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辯傳(附王..傳)
關燈
小
中
大
。
城内同時擊鼓喧嘩,箭石如暴雨一般落下,叛軍損傷慘重,于是引兵退還。
蕭繹又命令平北将軍胡僧..率兵支援王僧辯。
當日,叛軍又向巴陵城發動攻擊,水、陸兩軍從十個地點同時進攻,鳴鼓吹号,赤膊殺上。
城上放木頭、丢燒紅了的竈磚、扔石塊還擊,殺傷了很多敵人。
午後敵人退去,又修建長長的栅欄圍住巴陵城,陳列艦隻,用樓船艦攻擊巴陵城西南角;還派人過河,推着..柯的蝦蟆車來填平溝壑,拉障礙車到城下,忙忙碌碌地幹了兩天才停下。
叛軍又在艦隻上豎起木桔槔棒,收集茅草放起大火,想燒水栅,但因風勢不利,自焚而退。
叛軍每次進攻都受挫,加上其将領任約又被陸法和抓了起來,侯景于是燒掉營帳,連夜逃走,回兵夏首。
湘東王論功行賞,任命王僧辯為征東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并封他為長甯縣公。
于是蕭繹命令王僧辯乘勝率領巴陵諸軍,順江讨伐侯景。
軍隊駐紮在郢城,派步兵進攻魯山。
魯山城守将支化仁,是侯景的騎兵将領,他率領部下拼死抵抗,被王僧辯軍打得大敗,支化仁隻好投降。
王僧辯率諸路大軍渡江攻打郢城,占據了羅城。
打到金城時,由于侯景部下宋子仙聚兵堅守,未能攻下。
宋子仙派其部下時靈護率三千人馬,開城門出戰,王僧辯大敗之,并生俘時靈護,斬首千人。
宋子仙等人退守倉門,憑借長江天險固守,王僧辯軍多次發起攻擊,都沒有能夠拿下。
再說侯景聽說魯山已被攻陷,郢城防線中又丢掉了羅城,便率餘部加倍趕路,退守建業。
宋子仙等感到形勢危急,但又無計可施,隻好請求以交出郢城為條件,讓王僧辯放開一條生路,去投奔侯景。
王僧辯假裝答應他們,還命令部下給他們一百艘船,讓他們定下心來。
宋子仙認為王僧辯的行動可信,正準備乘船出發,王僧辯命令杜龛率精兵千人,爬上城牆,同時擊鼓進軍,出其不意直抵倉門。
水軍主帥宋遙率樓船将士,偷偷地從江中四面合圍,宋子仙等且戰且逃,到了白楊浦,王僧辯軍大敗之,生俘宋子仙,并把他押送江陵。
随即,王僧辯率領各路大軍進軍九水。
叛軍僞儀同範希榮、盧晖略此時還占領着湓城,等到王僧辯的人馬一來,範希榮等便挾制江州刺史臨城公棄城逃走。
湘東王加封王僧辯為侍中、尚書令、征東大将軍,并賜給他鼓吹一部。
命令他暫時駐留江州,等到各路兵馬齊集了,再選擇良機進軍。
不久,蕭繹命令江州各軍聯合大舉進攻,王僧辯上表章,将簡文帝去世的消息報告蕭繹。
于是,王僧辯率大将百餘人,聯名上表章勸湘東王蕭繹即皇帝位;等到快要出發時,又上了一道表章。
雖然其建議沒有被采納,但都得到優厚的酬答。
此事可參見梁元帝本紀。
王僧辯大軍于是從江州出發,直指梁朝中央政權所在地建業,僧辯先派南兖州刺史侯王真率精銳部隊,輕舟直搗南陵、鵲頭等叛軍據點,兵到即克。
在此之前,陳霸先率五萬人馬,從嶺南地區的南江出發,先遣部隊五千人,已進到湓口。
陳霸先風流倜傥,足智多謀,名聲大于王僧辯,王僧辯對他很是敬畏。
到湓口後,陳霸先與王僧辯在白茅洲聚會,登壇盟誓,陳霸先寫誓文說:“亂臣賊子侯景,本是羯族胡人,背逆天命,制造事端,違背我主恩義,破掠我國家,毒害我百姓,移毀我祖廟。
我高祖武皇帝(蕭衍)靈聖聰明,光照天下,為老百姓操勞,養育萬民,有如我們的父母,關懷我們近五十年。
高祖哀憐侯景走投無路後來投奔他,保全了侯景的性命,并把他安排在要害地區,又破格給他升官。
我高祖哪裡薄待了侯景?我百姓與侯景又有什麼怨仇?而侯景卻聚集精兵強将,長戟強弩,圍困朝廷,攻打城郊,殘忍地吞掠死者口中的米糧,挖人心肝,斷人腳指,不能使其快意有所減退,曝曬人的骸鼻,焚燒人的屍體,他們也不認為殘酷。
高祖粗茶淡飯,被軟禁在深宮,九十歲的人了,不得不卑躬屈節,失去了往日威嚴,含恨死于賊子侯景之手。
簡文帝溫和嚴謹,恭敬謙讓,沉默寡言,潔身自好,于侯景又有何害,更忍心加以殘害。
皇室除了襁褓中的嬰兒,官員中絲毫有功于朝廷者,都被亂刀砍死,體無完膚。
普天之下,被稱為王臣的人,食了皇家的糧,飲了皇家的水,難道忍心聽聞這種慘痛的事,還有不悲痛傷心的?何況臣王僧辯、陳霸先等,受國家重臣湘東王蕭繹泣血銜哀之重托,摩頂至足之大恩,我等身為将帥,如果不能披肝瀝膽,共誅叛逆賊子,雪天地之痛,報君父之仇,又有何面目享受高官厚祿,在世上堂堂正正地為人。
現在湘東王的孝心感動了上天,使其大智大勇得到了充分發揮,已經将叛軍打敗,俘獲了他們的元帥,隻剩下侯景孤家寡人,還在京城苟延殘喘。
臣王僧辯與臣陳霸先決心協同各位将帥,同心共力,一定要消滅叛賊,尊奉湘東王繼承天下大業,榮登皇帝寶座。
此次前去殺敵,臣王僧辯等如果遇到戰鬥不身先士卒,遇到賞賜不先人後己,那麼天地宗廟諸神靈,可以共誅共責。
臣王僧辯、臣陳霸先決心同心共事,不相欺負,如有違背,神明誅之。
”于是二人升壇飲血酒,共讀誓文,都淚流沾襟,言辭慷慨,神色激昂。
等到官軍駐紮在南州,叛軍将領侯子鑒等率領步兵和騎兵萬餘人在岸邊挑戰,又用舟鳥舟了船千艘載上士兵,船兩邊各有八十把槳,操槳的人都是越人,來往突襲,快過風電。
王僧辯見此情形,就指揮小船退縮,把大艦停泊在兩岸。
叛軍以為王僧辯水軍想退卻,争相出來追趕,官軍便驅動大艦,截斷叛軍歸路,擂鼓大喊,與叛軍在江心會戰,叛軍盡投水而死。
王僧辯随即率領各路大軍沿江而下,進軍到石頭城的鬥城,布起連營來威逼叛軍。
叛軍在江邊嶺上築五座防城拒守,侯景親自出戰,與官軍大戰于石頭城的北面。
陳霸先對王僧辯說:“侯景逆賊,已是惡貫滿盈,死有餘辜,現在他還要作垂死的掙紮,想與我們決一死戰。
我軍人多勢衆,叛軍勢單力薄,應該将其分而殲之。
”當即命令弓箭手二千人攻擊叛軍西面兩城,大軍仍然結陣抵擋叛軍,王僧辯在後面督陣,再一次大敗叛軍。
侯景部下盧晖略聽說侯景吃了敗仗,便交出石頭城,向官軍投降,王僧辯率部進據城内。
侯景敗逃時,是向北往朱方走的,侯景的殘兵跑來向王僧辯告密,
城内同時擊鼓喧嘩,箭石如暴雨一般落下,叛軍損傷慘重,于是引兵退還。
蕭繹又命令平北将軍胡僧..率兵支援王僧辯。
當日,叛軍又向巴陵城發動攻擊,水、陸兩軍從十個地點同時進攻,鳴鼓吹号,赤膊殺上。
城上放木頭、丢燒紅了的竈磚、扔石塊還擊,殺傷了很多敵人。
午後敵人退去,又修建長長的栅欄圍住巴陵城,陳列艦隻,用樓船艦攻擊巴陵城西南角;還派人過河,推着..柯的蝦蟆車來填平溝壑,拉障礙車到城下,忙忙碌碌地幹了兩天才停下。
叛軍又在艦隻上豎起木桔槔棒,收集茅草放起大火,想燒水栅,但因風勢不利,自焚而退。
叛軍每次進攻都受挫,加上其将領任約又被陸法和抓了起來,侯景于是燒掉營帳,連夜逃走,回兵夏首。
湘東王論功行賞,任命王僧辯為征東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并封他為長甯縣公。
于是蕭繹命令王僧辯乘勝率領巴陵諸軍,順江讨伐侯景。
軍隊駐紮在郢城,派步兵進攻魯山。
魯山城守将支化仁,是侯景的騎兵将領,他率領部下拼死抵抗,被王僧辯軍打得大敗,支化仁隻好投降。
王僧辯率諸路大軍渡江攻打郢城,占據了羅城。
打到金城時,由于侯景部下宋子仙聚兵堅守,未能攻下。
宋子仙派其部下時靈護率三千人馬,開城門出戰,王僧辯大敗之,并生俘時靈護,斬首千人。
宋子仙等人退守倉門,憑借長江天險固守,王僧辯軍多次發起攻擊,都沒有能夠拿下。
再說侯景聽說魯山已被攻陷,郢城防線中又丢掉了羅城,便率餘部加倍趕路,退守建業。
宋子仙等感到形勢危急,但又無計可施,隻好請求以交出郢城為條件,讓王僧辯放開一條生路,去投奔侯景。
王僧辯假裝答應他們,還命令部下給他們一百艘船,讓他們定下心來。
宋子仙認為王僧辯的行動可信,正準備乘船出發,王僧辯命令杜龛率精兵千人,爬上城牆,同時擊鼓進軍,出其不意直抵倉門。
水軍主帥宋遙率樓船将士,偷偷地從江中四面合圍,宋子仙等且戰且逃,到了白楊浦,王僧辯軍大敗之,生俘宋子仙,并把他押送江陵。
随即,王僧辯率領各路大軍進軍九水。
叛軍僞儀同範希榮、盧晖略此時還占領着湓城,等到王僧辯的人馬一來,範希榮等便挾制江州刺史臨城公棄城逃走。
湘東王加封王僧辯為侍中、尚書令、征東大将軍,并賜給他鼓吹一部。
命令他暫時駐留江州,等到各路兵馬齊集了,再選擇良機進軍。
不久,蕭繹命令江州各軍聯合大舉進攻,王僧辯上表章,将簡文帝去世的消息報告蕭繹。
于是,王僧辯率大将百餘人,聯名上表章勸湘東王蕭繹即皇帝位;等到快要出發時,又上了一道表章。
雖然其建議沒有被采納,但都得到優厚的酬答。
此事可參見梁元帝本紀。
王僧辯大軍于是從江州出發,直指梁朝中央政權所在地建業,僧辯先派南兖州刺史侯王真率精銳部隊,輕舟直搗南陵、鵲頭等叛軍據點,兵到即克。
在此之前,陳霸先率五萬人馬,從嶺南地區的南江出發,先遣部隊五千人,已進到湓口。
陳霸先風流倜傥,足智多謀,名聲大于王僧辯,王僧辯對他很是敬畏。
到湓口後,陳霸先與王僧辯在白茅洲聚會,登壇盟誓,陳霸先寫誓文說:“亂臣賊子侯景,本是羯族胡人,背逆天命,制造事端,違背我主恩義,破掠我國家,毒害我百姓,移毀我祖廟。
我高祖武皇帝(蕭衍)靈聖聰明,光照天下,為老百姓操勞,養育萬民,有如我們的父母,關懷我們近五十年。
高祖哀憐侯景走投無路後來投奔他,保全了侯景的性命,并把他安排在要害地區,又破格給他升官。
我高祖哪裡薄待了侯景?我百姓與侯景又有什麼怨仇?而侯景卻聚集精兵強将,長戟強弩,圍困朝廷,攻打城郊,殘忍地吞掠死者口中的米糧,挖人心肝,斷人腳指,不能使其快意有所減退,曝曬人的骸鼻,焚燒人的屍體,他們也不認為殘酷。
高祖粗茶淡飯,被軟禁在深宮,九十歲的人了,不得不卑躬屈節,失去了往日威嚴,含恨死于賊子侯景之手。
簡文帝溫和嚴謹,恭敬謙讓,沉默寡言,潔身自好,于侯景又有何害,更忍心加以殘害。
皇室除了襁褓中的嬰兒,官員中絲毫有功于朝廷者,都被亂刀砍死,體無完膚。
普天之下,被稱為王臣的人,食了皇家的糧,飲了皇家的水,難道忍心聽聞這種慘痛的事,還有不悲痛傷心的?何況臣王僧辯、陳霸先等,受國家重臣湘東王蕭繹泣血銜哀之重托,摩頂至足之大恩,我等身為将帥,如果不能披肝瀝膽,共誅叛逆賊子,雪天地之痛,報君父之仇,又有何面目享受高官厚祿,在世上堂堂正正地為人。
現在湘東王的孝心感動了上天,使其大智大勇得到了充分發揮,已經将叛軍打敗,俘獲了他們的元帥,隻剩下侯景孤家寡人,還在京城苟延殘喘。
臣王僧辯與臣陳霸先決心協同各位将帥,同心共力,一定要消滅叛賊,尊奉湘東王繼承天下大業,榮登皇帝寶座。
此次前去殺敵,臣王僧辯等如果遇到戰鬥不身先士卒,遇到賞賜不先人後己,那麼天地宗廟諸神靈,可以共誅共責。
臣王僧辯、臣陳霸先決心同心共事,不相欺負,如有違背,神明誅之。
”于是二人升壇飲血酒,共讀誓文,都淚流沾襟,言辭慷慨,神色激昂。
等到官軍駐紮在南州,叛軍将領侯子鑒等率領步兵和騎兵萬餘人在岸邊挑戰,又用舟鳥舟了船千艘載上士兵,船兩邊各有八十把槳,操槳的人都是越人,來往突襲,快過風電。
王僧辯見此情形,就指揮小船退縮,把大艦停泊在兩岸。
叛軍以為王僧辯水軍想退卻,争相出來追趕,官軍便驅動大艦,截斷叛軍歸路,擂鼓大喊,與叛軍在江心會戰,叛軍盡投水而死。
王僧辯随即率領各路大軍沿江而下,進軍到石頭城的鬥城,布起連營來威逼叛軍。
叛軍在江邊嶺上築五座防城拒守,侯景親自出戰,與官軍大戰于石頭城的北面。
陳霸先對王僧辯說:“侯景逆賊,已是惡貫滿盈,死有餘辜,現在他還要作垂死的掙紮,想與我們決一死戰。
我軍人多勢衆,叛軍勢單力薄,應該将其分而殲之。
”當即命令弓箭手二千人攻擊叛軍西面兩城,大軍仍然結陣抵擋叛軍,王僧辯在後面督陣,再一次大敗叛軍。
侯景部下盧晖略聽說侯景吃了敗仗,便交出石頭城,向官軍投降,王僧辯率部進據城内。
侯景敗逃時,是向北往朱方走的,侯景的殘兵跑來向王僧辯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