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本紀
關燈
小
中
大
,都是前所未見。
上欺下暴,荒婬奢侈互相攀比。
國家的命運朝廷的大權,全都交給了近臣。
賣官賣爵,行賄受賄公開進行。
兼并貴族的宅院和大道,廣修居室。
歌女們跳舞一起一伏,賜給的财物與和親邊戎所用的财物相同,食物要求精美。
愚民跟着效仿,相因成為風俗。
互比驕婬,誇耀富麗。
聖明的君王開啟昌運,勵精圖治,雖說是繼承前人的功業,然差不多同草創江山一樣。
且婬靡耗費之後,接着起兵,巨橋、鹿台凋敝不一。
我有幸受到如此寵信,務在澄清混亂的局面,思考用什麼上可以宣揚皇朝的旨意,下能激勵百姓官吏的正義之感,解弦更張,除去矯飾,變為淳樸。
除為了供奉祭祀、制作祭服和冠冕,教習禮樂之用,以及修繕甲兵之外,一切費用全部禁絕。
禦府中署,适當減省。
後宮隻備禦妾之數,大享不唱鄭、衛的樂曲。
其中凡能作為卿士百姓的表率和效仿的标準,節衣省食,請先從我開始。
加上群才同心,衆官盡力,如能人人節省,競相約束自己,移風易俗,可一年内見效。
過去毛..在朝時,士大夫不敢穿華麗的衣服、偷食精美的食物,魏武帝感歎說:‘我的法律不如毛尚書。
’我雖德性比不上從前的聖賢,責任卻比先達還要重,實盼望各位卿士理解我的這番心。
另外可将有關事宜分别作一規定。
” 初九,宣德皇後臨朝,入居内殿。
拜帝大司馬,解承制,百官像從前一樣緻敬。
下诏升任高祖都督中外諸軍事,帶劍上殿,入朝不通報,贊拜不報姓名。
加授前後部羽葆鼓吹。
設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掾、屬各四人,并且依舊舉薦學士,其他官職權位仍保留。
下诏說: “日月照耀天空,以表明德性的高明,山嶽矗立大地,柔博才得以成功。
所以能夠庶物出現而重新開始,江河海洋激蕩而不瀉漏,日月貞觀由人來代替。
因此七輔、四叔使堯、舜無為而治;韋、彭、齊、晉,拯救平定殷、周時的衰敗與混亂。
“大司馬由上天選定,體态與聖人相同,文洽九功、武苞七德。
自一開始,便力舉義旗,艱難困苦,功績卓越,擴大疆土,增加賦稅,為時人表率。
建武之初,邊戰多次發生,公放下書,丢掉講壇,鎮守管理四方,司州、豫州形勢危急,樊、漢幾乎陷落,在沔水邊消滅強敵,在鄧水邊圍困胡人的戰馬。
永元建号,衆小醜興亂,專權殘暴,毒害生靈,天下不安,國家危在旦夕。
動蕩不安終究有一定的時限,神的谕言不可抗拒,首建大策,重新擁立皇帝。
毅然奮起效忠明主,沿江快速殲滅敵人,魯城雲散,夏氵内霧開,加湖群盜,一鼓便拔掉,姑孰軍隊,火化冰消。
攻取新壘好像拾起小草,撲滅朱爵如同掃掉灰塵。
聲威震于外,奸賊恐懼,全部覆滅。
救援落水的人,解救這頭腳倒置的局面,沿途歡呼支持,由近及遠。
王畿内太平安逸,邊郡安甯肅靜。
解去殘暴的網,代之以寬厚的德政。
積弊昏朽,一下都得到匡正,教化漸漸推廣。
雖伊尹執掌整齊化一的德行,姬旦的光輝照耀四海,與此相比,自愧不如。
“古代呂望輔佐聖明的君王,猶享四履之命,文侯輔佐平後,尚有二弓之錫,更何況德量功勳超過自古以來的所有人。
百姓驚恐不已,坐以待命,挽救已發生的不幸,拯救剛剛被屠殺的無辜,民間範例碑刻所記,無人能比;在适當的時候舉行大典,以了卻衆人的心願。
晉升為相國,總攬國家大事,任揚州刺史;封十郡為梁公,備九錫大禮,加玺绂遠遊冠,地位在諸王之上,加相國綠謎绶帶,仍任骠騎大将軍。
仍設置梁百司。
” 策文說: “二儀寂寞,寒暑更替運行,三才并用,以立人最重要,這樣才能流形品物,仰代天工。
大臣完成天地一樣的大功,暗合神明的德旨。
撥亂反正,濟世安民,功勞遠超過伊陟、姬公。
現将授給你典策,你要聽從我的命令。
“上天不做美,難鐘皇室,世祖賢明過早去世,世宗仁厚無人繼承,高宗繼承王位,雖然日夜勤勞,也沒有出現昌平盛世。
繼任的皇帝昏暴,有書記載以來所未見。
朝廷國家的大權、重任交給賊臣們。
殺害忠臣賢良,誅殺國家輔佐将才,含冤抱痛,談笑可招來災,一點小事能緻禍。
科賦嚴酷,背井離鄉者一戶挨着一戶,天下沸騰,無處安身。
冤恨太多,喊天不應。
公在昏暗英明較量時,依照萬民的願望,帶領将士,促成中興大業,宗廟社稷之危被排除,天與人的願望也實現了,這的确是公扭轉我們快要斷絕的朝綱,皇室的福分。
“永明末年,邊戰不斷,荊河軍官招引亂民,江、淮騷擾,形勢危急。
公受命本朝,輕裝前去平亂,規劃長遠,打擊要害。
排危冒險,軟硬兼施,安定一方,使那裡藩服,這又是公的功勞。
隆昌時,大業已要失去,高宗思慮社稷要行使強權。
公決策帷帳,深明大義,廢帝立王,謀算深遠,這又是公的功勞。
建武開業,計謀雖好,戎狄内侵,憑陵關塞,司部危逼,淪陷近在眼前。
公率兵讨伐,摧堅折銳,迫使賊兵燒去營帳,号哭着歸附。
這又是公的功勞。
樊、漢危急,戰報不斷傳來。
公極力勸說調整軍隊,受命徂征,而軍機統率,事非己出。
好的計謀未被采納。
鄧城戰役,胡馬突然來到,元帥偷偷地逃走,不相互報告,兵士們被置于虎口。
公南收散兵,北禦強敵,保全邊疆,拯救邊防危機,使邊境安定,這又是公的功勞,漢南力量很弱,與敵交戰,兵糧快斷絕,武器也沒有。
公從頭開始,整訓兵卒,屯守有序,将危城變成強鎮。
這又是公的功勞。
永元繼立,為時已晚,回天無術。
公首倡大策,擁立賢明,轉亂為治,使昏庸變為賢明,這又是公的功勞,文王之風,雖然影響江、漢,京城騷動,構成洪流,勾吳、於越,地方坐大。
公毅然決斷,拯救天下,義聲所至,都感到以前所為不對。
這又是公的功勞。
魯城、夏氵内,梗據中流,依山築堡壘,繞河流自固。
公征讨鳥集之地,攻克險地,屯駐兵甲,寒去暑往,士忘歸鄉之意,長打算,深計謀,不用一兵一箭,堅固的堡壘,都望風而拔。
這又是公的功勞。
那幫群兇,共同作惡,相互接濟,憑借長江天險,蟻聚加湖。
水陸盤據,增援夏首,戰船一到,立即潰敗。
這又是公的功勞。
奸孽震驚惶恐,又想舉斧,聚積兵力,想要挾大王。
公淩威直指,勢如風電,大兵一到,全州稽服。
這又是公的功勞。
姑孰要沖之地,靠近京畿,兇徒齊聚,截斷主要通道。
公率偏師前去,兵威震動,賊臣望風懼怕,燒掉戰船,丢棄工事,卷甲逃走。
這又是公的功勞。
群賊猖狂,陸軍塞滿淮水灘頭,騎兵如雲。
公指揮勇猛将士,乘機發動精銳,氣過版泉,勢過洹水,乘勝追擊,熊耳比峻,不足以用來比喻,睢水斷流,怎能阻止。
這又是公的功勞。
琅邪、石首,據守險要,新壘、東墉,固若金湯。
憑險據守,兵食兼資,風馳電擊,莫不震駭,恢複城池,這又是公的功勞。
專權者昏殘,依城不驚,鐘鼓歌舞升平,驕傲不已。
喜歡邪惡之人,忌妒正直之人,兇狡者借此機會将要大肆殺戮。
公奇謀深算,恩威并用,忠勇的将士,得以效忠,攻克宣室的戰例也不能相比,這又是公的功勞。
“今進授相國,改揚州刺史為揚州牧,将豫州的梁郡、曆陽,南徐州的義興,揚州的淮南、宣城、吳興、會稽、新安、東陽等十個郡,封給梁公作食邑。
命使持節兼太尉王亮授給相國揚州牧印绶、梁公玺绂,使持節兼司空王志授梁公茅土、金制虎符第一至第五的左半部分、竹使符第一至第十的左半部,相國地位超過衆生,職任總管百官,大政繁忙,宜因事變革。
因相國總領國家大政,撤去錄尚書名号,上所賜予假節,侍中貂蟬、中書監印、中外都督大司馬印绶、建安公印策、骠騎大将軍仍然保留,又加賜九錫,敬聽下文命令:國公禮義法律兼修,刑罰與德政備舉,斷案謹慎,真情感人,因此賜公大辂、戎辂各一乘、玄牡二驷。
公為農田操勞,關心天意民疾,勤力務農,以谷為寶,因而賜公衮冕之服、赤..之衣。
公以教化為本,移風易俗,提倡風雅樂民,搞好鄰邦關系,因而賜公軒懸音樂,六佾之舞。
公文德廣傳,義聲遠揚,使遠方歸附,因而賜公朱門大戶居住。
公襄揚清明,抑貶濁污。
官府有序,人才濟濟,《蒶樸》廣為傳頌,因而賜公可以直入宮殿。
公嚴管部下,身為表率,因而賜公虎贲勇士三百人。
公威嚴如同夏天的太陽,立志清除奸佞,流放賊族,對有罪者不寬赦,因而賜公钅夫、钺各一件。
公跨越高山大川,馳騁天下,好像日月,容光煥發,因而賜公彤弓一張、彤矢百枚、盧弓十張、盧矢千枚。
公永遠行孝,感動天神,恭行祀典,祭有餘敬,因賜公禾巨鬯一卣,圭瓒相配。
梁國所設官職自丞相以下,依照舊例。
” 高祖堅決不接受。
他的府僚勸說:“接受好的命令,顯示安甯策封。
您對如此盛禮猶豫推辭,這的确是謙虛自重的意思,而沒有忘記遠大的志向。
為什麼呢?繼任的君王違背天常,自絕于社稷國家的命運,人民的主人受到摧殘,官吏文人懷刺胸之痛,百姓害怕全族被誅殺。
您建回天之功,救民于水火,再現日月之光明,重綴參辰大位,将龜玉從泥潭中救出,救萬民于深淵的邊沿,功勞之大,使得匹夫婦女兒童羞講伊、呂之功,鄉裡學校私塾恥于談論春秋五霸。
而地位比阿衡卑賤,地盤小于曲阜,慶賀封賞的規律,也不符合。
大寶公器不能強要,也不能拒絕,至公至平,當仁誰讓?您最好恭奉天神民衆的意願,接受封授典禮。
莫讓後來的贊歌,如同仇怨,濟世之人淪為孤家寡人。
”公仍不同意。
二月初二,府僚們再次奏請說:“最近以朝廷之命,繼建之策,冒昧上訴誠心,奏請未被接受,大臣們私下議論紛紛,深感沒有通達。
聽說接受官府的封賞,通達的人大膽地接受,在海邊高談闊論,是匹夫一樣的小節,所以受千乘萬石而周公不認為可疑,贈玉璜而太公并不推讓。
況且世代哲人相繼,先德在民,大政剛剛草創,惟有管子一樣的感歎。
加上朱方之役,隻有依靠荊河,振興軍隊,大造王室。
雖累繭救宋國、重胝保衛楚國,站在現在的角度去看古代,又怎麼值得一提呢。
而盜鐘很迷惑,有功的人受到懷疑得不到封賞,皇天後土,也受不了這樣的殘酷。
所以玉馬奔騰,表明微子離去;金闆從地下冒出,告訴龍逢的冤屈。
梁公您握住馬鞍止住哭聲,激勵三軍的鬥志,獨居時拭去眼淚,鼓動義士的心性,所以能讓海若登基,祭祀天神祖神;山戎、孤竹驅馬響應,讨伐罪人,安撫庶民,平定混亂,不違天意。
況且梁公您以諸生為本,取樂名教,高風亮節,雅俗兼容,不學孫、吳的學說,卻有如此的神功。
驅使被判死刑的人,救濟必封之俗,龜玉不毀,這是誰的功勞呢?獨為君子,将把伊、周放在哪裡呢?”于是才接受相國、梁公的封号。
當天,在都街焚燒東昏侯的奇裝異服六十種。
湘東王寶日至謀反,下令賜死。
下诏追贈梁公死去的夫人為梁妃。
初六,南兖州隊主陳文興在桓城内鑿井,挖出玉镂麒麟,金镂玉璧,水精環各兩枚。
又有建康縣令羊瞻宣稱在該縣桐下裡看見了鳳凰。
宣德皇後說這些吉祥美好的符瑞都歸于相國府。
初七,下诏說:“梁國剛剛建立,應該也必須理順各種關系,可以按舊有的慣例選任各主要官職,一切按照梁朝的制度。
”高祖上表說: “我聽說以言論取舍士人,士人粉飾言語,以行動取人,人盡力行事。
所謂人才生在世上,困窘、通達隻因時代不同而已,而風俗習慣因襲古代,相沿成俗,相互攀親勾連,追求小利,于是使官人的門前,車連車,輪接輪,肩比肩求官的人川流不息。
豈隻是暴露車蓋頭冠,不論寒冬與暑熱,于是拖着鞋,拄着拐杖,風雨無阻。
鄉舉裡選,不繼承古人初始,稱肉多少,量骨長短,留給管庫。
加上山河梁畢,沒有輿征之思;金、張、許、史,忘掉舊業的更替。
哎,真讓人痛心!況且譜牒錯漏,假冒欺詐頭緒很多,高尚的與俗氣的人都不願留下真心,追根究底。
所以冒充良家,便成為望族;不修邊幅,便為雅士;俗不可耐,突然受到提拔寵幸。
棺木已經做好,才受到征用。
所以前朝選拔官吏,都建立選簿,目的在于選拔真正有才的人,自有铨選與排比。
官位升降,行為褒貶,或者追求執著,或者得之餘論,所以能少結交賓客,無事早早關門,朝代改換,原有的品位錯亂不堪。
其中有些激流勇退,不思進取,但追求真理、為人正直的人,選舉部門也因沒有朝谒,難以提升選用。
有的人隐瞞善行和聲迹,自己匿迹在山野,加上從來不出名,斷絕了自己的官位。
我認為從今以後,選舉部門應當暗中探訪,依舊例建造名冊,使鞋帽不颠倒,名與實相符合,老百姓知道界限就不會冒名了。
“聽說朝廷規定,甲族二十可以為官,寒門過了三十歲才開始做官,想來也有些不清楚、不合理。
為什麼?設立官職,惟才是用。
如果八元過三十才做官,任皂隸之官也會被壓抑,四兇二十而做官,身為望族也應被埋沒。
因而世代享受官俸的人家,無意行善,布衣貧民,肆意為惡。
特别應當改變。
不然就會使周朝的人在路旁哭泣,晉朝的臣子有漁獵的感歎。
況且民俗長于浮誇,而不想進取的人很少,如果限定年齡做官,必定會增加虛報實際歲數,這樣,面相實際上像個孩童,戶籍上的年齡已超過而立之年,擾亂名教,以此為最厲害。
“為臣總管内外朝政,憂慮朝政是己任,朝政的得失,義不容隐瞞。
願陛下垂聖明的姿态,稍微看一看,聽一聽,就會使得人倫秩序井然,憲章實施通達。
” 下诏按高祖的奏章執行。
二十七日,下诏說:“嵩高在于山嶽,配享天神才得以名揚天下;大啟南陽,占據德性所以揚名光大。
對簡帝忠誠,番君得封為高爵;效忠王室,姬公增封所屬的土地。
前王的法令典章,實施的方案策略,國運長久,子姓萬民,莫不由此而來。
“相國梁公,是上哲的後代,齊國治家有方。
文教内興,武功外揚。
出兵藩國,則威壓懷柔傳到不同風俗的地方;治兵教戰,則像雷霆一樣震懾萬裡,大道喪失,時代昏愦,奸邪日益猖獗。
豈隻是宗廟社稷像懸挂起來,神器無主而已!至于億萬百姓受殘死亡,官宦人家家破人亡,活下來的人苟延殘喘,被迫服從朝廷,生靈塗炭,無處投足,因而山川反覆,草木塗地。
與那些仁義施行于鄉民、信用及于豚魚的時候相比,相差是何等遙遠啊!梁公指揮培訓軍隊,百姓如影随形響應。
而本朝危急,樊、鄧二城遙遠,兇惡之徒盤踞,水陸相望,自姑孰開始,屆于夏首,城防堅固,兵卒強勁,憑借山川固守。
梁公您沿漢水浮長江,像電擊風掃一樣快猛,水兵被水覆沒,地勢之險傾刻化為烏有,憑借正義與勇氣,勢不可擋,拯救京邑的危難,平定帝王的轄區,把燎原的大火撲滅在剛冒火星之時,避免了挨家挨戶的屠殺。
廣大庶民,命運不在上天掌握;茫茫宇宙,都受到恩賜。
這樣大的功勞,而爵位低于藩王,地小于秦、楚,不能夠作為酬謝英烈的範式。
報答大功之人,實由于梁公實幹謙虛為本。
應遵從禮儀的秩序,不負遠近的厚望。
可晉梁公爵位為王,把豫州的南谯、廬江,江州的媾陽,郢州的武昌、西陽,南徐州的南琅邪、南東海、晉陵,揚州的臨海、永嘉十郡,增封給梁國,加上以前的轄區共二十個郡。
原有的相國、揚州牧、骠騎大将軍仍舊如故。
梁公堅決辭讓。
下诏否決了上奏,相國左長史王瑩等率領百官懇請相國接受封賜。
” 三月初三,延陵縣華陽邏主戴車上書說:“十二月二十四日,甘露降茅山,彌漫好幾裡。
正月初三,邏将潘道蓋在山上石穴中得到一隻長毛烏龜。
二月初二,邏将徐靈符又在東山看見一隻白鮪。
初七天剛亮,山上雲霧四合,過了一會有玄黃色雲帶,形狀像龍,長十餘丈,時隐時顯,好長時間過去後才從西北升天。
”初八,兖州刺史馬元和算卦解釋說:“所領的東平郡壽張縣發現驺虞一隻。
” 三月初五,受梁王之命。
下令說:“我本人無才不明,統領天下大權,雖日夜勤勞,希望天下大治,而光大培育德性拯救民衆,尚差距很遠。
我朝不忘舊例。
國内除殺頭之罪以外,本月十五日以前,所有罪人全都赦免。
鳏夫寡婦孤老無力生存者,賜谷五斛。
州府統治各地,也遵照執行。
” 三月十八日,傳令王冕有十二旒,建天子旌旗,出入警戒,乘坐金銀車,用六匹馬駕車,配備五時副車,設置旄頭雲罕,觀賞八佾樂舞,架設鐘..宮懸。
王妃王子王女爵号,全依照舊例。
三月二十八日,齊帝将帝位讓給梁王。
下诏說: “金、木、水、火、土五德相互取代,夏、商、周三正更疊,借助賢人統馭四海,用庸人的行為啟迪聖賢,因此帝王的業績因相互取代而昌明,王者的法度因改革得以光耀。
用聖明革除晦暗,從來就是如此。
齊朝的德性衰微;危機之後必然滅亡相襲。
隆昌兇虐實在是違背天神地願;永元昏暴,人神紊亂。
日、月、星三光再度沉沒,宗祖七廟好像懸挂一樣。
王業差不多喪失,天理良知喪失。
高祖、明帝的江山,衰微将要墜毀。
形勢危急,人心冰涼。
“相國梁王,上天賜予他聰睿賢哲的文才,天神送給他靈敏勇武的将才,德力超過玄祗,武功如同造物。
挽救宗社的危亡,救生民于塗炭。
支撐腐朽的大廈,拯救落入奔流江水的人。
海内震懾。
八方呈祥,五靈顯瑞。
豈隻是羽鱗奇祯,雲星瑞色而已!寶勳超過百王,大道昭然萬代。
本來就是祭祀上天、光華日月之人。
黃河、五嶽表示出革命的符兆,圖谶顯示出一個朝代将終的氣運。
推舉賢能的心願,人神都有,歌頌的誠意,重華後裔相同。
過去水德衰微,木德繼立,天運曆數,實際上有所歸依,就像握住門樞,手持明鏡,應允賢明的哲人。
“朕雖愚笨,不明大道,然鑒于朝政更替,時間久遠,怎敢忘記曆代的大義,人神的最高願望呢!今天就将帝王禅讓給梁,安居姑孰,依照唐虞、晉宋舊事。
” 四月初三,宣德皇後下令說:“西帝诏令傳到,齊帝依照前代故事,将神器禅讓給梁。
表明可以臨軒遣使,恭授玺印绶帶,死了丈夫的宮妃可随意歸入其他宮中。
” 後又下策書、玺書。
高祖上表推讓,未獲允準。
于是齊百官豫章王元琳等八百一十九人,以及梁王府台侍中蕭雲等一百一十七人,共同上表勸高祖接受天命,高祖謙讓不接受。
當天,太史令蔣道秀陳說天文符谶六十四條,事情都很明顯。
群臣再次上表懇求,高祖才接受禅讓踐帝位。
天監元年(502)四月初八,梁高祖蕭衍在南郊即皇帝位。
築起土台,在土台上燃燒薪柴,祭告天神說:“臣蕭衍,特備黑色的雄性牲體祭告皇天上帝:齊氏的天下氣數已盡,大亂之後必然走向大治,承蒙天命報應,授命我蕭衍。
作為人間的主宰,隻會傳位給賢能的人。
天命不會總是一成不變,帝王也不是一家一族的專利,唐堯之後虞舜繼任,漢代結束後曹魏又興起,直到晉、宋,依舊效法過去,全都是靠君主的德威控制四海,憑借君主的功績讓百姓像兒子一樣歸附,所以能夠有力地庇護百姓,讓人間充滿光明。
齊朝末年,皇帝昏庸兇殘,奸臣為害不已,并都以作惡多端為榮,奸惡邪僻暴亂橫行,殘害國家和人民,使得普天下的人民感到惶恐不安,世界仿佛要掉進無底的深淵之中。
九服八荒之内的地方官員叩頭跪拜,也無法匡正挽救危急的局面,如同卧于幹柴之上隻等大火來臨而叫天不應喊地不靈。
蕭衍我毅然奮起高呼,與齊軍交戰萬裡,磨砺自己的決心,以拯救億萬人民的急切災難。
口含苦膽向大衆宣誓,消滅齊軍的精銳,摧毀齊軍堅固的堡壘,重新擁立人間的君主,裁除昏愦的君王。
進而順應時代的潮流,主持管理國家,讓人民幸福,使世間太平安定,立下了一定的功勞。
同時日影月晖呈獻祥瑞,高山大川顯示福祉,這些祥瑞吉兆,清晨和傍晚在垌牧出現,白天和夜晚在郊畿現形。
一個王朝結束的符命既已出現,建立新王朝的時機已經到了,連風俗習慣不同的蠻夷各族也都在重新拟定進貢的對象,人與神、遠與近沒有對此不贊同附會的。
所以官吏文人都獻出誠心,并且認為天降任給誰,都是無法謙讓推拒的事。
齊國皇帝像脫掉鞋子一樣丢棄了天下臣民,拱手交出江山寶座,蕭衍我自知無德,再三辭讓也未得到上天的允許,上迫于天神的關切,下為億萬百姓着想,君位不能長久地空着,民與神也不能沒有主人領導和祭祀,于是憑借大家的推舉,接受皇帝的重任。
以自己淺薄的德性和才能來統治天下萬民,時常反思一貫的心願,永遠恭敬戒懼不敢懈怠。
特敬選吉時,謙恭地舉行祭天大禮,到壇上受禅,祭告天神,散播吉慶福祿,以弘揚盛世,作為後繼者的楷模,并用來永遠保佑我梁朝。
隻有神靈才配享用這些供祭。
” 行禮完畢,準備法駕到建章宮,登太極前殿,下诏說:“五行相互更替循環,三皇五帝因此受天命;天下共同推舉,殷、周才能改朝換代。
雖說帝位相讓的形式各不相同,而遭逢的時機也不一樣,但是貧賤與賢明的人輪流執政則是源遠流長由來已久的事,沒有不能拯救百姓、培養德性,并讓老百姓受其恩澤的。
我德能淺薄,愚昧不明,然命運之神十分青睐我,安世濟民有功,可算是時來運轉,用真心來對待世間萬物,因此而補救缺失,放松束縛,光大華夏,永遠不忘過去的足迹,用仁義來彌補德行上的缺陷。
齊朝氣數已盡,征兆頻現,星象表明帝位要更換主人,如前所述順應天時,将主宰天下的重任放在我的身上。
自認為無德無能,想拒絕這一大任,然又敬畏上天,不敢推诿天下大業,所以舉行燒柴升煙的典禮,繼承本應由賢能者繼承的國統,繼承曆朝帝王的功業,以君王的身份統領天下,如同渡涉大河一樣,不知該如何平安渡過。
大業的基礎罷剛奠定,萬事處在起始階段,思忖該讓全國上下都能受到喜慶的恩澤,可大赦天下,将齊朝中興二年改為天監元年,賜給老百姓爵位二級,文武官員加封二等爵位,鳏夫寡婦孤老等無力養活自己的人,每人發谷五斛,拖欠的布、口錢及舊債全部免除,不再追收。
那些因受鄉裡輿論譴責,犯有貪污奸婬偷盜罪行的人一律免罪,抹去原來所記的污點,讓他們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 封齊和帝為巴陵王,将整個巴陵郡作為食邑,沿用皇帝專用的旗幟,乘坐皇帝出行時的從車。
紀年可仍用齊代的曆法,在郊外祭祀天地時,其禮儀、樂器制度仍沿用齊朝的典章,齊宣德皇後改稱齊文帝妃,齊後王氏改稱巴陵王妃。
蕭衍下诏說:“新的一個朝代開始後,必定要提拔一批人,同時也會降免一批人,這是曆朝的慣例。
齊代所封的王侯爵位,自現在起全都降免作廢,對那些有較大功勞不宜降免的人,等以後再作任命。
但宋汝陰王例外,不在免除範圍之内。
” 又下诏說:“世運剛剛上升,吉慶才隻開始,在押的搶劫偷盜從犯,可以全部免罪釋放。
各地流浪遷徙的人聽任他們自便,願意回老家的讓他們回老家去,不願回老家去的就地妥善安置。
讓他們安心務農。
” 追封高祖皇帝已死去的父親為文皇帝,廟号為太祖。
皇帝的母親封為獻皇後。
追封皇妃郗氏谥号為德皇後,追封兄長太傅蕭懿為長沙郡王,谥号宣武;封齊朝後軍咨議、兄長蕭敷為永陽郡王,谥号昭;追封弟弟齊朝太常蕭暢為衡陽郡王,谥号宣;齊朝給事黃門侍郎蕭融為桂陽郡王,谥号簡。
當天,下诏封賜文武功臣,新封車騎将軍夏侯群等十五人為公侯,食邑多少按等級差别各有不同。
任命皇弟中護軍蕭宏為揚州刺史,封為臨川郡王;南徐州刺史蕭秀封為安成郡王;雍州刺史蕭偉封為建安郡王;左衛将軍蕭恢封為鄱陽郡王;荊州刺史蕭忄詹為始興郡王。
四月初九,加封領軍将軍王茂為鎮軍将軍,任命中書監王亮為尚書令、中軍将軍;任命相國左長史王瑩為中書監、撫軍将軍;任命吏部尚書沈約為尚書仆射;長兼侍中範雲為散騎常侍、吏部尚書。
又下诏說:“自劉宋以來,婬亂奢侈泛濫,肆意妄為,後宮佳人動辄數千,橫征暴斂不已,使四海之内愁苦窮困,并且動辄因觸犯君臣的威嚴而蒙受冤屈與不幸,官吏随意拘禁逼迫人民。
彈撥琴弦,吹奏箫笛,本是歌女藝人的事,而清白人家也不能幸免;紡織刺繡的人遭到囚禁迫害,好似被奴役一般。
疲敝國家,妨礙和順,沒有比這更厲害的。
所有後宮妃嫔,樂府歌女,凡屬強行搶來的,全部放回家去,如果年老體衰不能養活自己,則由官府發給錢米衣物。
” 四月初十,提升車騎将軍、高句麗王高雲為車騎大将軍;提升鎮東大将軍、百濟王餘大為征東大将軍;提升安西将軍宕昌王梁彌台頁為鎮西将軍;提升鎮東大将軍倭王武為征東大将軍;提升鎮西将軍河南王吐谷渾休留代為征西将軍;巴陵王在姑孰逝世,追加谥号為齊和帝,喪葬後事按舊時慣例辦理。
四月十一日,封光祿大夫張瑰為右光祿大夫。
四月十二日,提升鎮南将軍、江州刺史陳伯之為征南将軍。
下诏說:“派人到各地采集民間歌謠,以便從中了解民風民俗和施政得失,這是賢明君王的重要規章;巡視各地,察看諸侯所守的地方,這是明君賢王加強統治的重要途徑。
因此(虞舜)在上垂拱無為,五德都很好;文命開始建立基業,四年才最後完成,所以才能訪求隐居寒微的能人,審察了解沽名釣譽、有名無實的庸才。
使得國家興旺,前景光明,遠近各地,民風淳樸。
我因德行淺薄,不明白治國治民的方法策略,僅是碰巧遇上取代前朝的大好時機和擔當順應天命的重任,借鑒前朝古人的經驗教訓,感到好像用腐朽的缰繩駕馭奔馬一樣危險恐懼。
思慮怎樣才能救濟民衆,培養德性,除去殺戮,戰勝殘暴,解除過時的朝綱,重新開始用仁義來統治人民,使國家長治久安。
而我深知看問題不深遠,想問題不周密,加上一年尚未過完,沒有時機占蔔征象,所以早晨提醒,晚上告誡,連睡覺時也沒有忘記警告自己。
可以分派内侍到全國各地去調查,收集民間歌謠,觀察施政得失,探訪賢能的人,推薦選拔被遺漏的人才。
那些有田地不耕種,不按規章法令審問拘禁犯人,忘記公家利益,貪圖個人私利,盜竊或侵奪公衆财物的人或事,也附帶打聽清楚并加以舉報。
如果發現有隐藏自己的才華待價而沽、深藏不露、不求聞達的人,都要分門别類加以舉報,不可漏報或不報。
使臣們要把到過的地方的情況十分清楚詳細地上報,好像我親見過一樣。
” 又下诏說:“傳聞古時候,人們犯法後,可以交納一定的錢物來贖罪,中古時,交納一定的細絹即可免罪,人民喜歡的法制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在國家政權衰微的年代裡,苟且浮薄成風,觸犯君臣的威嚴或稍有過失就會被治罪,每天都能看到或聽到審理、判決罪案的奏書;受過鉗、钅犬等肉刑的人,年年都塞滿監獄。
人死不能複生,受過刑的人不可能再恢複原來的狀況,想通過酷刑收到治理國家的好效果,怎麼能夠達到呢?我每天晚上都十分恐慌地思考如何才能天下太平,探求理想的施政方法,參考前朝君王的措施,挑選他們制定的有關法令制度,凡是切實可行的,無不加以借鑒和沿用。
向天下臣民闡釋自己的良苦用心和歉疚,向世界萬物坦露自己的心迹。
不良的風俗、僞劣的行為天長日久,嚴刑峻法反而使之更加厲害。
漢時法律四百餘種,離現世較為久遠,雖說盡量不打擾百姓,純潔心智,不忘日常所用,而委任官吏,廢除舊制的事尚未辦妥,可以按照周、漢的舊制,有罪的人可以用一定數量的錢物贖罪免刑,并按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條例,按時上報以讓我及時了解情況。
” 四月十三日,任命中領軍蔡道恭為司州刺史,以新授的謝沐縣公蕭寶義為巴陵王,負責祭祀齊朝的祖先。
恢複南蘭陵郡的武進縣建制,規模級别都與前代相同,征召謝月出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何胤為右光祿大夫。
原南東海郡改稱蘭陵郡。
在南徐州的各僑置郡縣實行土斷法,把僑民戶口編入所
上欺下暴,荒婬奢侈互相攀比。
國家的命運朝廷的大權,全都交給了近臣。
賣官賣爵,行賄受賄公開進行。
兼并貴族的宅院和大道,廣修居室。
歌女們跳舞一起一伏,賜給的财物與和親邊戎所用的财物相同,食物要求精美。
愚民跟着效仿,相因成為風俗。
互比驕婬,誇耀富麗。
聖明的君王開啟昌運,勵精圖治,雖說是繼承前人的功業,然差不多同草創江山一樣。
且婬靡耗費之後,接着起兵,巨橋、鹿台凋敝不一。
我有幸受到如此寵信,務在澄清混亂的局面,思考用什麼上可以宣揚皇朝的旨意,下能激勵百姓官吏的正義之感,解弦更張,除去矯飾,變為淳樸。
除為了供奉祭祀、制作祭服和冠冕,教習禮樂之用,以及修繕甲兵之外,一切費用全部禁絕。
禦府中署,适當減省。
後宮隻備禦妾之數,大享不唱鄭、衛的樂曲。
其中凡能作為卿士百姓的表率和效仿的标準,節衣省食,請先從我開始。
加上群才同心,衆官盡力,如能人人節省,競相約束自己,移風易俗,可一年内見效。
過去毛..在朝時,士大夫不敢穿華麗的衣服、偷食精美的食物,魏武帝感歎說:‘我的法律不如毛尚書。
’我雖德性比不上從前的聖賢,責任卻比先達還要重,實盼望各位卿士理解我的這番心。
另外可将有關事宜分别作一規定。
” 初九,宣德皇後臨朝,入居内殿。
拜帝大司馬,解承制,百官像從前一樣緻敬。
下诏升任高祖都督中外諸軍事,帶劍上殿,入朝不通報,贊拜不報姓名。
加授前後部羽葆鼓吹。
設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掾、屬各四人,并且依舊舉薦學士,其他官職權位仍保留。
下诏說: “日月照耀天空,以表明德性的高明,山嶽矗立大地,柔博才得以成功。
所以能夠庶物出現而重新開始,江河海洋激蕩而不瀉漏,日月貞觀由人來代替。
因此七輔、四叔使堯、舜無為而治;韋、彭、齊、晉,拯救平定殷、周時的衰敗與混亂。
“大司馬由上天選定,體态與聖人相同,文洽九功、武苞七德。
自一開始,便力舉義旗,艱難困苦,功績卓越,擴大疆土,增加賦稅,為時人表率。
建武之初,邊戰多次發生,公放下書,丢掉講壇,鎮守管理四方,司州、豫州形勢危急,樊、漢幾乎陷落,在沔水邊消滅強敵,在鄧水邊圍困胡人的戰馬。
永元建号,衆小醜興亂,專權殘暴,毒害生靈,天下不安,國家危在旦夕。
動蕩不安終究有一定的時限,神的谕言不可抗拒,首建大策,重新擁立皇帝。
毅然奮起效忠明主,沿江快速殲滅敵人,魯城雲散,夏氵内霧開,加湖群盜,一鼓便拔掉,姑孰軍隊,火化冰消。
攻取新壘好像拾起小草,撲滅朱爵如同掃掉灰塵。
聲威震于外,奸賊恐懼,全部覆滅。
救援落水的人,解救這頭腳倒置的局面,沿途歡呼支持,由近及遠。
王畿内太平安逸,邊郡安甯肅靜。
解去殘暴的網,代之以寬厚的德政。
積弊昏朽,一下都得到匡正,教化漸漸推廣。
雖伊尹執掌整齊化一的德行,姬旦的光輝照耀四海,與此相比,自愧不如。
“古代呂望輔佐聖明的君王,猶享四履之命,文侯輔佐平後,尚有二弓之錫,更何況德量功勳超過自古以來的所有人。
百姓驚恐不已,坐以待命,挽救已發生的不幸,拯救剛剛被屠殺的無辜,民間範例碑刻所記,無人能比;在适當的時候舉行大典,以了卻衆人的心願。
晉升為相國,總攬國家大事,任揚州刺史;封十郡為梁公,備九錫大禮,加玺绂遠遊冠,地位在諸王之上,加相國綠謎绶帶,仍任骠騎大将軍。
仍設置梁百司。
” 策文說: “二儀寂寞,寒暑更替運行,三才并用,以立人最重要,這樣才能流形品物,仰代天工。
大臣完成天地一樣的大功,暗合神明的德旨。
撥亂反正,濟世安民,功勞遠超過伊陟、姬公。
現将授給你典策,你要聽從我的命令。
“上天不做美,難鐘皇室,世祖賢明過早去世,世宗仁厚無人繼承,高宗繼承王位,雖然日夜勤勞,也沒有出現昌平盛世。
繼任的皇帝昏暴,有書記載以來所未見。
朝廷國家的大權、重任交給賊臣們。
殺害忠臣賢良,誅殺國家輔佐将才,含冤抱痛,談笑可招來災,一點小事能緻禍。
科賦嚴酷,背井離鄉者一戶挨着一戶,天下沸騰,無處安身。
冤恨太多,喊天不應。
公在昏暗英明較量時,依照萬民的願望,帶領将士,促成中興大業,宗廟社稷之危被排除,天與人的願望也實現了,這的确是公扭轉我們快要斷絕的朝綱,皇室的福分。
“永明末年,邊戰不斷,荊河軍官招引亂民,江、淮騷擾,形勢危急。
公受命本朝,輕裝前去平亂,規劃長遠,打擊要害。
排危冒險,軟硬兼施,安定一方,使那裡藩服,這又是公的功勞。
隆昌時,大業已要失去,高宗思慮社稷要行使強權。
公決策帷帳,深明大義,廢帝立王,謀算深遠,這又是公的功勞。
建武開業,計謀雖好,戎狄内侵,憑陵關塞,司部危逼,淪陷近在眼前。
公率兵讨伐,摧堅折銳,迫使賊兵燒去營帳,号哭着歸附。
這又是公的功勞。
樊、漢危急,戰報不斷傳來。
公極力勸說調整軍隊,受命徂征,而軍機統率,事非己出。
好的計謀未被采納。
鄧城戰役,胡馬突然來到,元帥偷偷地逃走,不相互報告,兵士們被置于虎口。
公南收散兵,北禦強敵,保全邊疆,拯救邊防危機,使邊境安定,這又是公的功勞,漢南力量很弱,與敵交戰,兵糧快斷絕,武器也沒有。
公從頭開始,整訓兵卒,屯守有序,将危城變成強鎮。
這又是公的功勞。
永元繼立,為時已晚,回天無術。
公首倡大策,擁立賢明,轉亂為治,使昏庸變為賢明,這又是公的功勞,文王之風,雖然影響江、漢,京城騷動,構成洪流,勾吳、於越,地方坐大。
公毅然決斷,拯救天下,義聲所至,都感到以前所為不對。
這又是公的功勞。
魯城、夏氵内,梗據中流,依山築堡壘,繞河流自固。
公征讨鳥集之地,攻克險地,屯駐兵甲,寒去暑往,士忘歸鄉之意,長打算,深計謀,不用一兵一箭,堅固的堡壘,都望風而拔。
這又是公的功勞。
那幫群兇,共同作惡,相互接濟,憑借長江天險,蟻聚加湖。
水陸盤據,增援夏首,戰船一到,立即潰敗。
這又是公的功勞。
奸孽震驚惶恐,又想舉斧,聚積兵力,想要挾大王。
公淩威直指,勢如風電,大兵一到,全州稽服。
這又是公的功勞。
姑孰要沖之地,靠近京畿,兇徒齊聚,截斷主要通道。
公率偏師前去,兵威震動,賊臣望風懼怕,燒掉戰船,丢棄工事,卷甲逃走。
這又是公的功勞。
群賊猖狂,陸軍塞滿淮水灘頭,騎兵如雲。
公指揮勇猛将士,乘機發動精銳,氣過版泉,勢過洹水,乘勝追擊,熊耳比峻,不足以用來比喻,睢水斷流,怎能阻止。
這又是公的功勞。
琅邪、石首,據守險要,新壘、東墉,固若金湯。
憑險據守,兵食兼資,風馳電擊,莫不震駭,恢複城池,這又是公的功勞。
專權者昏殘,依城不驚,鐘鼓歌舞升平,驕傲不已。
喜歡邪惡之人,忌妒正直之人,兇狡者借此機會将要大肆殺戮。
公奇謀深算,恩威并用,忠勇的将士,得以效忠,攻克宣室的戰例也不能相比,這又是公的功勞。
“今進授相國,改揚州刺史為揚州牧,将豫州的梁郡、曆陽,南徐州的義興,揚州的淮南、宣城、吳興、會稽、新安、東陽等十個郡,封給梁公作食邑。
命使持節兼太尉王亮授給相國揚州牧印绶、梁公玺绂,使持節兼司空王志授梁公茅土、金制虎符第一至第五的左半部分、竹使符第一至第十的左半部,相國地位超過衆生,職任總管百官,大政繁忙,宜因事變革。
因相國總領國家大政,撤去錄尚書名号,上所賜予假節,侍中貂蟬、中書監印、中外都督大司馬印绶、建安公印策、骠騎大将軍仍然保留,又加賜九錫,敬聽下文命令:國公禮義法律兼修,刑罰與德政備舉,斷案謹慎,真情感人,因此賜公大辂、戎辂各一乘、玄牡二驷。
公為農田操勞,關心天意民疾,勤力務農,以谷為寶,因而賜公衮冕之服、赤..之衣。
公以教化為本,移風易俗,提倡風雅樂民,搞好鄰邦關系,因而賜公軒懸音樂,六佾之舞。
公文德廣傳,義聲遠揚,使遠方歸附,因而賜公朱門大戶居住。
公襄揚清明,抑貶濁污。
官府有序,人才濟濟,《蒶樸》廣為傳頌,因而賜公可以直入宮殿。
公嚴管部下,身為表率,因而賜公虎贲勇士三百人。
公威嚴如同夏天的太陽,立志清除奸佞,流放賊族,對有罪者不寬赦,因而賜公钅夫、钺各一件。
公跨越高山大川,馳騁天下,好像日月,容光煥發,因而賜公彤弓一張、彤矢百枚、盧弓十張、盧矢千枚。
公永遠行孝,感動天神,恭行祀典,祭有餘敬,因賜公禾巨鬯一卣,圭瓒相配。
梁國所設官職自丞相以下,依照舊例。
” 高祖堅決不接受。
他的府僚勸說:“接受好的命令,顯示安甯策封。
您對如此盛禮猶豫推辭,這的确是謙虛自重的意思,而沒有忘記遠大的志向。
為什麼呢?繼任的君王違背天常,自絕于社稷國家的命運,人民的主人受到摧殘,官吏文人懷刺胸之痛,百姓害怕全族被誅殺。
您建回天之功,救民于水火,再現日月之光明,重綴參辰大位,将龜玉從泥潭中救出,救萬民于深淵的邊沿,功勞之大,使得匹夫婦女兒童羞講伊、呂之功,鄉裡學校私塾恥于談論春秋五霸。
而地位比阿衡卑賤,地盤小于曲阜,慶賀封賞的規律,也不符合。
大寶公器不能強要,也不能拒絕,至公至平,當仁誰讓?您最好恭奉天神民衆的意願,接受封授典禮。
莫讓後來的贊歌,如同仇怨,濟世之人淪為孤家寡人。
”公仍不同意。
二月初二,府僚們再次奏請說:“最近以朝廷之命,繼建之策,冒昧上訴誠心,奏請未被接受,大臣們私下議論紛紛,深感沒有通達。
聽說接受官府的封賞,通達的人大膽地接受,在海邊高談闊論,是匹夫一樣的小節,所以受千乘萬石而周公不認為可疑,贈玉璜而太公并不推讓。
況且世代哲人相繼,先德在民,大政剛剛草創,惟有管子一樣的感歎。
加上朱方之役,隻有依靠荊河,振興軍隊,大造王室。
雖累繭救宋國、重胝保衛楚國,站在現在的角度去看古代,又怎麼值得一提呢。
而盜鐘很迷惑,有功的人受到懷疑得不到封賞,皇天後土,也受不了這樣的殘酷。
所以玉馬奔騰,表明微子離去;金闆從地下冒出,告訴龍逢的冤屈。
梁公您握住馬鞍止住哭聲,激勵三軍的鬥志,獨居時拭去眼淚,鼓動義士的心性,所以能讓海若登基,祭祀天神祖神;山戎、孤竹驅馬響應,讨伐罪人,安撫庶民,平定混亂,不違天意。
況且梁公您以諸生為本,取樂名教,高風亮節,雅俗兼容,不學孫、吳的學說,卻有如此的神功。
驅使被判死刑的人,救濟必封之俗,龜玉不毀,這是誰的功勞呢?獨為君子,将把伊、周放在哪裡呢?”于是才接受相國、梁公的封号。
當天,在都街焚燒東昏侯的奇裝異服六十種。
湘東王寶日至謀反,下令賜死。
下诏追贈梁公死去的夫人為梁妃。
初六,南兖州隊主陳文興在桓城内鑿井,挖出玉镂麒麟,金镂玉璧,水精環各兩枚。
又有建康縣令羊瞻宣稱在該縣桐下裡看見了鳳凰。
宣德皇後說這些吉祥美好的符瑞都歸于相國府。
初七,下诏說:“梁國剛剛建立,應該也必須理順各種關系,可以按舊有的慣例選任各主要官職,一切按照梁朝的制度。
”高祖上表說: “我聽說以言論取舍士人,士人粉飾言語,以行動取人,人盡力行事。
所謂人才生在世上,困窘、通達隻因時代不同而已,而風俗習慣因襲古代,相沿成俗,相互攀親勾連,追求小利,于是使官人的門前,車連車,輪接輪,肩比肩求官的人川流不息。
豈隻是暴露車蓋頭冠,不論寒冬與暑熱,于是拖着鞋,拄着拐杖,風雨無阻。
鄉舉裡選,不繼承古人初始,稱肉多少,量骨長短,留給管庫。
加上山河梁畢,沒有輿征之思;金、張、許、史,忘掉舊業的更替。
哎,真讓人痛心!況且譜牒錯漏,假冒欺詐頭緒很多,高尚的與俗氣的人都不願留下真心,追根究底。
所以冒充良家,便成為望族;不修邊幅,便為雅士;俗不可耐,突然受到提拔寵幸。
棺木已經做好,才受到征用。
所以前朝選拔官吏,都建立選簿,目的在于選拔真正有才的人,自有铨選與排比。
官位升降,行為褒貶,或者追求執著,或者得之餘論,所以能少結交賓客,無事早早關門,朝代改換,原有的品位錯亂不堪。
其中有些激流勇退,不思進取,但追求真理、為人正直的人,選舉部門也因沒有朝谒,難以提升選用。
有的人隐瞞善行和聲迹,自己匿迹在山野,加上從來不出名,斷絕了自己的官位。
我認為從今以後,選舉部門應當暗中探訪,依舊例建造名冊,使鞋帽不颠倒,名與實相符合,老百姓知道界限就不會冒名了。
“聽說朝廷規定,甲族二十可以為官,寒門過了三十歲才開始做官,想來也有些不清楚、不合理。
為什麼?設立官職,惟才是用。
如果八元過三十才做官,任皂隸之官也會被壓抑,四兇二十而做官,身為望族也應被埋沒。
因而世代享受官俸的人家,無意行善,布衣貧民,肆意為惡。
特别應當改變。
不然就會使周朝的人在路旁哭泣,晉朝的臣子有漁獵的感歎。
況且民俗長于浮誇,而不想進取的人很少,如果限定年齡做官,必定會增加虛報實際歲數,這樣,面相實際上像個孩童,戶籍上的年齡已超過而立之年,擾亂名教,以此為最厲害。
“為臣總管内外朝政,憂慮朝政是己任,朝政的得失,義不容隐瞞。
願陛下垂聖明的姿态,稍微看一看,聽一聽,就會使得人倫秩序井然,憲章實施通達。
” 下诏按高祖的奏章執行。
二十七日,下诏說:“嵩高在于山嶽,配享天神才得以名揚天下;大啟南陽,占據德性所以揚名光大。
對簡帝忠誠,番君得封為高爵;效忠王室,姬公增封所屬的土地。
前王的法令典章,實施的方案策略,國運長久,子姓萬民,莫不由此而來。
“相國梁公,是上哲的後代,齊國治家有方。
文教内興,武功外揚。
出兵藩國,則威壓懷柔傳到不同風俗的地方;治兵教戰,則像雷霆一樣震懾萬裡,大道喪失,時代昏愦,奸邪日益猖獗。
豈隻是宗廟社稷像懸挂起來,神器無主而已!至于億萬百姓受殘死亡,官宦人家家破人亡,活下來的人苟延殘喘,被迫服從朝廷,生靈塗炭,無處投足,因而山川反覆,草木塗地。
與那些仁義施行于鄉民、信用及于豚魚的時候相比,相差是何等遙遠啊!梁公指揮培訓軍隊,百姓如影随形響應。
而本朝危急,樊、鄧二城遙遠,兇惡之徒盤踞,水陸相望,自姑孰開始,屆于夏首,城防堅固,兵卒強勁,憑借山川固守。
梁公您沿漢水浮長江,像電擊風掃一樣快猛,水兵被水覆沒,地勢之險傾刻化為烏有,憑借正義與勇氣,勢不可擋,拯救京邑的危難,平定帝王的轄區,把燎原的大火撲滅在剛冒火星之時,避免了挨家挨戶的屠殺。
廣大庶民,命運不在上天掌握;茫茫宇宙,都受到恩賜。
這樣大的功勞,而爵位低于藩王,地小于秦、楚,不能夠作為酬謝英烈的範式。
報答大功之人,實由于梁公實幹謙虛為本。
應遵從禮儀的秩序,不負遠近的厚望。
可晉梁公爵位為王,把豫州的南谯、廬江,江州的媾陽,郢州的武昌、西陽,南徐州的南琅邪、南東海、晉陵,揚州的臨海、永嘉十郡,增封給梁國,加上以前的轄區共二十個郡。
原有的相國、揚州牧、骠騎大将軍仍舊如故。
梁公堅決辭讓。
下诏否決了上奏,相國左長史王瑩等率領百官懇請相國接受封賜。
” 三月初三,延陵縣華陽邏主戴車上書說:“十二月二十四日,甘露降茅山,彌漫好幾裡。
正月初三,邏将潘道蓋在山上石穴中得到一隻長毛烏龜。
二月初二,邏将徐靈符又在東山看見一隻白鮪。
初七天剛亮,山上雲霧四合,過了一會有玄黃色雲帶,形狀像龍,長十餘丈,時隐時顯,好長時間過去後才從西北升天。
”初八,兖州刺史馬元和算卦解釋說:“所領的東平郡壽張縣發現驺虞一隻。
” 三月初五,受梁王之命。
下令說:“我本人無才不明,統領天下大權,雖日夜勤勞,希望天下大治,而光大培育德性拯救民衆,尚差距很遠。
我朝不忘舊例。
國内除殺頭之罪以外,本月十五日以前,所有罪人全都赦免。
鳏夫寡婦孤老無力生存者,賜谷五斛。
州府統治各地,也遵照執行。
” 三月十八日,傳令王冕有十二旒,建天子旌旗,出入警戒,乘坐金銀車,用六匹馬駕車,配備五時副車,設置旄頭雲罕,觀賞八佾樂舞,架設鐘..宮懸。
王妃王子王女爵号,全依照舊例。
三月二十八日,齊帝将帝位讓給梁王。
下诏說: “金、木、水、火、土五德相互取代,夏、商、周三正更疊,借助賢人統馭四海,用庸人的行為啟迪聖賢,因此帝王的業績因相互取代而昌明,王者的法度因改革得以光耀。
用聖明革除晦暗,從來就是如此。
齊朝的德性衰微;危機之後必然滅亡相襲。
隆昌兇虐實在是違背天神地願;永元昏暴,人神紊亂。
日、月、星三光再度沉沒,宗祖七廟好像懸挂一樣。
王業差不多喪失,天理良知喪失。
高祖、明帝的江山,衰微将要墜毀。
形勢危急,人心冰涼。
“相國梁王,上天賜予他聰睿賢哲的文才,天神送給他靈敏勇武的将才,德力超過玄祗,武功如同造物。
挽救宗社的危亡,救生民于塗炭。
支撐腐朽的大廈,拯救落入奔流江水的人。
海内震懾。
八方呈祥,五靈顯瑞。
豈隻是羽鱗奇祯,雲星瑞色而已!寶勳超過百王,大道昭然萬代。
本來就是祭祀上天、光華日月之人。
黃河、五嶽表示出革命的符兆,圖谶顯示出一個朝代将終的氣運。
推舉賢能的心願,人神都有,歌頌的誠意,重華後裔相同。
過去水德衰微,木德繼立,天運曆數,實際上有所歸依,就像握住門樞,手持明鏡,應允賢明的哲人。
“朕雖愚笨,不明大道,然鑒于朝政更替,時間久遠,怎敢忘記曆代的大義,人神的最高願望呢!今天就将帝王禅讓給梁,安居姑孰,依照唐虞、晉宋舊事。
” 四月初三,宣德皇後下令說:“西帝诏令傳到,齊帝依照前代故事,将神器禅讓給梁。
表明可以臨軒遣使,恭授玺印绶帶,死了丈夫的宮妃可随意歸入其他宮中。
” 後又下策書、玺書。
高祖上表推讓,未獲允準。
于是齊百官豫章王元琳等八百一十九人,以及梁王府台侍中蕭雲等一百一十七人,共同上表勸高祖接受天命,高祖謙讓不接受。
當天,太史令蔣道秀陳說天文符谶六十四條,事情都很明顯。
群臣再次上表懇求,高祖才接受禅讓踐帝位。
天監元年(502)四月初八,梁高祖蕭衍在南郊即皇帝位。
築起土台,在土台上燃燒薪柴,祭告天神說:“臣蕭衍,特備黑色的雄性牲體祭告皇天上帝:齊氏的天下氣數已盡,大亂之後必然走向大治,承蒙天命報應,授命我蕭衍。
作為人間的主宰,隻會傳位給賢能的人。
天命不會總是一成不變,帝王也不是一家一族的專利,唐堯之後虞舜繼任,漢代結束後曹魏又興起,直到晉、宋,依舊效法過去,全都是靠君主的德威控制四海,憑借君主的功績讓百姓像兒子一樣歸附,所以能夠有力地庇護百姓,讓人間充滿光明。
齊朝末年,皇帝昏庸兇殘,奸臣為害不已,并都以作惡多端為榮,奸惡邪僻暴亂橫行,殘害國家和人民,使得普天下的人民感到惶恐不安,世界仿佛要掉進無底的深淵之中。
九服八荒之内的地方官員叩頭跪拜,也無法匡正挽救危急的局面,如同卧于幹柴之上隻等大火來臨而叫天不應喊地不靈。
蕭衍我毅然奮起高呼,與齊軍交戰萬裡,磨砺自己的決心,以拯救億萬人民的急切災難。
口含苦膽向大衆宣誓,消滅齊軍的精銳,摧毀齊軍堅固的堡壘,重新擁立人間的君主,裁除昏愦的君王。
進而順應時代的潮流,主持管理國家,讓人民幸福,使世間太平安定,立下了一定的功勞。
同時日影月晖呈獻祥瑞,高山大川顯示福祉,這些祥瑞吉兆,清晨和傍晚在垌牧出現,白天和夜晚在郊畿現形。
一個王朝結束的符命既已出現,建立新王朝的時機已經到了,連風俗習慣不同的蠻夷各族也都在重新拟定進貢的對象,人與神、遠與近沒有對此不贊同附會的。
所以官吏文人都獻出誠心,并且認為天降任給誰,都是無法謙讓推拒的事。
齊國皇帝像脫掉鞋子一樣丢棄了天下臣民,拱手交出江山寶座,蕭衍我自知無德,再三辭讓也未得到上天的允許,上迫于天神的關切,下為億萬百姓着想,君位不能長久地空着,民與神也不能沒有主人領導和祭祀,于是憑借大家的推舉,接受皇帝的重任。
以自己淺薄的德性和才能來統治天下萬民,時常反思一貫的心願,永遠恭敬戒懼不敢懈怠。
特敬選吉時,謙恭地舉行祭天大禮,到壇上受禅,祭告天神,散播吉慶福祿,以弘揚盛世,作為後繼者的楷模,并用來永遠保佑我梁朝。
隻有神靈才配享用這些供祭。
” 行禮完畢,準備法駕到建章宮,登太極前殿,下诏說:“五行相互更替循環,三皇五帝因此受天命;天下共同推舉,殷、周才能改朝換代。
雖說帝位相讓的形式各不相同,而遭逢的時機也不一樣,但是貧賤與賢明的人輪流執政則是源遠流長由來已久的事,沒有不能拯救百姓、培養德性,并讓老百姓受其恩澤的。
我德能淺薄,愚昧不明,然命運之神十分青睐我,安世濟民有功,可算是時來運轉,用真心來對待世間萬物,因此而補救缺失,放松束縛,光大華夏,永遠不忘過去的足迹,用仁義來彌補德行上的缺陷。
齊朝氣數已盡,征兆頻現,星象表明帝位要更換主人,如前所述順應天時,将主宰天下的重任放在我的身上。
自認為無德無能,想拒絕這一大任,然又敬畏上天,不敢推诿天下大業,所以舉行燒柴升煙的典禮,繼承本應由賢能者繼承的國統,繼承曆朝帝王的功業,以君王的身份統領天下,如同渡涉大河一樣,不知該如何平安渡過。
大業的基礎罷剛奠定,萬事處在起始階段,思忖該讓全國上下都能受到喜慶的恩澤,可大赦天下,将齊朝中興二年改為天監元年,賜給老百姓爵位二級,文武官員加封二等爵位,鳏夫寡婦孤老等無力養活自己的人,每人發谷五斛,拖欠的布、口錢及舊債全部免除,不再追收。
那些因受鄉裡輿論譴責,犯有貪污奸婬偷盜罪行的人一律免罪,抹去原來所記的污點,讓他們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 封齊和帝為巴陵王,将整個巴陵郡作為食邑,沿用皇帝專用的旗幟,乘坐皇帝出行時的從車。
紀年可仍用齊代的曆法,在郊外祭祀天地時,其禮儀、樂器制度仍沿用齊朝的典章,齊宣德皇後改稱齊文帝妃,齊後王氏改稱巴陵王妃。
蕭衍下诏說:“新的一個朝代開始後,必定要提拔一批人,同時也會降免一批人,這是曆朝的慣例。
齊代所封的王侯爵位,自現在起全都降免作廢,對那些有較大功勞不宜降免的人,等以後再作任命。
但宋汝陰王例外,不在免除範圍之内。
” 又下诏說:“世運剛剛上升,吉慶才隻開始,在押的搶劫偷盜從犯,可以全部免罪釋放。
各地流浪遷徙的人聽任他們自便,願意回老家的讓他們回老家去,不願回老家去的就地妥善安置。
讓他們安心務農。
” 追封高祖皇帝已死去的父親為文皇帝,廟号為太祖。
皇帝的母親封為獻皇後。
追封皇妃郗氏谥号為德皇後,追封兄長太傅蕭懿為長沙郡王,谥号宣武;封齊朝後軍咨議、兄長蕭敷為永陽郡王,谥号昭;追封弟弟齊朝太常蕭暢為衡陽郡王,谥号宣;齊朝給事黃門侍郎蕭融為桂陽郡王,谥号簡。
當天,下诏封賜文武功臣,新封車騎将軍夏侯群等十五人為公侯,食邑多少按等級差别各有不同。
任命皇弟中護軍蕭宏為揚州刺史,封為臨川郡王;南徐州刺史蕭秀封為安成郡王;雍州刺史蕭偉封為建安郡王;左衛将軍蕭恢封為鄱陽郡王;荊州刺史蕭忄詹為始興郡王。
四月初九,加封領軍将軍王茂為鎮軍将軍,任命中書監王亮為尚書令、中軍将軍;任命相國左長史王瑩為中書監、撫軍将軍;任命吏部尚書沈約為尚書仆射;長兼侍中範雲為散騎常侍、吏部尚書。
又下诏說:“自劉宋以來,婬亂奢侈泛濫,肆意妄為,後宮佳人動辄數千,橫征暴斂不已,使四海之内愁苦窮困,并且動辄因觸犯君臣的威嚴而蒙受冤屈與不幸,官吏随意拘禁逼迫人民。
彈撥琴弦,吹奏箫笛,本是歌女藝人的事,而清白人家也不能幸免;紡織刺繡的人遭到囚禁迫害,好似被奴役一般。
疲敝國家,妨礙和順,沒有比這更厲害的。
所有後宮妃嫔,樂府歌女,凡屬強行搶來的,全部放回家去,如果年老體衰不能養活自己,則由官府發給錢米衣物。
” 四月初十,提升車騎将軍、高句麗王高雲為車騎大将軍;提升鎮東大将軍、百濟王餘大為征東大将軍;提升安西将軍宕昌王梁彌台頁為鎮西将軍;提升鎮東大将軍倭王武為征東大将軍;提升鎮西将軍河南王吐谷渾休留代為征西将軍;巴陵王在姑孰逝世,追加谥号為齊和帝,喪葬後事按舊時慣例辦理。
四月十一日,封光祿大夫張瑰為右光祿大夫。
四月十二日,提升鎮南将軍、江州刺史陳伯之為征南将軍。
下诏說:“派人到各地采集民間歌謠,以便從中了解民風民俗和施政得失,這是賢明君王的重要規章;巡視各地,察看諸侯所守的地方,這是明君賢王加強統治的重要途徑。
因此(虞舜)在上垂拱無為,五德都很好;文命開始建立基業,四年才最後完成,所以才能訪求隐居寒微的能人,審察了解沽名釣譽、有名無實的庸才。
使得國家興旺,前景光明,遠近各地,民風淳樸。
我因德行淺薄,不明白治國治民的方法策略,僅是碰巧遇上取代前朝的大好時機和擔當順應天命的重任,借鑒前朝古人的經驗教訓,感到好像用腐朽的缰繩駕馭奔馬一樣危險恐懼。
思慮怎樣才能救濟民衆,培養德性,除去殺戮,戰勝殘暴,解除過時的朝綱,重新開始用仁義來統治人民,使國家長治久安。
而我深知看問題不深遠,想問題不周密,加上一年尚未過完,沒有時機占蔔征象,所以早晨提醒,晚上告誡,連睡覺時也沒有忘記警告自己。
可以分派内侍到全國各地去調查,收集民間歌謠,觀察施政得失,探訪賢能的人,推薦選拔被遺漏的人才。
那些有田地不耕種,不按規章法令審問拘禁犯人,忘記公家利益,貪圖個人私利,盜竊或侵奪公衆财物的人或事,也附帶打聽清楚并加以舉報。
如果發現有隐藏自己的才華待價而沽、深藏不露、不求聞達的人,都要分門别類加以舉報,不可漏報或不報。
使臣們要把到過的地方的情況十分清楚詳細地上報,好像我親見過一樣。
” 又下诏說:“傳聞古時候,人們犯法後,可以交納一定的錢物來贖罪,中古時,交納一定的細絹即可免罪,人民喜歡的法制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在國家政權衰微的年代裡,苟且浮薄成風,觸犯君臣的威嚴或稍有過失就會被治罪,每天都能看到或聽到審理、判決罪案的奏書;受過鉗、钅犬等肉刑的人,年年都塞滿監獄。
人死不能複生,受過刑的人不可能再恢複原來的狀況,想通過酷刑收到治理國家的好效果,怎麼能夠達到呢?我每天晚上都十分恐慌地思考如何才能天下太平,探求理想的施政方法,參考前朝君王的措施,挑選他們制定的有關法令制度,凡是切實可行的,無不加以借鑒和沿用。
向天下臣民闡釋自己的良苦用心和歉疚,向世界萬物坦露自己的心迹。
不良的風俗、僞劣的行為天長日久,嚴刑峻法反而使之更加厲害。
漢時法律四百餘種,離現世較為久遠,雖說盡量不打擾百姓,純潔心智,不忘日常所用,而委任官吏,廢除舊制的事尚未辦妥,可以按照周、漢的舊制,有罪的人可以用一定數量的錢物贖罪免刑,并按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條例,按時上報以讓我及時了解情況。
” 四月十三日,任命中領軍蔡道恭為司州刺史,以新授的謝沐縣公蕭寶義為巴陵王,負責祭祀齊朝的祖先。
恢複南蘭陵郡的武進縣建制,規模級别都與前代相同,征召謝月出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何胤為右光祿大夫。
原南東海郡改稱蘭陵郡。
在南徐州的各僑置郡縣實行土斷法,把僑民戶口編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