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辯傳(附王..傳)

關燈
王僧辯命令衆将進據台城。

    當天夜裡,士兵采木呂失火,燒掉了太極殿及東西堂等建築。

    當時士兵們在京城裡大肆劫掠,搶奪老百姓的财物,被他們抓到的老百姓,身上被剝得精光。

    然後,他們又逼着老百姓用錢贖回衣物,從石頭城到東城,秦淮河岸邊哭喊之聲驚天動地,連京城都被震響,于是老百姓轉而對王師失望。

     王僧辯命令侯調、裴之橫率精兵五千,東進讨伐侯景。

    又俘獲賊臣侯景黨羽王偉等二十餘人,送往江陵。

    僞行台趙伯超在吳松江降于侯調,此時侯調把他押來見王僧辯,王僧辯對趙伯超說:“趙公,你受朝廷重恩,你還有什麼話說?”于是,王僧辯命令把他押送江陵。

    趙伯超被押出去後,王僧辯對左右坐客說道:“朝廷過去隻知道有個趙伯超,又有誰知道我王僧辯?朝廷即将土崩瓦解之時,卻是我王僧辯力挽狂瀾,振興社稷。

    人的興衰榮辱,看來也是此一時彼一時,沒有一個定準的啊。

    ”左右賓客都當面為他歌功頌德。

    王僧辯驚恐四顧,慌亂中答道:“這都是聖上的威德,群帥的拼死殺敵。

    我王僧辯雖然濫竽充數,做了統帥,其實我個人又有什麼功勞呢?”随之叛軍盡行殲滅,京城被收複了。

     世祖蕭繹即皇帝位後,因為王僧辯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加授他為鎮衛将軍、司徒,并增加班劍二十人,改封号為永甯郡公,食邑五千戶,他原先所任侍中、尚書令及賜給他的鼓吹等待遇,一律照舊。

     此後,湘州叛軍陸納等在渌口打敗衡州刺史丁道貴,把他的部隊及糧饷盡行收繳;李洪雅又從零陵率部下出空靈灘,聲稱是幫助朝廷讨伐陸納。

    朝廷摸不透李洪雅的動機,深感焦慮,便派中書舍人羅重歡征王僧辯與骠騎将軍宜豐侯蕭循一起南征平叛。

    王僧辯于是率領杜萴等各路大軍,從建業出發,部隊駐紮在巴陵時,梁元帝蕭繹任命王僧辯為都督東上諸軍事,陳霸先為都督西上諸軍事。

    原來陳霸先讓都督之職給王僧辯,王僧辯力辭不受,所以元帝分别任命他們為東、西都督,一起南下平叛。

    這時陸納等人已占據車輪這個地方,在兩岸築起城堡,大有投鞭斷流之勢,其兵卒勇猛無比,都是身經百戰的精華。

    王僧辯有些害怕,不敢輕舉妄動,于是便命令部下作連城之勢來威逼叛軍。

    叛軍見王僧辯不敢前來交戰,心中便放松了警惕。

    王僧辯乘其不備,命令各軍水陸夾攻,他自己親自執掌軍旗和戰鼓,指揮大軍的進退。

    于是各路大軍競相進發,和敵人在車輪展開大戰,王僧辯與骠騎将軍蕭循并力苦攻,拿下了敵人兩座城市。

    叛軍大敗,從陸路逃走,回保長沙,把城外的老百姓都驅逼入城,用以抵抗官軍,守衛長沙。

    王僧辯率領大軍跟蹤追到長沙,命令築垣牆包圍長沙,并要求各軍多建栅欄,他自己走出營帳,坐在戰壕的土埂上觀察敵情。

    叛軍老遠望來,認出了王僧辯,知道對方沒有什麼防備,陸納的部下吳藏、李賢明等便率精兵千人,打開城門出來偷襲,拿着盾牌一直往前沖,直取王僧辯。

    當時杜萴、杜龛雙雙侍衛在王僧辯左右,侍衛的士兵僅百餘人,于是二人下去派兵與叛軍交戰。

    李賢明乘着戴有護身鐵甲的戰馬,帶領十個騎兵,大聲喊叫着沖了上來,王僧辯正靠在胡床上休息,在如此緊要關頭,他也不動聲色,冷靜地指揮勇士們抵擋,最後俘虜了李賢明,當即斬首。

    叛軍于是退回城中防守。

    起初,陸納為了防止士兵倒戈,拿王琳當借口,說:“朝廷如果放了王琳,我們自然就會投降。

    ”這時候各路大軍正乘勝進軍,沒有答應他的條件。

    但是武陵王也因此聚兵長江上遊,朝廷内外大為震驚,惟恐惹出大亂子,梁元帝便派王琳出面和平解決此事。

    王琳一出,陸納不食前言,率衆投降,至此湘州叛亂平息了。

    王僧辯回師江陵,又奉命會集各路大軍西進讨伐武陵王,率水軍二萬人,梁元帝親自到天居寺為王僧辯餞行。

    不久武陵王戰敗,王僧辯從枝江回師到江陵,随即還守建業。

     這一月,王僧辯在建業隻停留了很短一段時間,重又返回江陵。

    不料北齊皇帝高洋派郭元建率二萬兵衆,在合肥大肆陳列舟艦,準備襲擊建業,又派遣他的部下邢景遠、步大汗薩、東方老等率領部隊随後趕來。

    當時陳霸先鎮守建康,得知北齊南侵,飛馬報告江陵,梁元帝當即下令王僧辯進駐姑孰,留守在那裡。

    梁元帝先命令豫州刺史侯調率精兵三千人在東關築垣牆,用來抵擋北方的侵略者,又征召吳郡太守張彪、吳興太守裴之橫在東關與侯調會合,于是和北齊軍隊大戰,把他們打得大敗,王僧辯利用這個機會率領各軍在建業休整。

    承聖三年(554)三月十八日這一天,梁元帝下诏說:“獎賞和網羅賢才,在秦代典故中早已受到稱許;禮賢下士的做法,聽說在漢代的制度中早已存在。

    朝廷就是仰仗賢士們輔佐,以成大業。

    使持節、侍中、司徒、尚書令、都督揚南徐東揚三州諸軍事、鎮衛将軍、揚州刺史、永甯郡開國公王僧辯,氣度深沉穩重,神采飄逸高遠,其言談舉止,文質彬彬,堪稱士人楷模。

    他學貫三教九流,精通各種戰略戰術,數年之内,東征西讨,軍隊不因此而疲勞,老百姓不因此而有怨言,王室基業的奠定相當艱難,常常是平安與危險相伴随着的。

    有鑒于此,應該提拔王僧辯為中央政權的核心大臣,授予他大将軍的軍職,把天下大事托付給他,讓他為輔佐朝政出謀劃策、盡職盡責。

    特此加封他為太尉、車騎大将軍。

    ” 不久,王僧辯遭逢他的母親太夫人去世的悲事,梁元帝派侍中谒者為他監護喪事,策命太夫人谥号為貞敬太夫人。

    太夫人姓魏。

    梁武帝天監初(502),王神念率部下占據東關,後退保合肥氵巢湖之西,娶魏氏為妻,生下了王僧辯。

    太夫人性格非常和藹,很善于待人接物,家門内外,都很懷念她。

    當初,王僧辯下獄之時,太夫人流淚徒步奔走,到江陵找湘東王蕭繹請罪,湘東王不肯和她相見。

    其時貞惠世子蕭方諸很受湘東王寵愛,軍國大事多由他管理。

    太夫人趕去拜訪貞惠世子,向他陳說自己教訓兒子無方,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大家都很同情她。

    等到王僧辯被免罪出獄,太夫人又狠狠地責備兒子,深深地勉勵他好好報效朝廷,其臉色、言辭都相當嚴肅。

    太夫人對王僧辯告誡說:“人臣事奉君主,隻要忠心耿耿,光明正直,這不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