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魂魄收集者

關燈
離開了軀體就等于一個客人離開了常住的寓所,其高興與否完全要看它住得舒服不舒服。

    有的剛一離開即歡叫不止,有的則戀戀不舍。

    魂其實是純稚如兒童的,它天真極了,隻是和肮髒的皮囊合在一處才變得形形色色。

    采魂的人要如實相告家人:這一次相助陽間隻會積累功德,大有益于來世。

    所以一般人家都會同意采取。

     魂在一個小白口袋裡歡叫着,不時蹿動幾下,吱吱叫,又像蝈蝈一樣唱起來。

    它有時還要逗弄提袋子的人,當他舉起口袋想要聽一下有無動靜時,它先是不吱一聲,而後猛地大哭起來,讓其吓上一大跳。

    一般來說,魂剛剛離開軀體還是輕松活潑的,它們覺得一切都十分好玩。

    這些年來魂是不難采的,所以三先生已經積了許多紮好的、上面有朱砂紅點的白口袋。

    最難的是尋“魄”——它不像魂一樣往上飛揚,而恰恰相反,它的心事太重了,主意太大了,一離開人體總是往下沉、沉,一直沉到地底下去,去那兒待着。

    它一般于瞬間落地入土,然後慢慢滲入土壤。

    它會在挨上水流的那一刻飛速漂移,就像乘船一樣。

    所以在水皮淺的地段要找一個“魄”是非常困難的。

     另一個采集的難處在于其他:“魄”離開軀體是必要從腳尖開始的,于是過世者的腳尖指向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因素。

    腳尖向上,“魄”即要披散而落,這樣到底從哪裡入地也就難說了。

    有經驗的老藥匠都知道,除非是上吊的人,不然要準确地挖到一個“魄”是難上加難了。

     2 三先生四處打聽并叮囑他人:如果聽說哪裡有懸梁自盡的人要速速告知。

    其實這樣的消息近年并不少見,四周村子裡每年都有幾個。

    收集“魄”之難,不僅在于信息靈通,要在事發當日趕到,以防其沉入深處或借水遊走,更有其他種種因素。

    三先生感歎:“我一生收集此物件難則難矣,扳指算來也不計其數,惟在如今,一‘魄’難求!” 有一天跟包匆匆來報,說快也,一個叫“二裡外”的村子出事了,昨夜裡才有人那樣自盡了。

    三先生扳指算算時間,帶上器具急急上路了。

     “二裡外”是個隻有一百多戶的小村,因為靠近另一個大村,在一年前被“兼并”了。

    這個大村現已照例改名“集團”,村頭兒改名董事長,搞起了各種工企業,于幾年前開始圈占大片土地——低價租用不成則兼并村落,這樣屬于原村的土地即全部劃歸這個集團。

    “二裡外”成為集團中的一員,所有村民及土地财物統統歸了新的主人。

    類似的兼并在這一帶經常發生,于是不斷傳出一些驚人的消息:有人被強逼搬遷新區,可就是繳納不起一筆費用,隻好賴在祖傳的小屋中,結果被無名無姓的闖入者暴打緻殘;還有的孤苦老漢幹脆服藥自殺。

    光是半年的時間,三先生就往“二裡半”跑了兩次,一次聽說一個中年婦女上吊了,可是匆忙趕到時才知道已經遲了整整十個小時,“魄”自然是找不到了。

    另一次倒是及時趕到了現場,但細細勘察出事地點,發現此行仍然無效:死者吊死在中間隔壁的門梁上,其腳尖下垂處除了門檻,還有一塊厚厚的青石。

    三先生雖然知道機會甚微,也還是耐心地揭開了石闆,然後又用一個桃形鐵鏟細細挖掘。

    果然不出所料,石闆下土色如常,什麼迹象都沒有。

    原本如此,“魄”再多能,怎會穿越硬硬的石闆呢? 一路上,跟包咕哝着出事的緣由:想不開的是一個小夥子,二十歲左右,在集團裡看倉庫,好像是因為玩耍耽誤了工作,倉庫丢失了什麼東西,遂造成這個可怕的結局。

    真是玩物喪志啊,老大不小一個男人了,那麼喜歡貓,養了不止一隻,養得又肥又大。

    “人家不讓帶貓上班,他就偷着揣去。

    嘿唉,連吃飯都一個碗,惡心!”三先生聽着,隻不吭聲。

    據說這個老人最大的癖好也是養貓,一輩子就是因為太喜歡貓了,連老婆都沒娶。

    跟包一路上許多時間都在譴責貓的罪過,後來沒聽到一聲回應,才把嘴巴收住。

    三先生見他不說話了,就回頭瞥瞥。

    跟包立刻說:“他是害怕怪罪下來,再加上被人打了一頓,就在半夜偷偷吊在倉庫前邊不遠的一棵歪脖子樹上了。

    ” 跟包後來對人說,當時老先生聽了這句話以後,眉頭一直鎖着,步子快得追不上,一會兒就到了那個集團所在地了。

     “集團的人不讓靠近,不管是穿制服的還是什麼别的人,誰也不讓到出事地點去。

    誰要是不聽勸告硬是往前擠,就咔嚓一棍打過來……”跟包的描述那一天的場景,十分興奮。

     他說由于和三先生在一塊兒,這就完全不同了。

    為什麼?就因為這當中有人認出了背褡子的人,接着又抱拳又作揖的,知道老人是取一味藥來了。

    他們不光是将二人從一群咋咋呼呼的村裡人中間拉出,還由一個保安模樣的手扯着手領到那棵歪脖子樹下。

    那人指指點點,取了一根粉筆,在地上描了一個圓圈。

    可是三先生并沒有開挖,像過去一樣,如果有可能的話,一定要親眼看看這個不幸的死者。

    老人要在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