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胡須說到牙齒①

關燈
月九日《語絲》周刊第五十二期。

     ②雙十節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舉行了武昌起義(即辛亥革命),次年一月一日建立中華民國,九月二十八日臨時參議院議決十月十日為國慶紀念日,俗稱“雙十節”。

     ③《語絲》文藝性周刊,最初由孫伏園等編輯。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創刊于北京。

    一九二七年十月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查禁,随後移至上海續刊。

    一九三○年三月出至第五卷第五十二期停刊。

    魯迅是主要撰稿人和支持者之一,并于該刊在上海出版後一度擔任編輯。

    參看《三閑集·我和〈語絲〉的始終》。

     ④章士钊(1881—1978)字行嚴,筆名孤桐,湖南長沙人。

    辛亥革命前,曾參加反清革命運動,一九一四年五月在東京主辦《甲寅》月刊(兩年後停刊)。

    五四運動後,他是一個複古主義者。

    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間,他參加北洋軍閥段祺瑞政治集團,曾任段祺瑞執政府的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參與鎮壓學生愛國運動和人民群衆的愛國鬥争;同時創辦《甲寅》周刊,提倡尊孔讀經,反對新文化運動。

    後來他在政治、思想上有所變化,轉而同情革命。

     ⑤“每況愈下”原作“每下愈況”,見《莊子·知北遊》。

    章太炎《新方言·釋詞》:“愈況,猶愈甚也”。

    後人引用常誤作“每況愈下”,章士钊在《甲寅》周刊第一卷第三号《孤桐雜記》中也同樣用錯:“嘗論明清相嬗。

    士氣驟衰。

    ……民國承清。

    每況愈下。

    ” ⑥《晶報》當時上海一種低級趣味的小報。

    原為《神州日報》的副刊,一九一九年三月單獨出版。

    下文所說《太陽曬屁股賦》,是張丹[火斤](延禮)寫的一篇無聊文章,發表于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神州日報》副刊。

     ⑦“束發小生”這是章士钊常用的輕視青年學生的一句話,如他在一九二三年作的《評新文化運動》一文中就說:“今之束發小生。

    握筆登先。

    名流巨公。

    易節恐後。

    ”束發,古代指男子成童的年齡。

     ⑧Gentleman英語:紳士。

     ⑨黑臀春秋時晉成公的名字,見《國語·周語》所記單襄公的話:“吾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曰:‘使有晉國……。

    ’故名之曰黑臀。

    ” ⑩“水平線”這是從當時現代評論社出版的《現代叢書》廣告中引用來的。

    在《現代評論》第一卷第九期(一九二五年二月七日)刊登的《〈現代叢書〉出版預告》中,吹噓他們自己的作品說:“《現代叢書》中不會有一本無價值的書,一本讀不懂的書,一本在水平線下的書。

    ” ⑾“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經》的首句。

    “天地玄黃”,是《千字文》的首句。

    從前學塾中常用這類句子作為練習文章的題目。

     ⑿土耳其革命指一九一九年基馬爾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

    經過多年的民族獨立戰争,于一九二三年十月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随後又對宗教、婚姻制度、社會習俗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婦女不帶面紗是風俗改革中的一項。

     ⒀“無病呻吟”原是一句成語,當時複古主義者章士钊等人,時常攻擊提倡寫白話文的人為“無病呻吟”。

    如他在《甲寅》周刊第一卷第十四期(一九二五年十月)《評新文學運動》一文中,就影射白話文作者“忘其谫陋,無病呻吟”。

     ⒁“頭顱誰斫”據《資治通鑒》卷一八五記載,隋炀帝感到統治局面不穩時,曾“引鏡自照,顧謂蕭後曰:‘好頭頸,誰當斫之?’”“髀肉複生”,《三國志·蜀書·先主紀》的注文中曾引《九州春秋》說,劉備投靠荊州牧劉表時,因無用武之如,久不乘馬,他“見髀裡肉生”,就“慨然流涕”。

     ⒂M先生指毛邦偉,貴州遵義人。

    清光緒舉人,後赴日本留學,在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一九二○年時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校長。

    天奪其魄,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原作“天奪之魄”。

     ⒃越俎代謀語出《莊子·逍遙遊》,原作“越俎代疱”,意思是掌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去代替廚師做飯。

     ⒄關稅自主的遊行示威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文中誤作“二十七”),段祺瑞政府根據一九二二年二月華盛頓會議所通過的九國關稅條約,邀請英、美、法等十二國,在北京召開所謂“關稅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