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諸國傳

關燈
羅樹葉,并進獻天齊珠、郁金、蘇合等香。

    普通元年(520),中大通二年(530),大同元年(535),屢次派使者獻土産。

    五年(539),又遣使者送南生犀。

    又說其國中有佛發,長一丈二尺,诏遣沙門釋寶雲随使者前往迎取。

     在這之前,三年(537)八月,高祖改建阿育王寺塔,發現舊塔下舍利及佛爪發,發為青绀色,衆僧以手挺直之,随手之用力而長短變化,放下它便旋屈成為蠡形。

    案《僧伽經》雲:“發青而細,猶如藕莖之絲。

    ”《佛三昧經》雲:“我當年在宮中洗頭,以尺子量頭發,其長度為一丈二尺,放下來則向右旋,還原為蠡文。

    ”這就與高祖所得到的相同。

     阿育王即鐵輪王,稱王于閻浮提,統一天下。

    佛涅..後,一天一夜,役使鬼神造八萬四千塔,這便是其中一塔。

    吳時有尼姑居于其地,造小精舍,孫纟林不久便拆除了它,塔也同時消失。

    吳平亂後,各位道人又于舊地建立此塔。

    晉中宗剛渡江南下,就又加以修繕裝飾,至簡文帝鹹安年間,派沙門安法師程造小塔,未造成而身死,弟子僧顯繼續修造而成。

    至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呈上金相輪及承露。

     這以後西河離石縣有胡人劉薩何遇疾病暴死,而心下仍有暖意,家人未敢馬上下葬。

    經過十日又醒過來,說:“見到有兩吏攝我,向西北行,不知其遠近,到十八地獄,随即報上罪之輕重,受各種酷刑。

    見到觀世音說:‘你的生緣未盡,如果能活,可作沙門和尚。

    洛下、齊成、丹陽、會稽均有阿育王塔,可前往禮拜。

    如果能壽終而死,則不會堕入地獄。

    ’說完,我好比從高岩上掉下,忽然就醒了。

    ”因此便出了家,法名慧達。

    遊曆禮拜寺塔,接着到丹陽,不知塔之所在,便登越城向四下裡觀望,見長幹裡有奇異氣色,便就其地禮拜,果然是阿育王塔所在,一次次放現光明。

    因此知道一定是有舍利,便聚集衆人就地掘之,入土一丈,得到三塊石碑,均長六尺。

    中間一碑上有鐵匣,匣中有銀匣,銀匣中又有金匣,其中裝着三顆舍利及爪、發各一枚,發長數尺。

    于是遷舍利靠北,在正對簡文所造塔之西面,造一層塔。

    十六年(517),又令沙門僧尚伽造三層塔,此即高祖所建者。

    初時穿土四尺,得到龍窟及古人所舍之金銀钏钗鑷等各種雜物寶物。

    大約深九尺,作方形玉石磉,磉下有石函,函内有鐵壺,用來裝銀坩,坩内有金镂罂,裝三枚舍利,像粟粒那麼大,圓正光潔。

    函内又有琉璃碗,内得四枚舍利及發、爪,爪有四枚,均為沉香色。

    至當月二十七日,高祖又到寺中禮拜,設無..大會,大赦天下。

    同日,以金缽裝水浸漫舍利,其最小者陷在缽中不出,高祖禮拜至數十,舍利便在缽中放光,回旋很久,于缽之正中停住。

    高祖問大僧正慧念:“今天見到了不可思議之事沒有?”慧念回答說:“佛身永存,安然不動。

    ”高祖說:“弟子想求得一枚舍利,回台城供養。

    ”至九月五日,又在寺中設無..大會,遣皇太子王侯朝貴等奉迎。

    這一天,風景晴和,京師之人傾巢而出,圍觀者百數十萬人。

    所陳設之金銀供具等物,均留于寺中供養,且施舍錢一千萬作為寺之基金。

    到四年(538)九月十五日,高祖又到寺中設無..大會,建立二刹,各以金罂,次以玉罂,重生裹舍利及爪發,放入七寶塔中。

    又以石函裝寶塔,分别放入兩刹之下,又将王侯妃主、百姓之富戶所施舍的金、銀、..、钏等珍寶,充實财庫。

     十一年(545)十一月二日,寺僧又請高祖在寺中發《般若經》題,當晚二塔同放光明,敕令鎮東将軍邵陵王蕭綸為寺作《大功德碑》文。

     在此之前,二年(536),改建會稽貿阝縣塔,開舊塔出舍利,派光宅寺釋敬脫等四僧及舍人孫照暫且迎回台中,高祖禮拜畢,便送回縣中放至新塔下。

    此縣塔也是為劉薩何所得者。

     晉鹹和年間,丹陽尹高悝行至張侯橋,見到浦中五色光長數尺,不知是何怪,便派人在發光處掘出視之,得到金像,沒有光趺。

    悝于是下車,将像載回,到長幹巷口,牛不肯再前進,悝于是令禦者随牛自行,牛徑自馱車至寺中,高悝于是将像留下交付寺僧。

    每到半夜,總是大放光明,又聽到空中有金石樂聲。

    過了一年,捕魚人張系世,在海口忽然見到有銅花趺浮至水上,系世取出送至縣裡,縣裡将它送給朝廷,于是用作像足,合得天衣無縫。

    時值簡文鹹安元年(371),交州合浦人董宗之采得一珠可沉入水,于其底部得佛光豔,交州押送至朝廷,用于像身,又相合。

    從鹹和年間得像,經三十餘年,光趺才齊全。

     當初,高悝得到像以後,西域胡僧五人來見悝,說:“當年在天竺得到阿育王之造像,來到邺下,正值胡人之亂,将像埋在河邊,現在尋找卻不知在何處。

    ”五人曾在一夜同時夢見像說:“已在江東出現,為高悝所得。

    ”高悝于是送五僧到寺中,五人見像便失聲哭泣,像于是大放大芒,照亮了整個殿堂。

    又瓦官寺慧邃想模寫像形,寺主僧尚擔心于金色有損,對慧邃說:“如果能讓像發光,回轉其身向西,便可答應。

    ”慧邃便懇切地拜求,當天夜裡像便轉變坐向,放出光芒,回轉身體向西。

    第二天寺主便答應可照原樣描繪。

    像趺上原有外國文字,無人識得,後來有三藏冉阝求跋摩認識,說是阿育王為第四女所造。

    到了大同年間(535~546),發現舊塔之舍利,敕令将寺周數百家之宅地擴展為寺域,造各種堂殿及瑞像周圍的回閣等,使盡可能地高大衆多。

    所作之各種變相,均為吳人張繇手筆。

    繇丹青之工妙,為時人遠遠不及。

     盤盤國 盤盤國,宋文帝元嘉年間(424~453)、孝武帝孝建年間(454~456)、大明年間(457~464),均派遣使者進貢。

    大通元年(527),其王派使者上表說:“揚州閻浮提震旦天子:你用各種善美之物盛飾國土,天下萬物都對你畢恭畢敬,好比天空明淨,萬裡無雲,舉目隻見明亮光耀,天子您身心清淨,乃至于此。

    道俗芸芸衆生,均感蒙聖王之德化,普度一切,永遠為他們指引脫離塵世苦海之航向,我所耳聞的隻有吉祥喜慶。

    我等以至誠之心恭敬地拜上常勝天子足下,頓首問訊。

    今獻上薄禮,希望您能垂憐接受下來。

    ”中大通元年(529),屢次派遣使者進貢牙、像及塔,并獻上沉、檀等香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