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登場

關燈
這樣的殷王朝很明顯是鳳族,而他們推翻的夏王朝一定是龍族吧。

     1899年從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發現了甲骨文,進入20世紀以後,才開始對其正式挖掘和研究,這就是“殷墟”。

     頗有懷疑态度的曆史學家,在此之前并不承認殷王朝是一個曆史時代。

    由于挖掘出殷墟,殷才由神話上升為曆史。

    然而還沒有發現“夏墟”,可見夏王朝依然隻限于神話而已。

     名字叫夏的這個國家是否存在,還沒有得到科學的論證。

    可殷所滅的原始國家确實存在,我相信這個國家就是龍族之國。

     仔細觀察夏王朝始祖禹這個神話人物的名字,就會發現其中有“蟲”的部分。

    蟲可能表示蛇,或者類似的動物,後來發展成為龍。

     關于殷成為鳳族的盟主,可認為有各種理由。

     例如,在他們圈繩定界的範圍内,有經常能捕到各種獵物的地方,如果他們能發明出長期保存獵物的技術,在與周圍各部族相處中就能獲得優勢地位。

    這與居于河畔的蛇族用儲存的谷物救濟周圍饑餓的部族,成為盟主并建立起龍族國家的情況相似。

     具有扶養别人能力的人,經常淩駕于他人之上。

    如考察一下現在政界權勢者是如何發迹的,就能簡單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然而,根據《史記·殷本紀》中殷的始祖契輔佐禹治水的記載,我作出如下推理—— 龍國作為農耕部族的盟主,其旗下也包括狩獵部族。

    其中一個部族有可能因對什麼不滿而集體脫逃,或者由于某種過失而被驅逐,諸如此類事情一定會發生。

     如果他們離開河畔的樂園,加入到遠方山野的狩獵部族中去,那麼将會怎麼樣呢?受過龍族文明洗禮的他們,在蠻族中成為具有高度知識和技術的集團,獲得主導地位不是自然而然的嗎?在此可舉簡單的例子,當美國的黑人集團返回非洲内地,可以想象他們将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如果他們想這麼做的話,能很快成為未開化同族的指導集團。

     “你們還用牛皮囊運水,這會馬上漏光的呀!俺們有這種東西。

    ” 從龍國逃出來,或者被驅逐的部族首領高高舉起彩陶罐子。

    其他未開化部族的夥伴們望着這個珍奇的罐子,隻能唉聲歎氣。

     “如果去河畔的龍國,這種東西不計其數。

    即使沒有獵物時也會有谷物可吃,就不用擔心常年挨餓了。

    ” 他們一定這麼煽動。

     過去曾是龍族一員的殷獨立後,組建鳳族這樣的大集團,然後攻打已熟悉的龍國,并奪取龍族的國土。

     這種推理是我根據《史記·殷本紀》中,殷從契到湯的“八遷”中的記載得出的。

    從這裡使人感到殷是沒有固定住處的部族,而且契還輔佐過夏禹治水,後來殷好像又離開夏的本土去流浪。

     夏朝的桀被殷朝的湯所滅,這個湯在圈繩定界時所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我在前面已引用過。

    這句話似乎隐含着糾集未開化各蠻族的意思。

     鳳,吸取了各種鳥類的長處,與其說是空想出來的鳥,不如說是形容理想的鳥更為恰當。

    鳳的外形沒有離開鳥,簡潔舒暢。

    在前面雖提到鳳的構成可能過于簡單,但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

    ——鳳族并不是像龍族那樣通過妥協吸收其他部族所組成,而是通過單方面的軍事征服組建起來的。

     如果相信神話,鳳的原型應該是燕子。

    燕族也許将與自己有比較親近關系的鷹族和雉族集團極為和平地吸收進來。

    而其他的狩獵部族,例如羊、犬、馬等部族将會怎麼樣呢? 從鳳無角無鱗來看,那些部族并不能通過妥協合并留下自己的象征,而是被完全征服,将其特征統統抹掉了。

     鳳簡潔舒暢,但絕非象征優雅。

    豈止如此,它還散發着無慈悲的戰鬥氣息。

     龍的形象過于雜亂奇特,卻象征着和平,而單純的鳳反倒隐藏着猙獰面目。

     理想之鳥——這難道不是一味地标榜自己、不包容他人的形象嗎? 相比之下,龍不是太過于溫厚了嗎? 且慢,吾龍乃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龍雖成為餌食,但食龍者卻在不知不覺之中竟變成了龍的樣子。

     要想繼承龍族豐富遺産者就不得不變成龍,如不在土地上定居過農耕生活,就保護不了龍的财寶。

     兇殘的鳳也逐漸地變成了龍,而且一旦變得太像龍,就成為新湧現出來的鳳的餌食。

    鳳吃掉了龍,然而龍卻在鳳的軀體中再次複蘇,一次又一次地複活。

     吾龍為不死之軀。

    不,要是不被鳳吞食的話是不能複活的,這樣說似乎更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