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登場
關燈
小
中
大
當既文明又溫和的龍族在河畔建立原始國家時,在遙遠的山野中,另一個集團也在不斷地擴大。
他們的象征就是“鳳”。
顯而易見,以鳥為象征的部落是狩獵部族的聯合體。
生在山野的鳳和河畔的龍一樣,都是空想中的動物,不過鳳卻不像龍那樣含有複雜的因素。
據說鳳有頭似蛇、背如龜、尾像魚的說法,至少我們從青銅器的紋飾來看,鳳不是那麼奇怪的東西,它隻是鳥類經過人為地精心裝飾虛構而成,既沒有角也沒有鱗。
鳳與龍相比顯得單純。
這也許說明鳳族的成員不像龍族那麼複雜。
以雉、鷹、燕子、雞類為象征的各部族,為什麼會聯合在一起構成叫“鳳”的集團呢? 一定為了擁有更強大的力量。
其目的為何? 為了襲擊龍族國家。
河畔的樂園越繁榮,以狩獵為生計的蠻族們就越眼饞,他們羨慕不已。
隻要奪取龍國,他們也能過上富足的生活。
人們對富裕生活的憧憬,古今亦然。
蠻族們一定多次襲擊過龍族的樂園,而龍族的人們擁有文明和智慧,如遇其小集團的攻擊,立刻會被擊退。
因為龍族是聯合國家,附近的狩獵部族也是龍族的成員。
他們當中一部分可能過着半農的生活,大部分依然從事狩獵,一旦有事,他們将成為戰鬥成員,防止鷹族和燕族的入侵并将其驅散。
對龍族的攻擊常以失敗告終,即使有時得逞,充其量也就是偷到一些漂亮的彩陶或者黑色陶罐、碗之類的東西逃回家。
“為什麼進展不順利?” “因為人數太少。
” 攻擊失敗後,蠻族們進行了各種反省。
“那麼,怎麼幹才好呢?我們的集團中隻有這些戰鬥成員呀!” “聚衆湊數。
前幾天有前來借幹鹿肉的部族,借給他們,作為交換條件讓他們幫咱們攻擊龍族,如何?” “可是,還不夠呀!” “在東邊的森林裡還有300人左右的野雞族,讓他們也來幫忙。
” “他們會答應嗎?” “不答應就教訓那些家夥。
” 就這樣,蠻族中有勢力的部族逐漸兼并周圍的小集團。
将攻擊龍族所需的人數控制在自己手下,他們挑起了大旗。
其象征物已不再是鷹和燕子了。
因為是大聯合,他們絞盡腦汁終于想到了威風凜凜的鳥——“鳳”就這樣被描畫出來。
龍的命運危在旦夕。
公元前15世紀,最大的龍國是“夏”,取而代之的“殷”,不用說就是鳳之國。
關于殷人為鳳族之說,是有可信根據的。
龍鳳之國首先是《詩經》。
商頌的《玄鳥》一詩是這麼開始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 所謂商指的就是殷。
其意為天命“玄鳥”生殷,玄鳥為黑色之鳥。
朱熹将其注釋為“鳦也”,指的就是燕子。
聞一多從詩人的角度毫不猶豫地将其解釋為“鳳”。
在各部族糾集成為鳳族以前,小部族時代的殷也許就是燕族。
在《史記·殷本紀》中有如下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
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
……” 冥的兒子叫振,是在《史記》中登場的第七代殷王,在甲骨文中相當于王亥。
他被寫成“”,即在鳳的下部有人的圖形,大概表示舉着鳳旗戰鬥之人的意思。
在殷王湯的重臣中有“女鸠”的名字。
另外,從殷王湯在曠野四方圈繩定界,祈禱“天下四方皆入吾網”的話語中,的确能使人聯想到鳥。
進而在武丁時代,雉站在鼎的把手上鳴叫。
——以上插曲都記載在《史記》中。
在《春秋左氏傳》中有更明确的記載。
在昭公十七年(前525)的記述條項中,有“郯子來朝”的段落。
郯國(殷的子孫建立的國家)之君來到魯國,昭公設宴時,叔孫昭子問道:“少皞氏(殷祖的名字)鳥名官,何故也?” 郯君答曰:“吾祖也,我知之。
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
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适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
……” 郯君列舉了帶鳥字的官名,還分别就其官名做了說明:祝鸠氏,是司徒;雎鸠氏,是司馬;鸤鸠氏,是司空;爽鸠氏,是司寇;青鳥氏,是司啟;丹鳥氏,是司閉。
他們的象征就是“鳳”。
顯而易見,以鳥為象征的部落是狩獵部族的聯合體。
生在山野的鳳和河畔的龍一樣,都是空想中的動物,不過鳳卻不像龍那樣含有複雜的因素。
據說鳳有頭似蛇、背如龜、尾像魚的說法,至少我們從青銅器的紋飾來看,鳳不是那麼奇怪的東西,它隻是鳥
鳳與龍相比顯得單純。
這也許說明鳳族的成員不像龍族那麼複雜。
以雉、鷹、燕子、雞類為象征的各部族,為什麼會聯合在一起構成叫“鳳”的集團呢? 一定為了擁有更強大的力量。
其目的為何? 為了襲擊龍族國家。
河畔的樂園越繁榮,以狩獵為生計的蠻族們就越眼饞,他們羨慕不已。
隻要奪取龍國,他們也能過上富足的生活。
人們對富裕生活的憧憬,古今亦然。
蠻族們一定多次襲擊過龍族的樂園,而龍族的人們擁有文明和智慧,如遇其小集團的攻擊,立刻會被擊退。
因為龍族是聯合國家,附近的狩獵部族也是龍族的成員。
他們當中一部分可能過着半農的生活,大部分依然從事狩獵,一旦有事,他們将成為戰鬥成員,防止鷹族和燕族的入侵并将其驅散。
對龍族的攻擊常以失敗告終,即使有時得逞,充其量也就是偷到一些漂亮的彩陶或者黑色陶罐、碗之類的東西逃回家。
“為什麼進展不順利?” “因為人數太少。
” 攻擊失敗後,蠻族們進行了各種反省。
“那麼,怎麼幹才好呢?我們的集團中隻有這些戰鬥成員呀!” “聚衆湊數。
前幾天有前來借幹鹿肉的部族,借給他們,作為交換條件讓他們幫咱們攻擊龍族,如何?” “可是,還不夠呀!” “在東邊的森林裡還有300人左右的野雞族,讓他們也來幫忙。
” “他們會答應嗎?” “不答應就教訓那些家夥。
” 就這樣,蠻族中有勢力的部族逐漸兼并周圍的小集團。
将攻擊龍族所需的人數控制在自己手下,他們挑起了大旗。
其象征物已不再是鷹和燕子了。
因為是大聯合,他們絞盡腦汁終于想到了威風凜凜的鳥——“鳳”就這樣被描畫出來。
龍的命運危在旦夕。
公元前15世紀,最大的龍國是“夏”,取而代之的“殷”,不用說就是鳳之國。
關于殷人為鳳族之說,是有可信根據的。
龍鳳之國首先是《詩經》。
商頌的《玄鳥》一詩是這麼開始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 所謂商指的就是殷。
其意為天命“玄鳥”生殷,玄鳥為黑色之鳥。
朱熹将其注釋為“鳦也”,指的就是燕子。
聞一多從詩人的角度毫不猶豫地将其解釋為“鳳”。
在各部族糾集成為鳳族以前,小部族時代的殷也許就是燕族。
在《
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
……” 冥的兒子叫振,是在《史記》中登場的第七代殷王,在甲骨文中相當于王亥。
他被寫成“”,即在鳳的下部有人的圖形,大概表示舉着鳳旗戰鬥之人的意思。
在殷王湯的重臣中有“女鸠”的名字。
另外,從殷王湯在曠野四方圈繩定界,祈禱“天下四方皆入吾網”的話語中,的确能使人聯想到鳥。
進而在武丁時代,雉站在鼎的把手上鳴叫。
——以上插曲都記載在《史記》中。
在《春秋左氏傳》中有更明确的記載。
在昭公十七年(前525)的記述條項中,有“郯子來朝”的段落。
郯國(殷的子孫建立的國家)之君來到魯國,昭公設宴時,叔孫昭子問道:“少皞氏(殷祖的名字)鳥名官,何故也?” 郯君答曰:“吾祖也,我知之。
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
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适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
……” 郯君列舉了帶鳥字的官名,還分别就其官名做了說明:祝鸠氏,是司徒;雎鸠氏,是司馬;鸤鸠氏,是司空;爽鸠氏,是司寇;青鳥氏,是司啟;丹鳥氏,是司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