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藏徐鎮

關燈
1 那個講習班結束後,淳于黎麗就把寫成的東西交給了我。

    他人看來這會是一些相當單調的文字:描述對象永遠是藏徐鎮周邊二十多公裡的那麼一小塊地方。

    然而我卻認真地看了這份“作業”。

    它稍稍出乎我的預料:精當、簡約,有一種潛隐的激情。

    作者已經長大了,可她的心靈仍像孩童一樣純潔甚至稚氣。

    這有點像她這個人,端莊中透出純稚和清麗;她那雙多少有點肅穆的、冷冷的目光,會使大多數人感到費解——可在我眼裡,它的含意是清晰的。

     我在那一段時間或者說更長的日子裡,總想回避那條青磚鋪成的巷子。

    我甚至不願看到那個銅雕——從銅雕那兒往右一拐就是……我仍然記得的那個小宿舍,光線暗淡、幽靜,有一股難以言喻的人生的溫馨。

     她說我是來自老家的兄長。

    我在心裡叮囑自己:聽到了嗎?你可千萬不要莽莽撞撞的、千萬不要讓她失望啊!你身上滿是瑕疵,而你在漂亮女人面前會本能地僞裝得那麼好——索性就這樣僞裝下去吧,盡管這有點虛榮和說不出的别扭!如果這個時候心弦松弛,遊離出不和諧的音符,那就可笑了。

    日積月累的經驗以及自我苛刻自我約束,還有一種關于兩性關系方面的模模糊糊的信念,一旦頃刻瓦解,就會長久地折磨我……呂擎和陽子像期待一個現代神話那樣注視我,究竟希望我成功還是失敗?呂擎所深惡痛絕的“冷酷”和“僞善”,我此刻又離開了多遠? “我想家了,想回家去了。

    ”她說。

     我們全都一樣!在心的深處,一直有一個聲音在呼喚:回啊……我不能在這座陌生的城市裡若無其事地待下去……我沒法漠視那聲聲呼喚,無法抵禦。

    那是一種神秘的力量,它讓我們焦灼不安。

    我曾因此想把自己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全都領走,領到我記憶中的那棵大李子樹下,領到那座茅屋旁邊。

     有過呂擎和陽子關于她的那次深談之後,我不由自主地就要陷入回憶,回憶自己與淳于黎麗相識的整個過程,從頭至尾地想一遍。

    我們也有過不愉快,可我們誰都沒有抱怨對方。

    不管怎樣,我們之間并非一種暧昧的關系,兄長和同鄉,老師和學生,中年男子和敬慕者,僞君子和頗有心計的孩子,一對被新潮與傳統淹個半死的人……特别是後來,當我知道了她是一個孤兒,隻身走入了茫茫人海,即産生了說不出的憐惜和慌恐。

    該怎樣對待一個孤兒?我在想自己肩負着多麼巨大的責任——既無法拒絕自己走近,“僞善”也就乘機登場了,無論開多麼窄的門,它還是要擠進來……我一遍遍提醒自己:她把一切信任都交給了你,她是一個真正的孤兒。

    還有,她這麼脆弱,嫩生生的,而你卻是個老蒼蒼的男人,被世俗的污泥塗抹得肮髒不堪…… 如果面對的是重若千斤的信任,每個人都會望而卻步的,隻有我在迎頭趕上。

    這就是一個現代人的愚蠢,其深層原因可能十分費解……總之,究竟怎樣做才能對得起一個美麗纖弱的孤兒,這成了一塊沉重的磐石,讓我背在了身上。

    她像一枚絢麗的石榴,令人注目地結在一棵孤獨的枝條上。

    她渴望再生,已經成熟。

    她讓人既望而生畏又垂涎欲滴。

     我在黑暗中往前摸索。

    有一天我強烈地記起了她。

    那時已經是深夜,我從朋友那兒歸來,走到半路,一擡頭看到了那座銅雕。

    我久久看着它伸出的手臂——它這會兒正像路标一樣指引了一個方向,于是我就拐到了那條巷子裡。

    一片夜色裡,我覺得有一些粉紅色的蘋果花瓣像雪花一樣緩緩墜落,把我埋起來、埋起來,像溫柔的手掌一樣撫遍了全身。

    我睜開眼睛,用力地辨認着眼前的路徑,又清清楚楚看到了腳下的青磚,磚縫裡生出的綠草……我輕輕往前,像害怕自己的腳步聲。

    但我沒有敲門,就那樣伫立良久,沉浸在夜色裡。

    我想告訴她:我是來告别的。

     淳于黎麗繼續交來“作業”。

    文字的河流洇濕了我。

    我終于決定把她介紹給身邊的朋友,這會讓人有一種陽光下的坦然。

    呂擎和吳敏,陽子小涓他們都先後結識了她。

    梅子覺得她真是漂亮,對她有一種過分的客氣。

    我說這是那個培訓班上最聰慧的一個學生。

    陽子伏在我耳朵上說:“真是一個第三者胚子啊。

    ”我嚴厲制止:“不許你這樣說她。

    ” 在夜晚,我想的是怎樣離開這座城市,回到北方。

    夜晚,這種感受再清晰沒有了。

    這座城市裡的一切都糾結起來,紛纭沓至,一會兒湧來一會兒消失……我在此地生活了這麼久,到這個夜晚為止,我和這座城市已經結成了奇怪的關系:依存的,敵對的,共謀的,暧昧的……我們之間有什麼正在滋生和死亡,我不知道,沒法回答。

    謎一樣的、幸福的過去和未來;謎一樣的誘惑和無以言表的厭惡以及恐懼……那種難以解脫甚至可以和死亡匹敵的幸福、拒絕、向往和悲傷!我不願回憶那麼多的白天和夜晚,因為我不知道該怎樣回答。

    我正遠離那些指責和挑剔,小心翼翼地對待自己經曆過的一切。

    它們像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