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辯傳(附王..傳)

關燈
王僧辯,字君才,是右衛将軍王神念的兒子。

    天監年間,王僧辯随父親一起來投奔梁武帝。

    起初任湘東王國的左常侍。

    其後湘東王蕭繹做了丹陽尹,王僧辯也轉為府中的行參軍。

    湘東王出任會稽太守,王僧辯兼任中兵參軍事。

    湘東王遷任荊州刺史,王僧辯還是在其門下擔任中兵之職。

    當時,有武甯郡反叛,湘東王命令王僧辯率兵讨平了叛亂。

    進而王僧辯升任貞威将軍、武甯太守。

    不久,又升任振遠将軍、廣平太守。

    任職期滿,還為湘東王府中錄事,像以前一樣參謀軍事。

    湘東王被朝廷任命為護軍,王僧辯兼任府司馬。

    湘東王出任江州刺史,王僧辯便任雲騎将軍司馬,守衛湓城。

    轉監安陸郡,不多久又回還。

    随即,王僧辯出任新蔡太守,跟以前一樣兼任司馬、将軍之職。

    後來,湘東王又出任荊州刺史,王僧辯也轉任貞毅将軍、府咨議參軍事,朝廷還賜給他食邑千人,又替代柳仲禮出任竟陵太守,改稱号為雄信将軍。

    适值侯景叛亂,湘東王命令王僧辯暫持符節,總督水軍萬人,并運送糧饷趕赴京城救援。

    誰知剛剛到達京城建康,宮城已被攻陷,皇上梁武帝也被軟禁起來了。

    王僧辯和柳仲禮兄弟以及趙伯超等,不得已先降了侯景,然後進宮朝見梁武帝。

    侯景将王僧辯的軍隊和糧饷盡行收用,并且厚加撫綏。

    沒多久,侯景派王僧辯還歸竟陵,王僧辯于是日夜兼程,西行投奔湘東王蕭繹。

    蕭繹承襲帝制,任命王僧辯為領軍将軍。

     等到荊、湘二州互相猜忌對抗,朝廷的軍隊失去控制,湘東王又命令王僧辯和鮑泉率兵讨伐湘州,分發糧饷,定期啟程。

    當時王僧辯考慮到竟陵的部衆還沒到齊,想等到人馬集結完畢,然後出師征伐。

    于是,他對鮑泉說:“我和您都奉命南讨,但現在軍容不整,您說該怎麼辦呢?”鮑泉回答說:“既然我們已經接受了聖命,率領兵衆南讨,即使血染沙場也當在所不辭,何必考慮那麼多!”王僧辯說:“我不同意您的看法,您的話隻不過是文弱書生們的紙上談兵。

    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年輕時即有軍事才能,其兵力又強勁,加上剛剛擊敗政府軍,士氣旺盛,正在養精蓄銳,等着我們去進攻,如果沒有精兵萬人,是不足以制服他們的。

    我竟陵兵将曆經過多次戰鬥,很有作戰經驗,現在已派人去招集他們,不久就會趕到。

    即便進軍時間有限制,還是可以重新說明情況的,我想和您一起禀明湘東王,希望您助我一臂之力。

    ”鮑泉說:“此事關系成敗,至關緊要,進軍遲速的問題,我還是聽您的。

    ”湘東王生性嚴厲、好猜忌,他對王僧辯的話有所耳聞,認為王僧辯故意拖延,不肯前去,心中本已有些生氣。

    等到王僧辯要向蕭繹說明情況時,他對鮑泉說:“我先開口講話,您可接着補充。

    ”鮑泉答應了。

    于是,兩人去見湘東王,蕭繹劈頭就問:“你們已經準備好了嗎?計劃哪一天出發?”王僧辯把前面跟鮑泉說的那番話如實回禀了蕭繹。

    湘東王按劍大怒,厲聲說道:“原來你是怕死啊!”随之站起身走入内室。

    鮑泉在旁邊大驚失色,竟連一句話也不敢說了。

    不一會兒,蕭繹派其手下數十人拘捕王僧辯。

    蕭繹對他說:“你違抗命令,遲遲不進軍,有通敵的嫌疑,現在隻有死路一條了。

    ”王僧辯回答說:“僧辯深受皇恩,久食皇祿,理當為國分憂,責任重大,今天被處死刑,又怎敢對您記恨在心,隻是遺憾不能見上我的老母親一面。

    ”蕭繹随手舉刀砍去,正中他的左大腿,血流滿地。

    王僧辯痛得昏死過去,很長時間才蘇醒過來。

    蕭繹當即派人把他送交廷尉處置,又拘捕了他的家小,一并關押起來。

    當時正趕上嶽陽王蕭察的軍隊攻擊江陵,人心浮動,不知如何是好,蕭繹派親信到獄中向王僧辯咨詢對策,王僧辯陳述了自己的退敵策略,随即被赦免出獄,任命為城内都督。

    不久嶽陽王狼狽敗退,但鮑泉久攻長沙不下,蕭繹就命令王僧辯替代他,并給鮑泉羅織了十條罪名,遣舍人羅重歡率齋兵行仗三百人,同王僧辯一道進發。

    到了長沙,王僧辯派人暗中告知鮑泉說:“羅舍人奉湘東王之命送王僧辯來。

    ”鮑泉感到很驚訝,環顧左右說:“如果能有王僧辯來幫我出謀劃策,何愁敵人不滅。

    ”不一會兒,羅重歡持蕭繹令書先進鮑泉營帳,王僧辯随齋兵行仗後進,鮑泉正抖開席子,跪坐在那裡聽候處置。

    王僧辯進得營帳,背對着鮑泉而坐,開口道:“鮑郎,你有罪,湘東王下令讓我鎖你,請不要對我有什麼意見。

    ”于是叫羅重歡出示蕭繹命令,鮑泉當即下地,在床邊被鎖。

    王僧辯依舊指揮衆位将領,合力圍攻,終于平定了湘州。

     僧辯凱旋,官複原職,擔任領軍将軍。

    此時侯景沿江西侵犯,軍隊駐紮在夏首,王僧辯奉命讨賊,被任命為大都督,率領巴州刺史淳于量、定州刺史杜龛、宜州刺史王琳、郴州刺史裴之橫等,一起趕赴西陽。

    軍隊駐紮在巴陵,聽說郢州已經陷落,王僧辯于是占據巴陵城。

    蕭繹命令羅州刺史徐嗣徽、武州刺史杜萴等至巴陵與王僧辯會師。

    侯景攻破郢城之後,兵将更多,士氣更盛,準備下一步進犯荊州。

    于是派僞儀同丁和統兵五千人守衛江夏,大将宋子仙率兵一萬為先鋒,直奔巴陵,侯景自率大軍水陸并進。

    侯景派人沿江駐守巡邏,郡縣聞風而降,其巡邏線一直延伸到隐矶。

    王僧辯聞訊,便把江邊糧食統統上運,而且将公私船隻沉到水底。

    等到叛軍前鋒抵達江口時,王僧辯便下令各軍,據城固守,偃旗息鼓,偌大的巴陵城靜得跟沒人似的。

    第二天,叛軍渡江,輕騎直抵巴陵城下,向城内喊話道:“城内是何人駐守?”城内回答說:“是領軍将軍王僧辯。

    ”叛軍說:“請轉告王領軍,現在大勢已去,何不早早束手就擒?”王僧辯派人回複說:“你們的大軍隻管去進攻荊州,我巴陵城一定不會礙事的。

    我王僧辯家中老小百餘人,都在湘東王掌握之中,怎麼能随便投降?”敵騎于是轉去,不一會兒又轉回來,向城内喊話道:“我家大王已經到了城下,王領軍既有誠意,為什麼不出來和我家大王見上一面呢?”王僧辯沉默不答。

    不久,叛軍又押着王繤等來到城下,王繤寫信勸誘城内投降。

    侯景率船艦會集在北寺,後又分頭進入河港中,棄舟登岸,廣搭氈房,耀其軍威于城東隴上,又割掉茅草,開出八條道路,直達城下,派五千名光頭兵赤膊上陣,發起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