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辯傳(附王..傳)
關燈
小
中
大
連告訴您一些重要情況,匆匆回複,請您原諒回信來遲。
”貞陽侯回信說:“姜皓到我這裡,屈尊給我看您的信,陳述您忠義的胸懷。
梁朝的戰亂,至今已有多年了。
三位皇後逃亡在外,天下百姓沸騰了。
老天命令您來扶救我梁朝,屢次救助危難,建立我梁朝宗嗣。
元帝去世後,你們還遲遲不敢做出決定,這樣一來,繼承皇位之事,豈不就被擱置起來。
聽說我即将歸國,與諸元老相會,所以近來你們派人來,可能不會一一接見,您既然已經跟文臣武将交換過意見,沿長江上下往來,可能要花費十天半月的時間,就此打住吧,這已經很合我的願望了。
您這樣做是為了再立我梁朝宗室,中興我梁朝,天下億萬百姓,都深受您的這一恩典,您實在是我梁朝的大功臣,無愧于天下。
最近我率軍駐紮在東關,多次派使者到裴之橫那裡,讓他作出決定。
但他的回答很是狂妄兇狠,駭人聽聞。
上黨王布置軍隊來保衛我,正想跟他講明利害關系,但這個蠢笨的家夥卻突然發起進攻,誰知剛剛對陣,他就陷于昏亂之中,驚恐不已,很讓人傷心。
上黨王深感顧惜,連連歎息,沒有傳送他的首級,還承蒙上黨王把他重禮厚葬了,齊朝的大恩大德,相信連神靈都會感動。
我正是仰憑齊朝皇威,靠了上黨王的幫助,讨平鹹陽叛軍,在雲夢誅殺叛賊,同心協力,安邦定國。
看您寫給權景宣的書信,長江上遊諸位将領,本來是有忠心的,也有些才幹,但他們抛棄親人向着仇人,差不多都不可靠了,防奸定亂,最終的希望還寄托在您身上。
現在我暫且停留在東關,想等您再來信,看在哪個地方迎接我。
大凡建立國家,設立君主,實施政治,兩國結盟派遣質子,自古已然。
如果您的忠心感動了蒼天,衆位将帥同心同德,不再反叛,那麼齊朝的軍隊就會退回,他們在盟約裡講明決不打過長江,如果食言,必遭失敗。
我因甲胄在身,不便書寫,回信來遲。
曹沖奉命上奏章到齊朝都城,就作為質子入齊。
渭水橋下,怕他會笨嘴笨舌;汜水之北,怕他會恐懼号哭。
”王僧辯又寫信說:“員外常侍姜皓回來,向我介紹了您那邊的情況。
大齊的仁義之風惠及我梁國,救苦救難,向我們表明了他們的重大決策,皇室後代沒有不感到榮幸的,江東士人都有了依靠。
現在我們結盟不能不講信義,講信義就必須真心實意,我謹派遣我的第七個兒子王顯、王顯的兒子王劉和我的弟弟王世珍一起到齊朝充當人質;并派左民尚書周弘正到曆陽迎接您。
船隻首尾相接,等着您龍體渡過長江;莊嚴的皇宮恭候着您大駕光臨。
您的回國,如同春秋時期晉文公回國時一樣令萬國傾心;您的英明行為如同宋昌的議論一樣到處流傳。
我們梁國将從此興盛起來,天下又有了明主。
那麼我們做臣子的必将盡心,用以報答大齊的深情厚意,又将同心協力來效忠陛下您。
現在派遣吏部尚書王通傳送這封信給您。
”王僧辯随之請求立梁敬帝為皇太子。
貞陽侯又回信說:“王通尚書到我這裡,又屈尊給我看了您的信,得知您要派賢弟王世珍做人質來表達誠意,您心憂梁國的胸懷我全明白。
您又派您府上的庭中玉樹、您的掌上明珠七公子王顯來做人質,您這樣棄小家為大家的寬廣胸懷,實在令人感動,您一心一意要拯救我梁國,難道不是為我國事操勞,助我興邦?這令我慚愧、歎息不已,因此而忘記了上床安寝。
晉安王蕭方智是梁元帝的親子,他來繼承皇位,當然也是老百姓的期望。
隻是當今世道喪亂,應該立年長的皇室為君主,因為晉安王是庶子,很難繼承天下大業。
像周成王和周昭王一樣年幼即位,政治清明的,曆代以來有誰可比;像東漢沖帝和質帝一樣年幼即位,危難疊出的,曆代以來卻比比皆是。
我身逢惡運,不求能夠保全性命。
忽然受到巨大的恩典,并有些非常的舉動。
我自慚空虛淺薄,戰戰兢兢,恐懼不已。
如果要立皇太子,當然應該立皇室的後代。
我心口合一當衆發誓,隻考慮立晉安王,如有虛言,天地不容。
看您寫給我的這封信,深合我意,其中隐含的慰藉之情不可名狀。
您勞苦功高,既承受大齊的恩典,又忠心耿耿地為我梁國操勞。
天下百姓,難道不感懷您的高風亮節?宗廟神靈,難道不為您所感動?請您将軍隊調到曆陽,并将質子順便送來。
大軍不過河,已經寫在了盟書上。
這是大齊聖主的恩典,上黨英王的承諾,必定不會失信于我們。
隻是等待我們相見,使他們不違誓約。
故土已相隔不遠,觸景生情,我不禁淚流滿面。
”王僧辯派人送人質到達北齊都城邺城。
貞陽侯要求派三千衛士護送他過河,王僧辯怕有變故,隻派了散兵千人,并派龍舟車駕去迎接貞陽侯。
貞陽侯過江的那一天,王僧辯把船停在江心,不敢上岸相迎,最後二人就在江甯浦上見了面。
貞陽侯做了皇帝,便任命王僧辯為大司馬,兼任太子太傅、揚州牧,其餘官職不變。
陳霸先當時擔任司空、南徐州刺史,恨王僧辯屈事北齊,便和各位将領商議,于是從京口起兵十萬,水陸并進,偷襲建康。
水軍到達時,王僧辯當天正在石頭城處理政務,陳霸先的軍隊從城北攻入,南門又有人報告有兵來攻。
王僧辯和他的兒子王輎急忙逃了出來,左右心腹還有幾十個人。
等陳霸先大軍到達,王僧辯無計可施,便在南門城樓上請求投降。
陳霸先命令手下放火燒城樓,王僧辯才與兒子王輎一起下了城樓,被陳霸先軍捉住。
陳霸先說:“我有什麼罪,你卻想聯合北齊的軍隊來讨伐我。
”又說:“你怎麼一點也不防備。
”王僧辯說:“我以為您在北門,怎麼說沒有防備。
”當天夜裡,陳霸先便斬了王僧辯。
王僧辯的長子王靑,梁元帝承聖初年(552)曾官至侍中。
起初,王僧辯平定建業,派陳霸先守備京口,絲毫對他不存戒備之心,王靑多次說到此事,王僧辯卻不加理會,最後導緻殺身之禍。
西魏入侵江陵時,梁元帝派王靑負責城内的防務。
荊州城陷落時,王靑随同王琳到了齊國,擔任竟陵郡守。
北齊派王琳鎮守壽春,準備侵占江南,陳朝平定淮南後,抓住王琳并把他殺掉了。
王靑聽說王琳死了,便趕到郡城的南面山坡,在王琳墳地上痛哭,因傷心過度而死去。
王靑的弟弟王頒,小時候就很有氣節,總是跟從梁元帝,荊州城陷落之後,他便逃亡到西魏去了。
”貞陽侯回信說:“姜皓到我這裡,屈尊給我看您的信,陳述您忠義的胸懷。
梁朝的戰亂,至今已有多年了。
三位皇後逃亡在外,天下百姓沸騰了。
老天命令您來扶救我梁朝,屢次救助危難,建立我梁朝宗嗣。
元帝去世後,你們還遲遲不敢做出決定,這樣一來,繼承皇位之事,豈不就被擱置起來。
聽說我即将歸國,與諸元老相會,所以近來你們派人來,可能不會一一接見,您既然已經跟文臣武将交換過意見,沿長江上下往來,可能要花費十天半月的時間,就此打住吧,這已經很合我的願望了。
您這樣做是為了再立我梁朝宗室,中興我梁朝,天下億萬百姓,都深受您的這一恩典,您實在是我梁朝的大功臣,無愧于天下。
最近我率軍駐紮在東關,多次派使者到裴之橫那裡,讓他作出決定。
但他的回答很是狂妄兇狠,駭人聽聞。
上黨王布置軍隊來保衛我,正想跟他講明利害關系,但這個蠢笨的家夥卻突然發起進攻,誰知剛剛對陣,他就陷于昏亂之中,驚恐不已,很讓人傷心。
上黨王深感顧惜,連連歎息,沒有傳送他的首級,還承蒙上黨王把他重禮厚葬了,齊朝的大恩大德,相信連神靈都會感動。
我正是仰憑齊朝皇威,靠了上黨王的幫助,讨平鹹陽叛軍,在雲夢誅殺叛賊,同心協力,安邦定國。
看您寫給權景宣的書信,長江上遊諸位将領,本來是有忠心的,也有些才幹,但他們抛棄親人向着仇人,差不多都不可靠了,防奸定亂,最終的希望還寄托在您身上。
現在我暫且停留在東關,想等您再來信,看在哪個地方迎接我。
大凡建立國家,設立君主,實施政治,兩國結盟派遣質子,自古已然。
如果您的忠心感動了蒼天,衆位将帥同心同德,不再反叛,那麼齊朝的軍隊就會退回,他們在盟約裡講明決不打過長江,如果食言,必遭失敗。
我因甲胄在身,不便書寫,回信來遲。
曹沖奉命上奏章到齊朝都城,就作為質子入齊。
渭水橋下,怕他會笨嘴笨舌;汜水之北,怕他會恐懼号哭。
”王僧辯又寫信說:“員外常侍姜皓回來,向我介紹了您那邊的情況。
大齊的仁義之風惠及我梁國,救苦救難,向我們表明了他們的重大決策,皇室後代沒有不感到榮幸的,江東士人都有了依靠。
現在我們結盟不能不講信義,講信義就必須真心實意,我謹派遣我的第七個兒子王顯、王顯的兒子王劉和我的弟弟王世珍一起到齊朝充當人質;并派左民尚書周弘正到曆陽迎接您。
船隻首尾相接,等着您龍體渡過長江;莊嚴的皇宮恭候着您大駕光臨。
您的回國,如同春秋時期晉文公回國時一樣令萬國傾心;您的英明行為如同宋昌的議論一樣到處流傳。
我們梁國将從此興盛起來,天下又有了明主。
那麼我們做臣子的必将盡心,用以報答大齊的深情厚意,又将同心協力來效忠陛下您。
現在派遣吏部尚書王通傳送這封信給您。
”王僧辯随之請求立梁敬帝為皇太子。
貞陽侯又回信說:“王通尚書到我這裡,又屈尊給我看了您的信,得知您要派賢弟王世珍做人質來表達誠意,您心憂梁國的胸懷我全明白。
您又派您府上的庭中玉樹、您的掌上明珠七公子王顯來做人質,您這樣棄小家為大家的寬廣胸懷,實在令人感動,您一心一意要拯救我梁國,難道不是為我國事操勞,助我興邦?這令我慚愧、歎息不已,因此而忘記了上床安寝。
晉安王蕭方智是梁元帝的親子,他來繼承皇位,當然也是老百姓的期望。
隻是當今世道喪亂,應該立年長的皇室為君主,因為晉安王是庶子,很難繼承天下大業。
像周成王和周昭王一樣年幼即位,政治清明的,曆代以來有誰可比;像東漢沖帝和質帝一樣年幼即位,危難疊出的,曆代以來卻比比皆是。
我身逢惡運,不求能夠保全性命。
忽然受到巨大的恩典,并有些非常的舉動。
我自慚空虛淺薄,戰戰兢兢,恐懼不已。
如果要立皇太子,當然應該立皇室的後代。
我心口合一當衆發誓,隻考慮立晉安王,如有虛言,天地不容。
看您寫給我的這封信,深合我意,其中隐含的慰藉之情不可名狀。
您勞苦功高,既承受大齊的恩典,又忠心耿耿地為我梁國操勞。
天下百姓,難道不感懷您的高風亮節?宗廟神靈,難道不為您所感動?請您将軍隊調到曆陽,并将質子順便送來。
大軍不過河,已經寫在了盟書上。
這是大齊聖主的恩典,上黨英王的承諾,必定不會失信于我們。
隻是等待我們相見,使他們不違誓約。
故土已相隔不遠,觸景生情,我不禁淚流滿面。
”王僧辯派人送人質到達北齊都城邺城。
貞陽侯要求派三千衛士護送他過河,王僧辯怕有變故,隻派了散兵千人,并派龍舟車駕去迎接貞陽侯。
貞陽侯過江的那一天,王僧辯把船停在江心,不敢上岸相迎,最後二人就在江甯浦上見了面。
貞陽侯做了皇帝,便任命王僧辯為大司馬,兼任太子太傅、揚州牧,其餘官職不變。
陳霸先當時擔任司空、南徐州刺史,恨王僧辯屈事北齊,便和各位将領商議,于是從京口起兵十萬,水陸并進,偷襲建康。
水軍到達時,王僧辯當天正在石頭城處理政務,陳霸先的軍隊從城北攻入,南門又有人報告有兵來攻。
王僧辯和他的兒子王輎急忙逃了出來,左右心腹還有幾十個人。
等陳霸先大軍到達,王僧辯無計可施,便在南門城樓上請求投降。
陳霸先命令手下放火燒城樓,王僧辯才與兒子王輎一起下了城樓,被陳霸先軍捉住。
陳霸先說:“我有什麼罪,你卻想聯合北齊的軍隊來讨伐我。
”又說:“你怎麼一點也不防備。
”王僧辯說:“我以為您在北門,怎麼說沒有防備。
”當天夜裡,陳霸先便斬了王僧辯。
王僧辯的長子王靑,梁元帝承聖初年(552)曾官至侍中。
起初,王僧辯平定建業,派陳霸先守備京口,絲毫對他不存戒備之心,王靑多次說到此事,王僧辯卻不加理會,最後導緻殺身之禍。
西魏入侵江陵時,梁元帝派王靑負責城内的防務。
荊州城陷落時,王靑随同王琳到了齊國,擔任竟陵郡守。
北齊派王琳鎮守壽春,準備侵占江南,陳朝平定淮南後,抓住王琳并把他殺掉了。
王靑聽說王琳死了,便趕到郡城的南面山坡,在王琳墳地上痛哭,因傷心過度而死去。
王靑的弟弟王頒,小時候就很有氣節,總是跟從梁元帝,荊州城陷落之後,他便逃亡到西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