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辯傳(附王..傳)
關燈
小
中
大
夠使自己得以保全,而且可以賜福子孫後代。
”後來,王僧辯率軍收複了建康,功蓋天下,太夫人常常自謙,不因為富貴而驕橫、放縱。
朝廷内外都異口同聲地稱贊太夫人,說她是明白事理的賢明婦人。
太夫人去世後,受到朝廷内外的隆重哀悼。
而且因為王僧辯功勳卓著,所以喪禮更加隆重。
太夫人靈柩即将運回建康時,梁元帝又派谒者到船碼頭吊祭。
并且命令尚書左仆射王裒寫了這樣一篇祭文道:“魏氏貞敬太夫人家族在武子手裡奠定基業,在陽元時達到鼎盛,男男女女一個個均出類拔萃,比翼齊飛。
太夫人既稱得上是天下女子的表率,又遵循婦道。
她通覽各種圖書,又品評古人文章。
教導子弟以各種禮儀,言辭諄諄,趕得上平原君。
其子王僧辯學習楚發的帶兵打仗,孟轲的修養品德,養成了盡忠與恭敬的品質,這從治家到治國都是極為有用的。
王僧辯彰明和修養這種品質,是天下老百姓的榜樣。
皇上命他帶兵,他打出了軍威,加封他司徒之職,盡有龜、蒙之尊。
太夫人母因子貴,實是令人尊崇之至。
美好的辭章恰如其分地聚合到一起,喪禮非常盛大。
太夫人居高能善下,處于富貴之時而能想到謙抑。
從積善積德開始,到榮華富貴結束,太夫人一生善始善終。
太夫人的去世,像太陽落入西山,像蘆葦進入早秋,像奔騰的馬一去不複返,像洶湧的波濤難以留住。
此去逆龍門而西望,過夏首而東行。
越三宮周圍的高山,經過三江的支流。
長滿茂密樹木的重重山嶺上,好像有浮雲遮住了日月,滔滔不絕的長江、漢水,淘盡了多少人世滄桑。
隻剩下插在靈柩前的旗幡和荒野中的遺碑。
就在船上空出位置設祭,想那亡去的靈魂應該有知。
嗚呼哀哉!” 當年十月,西魏宰相宇文黑泰派兵聯合嶽陽王兵一共五萬人,準備襲擊江陵。
梁元帝派主書李膺征召王僧辯到建業,任命他為大都督、荊州刺史,并特别命令王僧辯道:“宇文黑泰違背盟約,突然挑起戰争。
我朝勇将多在長江下遊,荊、陝一帶的兵将,都不是強勁勇猛之人。
你應該率領精兵強将,星夜起程,加倍趕路,以赴危難。
”王僧辯于是命令豫州刺史侯調等為前軍,兖州刺史杜僧明等為後軍。
安排就緒,他便對李膺說:“宇文黑泰兵衆勇猛善戰,很難與他們直接交鋒,等各路大軍集結完畢,我便率部直指漢水,截斷他們的退路。
大凡在千裡之外運送糧饷的,士兵臉上已有肌色,何況敵人橫穿數千裡,其糧饷必然不濟。
這跟孫膑打敗龐涓時的情況差不多。
”不久京城建康陷落,梁元帝駕崩。
等到梁敬帝初即帝位,王僧辯因輔助即位之功勞,按舊制晉封為骠騎大将軍、中書監、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和陳霸先一道參謀讨伐宇文黑泰。
這時北齊皇帝高洋又想立貞陽侯蕭淵明為梁朝皇位繼承人,便寫信給王僧辯說:“梁國沒有什麼建樹,禍難倒是一個接一個。
一時是侯景洗劫建業,一時又是武陵王在巴山、漢水一帶叛亂。
您壯志淩雲,氣沖霄漢,與朝廷齊心合力,鏟除逆賊,凡是知情者,沒有人不感贊您的德高望重。
何況我們是鄰國,從睦鄰的角度出發,有什麼事情也得跟您打個招呼。
但西魏乘機又派兵南侵,梁朝皇帝蕭繹不能固守江陵,被拘捕處死,官軍還來不及趕到,江陵城便已陷落,大小辟吏和老百姓都被西魏俘虜,驅趕到關中地區,他們不斷地回頭南望故土,悲憤滿腔。
您作為元帝臣子的心情,想必更是肝腸寸斷了。
而我聽說你們已經權且擁立元帝第九子蕭方智為帝(即梁敬帝),在江東發号施令,但蕭方智年僅十多歲,極為年幼,梁朝的戰禍還沒有止息,他恐怕擔不起如此重的擔子。
禮制由衛君掌握,行政大權集中在甯氏手裡,主幹弱小而枝葉強盛,這是自古以來政治方面最忌諱的。
我以天下為家,大力拯救弱小的事物。
因為梁國被颠覆,我看在過去我們的友好關系的份上,力圖恢複梁室,準備當機立斷,扶助處于危難中的國家的君主繼承大業,這是天下大事,我并不是想撈取什麼個人名譽。
貞陽侯蕭淵明,梁武帝視其如同自己的兒子,他是長沙王的後代,随着年歲的增長,他的威望也日漸上升,我看他能夠保全金陵,所以立他為梁朝皇帝,送往貴國。
如果您無異議,我便命令上黨王劉渙總領兵将,護送他到江東,以便雷厲風行,迅速幫助貴國掃除叛逆。
清河王高嶽,此前被我派去援救荊州城,軍隊已經到達安陸,卻來不及挽救局勢,我對此深表痛心和惋惜。
因為恐怕西魏侵略軍順流而下,再踐踏江東,所以清河王現在轉而駐紮在漢口,和郢州刺史陸法和居士相會合。
您應該密切配合我們的完美規劃,勉勵您手下的将帥,部署好戰艦,迎接新皇帝,多多招集精兵強将,同心協力對付侵略者。
西魏侵略者是烏合之衆,本來不是什麼強敵,隻是由于湘東王蕭繹膽小怕事,才使國土淪喪的。
現在我們的軍隊是無往不勝的,您一定要好好地為國建功,不要辜負了我對您的希望。
” 貞陽侯蕭淵明在北齊人馬的護送下,即将抵達壽陽。
貞陽侯前前後後多次給王僧辯寫信,談到他要回國繼承帝位的意思,王僧辯沒有接受他的要求。
等貞陽侯、高渙到了東關,梁散騎常侍裴之橫率領部下阻擋,被他們打敗,王僧辯這才考慮接受貞陽侯的要求,奉他為梁朝皇帝,行君臣大禮。
王僧辯給貞陽侯寫了一封短信說:“自從西魏派兵侵入陝西,我便想趕往增援,誰知剛剛從船上登岸,荊州城便已經陷落,我便派遣劉周到西魏,表達我們的誠意,當時左右将帥,都是同意我的做法。
誰知劉周去了很長時間也不回還,大家都感到有些疑惑,以為他回不來了;等到對方派使者來,我又派人到各處征求意見,大家看法不一緻,故沒有做出任何決定。
後來得到侯調的消息,他給我看了西魏權景宣寫來的信,要我們呈上皇帝的手書。
我看衆位将帥的臉色,他們長籲短歎想投靠宇文黑泰算了,如果有一天能夠仰仗天意擺脫西魏的控制,我決不顧惜粉身碎骨,隻是梁朝的皇統失去了中興的機會,令人感到傷悲和痛心。
我懇求陛下您迅速過江,仰借北齊威風,依靠陛下您的雄才大略,以年長而繼承帝位,報仇雪恨必定為期不遠,如果梁朝能夠重現昔日輝煌,我甯願抛頭顱灑熱血,不惜生命去奮鬥。
我将親筆信派曹沖快馬呈送北齊,接
”後來,王僧辯率軍收複了建康,功蓋天下,太夫人常常自謙,不因為富貴而驕橫、放縱。
朝廷内外都異口同聲地稱贊太夫人,說她是明白事理的賢明婦人。
太夫人去世後,受到朝廷内外的隆重哀悼。
而且因為王僧辯功勳卓著,所以喪禮更加隆重。
太夫人靈柩即将運回建康時,梁元帝又派谒者到船碼頭吊祭。
并且命令尚書左仆射王裒寫了這樣一篇祭文道:“魏氏貞敬太夫人家族在武子手裡奠定基業,在陽元時達到鼎盛,男男女女一個個均出類拔萃,比翼齊飛。
太夫人既稱得上是天下女子的表率,又遵循婦道。
她通覽各種圖書,又品評古人文章。
教導子弟以各種禮儀,言辭諄諄,趕得上平原君。
其子王僧辯學習楚發的帶兵打仗,孟轲的修養品德,養成了盡忠與恭敬的品質,這從治家到治國都是極為有用的。
王僧辯彰明和修養這種品質,是天下老百姓的榜樣。
皇上命他帶兵,他打出了軍威,加封他司徒之職,盡有龜、蒙之尊。
太夫人母因子貴,實是令人尊崇之至。
美好的辭章恰如其分地聚合到一起,喪禮非常盛大。
太夫人居高能善下,處于富貴之時而能想到謙抑。
從積善積德開始,到榮華富貴結束,太夫人一生善始善終。
太夫人的去世,像太陽落入西山,像蘆葦進入早秋,像奔騰的馬一去不複返,像洶湧的波濤難以留住。
此去逆龍門而西望,過夏首而東行。
越三宮周圍的高山,經過三江的支流。
長滿茂密樹木的重重山嶺上,好像有浮雲遮住了日月,滔滔不絕的長江、漢水,淘盡了多少人世滄桑。
隻剩下插在靈柩前的旗幡和荒野中的遺碑。
就在船上空出位置設祭,想那亡去的靈魂應該有知。
嗚呼哀哉!” 當年十月,西魏宰相宇文黑泰派兵聯合嶽陽王兵一共五萬人,準備襲擊江陵。
梁元帝派主書李膺征召王僧辯到建業,任命他為大都督、荊州刺史,并特别命令王僧辯道:“宇文黑泰違背盟約,突然挑起戰争。
我朝勇将多在長江下遊,荊、陝一帶的兵将,都不是強勁勇猛之人。
你應該率領精兵強将,星夜起程,加倍趕路,以赴危難。
”王僧辯于是命令豫州刺史侯調等為前軍,兖州刺史杜僧明等為後軍。
安排就緒,他便對李膺說:“宇文黑泰兵衆勇猛善戰,很難與他們直接交鋒,等各路大軍集結完畢,我便率部直指漢水,截斷他們的退路。
大凡在千裡之外運送糧饷的,士兵臉上已有肌色,何況敵人橫穿數千裡,其糧饷必然不濟。
這跟孫膑打敗龐涓時的情況差不多。
”不久京城建康陷落,梁元帝駕崩。
等到梁敬帝初即帝位,王僧辯因輔助即位之功勞,按舊制晉封為骠騎大将軍、中書監、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和陳霸先一道參謀讨伐宇文黑泰。
這時北齊皇帝高洋又想立貞陽侯蕭淵明為梁朝皇位繼承人,便寫信給王僧辯說:“梁國沒有什麼建樹,禍難倒是一個接一個。
一時是侯景洗劫建業,一時又是武陵王在巴山、漢水一帶叛亂。
您壯志淩雲,氣沖霄漢,與朝廷齊心合力,鏟除逆賊,凡是知情者,沒有人不感贊您的德高望重。
何況我們是鄰國,從睦鄰的角度出發,有什麼事情也得跟您打個招呼。
但西魏乘機又派兵南侵,梁朝皇帝蕭繹不能固守江陵,被拘捕處死,官軍還來不及趕到,江陵城便已陷落,大小辟吏和老百姓都被西魏俘虜,驅趕到關中地區,他們不斷地回頭南望故土,悲憤滿腔。
您作為元帝臣子的心情,想必更是肝腸寸斷了。
而我聽說你們已經權且擁立元帝第九子蕭方智為帝(即梁敬帝),在江東發号施令,但蕭方智年僅十多歲,極為年幼,梁朝的戰禍還沒有止息,他恐怕擔不起如此重的擔子。
禮制由衛君掌握,行政大權集中在甯氏手裡,主幹弱小而枝葉強盛,這是自古以來政治方面最忌諱的。
我以天下為家,大力拯救弱小的事物。
因為梁國被颠覆,我看在過去我們的友好關系的份上,力圖恢複梁室,準備當機立斷,扶助處于危難中的國家的君主繼承大業,這是天下大事,我并不是想撈取什麼個人名譽。
貞陽侯蕭淵明,梁武帝視其如同自己的兒子,他是長沙王的後代,随着年歲的增長,他的威望也日漸上升,我看他能夠保全金陵,所以立他為梁朝皇帝,送往貴國。
如果您無異議,我便命令上黨王劉渙總領兵将,護送他到江東,以便雷厲風行,迅速幫助貴國掃除叛逆。
清河王高嶽,此前被我派去援救荊州城,軍隊已經到達安陸,卻來不及挽救局勢,我對此深表痛心和惋惜。
因為恐怕西魏侵略軍順流而下,再踐踏江東,所以清河王現在轉而駐紮在漢口,和郢州刺史陸法和居士相會合。
您應該密切配合我們的完美規劃,勉勵您手下的将帥,部署好戰艦,迎接新皇帝,多多招集精兵強将,同心協力對付侵略者。
西魏侵略者是烏合之衆,本來不是什麼強敵,隻是由于湘東王蕭繹膽小怕事,才使國土淪喪的。
現在我們的軍隊是無往不勝的,您一定要好好地為國建功,不要辜負了我對您的希望。
” 貞陽侯蕭淵明在北齊人馬的護送下,即将抵達壽陽。
貞陽侯前前後後多次給王僧辯寫信,談到他要回國繼承帝位的意思,王僧辯沒有接受他的要求。
等貞陽侯、高渙到了東關,梁散騎常侍裴之橫率領部下阻擋,被他們打敗,王僧辯這才考慮接受貞陽侯的要求,奉他為梁朝皇帝,行君臣大禮。
王僧辯給貞陽侯寫了一封短信說:“自從西魏派兵侵入陝西,我便想趕往增援,誰知剛剛從船上登岸,荊州城便已經陷落,我便派遣劉周到西魏,表達我們的誠意,當時左右将帥,都是同意我的做法。
誰知劉周去了很長時間也不回還,大家都感到有些疑惑,以為他回不來了;等到對方派使者來,我又派人到各處征求意見,大家看法不一緻,故沒有做出任何決定。
後來得到侯調的消息,他給我看了西魏權景宣寫來的信,要我們呈上皇帝的手書。
我看衆位将帥的臉色,他們長籲短歎想投靠宇文黑泰算了,如果有一天能夠仰仗天意擺脫西魏的控制,我決不顧惜粉身碎骨,隻是梁朝的皇統失去了中興的機會,令人感到傷悲和痛心。
我懇求陛下您迅速過江,仰借北齊威風,依靠陛下您的雄才大略,以年長而繼承帝位,報仇雪恨必定為期不遠,如果梁朝能夠重現昔日輝煌,我甯願抛頭顱灑熱血,不惜生命去奮鬥。
我将親筆信派曹沖快馬呈送北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