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胡須說到牙齒①
關燈
小
中
大
别會議”,企圖在不平等條約的基礎上,與各帝國主義國家成立新的關稅協定。
這是和當時全國人民要求徹底廢除不平等條約願望相反的。
因此在會議開幕的當日,北京各學校和團體五萬餘人在天安門集會遊行,反對關稅會議,主張關稅自主。
遊行剛至新華門,即被大批武裝警察阻止、毆打,群衆受傷十餘人,被捕數人,造成流血事件。
重九,即九月初九。
⒅《社會日報》一九二一年創刊于北京。
原名《新社會報》,一九二二年五月改名《社會日報》,林白水主編。
《世界日報》,一九二四年創刊于北京。
原為晚報,一九二五年二月起改為日報,成舍我主編。
《輿論報》,一九二二年創刊于北京,侯疑始主辦。
《益世報》,天主教教會報紙,一九一五年創刊于天津。
次年增出北京版。
比利時教士雷鳴遠(後入中國籍)主辦。
《順天時報》,日本帝國主義者在中國辦的中文報紙,一九○一年創刊于北京,創辦人中島美雄。
下文的《黃報》,一九一八年創刊于北京,薛大可主編。
這些都是為中外反動派利益服務的報紙。
⒆L學校指北京黎明中學。
一九二五年魯迅曾在該校教課一學期。
⒇朋其即黃鵬基,四川仁壽人,當時是北京大學學生,《莽原》撰稿者之一。
“昊天不吊”語見《左傳》哀公十六年。
(22)“整頓學風”一九二五年五卅事件後,北京學生紛紛舉行罷課,聲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愛國鬥争。
為了鎮壓學生愛國運動,教育總長章士钊草拟了“整頓學風令”,于八月二十五日在内閣會議上通過,由段祺瑞執政府明令發布。
(23)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績溪人。
當時是北京大學教授。
在五卅運動後的革命高潮中,胡适竭力诽謗革命的群衆運動,宣傳知識分子應該回到研究室裡去。
如在《現代評論》第二卷第三十九期(一九二五年九月五日)發表的《愛國運動與求學》中,他歪曲引用德國歌德在拿破侖兵圍柏林時閉門研究中國文物,和費希特在柏林淪陷後仍繼續講學的事為例,鼓吹埋頭用功,引誘學生離開愛國運動。
(24)江紹原安徽旌德人。
當時北京大學講師。
他在《現代評論》第二卷第三十期(一九二五年七月四日)發表的《黃狗與青年作者》一文中,認為青年作者發表不成熟的作品等于“流産”,并說:“我的小提議是:——無論作什麼,非經過幾番精審的推敲修正,決不發表。
” (25)易蔔生在緻勃蘭兌斯的信中說:“有的時候我真覺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船,最要緊的還是救出自己。
”胡适在《愛國運動與求學》一文中也引用了這句話,并說閉門讀書就是“救出你自己”。
(26)yes英語:是的。
(27)《驗方新編》清代鮑相[王敖]編,八卷。
是過去很流行的通俗醫藥書。
(28)VictorHogo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
《LesMisérables》,《悲慘世界》,長篇小說,雨果的代表作之一。
(29)袁世凱于一九一四年四月通令全國祭孔,公布《崇聖典例》。
九月二十八日他率領各部總長和一批文武官員,穿着新制的古祭服,在北京孔廟舉行祀孔典禮。
(30)“區區”佥事作者從一九一二年八月起在教育部任佥事,一九二五年因支持北京女師大學生驅逐校長楊蔭榆的運動,被教育總長章士钊非法免職,作者曾在平政院提出控告。
當時有人說他因為失了“區區佥事”就反對章士钊,器量狹小,沒有“學者的态度”等等。
參看《華蓋集·碰壁之餘》。
(31)“帛”古代祭祀時用來敬神的絲織品,祭後即行焚化,後來用紙作代替品。
“爵”,古代的酒器,三足,銅制,祭祀時用來獻酒。
(32)按應為民國十二年春。
《魯迅日記》一九二三年:“三月二十五日晴,星期,黎明往孔廟執事。
歸途墜車,落二齒。
” (33)孔二先生即孔丘。
據《孔子家語·本姓解》,孔丘有兄孟皮,他排行第二。
文中所引的話,見《論語·泰伯》。
(34)章士钊的這段話見《甲寅》周刊第一卷第一号(一九二五年七月十八日)通訊欄他對吳敬恒來信所加的附言(“内包甚複”,原作“内包深複”)。
這是和當時全國人民要求徹底廢除不平等條約願望相反的。
因此在會議開幕的當日,北京各學校和團體五萬餘人在天安門集會遊行,反對關稅會議,主張關稅自主。
遊行剛至新華門,即被大批武裝警察阻止、毆打,群衆受傷十餘人,被捕數人,造成流血事件。
重九,即九月初九。
⒅《社會日報》一九二一年創刊于北京。
原名《新社會報》,一九二二年五月改名《社會日報》,林白水主編。
《世界日報》,一九二四年創刊于北京。
原為晚報,一九二五年二月起改為日報,成舍我主編。
《輿論報》,一九二二年創刊于北京,侯疑始主辦。
《益世報》,天主教教會報紙,一九一五年創刊于天津。
次年增出北京版。
比利時教士雷鳴遠(後入中國籍)主辦。
《順天時報》,日本帝國主義者在中國辦的中文報紙,一九○一年創刊于北京,創辦人中島美雄。
下文的《黃報》,一九一八年創刊于北京,薛大可主編。
這些都是為中外反動派利益服務的報紙。
⒆L學校指北京黎明中學。
一九二五年魯迅曾在該校教課一學期。
⒇朋其即黃鵬基,四川仁壽人,當時是北京大學學生,《莽原》撰稿者之一。
“昊天不吊”語見《左傳》哀公十六年。
(22)“整頓學風”一九二五年五卅事件後,北京學生紛紛舉行罷課,聲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愛國鬥争。
為了鎮壓學生愛國運動,教育總長章士钊草拟了“整頓學風令”,于八月二十五日在内閣會議上通過,由段祺瑞執政府明令發布。
(23)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績溪人。
當時是北京大學教授。
在五卅運動後的革命高潮中,胡适竭力诽謗革命的群衆運動,宣傳知識分子應該回到研究室裡去。
如在《現代評論》第二卷第三十九期(一九二五年九月五日)發表的《愛國運動與求學》中,他歪曲引用德國歌德在拿破侖兵圍柏林時閉門研究中國文物,和費希特在柏林淪陷後仍繼續講學的事為例,鼓吹埋頭用功,引誘學生離開愛國運動。
(24)江紹原安徽旌德人。
當時北京大學講師。
他在《現代評論》第二卷第三十期(一九二五年七月四日)發表的《黃狗與青年作者》一文中,認為青年作者發表不成熟的作品等于“流産”,并說:“我的小提議是:——無論作什麼,非經過幾番精審的推敲修正,決不發表。
” (25)易蔔生在緻勃蘭兌斯的信中說:“有的時候我真覺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船,最要緊的還是救出自己。
”胡适在《愛國運動與求學》一文中也引用了這句話,并說閉門讀書就是“救出你自己”。
(26)yes英語:是的。
(27)《驗方新編》清代鮑相[王敖]編,八卷。
是過去很流行的通俗醫藥書。
(28)VictorHogo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
《LesMisérables》,《悲慘世界》,長篇小說,雨果的代表作之一。
(29)袁世凱于一九一四年四月通令全國祭孔,公布《崇聖典例》。
九月二十八日他率領各部總長和一批文武官員,穿着新制的古祭服,在北京孔廟舉行祀孔典禮。
(30)“區區”佥事作者從一九一二年八月起在教育部任佥事,一九二五年因支持北京女師大學生驅逐校長楊蔭榆的運動,被教育總長章士钊非法免職,作者曾在平政院提出控告。
當時有人說他因為失了“區區佥事”就反對章士钊,器量狹小,沒有“學者的态度”等等。
參看《華蓋集·碰壁之餘》。
(31)“帛”古代祭祀時用來敬神的絲織品,祭後即行焚化,後來用紙作代替品。
“爵”,古代的酒器,三足,銅制,祭祀時用來獻酒。
(32)按應為民國十二年春。
《魯迅日記》一九二三年:“三月二十五日晴,星期,黎明往孔廟執事。
歸途墜車,落二齒。
” (33)孔二先生即孔丘。
據《孔子家語·本姓解》,孔丘有兄孟皮,他排行第二。
文中所引的話,見《論語·泰伯》。
(34)章士钊的這段話見《甲寅》周刊第一卷第一号(一九二五年七月十八日)通訊欄他對吳敬恒來信所加的附言(“内包甚複”,原作“内包深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