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本紀

關燈
治理。

    以至于有的違背事理,有的遭受毀謗,有人無從顯其聲名,有人卻舞文弄墨,鑽法律條文的空子,借各種機會作奸犯科,可擊以鳴冤之肺石與懸鐘空自陳設。

    《尚書》上不是這樣說嗎?‘手足具乃成其為人,有良臣乃成其為聖’。

    實在是有賴諸位賢臣輔佐,以匡補我為君之不足,所有各位朝官,各進正直之言,政事之治理有不便于百姓者,盡可以陳說。

    如果是在四方邊遠,刺史二千石俸祿之長官要給予奏聞。

    平民百姓有言政事者,都要申奏上達。

    朕将親自覽文,以抵消我的過錯。

    文武在位官員,舉薦你們所了解的人才,即使是公侯将相之才,也要視其才量給以提升任用以适其位,拾遺賢,補阙職,不要有所隐瞞。

    ” 夏四月二十五日,以骠騎大将軍、開府同三司之儀元法僧為太尉,領軍師将軍。

     在此之前,尚書右丞江子四上密奏極言政事治理之得失。

    五月初三,诏曰:“古人有言,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朕所犯下的過錯,自己不能察覺。

    江子四等密奏如上,尚書應随時加以清查,對于百姓有患害之做法,立即勒令停止,應該急速詳細上奏,不要拖延。

    ”初五,以魏前梁州刺史元羅為征北大将軍、青冀二州刺史。

     六月十八日,诏曰:“南郊、明堂、陵廟等令,與奉朝請品級相當,這樣顯得于事為輕,可改為與散騎侍郎同品。

    ” 冬十月初八,诏令大舉北伐。

     十一月初二,诏令北伐衆軍班師。

    十四日,京師地震。

     十二月初六,魏請通和,诏許之。

    丁酉日,以吳興太守、驸馬都尉、利亭侯張缵為吏部尚書。

     三年(537)春正月初五,皇上親祭南郊,大赦天下;孝悌力田賜爵一級。

    同日夜,朱雀門火災。

    初六,天無雲,降灰、黃色雨。

    初七,以中書令、邵陵王蕭綸為江州刺史。

     二月二十日,老人星現。

    二十二日,皇上親耕籍田。

    二十四日,以尚書左仆射何敬容為中權将軍,護軍将軍蕭淵藻為安右将軍、尚書左仆射。

    以尚書左仆射謝舉為右光祿大夫。

    二十五日,以安南将軍、廬陵王蕭續為中衛将軍、護軍将軍。

     三月初三,立昭明太子之子蕭..為武昌郡王,蕭..為義陽郡王。

     夏四月初二,以南琅笽彭城二郡太守河東王蕭譽為南徐州刺史。

     五月初二,以前揚州刺史、武陵王蕭紀為揚州刺史。

     六月,青州朐山境降霜。

     秋七月初十,魏遣使者來訪。

    十六日,義陽王蕭..薨。

    同月,青州降雪,莊稼幼苗被凍壞。

     八月二十一日,老人星現。

    二十八日,皇上幸阿育王寺。

    赦天下。

     九月,南兖州大饑荒。

    同月,北徐州境内不種而生稻稗二千頃左右。

     閏九月初二,安西将軍、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晉号鎮西将軍,以揚州刺史、武陵王蕭紀為安西将軍、益州刺史。

     冬十月二十五日,京師地震。

     四年(538)春正月二十一日,以中軍将軍、宣城王蕭大器為中軍大将軍、揚州刺史。

     二月初十,皇上親耕籍田。

     三月十九日,河南國遣使者獻土産。

    二十四日,芮芮國遣使者獻土産。

     五月十五日,魏遣使來訪。

     秋七月初二,以南琅邪彭城兩郡太守嶽陽王蕭鮞為東揚州刺史。

    初六,诏以東冶教徒李胤之降迎如來真形舍利,大赦天下。

     八月甲辰,诏:“南兖、北徐、東徐、青、冀、南北青、武、仁、潼、睢等十二州,曾經遭受饑荒,特赦拖欠之租及舊欠之債,免征今年之三調。

    ” 冬十二月初二,兼國子助教皇侃表上所撰《禮記義疏》五十卷。

     五年(539)春正月初一,以護軍将軍、廬陵王蕭續為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以安右将軍、尚書左仆射蕭淵藻為中衛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中權将軍、丹陽尹何敬容以本号為尚書令,以吏部尚書張缵為尚書仆射,以都官尚書劉孺為吏部尚書。

    初三,禦史中丞、參禮儀事賀琛奏:“今之南北二郊及籍田往返都應當乘辇車,而不應再乘辂車。

    二郊請用素辇,籍田往返乘常辇,均以侍中陪乘,不再用大将軍及太仆陪乘。

    ”诏付尚書省博議後施行。

    改素辇名大同辇。

    昭祀宗廟乘玉辇。

    十七日,皇上親臨南郊祭天,诏孝悌力田及州闾鄉黨稱為善人者,各賜爵一級,并勒令所在州縣将他們升官晉級。

     三月初六,诏曰:“朕缺乏遠聽四方之靈耳,對外界之識别也壅蔽不明,處理奏章,有時發生錯漏。

    凡是政事于百姓有不便者,州郡縣應立即言明,不得欺騙隐瞞。

    如果造成民怨或構訟,由當地承當過失。

    從今以後,永遠依此标準行事。

    ” 秋七月二十八日,以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廬陵王蕭續為荊州刺史,以湘東王蕭繹護軍将軍、安右将軍。

     八月初四,扶南國遣使者獻生犀及土産。

     九月初十,以都官尚書到溉為吏部尚書。

     冬十一月二十六日,魏遣使來訪。

     十二月初四,以吳郡太守謝舉為中書監,以新除中書令鄱陽王蕭範為中領軍。

     六年(540)春正月初一,特赦司、豫、徐、兖四州。

     二月二十一日,皇上親耕籍田。

    二十八日,以江州刺史邵陵王蕭綸為平西将軍、郢州刺史,以雲麾将軍、豫章王蕭歡為江州刺史。

    秦郡獻白鹿一隻。

     夏四月初六,诏曰:“治國之才,創業之君,上承前賢,下傳宗業,其人雖已長逝,其聲名卻永垂不朽,對先朝帝王之後裔封土授爵,如此恩義至今傳頌。

    隻是時事久遠,荒草萋萋,我隻有望古興歎,說到這些便有淚欲傾。

    晉、宋、齊三代諸陵寝,有職司者應勤加守護,不得讓平民妄加侵占毀壞。

    負責維修的士兵如果太少,就補充人員。

    如果先前沒有守護看顧之人,均可酌量補充。

    ” 閏五月初二,以前青、冀二州刺史元羅為右光祿大夫。

    初三,河南王遣使者進獻馬匹及土産。

     六月初一,平陽縣獻白鹿一隻。

     秋七月十二日,魏遣使來訪。

     八月十三日,赦天下。

    二十六日,诏曰:“要使國家治理有序,必當向朝臣多多咨詢。

    所以尚書省設置令、仆、丞、郎,每日上朝以商議大事,事先通同籌議,然後奏聞。

    近來卻不是這樣,每遇疑問之事,企求頃刻之間便定奪下來。

    古人說得好,人主不是堯舜,怎麼能一開口便是真确之言。

    所以以帝堯之聖哲,仍訪求四嶽,以帝舜之睿智,也需要衆多賢士輔佐。

    難道以朕這樣智寡德薄之人,就能獨斷朝政大事?從今日起凡尚書省中遇到有疑問之事,先在朝堂參同商議,然後奏聞,不得沿襲平常之做法。

    如遇軍機要務,須先行咨問審議的,自然仍依舊典。

    ”盤盤國遣使者獻土産。

     九月,移安州置于定遠郡,受北徐州都督,定遠郡改屬安州。

    始平太守崔碩上表獻嘉禾一莖十二穗。

    二十四日,特進、左光祿大夫、司空袁昂薨。

     冬十一月初六,特赦京邑。

     十二月初九,江州刺史、豫章王蕭歡薨。

    以護軍将軍湘東王蕭繹為鎮南将軍、江州刺史。

    置桂州于湘州始安郡,受湘州督;省南桂林等二十郡,均改屬桂州。

     七年(541)春正月初九,皇上親臨南郊祭天,赦天下,如有流移他鄉及失去土地者,均退還其田宅,免去課稅五年。

    二十九日,皇上親祭明堂。

     二月初三,以行宕昌王梁彌泰為平西将軍、河涼二州刺史、宕昌王。

    初九,皇上親耕籍田。

    十三日,京師地震。

    十五日,以中領軍、鄱陽王蕭範為鎮北将軍、雍州刺史。

     三月初三,宕昌王遣使者進獻馬匹及土産。

    高麗、百濟、滑國各遣使者獻土産。

     夏四月初七,魏遣使來訪。

     五月二十二日,以侍中南康王蕭會理兼領軍。

     秋九月初十,芮芮國遣使者獻土産。

     冬十月初八,以侍中劉孺為吏部尚書。

     十一月初八,诏令不得在州縣治所役使女丁。

    初九,诏曰:“有些事情對于百姓是僥幸之喜,對于國家卻是不幸,恩澤一次又一次地施給,更增長了奸盜之風,朕也知道這已成為政之弊端了。

    隻是如果不給予優待赦免,又不是仁人之心。

    所有過失性或因歉收而造成的賦稅拖欠或欠交,起自七年(541)十一月初九淩晨以前,在民間不論債額多少,上奏到尚書省督征之未交部分,全部免除。

    ”又诏曰:“采用配天之道,來分取土地之利,這是先聖之格言。

    凡是田地廢宅被沒收者,除公家造屋之外,其餘全部用來分給貧民,一律使得按其能力分給份地。

    又聽說近來有豪家富室大量占取鮑田,以高價出售或高稅租賃給貧民,敗壞時俗,妨害政事,為害已極。

    從今以後公田一律不得借給富豪之家,已借出的特準不再追究。

    如果是富室供給貧民以種糧共同經營,不在禁止之列。

    ”二十一日,以金紫光祿大夫臧盾為領軍将軍。

     十二月初五,诏曰:“古人說,一件事處理不當,便心焦如火,仿佛自己将人推堕入池一般,這句話說到了我的心坎上。

    朕心中寒苦,情緒低落,為時已久,每每飯前飯後,起居坐卧,一個人獨坐着憂悶于心,終夜裡憤悶感慨,不是為了朕自己,而是為了天下百姓之緣故。

    州官多非賢良之才,郡守如猛虎而生有翼翅,楊阜再世,當因此而憂郁憤恨;賈誼重生,也當因此而哀哭流涕。

    至于想方設法地向民間搜求勒索,或者用于自家廚事,或者用于牲口房或庫房,或者用于使命差遣,或者用于招待賓客,都沒有自費的,而是從百姓那裡取得。

    又有大量派巡遊之兵,名為遏止和防範奸盜,然而奸盜不止,暴力掠奪之事繁多,有的向供奉佛事之人讨要,有的向搬運人夫索取。

    又有肆行搶劫、枉法加以威脅者,使得好人喪命,富室破産。

    此等殘暴之事,決非一人一例。

    也曾多次加以禁絕,仍是不能止息。

    地方官應明白地聽取和采納,随其事體大小傍以上奏。

    又有公家私家的傳、屯、邸、冶等所,乃至僧民寺廟,在其地界之内當值,隻能按照限界守視;乃至有大加封鎖,越過地界阻斷水陸之采集、漁捕甚至日常生計,以至于使平民百姓無措手立足之處。

    凡是從此以後有越界禁絕者,出面禁絕之人,均按軍法處置。

    如果是公家的建築所在,隻是不準私人擅自設立屯田墾殖,與公家競争以收私利。

    至于百姓砍柴用于祭祀及升火者,均不得禁止;至于有采集、捕魚的,也不要呵問。

    如果不能遵照承奉,均以死罪定案判決。

    ”魏遣使來訪。

    十九日,于宮城西設立士林館,延納學者。

     這一年,交州士民李贲攻打刺史蕭咨,蕭咨以錢買通他,得以回到越州。

     八年(542)春正月,安成郡人劉敬躬倚仗左道反叛,内史蕭說棄郡東奔,敬躬占據了安成郡,進而攻打廬陵,奪取豫章,妖黨便發展到了數萬人,又往前進逼新淦、柴桑。

     二月初二,江州刺史、湘東王蕭繹遣中兵曹子郢讨伐劉敬躬。

     三月初二,大破之,擒劉敬躬送至京師,斬于建康市。

    同月,于江州新蔡、高塘建立頌平屯,開墾荒田。

    遣越州刺史陳侯、羅州刺史甯巨、安州刺史李智、愛州刺史阮漢,一同征讨李贲于交州。

     九年(543)春閏正月二十五日,地震,地上生毛。

     二月十四日,令江州百姓三十家出奴婢一戶,配送司州。

     三月,以太子詹事謝舉為尚書仆射。

     夏四月,林邑王破德州,攻李贲,贲将範..又破林邑王于九德,林邑王敗走。

     冬十一月十五日,安西将軍、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晉号征西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十二月初六,領軍将軍臧盾卒;以輕車将軍、河東王蕭譽為領軍将軍。

     十年(544)春正月,李贲在交趾竊用皇帝位号,設置百官。

     三月初十,皇上幸蘭陵,拜谒建陵。

    十七日,至..陵。

    十八日,诏曰:“朕自從離開故裡,已有五十餘年,每每眷念故土,無日不思返鄉。

    今當四方誠心交好,邊遠之地也得到治理,獄訟之事日漸減少,處理國政得有少許閑暇,這才得以拜祭園陵,頻添一些感傷哀痛。

    故鄉老少,從遠路接踵而至,神情和樂,好比回到父親身邊一般,應該有所回應以慰撫他們一片心意。

    可一并賜爵位一級,且加以明令賞赉。

    回鄉所經過的縣城大邑,免征今年租賦。

    監地應納賦之百姓,也免其兩年租賦。

    且遍賞内外從官軍主之左右錢米各有等差。

    ”又作了《還舊鄉》詩。

     十九日,诏稱園陵看守官恭謹從事,勞苦有加,一概賜位一級,且加以賞賜。

    二十三日,仁威将軍、南徐州刺史、臨川王蕭正義晉号安東将軍。

    二十五日,幸京口城北固樓,改名北顧。

    二十六日,幸回賓亭,宴飲帝鄉故老及所經縣供奉物品迎候者老少數千人,各賞錢二千。

     夏四月初一,皇上回宮,蘭陵之行結束。

    诏令給予鳏寡孤獨及格外貧窮者贍養撫恤各有等差。

     五月十四日,尚書令何敬容免官。

     秋九月初八,诏曰:“近來遠近四方風調雨順,糧食已經開始收割,希望又是大豐收,應該讓百姓借着豐收而過得更加安樂。

    凡天下犯罪之人無論罪之輕重,已發覺或未發覺,已捕獲或未擒者,一概赦免。

    侵吞耗費官家财物,不論多少,也免其索賠。

    田土荒廢、遇水旱不曾耕種、不适時分家立戶應追繳稅收者,以及所種之田未登入官府簿冊者,一概停其追繳。

    各備台州以弄巧取得考課第一或逃避最末者,其罪也一概赦免。

    如有因為饑荒而随處求食,離鄉背井者,一律聽其恢複舊業,免交賦稅五年。

    ” 冬十二月,大雪,平地三尺。

     十一年(545)春三月初一,诏曰:“三皇五帝在那遠古之時,與百姓風雨同舟,所以黃帝能夠端居于玄扈山緻天下之治,堯舜能在高峻的廊庑之間使天下無為而治。

    自從大道淪喪,浮薄之風随即大長,追名逐利之心日日以長,虛僞巧飾之風一發不可收拾。

    朕南面稱帝,治理天下已百年将半,不分日夜地親自勞于政事,每每白日西沉,仍未及飲食。

    大宮中仍是穿着粗布,飲食也不過是粗菜淡飯。

    豈能以萬乘之尊自以為貴,以擁有四海自以為富;為的是讓億萬黎庶都能安康舒适,使普通百姓都能生活于甯靜之治世,盡避總是三思而後行事,然而百慮之餘總有一失。

    凡是遠近各地之分别設置、内外訂立的條例,四方所立之屯、傳、邸、冶、市埭、桁渡、津稅、田地和園圃,新舊守宰,遊軍戍邏,有于民不便者,尚書及州郡長官都要立即備文上奏,當依照其所述加以廢除或減省,以舒解百姓所受之禍患。

    ” 夏四月,魏遣使來訪。

     冬十月十四日,诏曰:“自堯、舜以來,便開立了出金贖刑之目,中世沿襲古制,準予犯罪之身納資贖身,下吏藉此不無奸猾之舉,所以忽然一日再次禁絕,順流之水不可壅堵,人心易為物欲所蔽,實在難以甯貼,這樣既違背了佛經内典慈悲為懷之本義,又與外教好生之德相抵觸。

    《尚書》說:‘與其殺無辜之人,不如失于不依常法而赦之。

    ’準予恢複赦放罪人之制,一概聽其納資贖刑。

    ” 中大同元年(546)春正月初四,曲阿縣建陵隧口石麒麟動,有大蛇相鬥于隧中,其一受傷逃走。

    初十,交州刺史楊日票攻克交趾嘉甯城,李贲逃入屈獠洞,交州亂平。

     三月初三,大赦天下:凡監守之人與人合盜或自盜,揮霍官府物資以及亡失軍糧器甲,凡是以前赦令所不赦免者,在十一年正月以前的,一概恩準赦免,十一年正月以後的,也一概赦免其罪,同時索賠;如有因事叛逃流移者,遭饑荒之後離鄉失土者,可聽其恢複本業,免其課稅五年,免征其徭役;如有被拘留之人,各放還本郡,如舊有田産仍在,全部發還。

    初八,皇上法駕出幸同泰寺大會,停于寺省講《金字三慧經》。

     夏四月十四日,在同泰寺停止講經,設法會。

    大赦。

    改元。

    孝悌力田為父後者賜爵一級,賞賜當值文武各有等差。

    是日夜,同泰寺火災。

     六月初十,整天有聲音如風雨相搏擊。

     秋七月二十日,以武昌王蕭..為東揚州刺史。

    二十三日,诏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刁頑耍奸、為非作歹之輩有過之無不及,竟至于連父與母都不認。

    多次觸犯王法,乃至連累了老人。

    以衰邁之年遭到拘囚,實在令人憐憫。

    從今以後有犯罪者,父母與祖父母不再連坐。

    此次恩典,惟将大逆之罪排除于外。

    ”二十五日,诏曰:“主人答應将原先早上三個晚上四個的桃子改為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狙猴們便都轉怒為喜了,核其名、實,并無增損,然而卻造成了喜怒情緒之變化。

    近來聽說外界多有使用九陌錢者,每陌分量減少則物價顯得貴,陌錢分量充實則物價顯得賤,并非是物品本身有什麼貴賤,而是心中之感覺發生了颠倒變化。

    越到邊遠之地,越是時光推移,這種情況越是嚴重。

    難道是國家有不同的政策,以至造成每家有不同的風俗,這是徒然亂了王制,于民财卻毫無補益。

    從今日起可通用足陌錢。

    令書下達後,以百日為期,如仍有違犯,男子谪為運夫,女子質于官府為作人,一概罰以三年期。

    ” 八月初七,東揚州刺史武昌王蕭..薨。

    以安東将軍、南徐州刺史、臨川王蕭正義以本号出任東揚州刺史,以丹陽尹、邵陵王蕭綸為鎮東将軍、南徐州刺史。

    二十四日,渴....國遣使者獻土産。

     冬十月初四,汝陰王劉哲薨。

    初六,以前東揚州刺史、嶽陽王蕭鮞為雍州刺史。

     太清元年(547)正月初四,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廬陵王蕭續薨;以鎮南将軍、江州刺史湘東王蕭繹為鎮西将軍、荊州刺史。

    二十三日,皇上親臨南郊祭天,诏曰:“天以其運行統領萬物,覆被之功博大無比;天道變化無窮,所以得成其滋生萬物之德。

    朕沐浴于齋宮,誠敬上帝,恭敬地以賧燎禮封禅祭天,以赻火禮敬事太一之神,大禮告成,我心中感慨與喜悅交集,思量要與天下億兆之民,共同享受幸福、澤惠。

    可大赦天下,格外貧窮之家免征今年之租調;遭到清議抨擊而被關押者,一概赦免釋放;被征讨的在逃叛犯,巧改簿冊隐瞞年齡、隐丁匿口之人,特開恩給以百日期限,各令自首,不再追問舊罪,流移他鄉之人,聽其恢複舊有田宅産業,免征課稅五年;孝悌力田賜爵一級;居官任事者受慰勞兩年。

    可頒于四方遠近,廣求德才超凡之人,或者其道德美盛,聲傳州闾之間,或者其學說高妙,風行鄉邑之中,或者特立獨行,不求顯達,都要如實上奏,以便随時招聘。

    ”二十六日,皇上親祭明堂。

     二月十二日,白虹貫日。

    十三日,魏司徒侯景請求以豫、廣、颍、洛、陽、西揚、東荊、北荊、襄、東豫、南兖、西兖、齊等十三州内屬。

    十六日,以侯景為大将軍,封河南王,承旨從權為大行台,一如鄧禹舊例。

    二十一日,皇上親耕籍田。

     三月初三,高祖幸同泰寺,設無遮大會,舍身,公卿等以錢一億萬贖回。

    初七,遣司州刺史羊鴉仁、兖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接應北豫州。

     夏四月二十一日,皇上回宮,大赦天下,改元。

    孝悌力田為父後者賜爵一級,在朝群臣值宿之文武官員均加以頒賞。

     五月初一,皇上幸德陽堂,宴飲群臣,設絲竹樂。

     六月初三,以前雍州刺史、鄱陽王蕭範為征北将軍、總督漢水以北征讨諸軍事。

     秋七月二十五日,羊鴉仁入懸瓠城。

    二十九日,诏曰:“二豫分置,由來已久。

    今汝、颍平定,可依前代舊例,以懸瓠為豫州,壽春為南豫,改合肥為合州,北廣陵為淮州,項城為殷州,合州為南合州。

    ” 八月初一,王師北伐,以南豫州刺史蕭淵明為大都督。

    诏曰:“今新近收複汝南,嵩、颍一帶已太平了,想到這些未入王化之百姓,我日裡夢裡都不安,該當廣布寬大恩澤,讓他們重新做人。

    所有沿邊新附各州屬下之百姓,先前有負罪流亡、叛逃入北方者,一概赦免,不再追究舊罪,且不得懷私仇而加以報複。

    如果有違犯者,嚴加處治。

    ”二十四日,以大将軍侯景總領行台尚書事。

     九月初九,王遊苑建成。

    十六日,皇上幸苑。

     冬十一月,魏遣大将軍慕容紹宗等至寒山。

    十三日,大戰,蕭淵明敗,與北兖州刺史胡貴孫等一同身陷于魏。

    紹宗進圍潼州。

     十二月初五,遣太子舍人元貞北還為魏主。

    十八日,以前征北将軍、鄱陽王蕭範為安北将軍、南豫州刺史。

     太清二年(548)春正月初六,诏在位官員各自舉薦所了解之人才。

    初七,魏攻陷渦陽。

    初九,以尚書仆射謝舉為尚書令,署理吏部尚書王克為尚書仆射。

    十二日,豫州刺史羊鴉仁、殷州刺史羊思達,均棄城逃走,魏進據之。

    二十三日,以大将軍侯景為南豫州刺史,安北将軍、南豫州刺史、鄱陽王蕭範為合州刺史。

     三月十三日,撫東将軍高麗王高延卒,以其子為甯東将軍、高麗王、樂浪公。

    二十八日,以鎮東将軍、南徐州刺史、邵陵王蕭綸為平南将軍、湘州刺史、同三司之儀,以中衛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蕭淵藻為征東将軍、南徐州刺史。

    同日,屈獠洞斬李贲,傳首級至京師。

     夏四月十五日,诏在朝及州郡官員各舉薦純潔正直适于治理百姓者,均以禮送至京師。

    十七日,以護軍将軍、河東王蕭譽為湘州刺史。

     五月十一日,以新任中書令、邵陵王蕭綸為安前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以前湘州刺史張缵為領軍将軍。

    二十一日,特赦交、愛、德三州。

    二十三日,诏曰:“治理國家有賴于衆多賢士,安定下民關鍵在于得人。

    朕昧于處理事務,尤其缺乏治國之能力,孤立在上,好比臨于深谷。

    所有在朝官員,都要加以匡補救助,進獻可行者,廢去不可行者,對朕加以竭誠開導和輔佐。

    頒令州郡,要廣求賢才,連隐于屠場、釣台、岩穴之輩也不要放過,及時奏聞。

    ”同月某日,兩月夜現。

     秋八月初七,以右衛将軍朱異為中領軍。

    初十,侯景舉兵反叛,接連攻打馬頭、木栅、荊山等戍。

    十六日,以安前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邵陵王蕭綸統率衆軍讨伐侯景。

    特赦南豫州。

     九月初八,提升左光祿大夫元羅為鎮右将軍。

     冬十月,侯景襲擊谯州,俘獲刺史蕭泰。

    二十日,侯景進兵攻曆陽,太守莊鐵降于侯景。

    二十一日,以新除光祿大夫臨賀王蕭正德為平北将軍,督率京師諸軍,屯駐丹陽郡。

    二十二日,侯景自橫江渡至采石。

    二十四日,侯景軍至京師,臨賀王蕭正德率衆附從賊軍。

     十一月初四,賊軍攻陷東府城,殺南浦侯蕭推、中軍司馬楊日敦。

    二十三日,邵陵王蕭綸率武州刺史蕭弄璋、前谯州刺史趙伯超等入援京師,屯駐于鐘山愛敬寺。

    二十八日,蕭綸進軍湖頭,與賊軍作戰,失敗。

    二十九日,安北将軍、鄱陽王蕭範遣嫡長子蕭嗣、雄信将軍裴之高等率衆入援,駐紮于張公洲。

     十二月二十二日,天之西北從中裂開,有光如火。

    尚書令謝舉卒。

    三十日,司州刺史柳仲禮、前衡州刺史韋粲、高州刺史李遷仕、前司州刺史羊鴉仁等均率軍入援,推舉柳仲禮為大都督。

     三年(549)春正月初一,柳仲禮率衆分營據守南岸。

    同日,賊軍于青塘渡兵,襲破韋粲軍營,韋粲拒戰身死。

    初四,邵陵王蕭綸、東揚州刺史、臨成公蕭大連等率兵會集于南岸。

    初九,中領軍朱異卒。

    初十,以司農卿傅岐為中領軍。

    十二日,高州刺史李遷仕、天門太守樊文皎進軍青溪東,為賊所敗,文皎戰死。

    二十六日,火星進入心宿之位,二十九日,太白星晝現。

     二月二十一日,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蕭會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蕭退率江州兵馬屯駐于蘭亭苑。

     二十四日,安北将軍、合州刺史、鄱陽王蕭範。

    于本号外加開府儀同三司。

     三月初三,前司州刺史羊鴉仁等進軍東府北,與賊軍作戰,大敗。

    初四,皇太子妃王氏薨。

    十二日,賊軍攻陷宮城,縱兵大肆搶掠。

    十四日,賊矯诏遣石城公蕭大款撤去外援軍。

    十五日,侯景自為都督中外諸軍事、大丞相、錄尚書。

    十六日,援軍各自退卻散去。

    二十一日,火星入心宿之位。

    二十七日,新任中領軍傅岐卒。

     夏四月初四,京師地震。

    十一日,地震再次發生。

    二十四日,高祖因所求食物得不到供應,憂憤成疾。

    同月,青冀二州刺史明少遐、東徐州刺史湛海珍、北青州刺史王奉伯各自以本州附從于魏。

     五月初三,高祖崩逝于淨居殿,時年八十六歲。

    二十七日,遷大行皇帝之棺于太極前殿。

     冬十一月,追尊為武皇帝,廟号曰高祖。

    初四,葬于..陵。

     高祖生來就懂得孝道。

    六歲時,獻皇太後駕崩,高祖一連三日米水不曾入口,哀哀哭泣,痛苦之狀勝過成年人,内外親屬都對他特别敬重。

    及至丁服文皇帝喪事,當時正為齊朝随王咨議,随府在荊州鎮,隐約聽得父喪消息,便急急上投自劾之文,辭官而去,連夜奔走,不吃不睡,日夜兼程地趕路,不管風高浪險,一刻也不曾休歇。

    高祖形貌本來強壯,待到還至京都,形銷骨立,親戚朋友,已見面不識了。

    面對舊宅舉喪号哭,聲斷氣絕,好久不省人事,每當臨哭便嘔血數升。

    服喪期間不再為米粒沾牙,僅僅靠大麥度日,每天僅食兩捧。

    祭掃陵墓,涕淚所灑之處,草木為之變色。

    待到身居帝位,便于鐘山造大愛敬寺,于清溪邊造智度寺,又于台内立至敬等殿。

    又建七廟堂,每月過訪兩次,陳設素齋。

    每當行跪拜之禮時,總是潸然淚下,悲哀之狀令左右十分感動。

    加以才德聖明,所擅之事能精研窮究,少時便潛心學問,精通儒玄二學。

    即使是日理萬機、事務繁多之時,仍是手不釋卷,燃燭點燈,每每熬至五更。

    作《制旨孝經義》、《周易講疏》及六十四卦、《二系》、《文言》、《序卦》等義,《樂社義》、《毛詩答問》、《春秋答問》、《尚書大義》、《中庸講疏》、《孔子正言》、《老子講疏》,總計二百餘卷。

    且指正先儒迷惑不解之處,闡發先聖文句之大義。

    王侯朝臣均上表請求答疑,高祖一一加以解釋。

    整修裝飾國學,增加生員,建立五館,設置《五經》博士。

    天監初年,令何佟之、賀蠩、嚴植之、明山賓等為制旨作詳解,并撰吉兇軍賓嘉五禮共一千餘卷,高祖下诏為之決疑。

    于是人人端莊恭敬,溫順和善,家家都知道禮節。

    大同年間,于台西設立士林館,領軍朱異、太府卿賀琛、舍人孔子祛等先後入館講述。

    皇太子、宣城王也在東宮宣猷堂及揚州廨開講席,于是四方郡國,好學之人,希風之輩,雲集于京師矣。

    加以忠實地信仰釋迦正法,尤其長于佛典,作《涅..》、《大品》、《淨名》、《三慧》諸經義記,又數百卷。

    聽政之閑,便于重雲殿及同泰寺講說,名僧、博學之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化婆夷四部聽衆,每每萬餘人。

    又作《通史》,親自作贊與序,共六百卷。

    天性睿智聰明,下筆成文,即使是千篇賦百首詩,文不加點,一書而就,都是文質彬彬,超越今古。

    從诏銘贊诔到箴頌箋奏,從在郡之日到登帝位之時,各種文集,又有一百二十卷。

    禮樂書數射禦六藝均十分娴熟,棋藝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于陰陽、谶緯、預測之學,占蔔之術,無一不精。

    又撰《金策》三十卷。

    所作草書、隸書、尺牍,及騎馬射箭之術,無不令人叫絕。

    勤于政事,孜孜不倦。

    每至冬日,四更剛完,便敕令使者舉燭視事,執筆時遭遇寒氣,手背因此而皲裂。

    懲治奸人、挖掘隐惡,洞察物理人情,每每哀憐流涕,然後準許上奏。

    每日隻食一餐,膳食中沒有鮮魚肥肉,隻有些豆羹粗食而已。

    各種政務繁多,如果日已過午,便嗽嗽口繼續理政。

    身上穿着布衣,以木棉布作成黑色粗質帷帳,一頂帽子用三年,一床被子用兩年。

    平常所行節儉之事,如上者舉不勝舉。

    五十開外便斷絕房事。

    後宮職司自貴妃以下,六宮除祭服..、禮服瞉、祭服三翟之外,都是衣不曳地,衣袖也不用錦绮。

    不飲酒,不聽音樂,隻要不是宗廟祭祀,大宴賓客及各種法事,不曾奏樂。

    生性方正,雖居小殿暗室,也總是衣冠整齊,閑坐時也把腰挺得筆直,盛夏酷暑,從不曾袒胸敞懷。

    儀表不整潔時從不與人相見;與内侍小臣相見,也像對待貴賓一樣。

    縱觀曆代君主,溫良恭儉,莊嚴肅穆,博學多藝,極少有像梁高祖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