仍啓:「凡諸公事,許令臣等直行移,今東宮安寧,依前申達施行。
」 ○進慰使李明晨回自京師,抄錄詔書以進。
詔曰:「朕以眇躬,托於億兆臣民之上,罔攸治理,夙夜匪寧。
願惟德禮,有未敦庸,將無以道家國天下,蓋德必先於隆孝,而禮惟重乎正名,帝王所重,彜倫斯在,況恩施於己者,有莫大宜;尊歸於親者,無以加義,所當然事,豈爲過謹!上尊聖母皇太後曰上聖皇太後,生母曰皇太後。
勉遵辭讓之旨,奉遷皇後居仁壽宮,以竢大兄蠻輿之復。
進皇太子母周氏爲貴妃,示重天下之本;冊朕妃汪氏爲皇後,以厚大倫之原。
」 閏1月4日 ○己酉,司憲府請停平安道行城之築,上曰:「將議諸政府。
」 ○金何問朝廷廟制,使臣曰:「太祖居中向南,左昭右穆,東西相向。
當祭之時,堂上樂入殿內,堂下樂在月臺上。
初獻官以下,拜於階下,向北而拜。
」何曰:「聖賢制禮,以西爲尊,神主之坐,必以西爲上,主祀者向西而拜。
以此觀之,朝廷之制,無乃有異乎?」使臣曰:「禮者,緣人情而制。
欲享父母之靈而不當面行禮,向西橫截而拜可乎!故我高皇帝制禮,稱人情而爲之耳。
」何復問社稷之制,使臣曰:「社稷之神,亦向南,獻官行禮,亦如廟制。
」鄭麟趾曰:「《康王之誥》:『將冠子,遇大功服,如之何?』蘇東坡以爲:『麻冕彤裳可也。
』朱子以爲:『冠,吉禮也,以吉服爲之可也。
』未知孰是,朝廷從何說乎?」使臣曰:「從朱子之說。
」何又問曰:「冠禮自天子至于庶人,皆爲之乎?」答曰:「大夫士庶人,二十而冠。
若親王子諸侯之子,年未及冠,已着衝天冠,何用冠禮!」何又問曰:「繼曾祖母,亦有喪乎?」使臣曰:「有之。
」何曰:「《大明律》無服,如之何?」使臣曰:「顧不詳察耳,必有之也。
」 閏1月5日 ○庚戌,遣左參贊鄭苯于佛堂,都承旨李思哲于興天寺,設報供齋。
○倪謙進玉帶一腰、珊瑚一枝、紗十四匹、紵絲四匹、瑪瑙條環六箇、龍腦龍骨等諸般藥材,司馬恂進絹十四匹及沈香乳香等物。
○宗親宴太平館,使臣坐東,宗親坐西。
宴罷,倪謙各贈大君諸君畫梅紙一雙。
○還給金銚、趙順生職牒。
閏1月6日 ○辛亥,遣朝官,行中外諸處報祀祭。
○議政府率百官,賀上體平復,命除禮。
○鄭麟趾問使臣曰:「諸路軍兵,皆以內宦掌之,五軍都督府,亦令宦官掌之乎?」使臣曰:「不然。
都督府,朝官掌之。
昔高皇帝痛禁內官掌兵,至永樂八年,始以內官掌諸路之兵。
」 閏1月7日 ○壬子,遣兵曹參判趙瑞安、刑曹參判安完慶,如京師謝賜綵帛,兼賀冊封上聖皇太後、皇太後、皇後,又請世子冕服。
謝表曰: 天心仁愛,庸篤懷綏。
帝賚便蕃,冞增感激。
靡粉難報,銘佩何忘!伏念臣猥以庸資,邈居荒服。
常勤職貢,顧無補於絲毫;明示褒嘉,首加恩於筐篚。
惟玆綵帛之美,實分內帑之珍。
矧至臣妻,亦蒙睿澤!榮非望及,喜與愧幷。
玆蓋度擴包容,德敦涵育。
謂弊邦薰陶治化,憐小臣祗服常典。
遂使微軀,獲被殊錫。
臣徐謹當益勵駑鈍,誓同金石之堅;恒祝岡陵,願獻乾坤之久。
方物表曰: 天貺沓至,特荷殊榮。
土宜雖微,聊表卑懇。
謹備白細苧布五十匹、黑細麻布一百五十匹、黃花席二十張、滿花席二十張、滿花方席二十張、雜彩花席二十張、人蔘二百斤、雜色馬二十匹。
右件物等,産自荒裔,製非良工,豈充及物之儀!第修執壤之禮。
上聖皇太後、皇太後、太上皇後、中宮禮物:白細苧布、紅細苧布、黑細麻布各二十匹、滿花席、雜彩花席各一十張。
箋曰: 位尊貳極,允協輿情。
恩導中宸,覃霈海徼。
佩銘曷已!糜粉難酬。
伏念臣猥以庸資,叨守弊服。
願乏絲毫之裨補,何期雨露之霑濡!星使鼎臨,欣奉綸音之密勿;天施渙渥,祗荷宮錦之氤氳。
惠及寡妻,懽騰一國。
恭惟殿下德全仁孝,性稟溫文。
小邦向慕之誠,體聖上懷綏之意。
遂令駑鈍,獲被龍光。
臣謹當倍殫赤心,益堅素節。
載賡歌於重潤,恒申祝於千齡。
謹備白細苧布、黑細麻布各二十匹、滿花席、雜彩花席各一十張、人蔘五十斤、雜色馬四匹,隨箋奉進。
賀表曰: 孝極尊親,誕揚顯冊。
禮嚴重匹,仍擧彌文。
慶洽宗祊,歡均普率。
欽惟聰明時乂,剛健日新。
祗奉兩宮,德敎加於四海;載崇中壼,風化肇於二南。
玆値縟禮之成,益膺純嘏之集。
伏念臣猥將庸質,幸際昌辰。
迹滯靑丘,雖阻趨蹌之列;心懸紫闥,陪伸頌禱之誠。
方物表: 冊揚鴻名,爰擧縟禮。
情深喜賀,恭展菲儀。
謹備黃紬苧布二十匹、白細苧布、黑細麻布各三十匹、龍文簾席二張、黃花席、滿花席、滿花方席、雜彩花席各二十張、雜色馬二十匹。
右件物等,産從荒陬,製非良匠,豈足充旅庭之實!聊以效獻芹之誠。
上聖皇太後、皇太後、中宮禮物:紅細苧布、白細苧布各二十匹,黑細麻布三十匹,黃花席、滿花席、滿花方席、雜彩花席各一十張。
箋曰: 銅闈毓德,丕贊皇猷。
宮壼定名,備擧縟禮。
歡騰夷夏,慶衍宗祊。
恭惟道協元良,心全仁敎。
尊爲儲副,式昭邦本之隆;昵侍耿光,常奉天顔之喜。
屬薦徽號,益擁純禧。
伏念臣幸際昌辰,邈居荒服。
雖阻駿奔之庭,列殫燕賀之誠。
謹備白細苧布、黑細布各二十匹、滿花席、滿花方席、雜彩花席各一十張,隨箋奉進。
請表曰: 臣竊惟外國非恃中國之威靈,無以令衆庶;冠服非受命服之寵數,無以辨尊卑,此誠禮義之所關,而理勢之自然者也。
竊兪小邦,自箕子受封,向慕華夏。
雖處僻陋之陬,久爲寇帶之俗。
其在高麗之時,王及世子,俱服冕服,以臨臣民,至洪武二年,太祖高皇帝賜恭愍王王顓九章冕服,逮臣先父恭定王,特蒙太宗文皇帝眷遇之隆,獲受九章冕服,至及臣身,又蒙太上皇帝袞冕之錫,而世子冕服則未之及焉。
國人閔然以謂:「臣先父及臣,旣皆受九章袞冕之服,世子宜受七章冕服。
」鹹願陳請。
然臣未敢敷奏,囁嚅有年矣。
至正統十一年,臣俱辭上表,未蒙明降,國人合辭,願復陳請。
臣亦竊念,世子爲國儲貳,參決庶務,而冠服與倍臣相似,等威之辨不嚴,尊卑之分不明。
伏聖度廓包荒,恩推字小,賜以七章冕服,俾小邦上下尊卑之序粲然有倫,豈唯臣及國人歡欣蹈舞於一時而已哉!臣之子子孫孫,獲被皇恩於永世,而臣之先祖先父,亦且感泣於地下矣。
欽惟臣皇帝陛下仁同一視,化隆無外,臣猶且不披露心肝,以達天聰,豈臣子有懷必陳之義乎!臣衰病日甚,餘年無幾,終無上達之期也。
伏惟皇帝陛下矜察焉。
方物表: 聖人禦天,德敦綏遠。
微臣執壤,誠切由中。
謹備黃細苧布、白細苧布各二十匹、黑細麻布五十匹、龍文簾席四張、黃花席滿花席滿花方席雜彩花席各一十張、石燈盞一十事、雜色馬二十匹。
右件物等,産自荒陬,製匪良匠,豈合充庭之實!聊修奉幣之儀。
上聖皇太後、皇太後、太上皇太後、中宮禮物:白細苧布、紅細苧布各一十匹、黑紐麻布各二十匹、鳳文簾席各二張、滿花席、雜綵花席各八張。
箋曰: 竊惟臣子之於君父,有懷必達,情之至也。
竊念小邦欽遇盛朝,特被列聖一視之仁,屢錫親王九章之服,恩至渥也。
顧惟世子未受冕服之賜,冠服之制,乃與陪臣相似,尊卑無辨,一國臣民罔不爲慊,此臣所以敢具情由,幹冒威嚴而不能自已者也。
伏惟皇太子殿下導宣睿澤,賜臣世子以七章冕服,以副遠人之情,不勝至願。
謹備禮物白細苧布、黑細麻布各二十匹、滿花席、雜彩花席各一十張、雜
王妃粧花絨錦明黃一段、靑一段、紵綵織金胸背獅子紅一匹、織金胸背麒麟靑一匹、暗花紅一匹、暗花綠一匹、素綠一匹、素靑一匹、綵絹紅三匹、藍三匹。
讀詔訖,世子詣勤政殿庭東帳幕,行再拜禮。
世子語使臣以代迎詔命之故,一如前日所議,倪謙曰:「太上皇帝日禦經筵,臨朝視事,雖堯、舜之君,不能過此。
頃因胡虜犯邊,爲宗社親征,大小臣僚力諫止之,姦臣宦者王振蒙蔽聖聰,矯制不從。
至居庸關外,兵部鄺尙書、翰林曹學士懇請回輦,振亦遮蔽不奏。
時我軍皆欲盡力攻討,振戒勿與戰,賊撓絶我軍,前不得進,後不得退,遂令車駕誤陷,皆振所爲也。
朝廷赤振族,盡逐胡虜,抽四方精兵,會于京師,以備不虞。
皇帝仁明英武厚德之至,爲太上皇帝不受賀,不禦宴。
今吾等之來,殿下迎慰,絡繹於道,感激則有之,公然受宴,實愧於心,今後不要設宴,隻是喫飯。
且世子扶病迎詔,尤見敬朝廷之意。
行茶禮罷,使臣歸太平館,首陽大君代行下馬宴,鄭麟趾、金何爲館伴。
使臣謂金何曰:」方今朝廷不設宴不聽樂,吾等承命而來,公然聽樂,心有所不安。
「何曰:」皇帝新登寶位,天下同慶。
且此禮宴,用樂何妨!「使臣曰:」如此則是失節,固不可也。
「上命左副承旨李季甸,告使臣曰:」大人卻樂之意然矣。
然皇帝新登之初,我國家豈可無樂以待使臣!請抑情聽樂。
「使臣曰:」皇帝北征未還,朝廷不用樂,吾等聽樂宴會,是失臣節。
「季甸又曰:」大人於路上迎慰,去樂是矣。
今日國家慶朝廷新命用樂,大人受之,亦是也,不須固拒。
「謙目恂不言。
恂曰:」我等聽樂,則朝廷聞之,以爲何如?今若聽樂,貴國之志則成矣,於吾等臣節何?「遂不聽。
當宴時,設使臣座於北壁,首陽大君東壁。
使臣曰:」吾等豈敢南向!「乃改座,東西相對。
宴罷,禮賓寺去宴卓花草,請頭目徹宴饌,使臣怒其去花,終夜不徹,置之廳上。
○分遣朝臣,頒宥旨于諸道。
敎曰:「一人禦極,丕承大統之傳;四海爲家,導宣同仁之化。
伏覩欽差侍講倪謙等奉詔到國,欽此。
欽惟皇帝陛下茂膺景運,光宅中區,乃於踐祚之初,渙發惟新之命。
謂文軌夙同於華夏,而綸綍遂及於遐荒。
盍體撫綏之仁,用布寬大之澤!可大宥境內,自景泰元年閏正月初一日昧爽以前,除謀叛大逆謀叛、子孫謀殺歐罵祖父母、父母、妻妾謀殺夫、奴婢謀殺主、蠱毒魘魅、謀故殺人、但犯強盜外,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鹹宥除之,敢以宥旨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
於戲!奉天心而育物,隆國家永遠之基;敷帝訓以推恩,廣海宇治平之福。
」 閏1月2日 ○丁未,以疾瘳,設報供齋于時禦所。
○命左承旨李宜洽,問安于太平館。
領議政河演亦問安,使臣曰:「昨日宴慰,吾等盡醉,禮當親謝而未果,願以此意啓殿下。
」倪謙以書畫曆日,贈演等,每問安,必贈之。
○使臣謂金何曰:「昨受厚宴,今日不必設宴。
」因言曰:「禮雲禮雲,玉帛雲乎!樂雲樂雲,鍾鼓雲乎!然非此物,無以著其誠敬。
《詩》曰:『承筐是將。
』,則誠敬因奉筐而見;《書》曰:『享多儀,儀不及物,惟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
』孟子曰:『曾子養曾晳,必有酒肉。
將徹,必請所與。
問有餘,必曰:「有。
」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
將徹,不請所與。
問有餘,必曰:「無」將以復進也,所謂養口體也。
』昨日宴罷,撤去花草,未知將以復進乎?如欲復進,則宴饌,亦得復進也。
」何曰:「吾所不知。
今朝見廳上,宴卓尙在,始得知之,惶恐無地。
但花草製造精密,未易猝辦,爲大人製造,隻有一件,後當禮宴,不可無花,是以撤去。
」使臣曰:「如此尙虛文,則不要再設。
」又曰:「吾等所以徹宴卓,將欲分諸朋友。
」何曰:「欲分諸朋友,則願速徹之。
」使臣曰:「諾。
」謙等,儒者也。
以一花草之故,遽發怒色,識者譏之。
○命首陽大君,〈世祖諱。
〉代行翼日宴。
○禮曹定王子代行宴朝廷使儀: 其日,迎接都監設正使座於太平館正廳北壁,南向;副使座於東壁,西向;王子座於西壁近南,東向。
〈俱烏漆交倚。
若正使副使俱南向,則設王子座於東壁。
〉司尊院設酒卓於廳內近南,北向。
王子至館入次,〈前一日,忠扈衛設次於大門外近南。
〉時至,就見使者,出至正廳西階下,使者出正廳,各就前立。
王子由西門入就前揖,使者答揖。
使者就座,王子就座。
司尊別監一人捧茶甌,一人捧茶鍾盤俱入,立於酒卓東。
〈捧鍾者在西差退〉司饔別座三人捧果盤,一人立於正使之右東向,一人立於副使之左北向,一人立於王子之右北向。
司饔提擧以鍾受茶,立進于王子,〈茶將至,王子起坐少前立,使者亦起坐。
酒禮亦同。
〉王子執鍾就正使前進茶,正使受鍾,權受通事。
提擧又以鍾受茶,立進于王子,王子執鍾,就副使前進茶,副使受鍾,王子少退。
提擧又以鍾受茶,立進于正使,正使執鍾就王子前進茶,王子執鍾。
通事以權受茶鍾,立進于正使,正使執鍾。
使者就座,王子就座飮訖。
提擧各進使者及王子前,立受鍾,俱復於茶盤以出。
初擧茶訖,司饔別坐各立進果,俱以盤出。
少頃,司尊別監二人分立于酒卓東西,又別監四人列立于酒卓後。
樂師帥歌者及琴瑟,分東西階升,坐於月臺上。
司饔別坐三人各捧果盤,分就每位立,如茶禮。
將進果盤,樂作。
司尊提擧以盞受酒,〈凡酌酒者,別監爲之。
〉立進于王子,王子執盞,就正使前揖,進第一盞酒,正使揖執盞,與副使揖,副使答揖。
又與王子揖,王子答揖,還執盞臺。
〈後倣此。
〉正使飮訖,提擧進,立受虛盞。
正使揖,王子答揖。
司饔別坐以果盤,立進于正使前,〈每當飮訖,別坐進果。
〉司尊提擧又以盞受酒,立進于王子,王子執盞揖進酒,正使答揖,執盞飮訖,提擧進立,受虛盞。
正使揖,王子答揖,少退立。
司尊提擧以盞受酒,立進于正使,正使執盞,揖進于王子,王子執盞,與副使揖,副使答揖,又與正使揖,正使答揖,還執盞,〈後倣此〉王子飮訖,提擧進立,受虛盞。
王子揖,正使答揖。
提擧又以盞受酒,立進于正使,正使執盞揖進酒,王子答揖,執盞飮訖,提擧進立受虛盞。
王子揖,正使答揖。
正使就座前立,王子次與副使行酒,與正使禮訖,提擧以盞受酒,立進于王子,王子執盞,揖進于正使,正使答揖,執盞飮訖,提擧進立受虛盞。
提擧以盞受酒,立進于正使,正使執盞,揖進于王子,王子答揖,執盞飮訖,提擧進立,受虛盞。
王子揖,正使答揖。
次與副使行禮如上儀訖,使者就座,王子就座。
樂止。
司饔提擧二人對擧饌卓將進,樂作。
王子就正使前進卓,提擧助進。
正使揖,王子答揖。
就副使前進卓如上儀,〈使者及王子果卓,禮賓寺先設於座前。
〉王子還就座前立。
司饔提擧二人對擧饌卓以進,正使就王子進卓,〈副使從之〉提擧助進,王子揖,使者答揖。
使者就座,王子就座。
樂止。
內直別監三人,各捧花盤,就廳外立,樂作。
二人分就使者前,通事進花,一人進王子前進花訖,〈通事內直一時進。
〉樂止。
行酒。
宗親入立酒卓之東,司尊提擧以盞受酒,樂作。
提擧以盞受宗親,宗親執盞就正使前〈使者起立,王子起立。
〉揖,立進第二盞酒,正使答揖執盞,宗親仍執盞臺,〈後倣此。
〉宗親受虛盞。
正使揖,宗親答揖,以盞授提擧。
提擧又以盞受酒,授宗親,宗親執盞,就正使前揖進酒,正使答揖,執盞飮訖,宗親受虛盞。
正使揖,宗親答揖,以盞授提擧。
次就副使及王子前行禮如上儀訖,以盞授提擧乃出。
使者就座,王子就座,樂止。
司饔別坐以空卓置於使者及王子饌卓之右。
司饔提擧三人各捧小膳〈使者每位三盤,王子位一盤。
〉將進,樂作。
王子就正使前進膳,提擧助進。
正使揖,王子答揖。
就副使前進膳如上儀,王子還就座前立。
提擧一人奉小膳以進,正使就王子前進膳,〈副使從之。
〉提擧助進,王子揖,使者答揖就座。
王子就座,司饔別座就前立,割肉擧箸訖,樂止。
進三盞酒,如進第二盞酒儀。
〈宗親以次行酒〉司饔別座奉湯將進,樂作。
分就每位前,立進擧箸訖,樂止。
〈饋廳內頭目及通事,其餘頭目,饋于別廳,第四盞後饋歌者等。
〉酒行八遍,〈每行後進湯。
〉竝如前儀。
進大膳如進小膳儀。
〈唯不剖〉司饔別坐三人,各捧果盤,就每位前,將進果盤,樂作。
王子行酒如第一盞儀。
〈唯不請酒。
〉行酒畢,樂止,王子出。
宗親宴朝廷使儀: 其日,迎接都監設正使座於太平館正廳此壁,南向;副使座於東壁,西向;宗親座於西壁,東向;〈俱烏漆交倚。
大君在前,諸君差後,若正副使俱南向,則大君東壁,諸君西壁。
〉設酒卓於廳內近南,北向;宗親至館入次。
〈前一日,忠扈衛設次於大門外近南。
〉時至,就見使者,出至正廳西階下,使者出正廳,各;前立。
宗親由西門入就前揖,使者答揖。
使者就座,宗親就座。
司尊別監二人分立於酒卓東西,別監四人列立于酒卓後。
典樂率歌者及琴瑟,分東西階,升於月臺上。
司饔別坐及別侍衛各捧果盤,分就每位立。
樂作,司尊別監以盞受酒,〈凡酌酒,皆別監爲之。
〉立進于爲首宗親,爲首宗親執盞就正使前,揖進第一盞酒,正使答揖執盞,與副使揖,副使答揖,與宗親揖,諸宗親答揖。
又與爲首宗親揖,爲首宗親答揖,還執盞臺,〈後倣此。
〉正使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正使揖,爲首宗親答揖。
司饔別監以果盤立進于正使前,〈每當使者飮訖,別監坐進果。
〉司尊別監又以盞受酒,立進于爲首宗親,爲首宗親執盞揖進酒,正使答揖,執盞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
正使揖爲首宗親,爲首宗親答揖少退立。
司尊別監以盞受酒,立進于正使,正使執盞,揖進于爲首宗親,爲首宗親答揖,執盞與副使揖,副使答揖,與諸宗親揖,諸宗親答揖,又與正使揖,正使答揖,還執盞臺。
〈後倣此〉爲宗宗親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
爲首宗親揖,正使答揖。
別侍衛以果盤立進,〈每當宗親飮訖,別侍衛進果。
〉司尊別監又以盞受酒,立進于正使,正使執盞揖進酒,爲首宗親答揖,執盞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
爲宗親首揖,正使答揖。
正使就座前立,爲首宗親與副使行酒,如正使禮訖,副使就座前立。
司尊別監以盞受酒,立進于爲首宗親,爲首宗親執盞揖,進酒于宗親,宗親當受爵者答揖,執盞就正使前揖,正使答揖,與副使揖,副使答揖,又與爲首宗親揖,爲首宗親答揖。
宗親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
宗親揖,爲首宗親答揖。
司尊別監又以盞受酒,立進于爲首宗親,爲首宗親執盞揖進酒,宗親當受爵者答揖,執盞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
宗親揖,爲首宗親答揖,次與諸宗親行酒竝如上儀訖。
司尊別監以盞受酒,立進于爲首宗親,爲首宗親執盞揖,進于正使,正使答揖執盞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
正使揖,爲首宗親答揖。
司尊別監立進于正使,正使執盞揖,進于爲首宗視,爲首宗親答揖。
司尊別監立進于正使,正使執盞揖,進于爲首宗親,爲首宗親答揖,執盞飮訖,司尊別監進立,受虛盞。
爲首宗親揖,正使答揖。
次與副使行禮,又如上儀訖,使者就座,宗親就座。
樂止,司饔別坐二人對擧饌卓將進,樂作。
爲首宗親就正使前進卓,〈諸宗親從之。
〉司饔別坐助進,正使揖,宗親答揖。
就副使前進卓如上儀訖,〈使者及宗親果卓,禮賓寺先設於座前。
宗親果卓,兼設饌。
〉使者就座,宗親就座。
樂止,別侍衛各捧花盤就廳外,樂作,分就使者及宗親前進花,〈使者前,通事傳進。
〉樂止,次宗親。
進第二盞酒,〈自後,宗親以次行酒。
〉如第一盞儀。
〈唯不請酒。
每進酒樂作,進訖樂止。
〉司饔別坐以空卓,各置於使者饌卓之右;別侍衛以空卓,各置於宗親卓右。
司饔別坐二人各捧小膳,〈每位二盤。
〉將進,樂作,爲首宗親就正使前進膳,〈諸宗親從之。
〉別坐助進,正使揖,宗親答揖。
就副使前進膳如上儀訖。
宗親還就座前立,別侍衛各捧小膳以進,〈每位一盤。
〉正使就宗親前進膳,〈副使從之。
〉別侍衛助進,宗親揖,使者答揖。
使者就座,宗親就座。
司饔別坐分就使者前立割肉,別侍衛分就宗親前立割肉,擧箸訖,樂止。
〈饋廳內頭目及通事,其餘頭目,饋于別廳。
第四盞後,饋歌者等。
〉酒行七遍,〈每行酒後進湯〉竝如前儀。
進大饌,如進小膳儀。
〈唯不割。
〉司饔別坐及別侍衛各捧果盤,分就每位立,將進果盤,樂作,爲首宗親行酒如第一盞儀。
〈唯不請酒。
〉行酒畢,樂止,宗親出。
議政府六曹宴儀同,唯執事,以知印錄事爲之。
○議政府據兵曹呈啓:「別侍衛,已曾分五番,然無都目節次。
今甲士例,正月初一日番上者仕到二月初十日,至計十五日內呈都目;五月初十日番上者仕到六月初十日,至計十五日內呈都目;九月初十日番上者仕到九月初十日,至計十五日內呈都目敍用。
」 從之。
閏1月3日 ○戊申,遣禮曹參判李還,贈貂裘、毛冠、靴套、護膝、襦衣一襲于兩使臣,使臣披見曰:「殿下厚意已悉,然未敢受也。
」邊曰:「此不是錢貨,隻要禦寒。
」使臣曰:「厚意已著,何必受之,然後知其誠乎!禦寒之具,吾等已自齎來矣。
」邊更請曰:「雖有誠意,不因物,無因以著。
今若不受,是棄其誠也。
」往復再三,猶不肯許,邊曰:「行者必以贐贈,進禮物,其可不受乎!古人雲:『苦節不可貞。
』請大人勿卻。
」司馬恂笑曰:「亦有甘節之語。
」倪謙曰:「姑置之。
」又以衣靴,各贈頭目。
○倪謙、司馬恂謁文廟,讀碑文曰:「好,但登三邁五之語,於侯國大過。
」遂入明倫堂,敎官及學生行再拜禮,使臣皆答拜。
館伴鄭麟趾、金河與參判李邊、假大司成提學尹祥、假司成副提學鄭昌孫陪使臣而坐,行茶禮。
使臣問:「本國科擧之制何?」曰:「以講經爲初場,賦表爲中場,策問爲終場。
」使臣曰:「講何書乎?」何曰:「四書五經也。
」卽還太平館。
○命直集賢殿成三問、應敎申叔舟、奉禮郞孫壽山,問韻書于使臣。
三問等因館伴以見,使臣曰:「是何官也?」金何曰:「皆承文院官員,職則副知承文院事也。
」指壽山曰:「此通事也。
」鄭麟趾曰:「小邦遠在海外,欲質正音,無師可學。
本國之音,初學於雙冀學士,冀亦福建州人也。
」使臣曰:「福建之音,正與此國同,良以此也。
」何曰:「此二子,欲從大人學正音,願大人敎之。
」三問、叔舟將《洪武韻》講論良久,使臣問科擧之制曰:「亦有鄕試會試乎?」答曰:「悉倣朝廷之制。
」使臣曰:「爲魁者,何以爲號?」答曰:「乙科第一人。
」使臣曰:「何不稱甲科,而稱乙科乎?」答曰:「朝廷稱甲科,故不敢比擬也。
」使臣曰:「然。
」 ○倪謙賦詩一篇,贈鄭麟趾,麟趾卽次韻。
自是與麟趾、三問、叔舟倡和無虛日。
○議政府六曹詣時禦所,賀上體平復,仍啓:「凡諸公事,許令臣等直行移,今東宮安寧,依前申達施行。
」 ○進慰使李明晨回自京師,抄錄詔書以進。
詔曰:「朕以眇躬,托於億兆臣民之上,罔攸治理,夙夜匪寧。
願惟德禮,有未敦庸,將無以道家國天下,蓋德必先於隆孝,而禮惟重乎正名,帝王所重,彜倫斯在,況恩施於己者,有莫大宜;尊歸於親者,無以加義,所當然事,豈爲過謹!上尊聖母皇太後曰上聖皇太後,生母曰皇太後。
勉遵辭讓之旨,奉遷皇後居仁壽宮,以竢大兄蠻輿之復。
進皇太子母周氏爲貴妃,示重天下之本;冊朕妃汪氏爲皇後,以厚大倫之原。
」 閏1月4日 ○己酉,司憲府請停平安道行城之築,上曰:「將議諸政府。
」 ○金何問朝廷廟制,使臣曰:「太祖居中向南,左昭右穆,東西相向。
當祭之時,堂上樂入殿內,堂下樂在月臺上。
初獻官以下,拜於階下,向北而拜。
」何曰:「聖賢制禮,以西爲尊,神主之坐,必以西爲上,主祀者向西而拜。
以此觀之,朝廷之制,無乃有異乎?」使臣曰:「禮者,緣人情而制。
欲享父母之靈而不當面行禮,向西橫截而拜可乎!故我高皇帝制禮,稱人情而爲之耳。
」何復問社稷之制,使臣曰:「社稷之神,亦向南,獻官行禮,亦如廟制。
」鄭麟趾曰:「《康王之誥》:『將冠子,遇大功服,如之何?』蘇東坡以爲:『麻冕彤裳可也。
』朱子以爲:『冠,吉禮也,以吉服爲之可也。
』未知孰是,朝廷從何說乎?」使臣曰:「從朱子之說。
」何又問曰:「冠禮自天子至于庶人,皆爲之乎?」答曰:「大夫士庶人,二十而冠。
若親王子諸侯之子,年未及冠,已着衝天冠,何用冠禮!」何又問曰:「繼曾祖母,亦有喪乎?」使臣曰:「有之。
」何曰:「《大明律》無服,如之何?」使臣曰:「顧不詳察耳,必有之也。
」 閏1月5日 ○庚戌,遣左參贊鄭苯于佛堂,都承旨李思哲于興天寺,設報供齋。
○倪謙進玉帶一腰、珊瑚一枝、紗十四匹、紵絲四匹、瑪瑙條環六箇、龍腦龍骨等諸般藥材,司馬恂進絹十四匹及沈香乳香等物。
○宗親宴太平館,使臣坐東,宗親坐西。
宴罷,倪謙各贈大君諸君畫梅紙一雙。
○還給金銚、趙順生職牒。
閏1月6日 ○辛亥,遣朝官,行中外諸處報祀祭。
○議政府率百官,賀上體平復,命除禮。
○鄭麟趾問使臣曰:「諸路軍兵,皆以內宦掌之,五軍都督府,亦令宦官掌之乎?」使臣曰:「不然。
都督府,朝官掌之。
昔高皇帝痛禁內官掌兵,至永樂八年,始以內官掌諸路之兵。
」 閏1月7日 ○壬子,遣兵曹參判趙瑞安、刑曹參判安完慶,如京師謝賜綵帛,兼賀冊封上聖皇太後、皇太後、皇後,又請世子冕服。
謝表曰: 天心仁愛,庸篤懷綏。
帝賚便蕃,冞增感激。
靡粉難報,銘佩何忘!伏念臣猥以庸資,邈居荒服。
常勤職貢,顧無補於絲毫;明示褒嘉,首加恩於筐篚。
惟玆綵帛之美,實分內帑之珍。
矧至臣妻,亦蒙睿澤!榮非望及,喜與愧幷。
玆蓋度擴包容,德敦涵育。
謂弊邦薰陶治化,憐小臣祗服常典。
遂使微軀,獲被殊錫。
臣徐謹當益勵駑鈍,誓同金石之堅;恒祝岡陵,願獻乾坤之久。
方物表曰: 天貺沓至,特荷殊榮。
土宜雖微,聊表卑懇。
謹備白細苧布五十匹、黑細麻布一百五十匹、黃花席二十張、滿花席二十張、滿花方席二十張、雜彩花席二十張、人蔘二百斤、雜色馬二十匹。
右件物等,産自荒裔,製非良工,豈充及物之儀!第修執壤之禮。
上聖皇太後、皇太後、太上皇後、中宮禮物:白細苧布、紅細苧布、黑細麻布各二十匹、滿花席、雜彩花席各一十張。
箋曰: 位尊貳極,允協輿情。
恩導中宸,覃霈海徼。
佩銘曷已!糜粉難酬。
伏念臣猥以庸資,叨守弊服。
願乏絲毫之裨補,何期雨露之霑濡!星使鼎臨,欣奉綸音之密勿;天施渙渥,祗荷宮錦之氤氳。
惠及寡妻,懽騰一國。
恭惟殿下德全仁孝,性稟溫文。
小邦向慕之誠,體聖上懷綏之意。
遂令駑鈍,獲被龍光。
臣謹當倍殫赤心,益堅素節。
載賡歌於重潤,恒申祝於千齡。
謹備白細苧布、黑細麻布各二十匹、滿花席、雜彩花席各一十張、人蔘五十斤、雜色馬四匹,隨箋奉進。
賀表曰: 孝極尊親,誕揚顯冊。
禮嚴重匹,仍擧彌文。
慶洽宗祊,歡均普率。
欽惟聰明時乂,剛健日新。
祗奉兩宮,德敎加於四海;載崇中壼,風化肇於二南。
玆値縟禮之成,益膺純嘏之集。
伏念臣猥將庸質,幸際昌辰。
迹滯靑丘,雖阻趨蹌之列;心懸紫闥,陪伸頌禱之誠。
方物表: 冊揚鴻名,爰擧縟禮。
情深喜賀,恭展菲儀。
謹備黃紬苧布二十匹、白細苧布、黑細麻布各三十匹、龍文簾席二張、黃花席、滿花席、滿花方席、雜彩花席各二十張、雜色馬二十匹。
右件物等,産從荒陬,製非良匠,豈足充旅庭之實!聊以效獻芹之誠。
上聖皇太後、皇太後、中宮禮物:紅細苧布、白細苧布各二十匹,黑細麻布三十匹,黃花席、滿花席、滿花方席、雜彩花席各一十張。
箋曰: 銅闈毓德,丕贊皇猷。
宮壼定名,備擧縟禮。
歡騰夷夏,慶衍宗祊。
恭惟道協元良,心全仁敎。
尊爲儲副,式昭邦本之隆;昵侍耿光,常奉天顔之喜。
屬薦徽號,益擁純禧。
伏念臣幸際昌辰,邈居荒服。
雖阻駿奔之庭,列殫燕賀之誠。
謹備白細苧布、黑細布各二十匹、滿花席、滿花方席、雜彩花席各一十張,隨箋奉進。
請表曰: 臣竊惟外國非恃中國之威靈,無以令衆庶;冠服非受命服之寵數,無以辨尊卑,此誠禮義之所關,而理勢之自然者也。
竊兪小邦,自箕子受封,向慕華夏。
雖處僻陋之陬,久爲寇帶之俗。
其在高麗之時,王及世子,俱服冕服,以臨臣民,至洪武二年,太祖高皇帝賜恭愍王王顓九章冕服,逮臣先父恭定王,特蒙太宗文皇帝眷遇之隆,獲受九章冕服,至及臣身,又蒙太上皇帝袞冕之錫,而世子冕服則未之及焉。
國人閔然以謂:「臣先父及臣,旣皆受九章袞冕之服,世子宜受七章冕服。
」鹹願陳請。
然臣未敢敷奏,囁嚅有年矣。
至正統十一年,臣俱辭上表,未蒙明降,國人合辭,願復陳請。
臣亦竊念,世子爲國儲貳,參決庶務,而冠服與倍臣相似,等威之辨不嚴,尊卑之分不明。
伏聖度廓包荒,恩推字小,賜以七章冕服,俾小邦上下尊卑之序粲然有倫,豈唯臣及國人歡欣蹈舞於一時而已哉!臣之子子孫孫,獲被皇恩於永世,而臣之先祖先父,亦且感泣於地下矣。
欽惟臣皇帝陛下仁同一視,化隆無外,臣猶且不披露心肝,以達天聰,豈臣子有懷必陳之義乎!臣衰病日甚,餘年無幾,終無上達之期也。
伏惟皇帝陛下矜察焉。
方物表: 聖人禦天,德敦綏遠。
微臣執壤,誠切由中。
謹備黃細苧布、白細苧布各二十匹、黑細麻布五十匹、龍文簾席四張、黃花席滿花席滿花方席雜彩花席各一十張、石燈盞一十事、雜色馬二十匹。
右件物等,産自荒陬,製匪良匠,豈合充庭之實!聊修奉幣之儀。
上聖皇太後、皇太後、太上皇太後、中宮禮物:白細苧布、紅細苧布各一十匹、黑紐麻布各二十匹、鳳文簾席各二張、滿花席、雜綵花席各八張。
箋曰: 竊惟臣子之於君父,有懷必達,情之至也。
竊念小邦欽遇盛朝,特被列聖一視之仁,屢錫親王九章之服,恩至渥也。
顧惟世子未受冕服之賜,冠服之制,乃與陪臣相似,尊卑無辨,一國臣民罔不爲慊,此臣所以敢具情由,幹冒威嚴而不能自已者也。
伏惟皇太子殿下導宣睿澤,賜臣世子以七章冕服,以副遠人之情,不勝至願。
謹備禮物白細苧布、黑細麻布各二十匹、滿花席、雜彩花席各一十張、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