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本紀
關燈
小
中
大
梁高祖武皇帝名蕭衍,字叔達,小名練兒,南蘭陵郡中都裡人,是漢朝相國蕭何的後代。
蕭何生贊阝定侯蕭延,蕭延生侍中蕭彪,蕭彪生公府掾蕭章,蕭章生蕭皓,蕭皓生蕭仰,蕭仰生太子太傅蕭望之,蕭望之生光祿大夫蕭育,蕭育生禦史中丞蕭紹,蕭紹生光祿勳蕭闳,蕭闳生濟陰太守蕭闡,蕭闡生吳郡太守蕭冰,蕭冰生中山國相蕭苞,蕭苞生博士蕭周,蕭周生蛇丘長蕭矯,蕭矯生州從事蕭逵,蕭逵生孝廉蕭休,蕭休生廣陵郡丞蕭豹,蕭豹生太中大夫蕭裔,蕭裔生淮陰縣令蕭整,蕭整生濟陰太守蕭轄,蕭轄生州治中蕭副子,蕭副子生南台治書蕭道賜。
蕭道賜生蕭衍的父親蕭順之,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曾參與輔佐皇帝的大任,封為臨湘縣侯。
曆任侍中、衛尉、太子詹事、領事将軍、丹陽縣尹等官,贈鎮北将軍封号。
高祖梁武帝蕭衍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出生于秣陵縣同夏裡三橋家中。
出生時與衆不同,膝蓋骨有兩塊并列的骨頭,頭頂高高隆起,右手心有“武”字一樣的紋理。
長大後,博學多才,喜好謀劃策略,能文能武,當時的名流賢達都很推崇贊揚他。
他的居室經常像有雲氣籠罩一樣,從那裡路過的人,無形中便嚴肅恭敬起來。
初任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參軍,遷任衛将軍王儉的東..祭酒。
王儉一見到蕭衍便很器重他,并感到驚異,對廬江王何憲說:“這蕭家公子三十歲以内定當作侍中,三十歲以後就顯貴得無法形容。
”竟陵王蕭子良開設西邸,招徕文人學士,高祖與沈約、謝緿、王融、蕭琛、範雲、任日方、陸亻垂等都遊學于此,時人稱他們為八友。
王融英俊爽朗,見識鑒識能力超人,特别敬重高祖,另眼相看。
每每對自己親近的人說:“掌管統治天下,必定就是這個人。
”後又任随王鎮西咨議參軍,不久因父親去世而離任。
隆昌初年,明帝輔佐朝政,起用高祖為甯朔将軍,鎮守壽春。
服喪期滿後,被任命為太子庶子、給事黃門侍郎,入直殿省,參與蕭谌等評品和策封有功之人,封為建陽縣男,食邑三百戶。
建武二年(495),北魏派大将劉昶、王肅率兵侵襲司州,朝廷任命高祖為冠軍将軍、軍主,隸屬江州刺史王廣擔任後援。
部隊距離義陽城百餘裡地,不少人認為北魏軍氣勢正盛,猶豫不決,都不敢前進。
高祖請求擔任先鋒,王廣将手下精兵分調給高祖。
那天夜裡便向前進軍,離魏軍駐地隻有幾裡地,徑直登上賢首山。
魏軍搞不清來兵究竟有多少兵力,不敢逼近。
黎明時,城内官兵看見援軍已到,便出兵攻擊北魏軍營壘,高祖率領部下從外部向内進攻。
北魏軍内外受到攻擊,便突破重圍敗逃。
撤軍後,任命高祖為右軍晉安王的司馬、淮陵郡太守。
回宮後任太子中庶子,領羽林監。
不久,出京鎮守石頭城。
四年(497),北魏孝文帝親自率大軍進攻雍州,齊明帝命令高祖前去增援。
十月,到襄陽,下诏又派遣左民尚書崔慧景總領各路軍隊,高祖及雍州刺史曹虎等都受他調度管轄。
第二年(498)三月,崔慧景和高祖進軍至鄧城,魏文帝率十萬餘騎兵突然追至鄧城。
崔慧景大驚失色,打算引兵退卻,高祖堅決地阻止他,他不聽從,并狼狽脫逃。
魏國騎兵乘機發動進攻,于是齊軍大敗。
高祖獨自領軍抗戰,殺死北魏軍數百人,魏國騎兵稍向後退,因而才得以結成陣勢斷後,到晚上才下船撤退。
崔慧景所率軍隊死傷慘重,幾乎全軍覆沒,隻有高祖保全軍隊勝利而歸。
不久高祖兼管雍州府事務。
七月,又授持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及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随郡等地的軍事、輔國将軍,任雍州刺史。
當月,齊明帝駕崩,東昏侯即帝位,揚州刺史始安王遙光、尚書令徐孝嗣、尚書右仆射江纏、右将軍蕭坦之、侍中江祀、衛尉劉暄輪番執政,一日一道诏令。
高祖聽說後,便對其從舅張弘策說:“政出多門,國家秩序便亂了。
《詩經》說‘一國有三個首腦,我跟從哪個好呢?’何況現在有六個首腦,這怎麼能行呢!一旦形成猜疑發生間隙,便相互誅殺消滅異己,現在躲避禍亂隻有您這個地方。
時常以仁義行事,便可輕易成為西伯侯。
但幾個弟弟都在京城,恐怕遭受世亂之禍,必須和益州王圖謀這件事。
” 當時高祖的大哥蕭懿辭去益州的任職回來,仍然任郢州刺史,便讓張弘策前往郢州,向蕭懿陳說計策:“過去晉惠王昏朽、諸王争權,于是内亂多次發生,外敵也三番五次侵犯。
今日六位權貴争權,人人都掌握着國家大政。
挾持皇帝發布诏令,都想一人壟斷權柄。
彼此怒目終成仇恨,肯定要相互殘殺。
而且新繼位的皇帝在東宮時本來沒有什麼好聲望,對左右兇狠無比,目如黃蜂,視害人如樂事。
登上帝位後,怎會情願虛坐皇帝的位子,把大政交給朝臣。
積隙猜疑異心後,必定大加殺戮。
始安王遙光想做曆史上的又一個趙倫,形迹已顯現出來,跛腳人想上天,相信沒有這個道理。
況且他性情猜疑心胸狹小,隻不過是乘亂機興風作浪罷了。
能夠當大任的隻有江纏、劉暄二人而已,江纏膽小沒有決斷,劉暄柔弱而沒有才幹,斷送國家指日可待。
蕭坦之猜忌成性,一開口便傷人,徐孝嗣不是柱石之才,讓人牽着鼻子轉,如果嫌隙加大,猜疑禍起,内外就會土崩瓦解。
今得以鎮守外藩,有幸圖謀生計,聰明的人見機行事,不坐等末日。
趁現在朝廷沒生猜疑防備之心,最好召集各位兄弟聚集一起。
等到有了猜疑防備後,想跑也沒有退路。
郢州控帶荊、湘,西應漢、沔;雍州兵馬,一呼數萬。
雄視其間,等待天下變動。
世界太平則效忠本朝,天下大亂則為國翦滅暴君,可以随時進退,這是萬全之策。
如不早作打算,後悔也來不及了。
”蕭懿聽了後臉色大變,心裡不以為然。
張弘策回來後,高祖便接弟弟蕭偉和蕭忄詹,這年到襄陽。
于是私下裡制造武器工具,砍伐了很多竹木,沉入檀溪,秘密地建造船隻。
當時他所居的地方時常有五色氣盤旋,形狀像蟠龍,他的頭上紫氣蒸騰,形狀像傘扒,看見的人都感到很奇怪。
永元二年(500)冬,蕭懿被殺害。
消息傳到,高祖便秘密地召集長史王茂、中兵呂僧珍、别駕柳慶遠、功曹史吉士瞻等策劃謀反。
決定後,在十一月乙巳日召集僚佐于議事廳,說:“過去周武王在孟津會盟,大家都說‘商纣王可以讨伐’,現在昏主惡劣,十分暴虐,誅殺朝廷賢臣,并斷絕他們的後代,生靈塗炭,上天命我等代天行罰。
你們同心疾惡,共同發起義舉,公侯将相就在今天,你們要各盡所能,我決不食言。
”當天建立軍旗。
于是收集将士一萬多人,馬千餘匹,船三千艘,撈出原來沉放在檀溪的竹木造船。
起初,東昏侯任劉山陽為巴西郡太守,配備精兵三千,讓他路過荊州随蕭穎胄襲擊襄陽,高祖知道這一計謀後,便遣參軍王天虎、龐慶國前往江陵,在州府廣泛散發書信。
等劉山陽西上,高祖對諸将領說:“荊州本來就怕襄陽人,加上唇亡齒寒,自然會急得像斷弦一樣,怎麼會不暗地同謀呢?我如果統領荊、雍之兵,掃平東夏,即使韓、白再世,也無計可施,況且以無主見的昏君驅使着用刀逼來應征的徒衆呢?我能讓劉山陽一到荊州,便讓他交出腦袋,諸君等着看如何。
”等劉山陽到巴陵,高祖又讓王天虎帶着書信交給蕭穎胄兄弟。
王天虎去後,高祖對張弘策說:“舉凡用兵的道理,攻心是上策,攻城是下策,心理戰是上策,用兵作戰是下策,現在這件事就是如此。
最近派王天虎前往州府,使州府官員人人有書信。
這段時間驿馬傳書特别緊急,隻有兩封信交給行事蕭穎胄兄弟,書信上說:‘王天虎口述具體情況。
’等問王天虎又沒說什麼,行事不得而知,不允許随便亂說。
王天虎是行事蕭穎胄的心腹,他人知道後一定認為行事與王天虎共同隐匿了此事,這樣人人會産生懷疑。
劉山陽從衆人所說中感到疑惑,認為與蕭穎胄不是一條心,則行事是進是退自己也不清楚,這樣便中了我的圈套。
這就是發兩封空信便平定了一個州的緣故。
” 劉山陽到江安,聽說後果然生疑不進。
蕭穎胄很害怕,便斬殺了王天虎并将他的人頭送給劉山陽,劉山陽這才信任蕭穎胄,帶幾十人開進荊州城,蕭穎胄埋伏兵士斬殺劉山陽,将他的人頭送給高祖。
并将南康王對尊号的意見告訴高祖,還說:“時月不利,當等來年二月;匆忙進兵,恐怕不太好。
”高祖回答說:“現在屯兵十萬,糧草軍用自會用完,況且所憑藉的義心,乘一時骁勇銳利,一事接一事,還怕疑慮松懈;假若将部隊停留十旬,必定後悔退縮。
像小孩一樣說變就變,便成就不了大事。
如今太白星出現在西方,依仗仁義而行動,天時人願,有什麼不利?地位名分已定,怎麼能中途停止呢?過去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天時也不順,難道還要等待年月嗎?”竟陵太守曹景宗派遣杜思沖勸說高祖迎接南康王定都襄陽,等正式尊号後,然後進軍,高祖沒有聽從。
王茂又私下寫信給張弘策說:“我事奉蕭衍将軍,當義無反顧;然現在把南康王送到别人手中,他們便可以挾持天子以命令諸侯,而将軍前去受人驅使,這怎會是歲寒之計呢?”張弘策說起此事,高祖說:“假如前途大事沒有成功,便會蘭花與艾草一起被焚;如果功業建成,威震四海,号令天下,誰敢不服從!怎麼會是白白受人擺布呢?等到了石城,我當面給王茂、曹景宗講清楚。
”在沔州南面設立新野郡,以招集新近歸附的人。
三年(501)二月,南康王任相國,任命高祖為征東将軍,給鼓樂吹樂一部。
二月十三日,高祖自襄陽出發,留下弟弟蕭偉守衛襄陽城,總領州府大事,弟弟蕭忄詹守衛壘城,府司馬莊丘黑守樊城,功曹史吉士詢兼任長史,白馬戍主黃嗣祖兼任司馬..縣縣令杜永兼任别駕,小愛錄事都郭俨負責漕運。
并向京城發布檄文說: “天道不會總是太平,天時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兇險與安泰相交替,陰暗清明不會一成不變,都是先危困然後通達,經曆多災多難啟迪聖賢。
所以昌邑王有悖天德,孝宣才得勢,海西侯擾亂朝政,簡文帝得以升寶座,都是治理混亂以開拓基業,光大盛世和天命,這樣的道理已被以前的經曆所驗證,事例在過去的史書中也記載得很清楚。
“專橫的君王擾亂天常,毀滅抛棄君德,奸惡荒婬,日滋月甚。
在嬰兒時就揉合着暴虐,在孩童時便埋下了兇險。
猜忌兇毒,随時随地出現,暴殘昏亂,遇事便發。
自先皇帝死去,喜笑的神情已顯露出來。
皇帝的棺木還停放在殡宮,臉上便毫無哀傷之色,歡娛遊宴比平常還要熱鬧頻繁,穿着奇異的衣服,極盡華麗。
至于選挑妃嫔,連姊妹也不放過,不加區别;招收侍女,姑侄不分,宮嫔像不設店肆的小商販,婦女們穿上戰士的戎衣。
以至身體裸露,内衣不振,砍殺不已,以圖歡笑。
婬縱放肆,驅逐到郊邑。
老弱到處流浪,士女遭到迫害。
滿路上可見到生小孩的婦女,大道上塞滿了車載的屍體,母親來不及抱,小孩來不及哭。
劫掠剽擄,日夜不斷。
白天休息,夜晚遊玩,從未停止。
酒店裡婬亂酗酒,裝醉亂唱。
寵信放縱愚蠢的人,被妖孽所迷惑,梅蟲兒、茹法珍收集重用小人,專制獨斷,殘殺忠良,誅滅卿相。
劉鎮軍以舅氏尊嚴,盡忠報國;江仆射以外戚的顯貴,谒誠奉侍皇帝;蕭領軍作為親戚,立志作國家的柱石,徐司空、沈仆射是官吏的首腦,衆望所歸。
或有舅甥之情,或勳勞功績卓巨;或忠誠地克服危難,或效力王室,都受先皇的遺托,共同協助新皇帝,送走先皇,侍奉當今皇帝,傾心盡力。
對他們應該獎勵于當世,并讓他們的後代也做高官。
而一旦被殺戮,孩童也不能幸免。
人與神都怨恨,陌路之人也感到憤慨。
蕭令君忠于王朝,其忠誠人世鬼域都知道,過去寇賊不時出沒,南鄭危亂形勢緊迫,挺刀而出,孤軍作戰。
到後來大軍反叛,憑控京城,謀劃王室,指揮各路将領,收拾叛軍,保住了我大齊江山。
崔慧景勇猛迅速,出兵交戰,令敵軍聞風喪膽,失魂落魄,投效者絡繹不斷,不少人帶着糧食像影子一樣跟随他,愚蠢的、聰明的競相投奔他。
加之又在江甸誓師,奮不顧身,獎勵義師,像閃電一樣打擊敵人,殲滅大敵,以鞏固皇基。
功勞超出桓、文,勳績有過于伊、呂;并且勤勞謙虛反省自己,用實事來表明心迹,功成便隐退,不求榮譽和滿足。
沒得到獎賞,禍災卻很快降臨,扼殺精英,怎能不感到冤痛!而惡毒之人違命,蜂虿藏着毒性,便派劉山陽驅逐煽動逃犯,招收威逼亡命之徒,秘密策劃,企圖偷襲。
蕭右軍、夏侯征虜以忠義為本,出奇謀,圖大舉,舉手之間便殺了他,惡貫滿盈,罪不容誅。
至于違背禮教,傷害風化,殘虐人民,像晉靈公那樣彈射路人的,比起他來還算好些,像商纣那樣殺刳胎兒,砍斷腿骨,比起他來還算不殘酷,把世上的竹子都砍掉做成書簡,也難以寫完他的罪過,把天下山澤的兔子都殺光連成皮書也記不完他的罪過。
自開天辟地以來,史書所記,昏庸的君主、殘暴的皇後,沒有比現在這位更昏更暴的了。
“既已人神無主,宗廟社稷處于危險境地,天下動蕩,百姓不安,黎庶危懼,如同摧折其角,百姓低聲議論,無立足之地。
将軍作為前朝的親屬,有責任關注國家的安危,上有先帝委托交付的重任,下應體察民衆痛苦,怎可以睡在柴草上點火,坐視國家滅亡呢!永康王是高宗的後代,很受慈念寵愛,與日月一樣光明,清純專一,神靈都知曉,吉祥引出大龜、符瑞應驗于璧出,威鎮陝西,德行感化西夏,贊歌不斷,萬人推崇。
右軍蕭穎胄、征虜将軍夏侯詳都同心愛戴,住在故楚國宮殿所在地,日、月、星重新放出光明,天下九州萬象更新,升平之運,從此開始,太平盛世,正在此時。
然而為帝之德盡避昭顯,但天下未定,首惡未除,實現太平盛世的路還不暢通。
仰仗天意,率先開路。
即日遣冠軍、竟陵内史曹景宗等二十位将軍,率五萬軍兵像骥馬錄一樣快捷,瞻視勇猛,争先恐後,如龍骧并駕齊驅,從陸地出橫江,直搗朱雀,長史、冠軍将軍、襄陽太守王茂等三十名将領,率七萬船艦水軍乘流而下,消滅敵軍精銳,攻克險阻,從側面攻白城。
南中郎咨議參軍、軍主蕭偉等三十九名軍主,大船快槳,乘風破浪,旗鼓八萬,雲集石頭城。
南中郎咨議參軍、軍主蕭忄詹等四十二名軍主,熊罴之士,甲盾十萬,順流而下,攻克新亭。
益州刺史劉季連、梁州刺史柳胟、司州刺史王僧景、魏興太守裴師仁、上庸太守韋睿、新城太守崔僧季,都莊嚴地奉英明的诏令,恭敬地行使上天的懲罰。
蜀、漢的精兵,沿江而下,淮、汝的勁旅乘波速追。
将軍總領勇猛的軍士、骁健勇猛的士兵百萬,修繕燕國的弓,聚集趙地的馬,撞擊金鼓動地,敲響皮鼓震天,利劍的寒光比太陽還亮,紅旗一展整個天空都變成了紅色,戰船連起來有千裡之長,往來不絕,前呼後擁。
蕭右軍深謀遠慮,能文能武,英明遠略,秉公濟世。
擁有荊南的人民,調遣四方的軍隊,宣傳皇帝的诏令,護衛天子的車駕。
旌旗所指之處,無所不克,龍騰虎躍,雲集建業。
罷免流放愚蠢與狡猾的人,與海昏抗禮,澄清神甸,平定京城。
就好像泰山塌下來壓倒螞蟻的窩,高懸的河流潰口澆滅殘火和餘燼,怎麼會有不消滅的呢! “現在所要誅殺的,隻不過是梅蟲兒、茹法珍而已。
諸君都是受人尊敬的貴族後裔,有學問之家,都在奸黨前低頭,受制于兇惡威吓。
如果能随着世道的變化立功,變禍為福,對河嶽發誓,将永遠系青戴紫。
如果執迷不悟,抗拒王師,大部隊一到,格殺無赦。
好比火燒原野,野草與芝蘭都将毀滅,努力求得福祿,不要以後後悔。
賞罰分明,像水一樣清明。
” 高祖到竟陵,命令長史王茂和太守曹景宗為前軍,中兵參軍張法安駐竟陵城。
王茂等到漢口,輕兵渡過長江,逼近郢城。
荊州刺史張沖布陣據守石橋浦,義軍與官兵作戰失利,軍主王僧起在這一戰役中陣亡。
衆将議論要合兵圍攻郢城,分兵襲擊西陽、武昌。
高祖說:“漢口寬不過一裡,可以步攻箭射相配合,房僧寄帶重兵固守,是郢城人的犄角。
如果所有的軍隊都前進,敵軍肯定會斷絕我軍的退路,一旦受阻,便會後悔莫及。
現在想派王茂、曹景宗所部渡江,與荊州軍隊相會合,以逼近敵軍的堡壘。
我從背後包圍魯山,以打通沔、漢。
鄖城、竟陵等地的糧食,可順流而下運出;江陵、湘中的軍隊,連接着可随即趕到,這樣糧食充足,兵員增多,圍守這兩個城,不攻便會自拔,可以很輕易地奪取天下。
”衆将領都說:“妙!”于是便派王茂、曹景宗率兵渡江,進駐九裡。
當天,張沖出兵迎戰,王茂等攔擊敵軍,大破敵軍,敵人卸盔丢甲逃跑。
荊州刺史派冠軍将軍鄧元起、軍主王世興、田安等好幾千人,在夏普會合大軍。
高祖修築漢口城的工事據守魯山,命令水軍将領張惠紹、朱思遠等在江中遊弋阻截,阻斷郢、魯二城的信使。
三月,便命令鄧元起進軍據守南堂西阝者,田安之駐城北,王世興駐守曲水老城。
當時,張沖已死,其部下推薦軍主薛元嗣和張沖的長史程茂為主帥。
三月十一日,南康王在江陵即帝位,将永元三年改稱為中興元年,遙廢東昏侯為涪陵王。
任高祖為尚書左仆射,加封征東大将軍、都督征讨諸軍事,手握黃钺。
西台又派冠軍将軍蕭穎達帶兵來會師。
當日,薛元嗣的将領沈難當率輕艦幾千艘,争先攻擊,張惠紹等将他們一一擊破,全部擒獲。
四月,高祖出師沔陽,命令王茂、蕭穎達等進兵逼近郢城。
薛元嗣作戰很疲憊,所以不敢出來迎戰。
衆将領想乘機攻擊,高祖沒有同意。
五月,東昏侯派甯朔将軍吳子陽、軍主光子衿等十三軍援救郢州,進占巴口。
六月,西台派遣衛尉席闡文慰勞将士,帶回蕭穎胄等人的建議,對高祖說:“現在屯兵在長江兩岸,不合力圍攻郢城,平定西陽、武昌,攻占江州,有利的戰機已失去;不如向魏求援,與北邊的鄰國結聯和好,仍不失為一個好的計策。
”高祖對席闡文說:“漢口有大道與荊、雍相通,控制牽引秦、梁,糧草運輸、物資儲備,都要關注這裡發生的任何變化,所以大兵逼壓漢口,勢必引起好幾個州的連鎖反應。
現在如果将軍隊合在一起去圍攻城池,又分兵幾路前進,魯山必然是前去沔陽路上的障礙,此地地勢險要,有掩喉控頸的形勢。
如果糧草送運不暢通,軍隊自然會離散,哪裡能持久呢?鄧元起最近想派兵三千前去平定尋陽,對方如果突然醒悟到須識時務,派一個郦生就足夠了;假如抗拒王師,三千兵不能攻下來。
前進與後退都沒憑據,我看不可行。
西陽、武昌攻擊便可占領,占領後便應加以鎮守。
駐守兩城不能少于一萬士兵,糧食儲備問題還不大,可是兵員卻無從補充。
如果賊軍中有能幹遠見的人,萬人攻擊一城,兩城勢必不能相互呼應救助。
如果我分出兵力前去增援,則前鋒與後援都被削弱;如果不派兵增援,孤立的城池肯定會被攻陷落入敵手。
一座城陷落後,幾個城便會逐一像土崩裂一樣很快陷落,這樣天下大業便休矣。
如果攻克了郢城,就能席卷長江流域沿途的城池,西陽、武昌,自然聞風披靡,何必把兵衆分散得七零八落,自己制造危險和麻煩呢!而且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應合着天象的運行;更何況擁有好幾個州的兵力以誅伐群賊,攔壩蓄水去撲火,哪有不滅的道理?怎能向北面請救,以顯出自己弱小呢!而且魏國未必能守信用,隻是白白地讓我們蒙受不好的名聲。
這樣的下等計謀,怎能說是上策呢?你替我向鎮守的軍隊講清楚:前途攻取,都已托付講明了,發生的一切都看在眼裡,不要擔心不能勝利,希望駐守的軍隊安心地鎮守好了!” 吳子陽等進軍武口,高祖便命令軍主梁天惠、蔡道..據守漁湖城,唐修期、劉道曼屯兵白陽壘,夾持長江兩岸準備迎擊敵軍。
吳子陽又進占加湖,距離郢城三十裡,傍山面水,修築營壘以堅守。
魯山城首腦房僧寄死去,衆人重新推舉助理防務孫樂祖代替城主職位。
七月,高祖命王茂率領軍主曹仲宗、康絢、武會超等偷偷出兵襲擊加湖,準備攻擊吳子陽。
當時河水幹涸不能行船,當夜河水猛漲,衆兵乘流齊進,擂鼓呐喊攻擊敵軍,敵人很快潰敗,吳子陽等人逃走,很多士兵都在江水中淹死。
王茂俘虜餘衆,凱旋而歸。
于是郢、魯二城相互聯通呼應。
此前,東昏侯派遣冠軍将軍陳伯之鎮守江州,作為吳子陽的後援。
高祖便對衆将領說:“出征讨伐不一定總是憑借實力,隻不過需威聲而已。
現在加湖之戰敵軍大敗,誰人敢不懾服。
陳虎牙是陳伯之的兒子,狼狽地逃回家,那裡的人們在感情上按理應會恐懼,我認為九江發一篇檄文便可以平定。
”因此命令搜查抓獲的俘虜,發現其中有一位是陳伯之的幢主,名叫蘇隆之,給優厚的賞賜,讓他将檄文傳送過去。
魯山城主孫樂祖、郢城主程茂、薛元嗣先後請求歸降。
起初,郢城關閉城門時,将佐文武男女人口十幾萬人,疾病瘟疫流行死亡者有十分之七八,至城門打開,高祖都加以撫恤,對死了的人下令給予棺材。
此前,汝南人胡文超在滠陽起義,請求讨伐義陽、安陸等郡以便能夠效力高祖,高祖又派遣軍主唐修期攻打随郡,都取得了勝利,攻克了城池。
司州刺史王僧景派自己的兒子王貞孫作為人質請求不要攻擊,司州被和平解決。
陳伯之派遣蘇隆之前來複命,說不便于進軍。
高祖說:“陳伯之這句話,說明他進退不定,乘他猶豫不決時,快速出兵攻擊他,使他無計可施,必定不能有大的危害。
”便命令鄧元起率領衆兵,即日沿江而下。
八月,天子遣黃門侍郎蘇回慰勞軍隊。
高祖登上戰船,命令諸将領依次上路前進,留下上庸太守韋睿又駐守郢城,執掌州府事務。
鄧元起快到尋陽,陳伯之仍然猜疑恐懼,便收兵退保湖口,留下他的兒子陳虎牙駐守盆城。
等到高祖來到時,便繳械束甲請罪。
九月,天子下诏讓高祖平定東夏,并相機行事。
就在這個月,留下少府、長史鄭紹叔駐守江州城。
先頭部隊到達蕪湖,南豫州刺史申胄丢棄姑孰逃走,至此大軍進據之,照例派遣曹景宗、蕭穎達率領騎兵、步兵進駐江甯。
東昏侯派遣征虜将軍李居士率領步兵迎戰,被曹景宗所部擊潰。
于是王茂、鄧元起、呂僧珍進據赤鼻邏,曹景宗、陳伯之所部為機動部隊。
當天,新亭城主江道林率兵出戰,在戰鬥中被衆兵擒獲。
大軍到達新林後,命令王茂進據越城,曹景宗據守皂莢橋,鄧元起據守道士墩,陳伯之據守籬門。
江道林殘餘部隊退卻屯駐航南,義軍窮追不舍,因而江軍再次潰散逃亡,退守保衛朱爵,憑借淮河以自衛。
當時李居士仍據守新亭壘,請求東昏侯火燒南岸城鎮的房屋以開辟新的戰場。
自大航以西、新亭以北,都被夷為平地。
十月,齊朝東昏侯的石頭城軍主朱僧勇率領水軍二千人歸降。
東昏侯又派遣征虜将軍王珍國率領軍主胡虎牙等在航南大路布下戰陣,全都配備強兵和精良的武器,有十幾萬人。
宦官王伥子手持白虎旗幡督率各路大軍,又拆斷航橋,以斷絕軍隊的退路,誓死決戰。
王茂、曹景宗自兩邊拉開陣勢、互成犄角,相互聲援急速前進,将士們展開殊死搏戰,無不以一當百,戰鼓聲、呐喊聲震天動地。
王珍國的部隊,一時間土崩瓦解,跳入淮河而死者,屍體堆積與航等高,後到的人踩着死者的屍體渡過淮河,于是朱爵等軍皆望風而潰。
義軍追至宣陽門,李居士交出新亭壘、徐元瑜交出東府城投降,石頭、白下等地的守軍都被擊敗。
二十一日,高祖鎮守石頭城,命令各路大軍包圍六個城門,東昏侯便放火燒門内,驅逼營署、官府一并入城,聚衆二十萬人。
青州刺史桓和在東昏侯面前假稱出戰,乘機率所部前來投降。
高祖下令各路大軍修築長長的工事。
起初,義軍逼近,東昏侯派遣軍主左僧慶鎮守京口,常僧景鎮守廣陵,李叔獻屯兵瓜步,後來申胄從姑孰逃歸,又讓他屯兵破墩以為東北聲援。
至此,高祖派遣使者前去講明形勢和道理,他們都率部衆歸降。
于是派遣自己的弟弟輔國将軍蕭秀鎮守京口,輔國将軍蕭恢屯守破墩,從弟甯朔将軍蕭景鎮守廣陵。
吳郡太守蔡夤棄本郡赴義師。
十二月初六,兼衛尉張稷、北徐州刺史王珍國殺死了東昏侯,将他的人頭送給義師。
高祖命令呂僧珍統率大軍封鎖府庫及圖書秘籍,收東昏侯的妃子潘妃及兇黨王..之等四十一位屬官,加以斬殺。
宣德皇後下令廢涪淩王為東昏侯,依照漢朝海昏侯舊例。
授高祖中書監、都督揚州南徐州兩州的軍事、大司馬、錄尚書、骠騎大将軍、揚州刺史等職,封為建安郡公,食邑萬戶,給班劍四十人,黃钺、侍中、征讨軍事等職權一并保留,依照晉武陵王遵承制的舊例。
十九日,高祖入屯閱武堂。
下令說:“皇室缺少造化,導緻兇殘昏庸,災禍殃及動植物,殘虐施給人和鬼,宗廟社稷危險,好像要掉下來一樣。
我身為皇家宗室,接受先王的囑托,受命守衛邊疆,與敵軍在萬裡長的戰線上作戰,回顧遺言,看看現在的情況,滿目傷心事。
所以順從尊主的意願,磨砺舍生忘死的意志。
雖然重新改元,命運有了繼續,但君王醜惡專橫,于是在京城舉義旗。
毅然起來操持戈矛,克服消滅災難。
暴虐的政治橫行,時間很長,同惡人混在一起,想必不止一家一族。
仰奉朝廷的命令,任務在于專征,思忖傳播皇帝的恩澤,遍及普天下的各個地方。
凡是缺失不對的地方,都重新開始。
可以大赦天下。
惟有王..之等四十一人不在赦免之列。
” 又下令說:“設立司牧等官,不是為了搜刮物資以養生;治理民衆就像治理病傷,怎能肆意妄為縱容殘暴。
廢掉的東昏侯丢棄天常,自絕宗廟。
窮兇極惡,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沒有比他更嚴重的。
征賦無常法,嚴苛殘酷尤為突出明顯。
修建的宮殿用絲綢刺繡,狗和馬吃豆粟,征發百姓充任維修和建築勞役。
一年四季流離失所,瘟疫流行,轉移時病死在溝渠,都無力救恤,腐朽的肉,幹枯的骨,鳥鸢都感到厭惡。
加上天災人禍,多次焚燒宮掖,官府的公署,連一尺長的椽子也沒留下來,悲傷超過了《黍離》,痛苦如同《麥秀》。
因而使億萬人離心,強大的侵犯弱小的,百姓有何罪,使得生靈塗炭!現在賢明戰勝昏暗,大道公行,思治的百姓,歸附者一天比一天多。
擔心自己德力寡薄,當任如此大的寵愛,雖值中興之運,艱難如同初創時一樣多,想闡揚皇德,讓國運重新開始。
凡是昏暗的制度、錯派的賦稅、過重的刑罰、無理的徭役,都應檢查淵源,全都廢止。
那些散失和損耗的東西,認真列舉分類,全都遵從以前的慣例。
” 又說:“永元年間,大政解體,政出多門,超過衛文時代;大權旁落到下官手中,與曹恭時相同。
使得宦官有父母之稱,高安有師仿堯帝的意思。
用錢可以買得官位,免除罪過。
禁锢山林川澤,開通的建議被擱置起來。
正直仁義之士多年來受到壓抑,含冤抱屈,有理不知向誰訴說。
奸吏乘機誇耀自己。
豈隻是賈生流淚,許伯哭時而已!如今理運更新,政治刑法各得其所,矯正革除流弊,的确就在今日,可遍查尚書,東昏時期訴訟不合情理及審判官拖延時間不受理的案件,仔細加以調問辯論,按實際情況上奏。
” 又下令:“起義軍凡臨戰陣亡或因病緻死者,都加以葬殓,并收養其妻兒老小。
”又下令說:“朱爵大捷中,叛逆中送死者,特允許家人前來殡葬,如果沒有親屬,或有親屬但很貧苦者,二縣長尉便派人掩埋。
建康城内,不順應天命,自取滅亡,也按同樣的方式辦理。
” 中興二年(502)正月,天子派遣兼侍中席闡文,兼黃門侍郎樂法才慰勞京城将士。
追贈高祖的祖父為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父親為侍中丞相。
高祖下令說:“統治者教化百姓,風從草上吹過,草必定會倒下,世間富饒淳厚,都由教化所至。
自永元年間以來失去德政,書籍所載沒有比這時更嚴重了,窮兇極惡,怎麼講得完。
加上在外修建璇宮,在内修建傾宮,奇技異服
蕭何生贊阝定侯蕭延,蕭延生侍中蕭彪,蕭彪生公府掾蕭章,蕭章生蕭皓,蕭皓生蕭仰,蕭仰生太子太傅蕭望之,蕭望之生光祿大夫蕭育,蕭育生禦史中丞蕭紹,蕭紹生光祿勳蕭闳,蕭闳生濟陰太守蕭闡,蕭闡生吳郡太守蕭冰,蕭冰生中山國相蕭苞,蕭苞生博士蕭周,蕭周生蛇丘長蕭矯,蕭矯生州從事蕭逵,蕭逵生孝廉蕭休,蕭休生廣陵郡丞蕭豹,蕭豹生太中大夫蕭裔,蕭裔生淮陰縣令蕭整,蕭整生濟陰太守蕭轄,蕭轄生州治中蕭副子,蕭副子生南台治書蕭道賜。
蕭道賜生蕭衍的父親蕭順之,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曾參與輔佐皇帝的大任,封為臨湘縣侯。
曆任侍中、衛尉、太子詹事、領事将軍、丹陽縣尹等官,贈鎮北将軍封号。
高祖梁武帝蕭衍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出生于秣陵縣同夏裡三橋家中。
出生時與衆不同,膝蓋骨有兩塊并列的骨頭,頭頂高高隆起,右手心有“武”字一樣的紋理。
長大後,博學多才,喜好謀劃策略,能文能武,當時的名流賢達都很推崇贊揚他。
他的居室經常像有雲氣籠罩一樣,從那裡路過的人,無形中便嚴肅恭敬起來。
初任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參軍,遷任衛将軍王儉的東..祭酒。
王儉一見到蕭衍便很器重他,并感到驚異,對廬江王何憲說:“這蕭家公子三十歲以内定當作侍中,三十歲以後就顯貴得無法形容。
”竟陵王蕭子良開設西邸,招徕文人學士,高祖與沈約、謝緿、王融、蕭琛、範雲、任日方、陸亻垂等都遊學于此,時人稱他們為八友。
王融英俊爽朗,見識鑒識能力超人,特别敬重高祖,另眼相看。
每每對自己親近的人說:“掌管統治天下,必定就是這個人。
”後又任随王鎮西咨議參軍,不久因父親去世而離任。
隆昌初年,明帝輔佐朝政,起用高祖為甯朔将軍,鎮守壽春。
服喪期滿後,被任命為太子庶子、給事黃門侍郎,入直殿省,參與蕭谌等評品和策封有功之人,封為建陽縣男,食邑三百戶。
建武二年(495),北魏派大将劉昶、王肅率兵侵襲司州,朝廷任命高祖為冠軍将軍、軍主,隸屬江州刺史王廣擔任後援。
部隊距離義陽城百餘裡地,不少人認為北魏軍氣勢正盛,猶豫不決,都不敢前進。
高祖請求擔任先鋒,王廣将手下精兵分調給高祖。
那天夜裡便向前進軍,離魏軍駐地隻有幾裡地,徑直登上賢首山。
魏軍搞不清來兵究竟有多少兵力,不敢逼近。
黎明時,城内官兵看見援軍已到,便出兵攻擊北魏軍營壘,高祖率領部下從外部向内進攻。
北魏軍内外受到攻擊,便突破重圍敗逃。
撤軍後,任命高祖為右軍晉安王的司馬、淮陵郡太守。
回宮後任太子中庶子,領羽林監。
不久,出京鎮守石頭城。
四年(497),北魏孝文帝親自率大軍進攻雍州,齊明帝命令高祖前去增援。
十月,到襄陽,下诏又派遣左民尚書崔慧景總領各路軍隊,高祖及雍州刺史曹虎等都受他調度管轄。
第二年(498)三月,崔慧景和高祖進軍至鄧城,魏文帝率十萬餘騎兵突然追至鄧城。
崔慧景大驚失色,打算引兵退卻,高祖堅決地阻止他,他不聽從,并狼狽脫逃。
魏國騎兵乘機發動進攻,于是齊軍大敗。
高祖獨自領軍抗戰,殺死北魏軍數百人,魏國騎兵稍向後退,因而才得以結成陣勢斷後,到晚上才下船撤退。
崔慧景所率軍隊死傷慘重,幾乎全軍覆沒,隻有高祖保全軍隊勝利而歸。
不久高祖兼管雍州府事務。
七月,又授持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及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随郡等地的軍事、輔國将軍,任雍州刺史。
當月,齊明帝駕崩,東昏侯即帝位,揚州刺史始安王遙光、尚書令徐孝嗣、尚書右仆射江纏、右将軍蕭坦之、侍中江祀、衛尉劉暄輪番執政,一日一道诏令。
高祖聽說後,便對其從舅張弘策說:“政出多門,國家秩序便亂了。
《詩經》說‘一國有三個首腦,我跟從哪個好呢?’何況現在有六個首腦,這怎麼能行呢!一旦形成猜疑發生間隙,便相互誅殺消滅異己,現在躲避禍亂隻有您這個地方。
時常以仁義行事,便可輕易成為西伯侯。
但幾個弟弟都在京城,恐怕遭受世亂之禍,必須和益州王圖謀這件事。
” 當時高祖的大哥蕭懿辭去益州的任職回來,仍然任郢州刺史,便讓張弘策前往郢州,向蕭懿陳說計策:“過去晉惠王昏朽、諸王争權,于是内亂多次發生,外敵也三番五次侵犯。
今日六位權貴争權,人人都掌握着國家大政。
挾持皇帝發布诏令,都想一人壟斷權柄。
彼此怒目終成仇恨,肯定要相互殘殺。
而且新繼位的皇帝在東宮時本來沒有什麼好聲望,對左右兇狠無比,目如黃蜂,視害人如樂事。
登上帝位後,怎會情願虛坐皇帝的位子,把大政交給朝臣。
積隙猜疑異心後,必定大加殺戮。
始安王遙光想做曆史上的又一個趙倫,形迹已顯現出來,跛腳人想上天,相信沒有這個道理。
況且他性情猜疑心胸狹小,隻不過是乘亂機興風作浪罷了。
能夠當大任的隻有江纏、劉暄二人而已,江纏膽小沒有決斷,劉暄柔弱而沒有才幹,斷送國家指日可待。
蕭坦之猜忌成性,一開口便傷人,徐孝嗣不是柱石之才,讓人牽着鼻子轉,如果嫌隙加大,猜疑禍起,内外就會土崩瓦解。
今得以鎮守外藩,有幸圖謀生計,聰明的人見機行事,不坐等末日。
趁現在朝廷沒生猜疑防備之心,最好召集各位兄弟聚集一起。
等到有了猜疑防備後,想跑也沒有退路。
郢州控帶荊、湘,西應漢、沔;雍州兵馬,一呼數萬。
雄視其間,等待天下變動。
世界太平則效忠本朝,天下大亂則為國翦滅暴君,可以随時進退,這是萬全之策。
如不早作打算,後悔也來不及了。
”蕭懿聽了後臉色大變,心裡不以為然。
張弘策回來後,高祖便接弟弟蕭偉和蕭忄詹,這年到襄陽。
于是私下裡制造武器工具,砍伐了很多竹木,沉入檀溪,秘密地建造船隻。
當時他所居的地方時常有五色氣盤旋,形狀像蟠龍,他的頭上紫氣蒸騰,形狀像傘扒,看見的人都感到很奇怪。
永元二年(500)冬,蕭懿被殺害。
消息傳到,高祖便秘密地召集長史王茂、中兵呂僧珍、别駕柳慶遠、功曹史吉士瞻等策劃謀反。
決定後,在十一月乙巳日召集僚佐于議事廳,說:“過去周武王在孟津會盟,大家都說‘商纣王可以讨伐’,現在昏主惡劣,十分暴虐,誅殺朝廷賢臣,并斷絕他們的後代,生靈塗炭,上天命我等代天行罰。
你們同心疾惡,共同發起義舉,公侯将相就在今天,你們要各盡所能,我決不食言。
”當天建立軍旗。
于是收集将士一萬多人,馬千餘匹,船三千艘,撈出原來沉放在檀溪的竹木造船。
起初,東昏侯任劉山陽為巴西郡太守,配備精兵三千,讓他路過荊州随蕭穎胄襲擊襄陽,高祖知道這一計謀後,便遣參軍王天虎、龐慶國前往江陵,在州府廣泛散發書信。
等劉山陽西上,高祖對諸将領說:“荊州本來就怕襄陽人,加上唇亡齒寒,自然會急得像斷弦一樣,怎麼會不暗地同謀呢?我如果統領荊、雍之兵,掃平東夏,即使韓、白再世,也無計可施,況且以無主見的昏君驅使着用刀逼來應征的徒衆呢?我能讓劉山陽一到荊州,便讓他交出腦袋,諸君等着看如何。
”等劉山陽到巴陵,高祖又讓王天虎帶着書信交給蕭穎胄兄弟。
王天虎去後,高祖對張弘策說:“舉凡用兵的道理,攻心是上策,攻城是下策,心理戰是上策,用兵作戰是下策,現在這件事就是如此。
最近派王天虎前往州府,使州府官員人人有書信。
這段時間驿馬傳書特别緊急,隻有兩封信交給行事蕭穎胄兄弟,書信上說:‘王天虎口述具體情況。
’等問王天虎又沒說什麼,行事不得而知,不允許随便亂說。
王天虎是行事蕭穎胄的心腹,他人知道後一定認為行事與王天虎共同隐匿了此事,這樣人人會産生懷疑。
劉山陽從衆人所說中感到疑惑,認為與蕭穎胄不是一條心,則行事是進是退自己也不清楚,這樣便中了我的圈套。
這就是發兩封空信便平定了一個州的緣故。
” 劉山陽到江安,聽說後果然生疑不進。
蕭穎胄很害怕,便斬殺了王天虎并将他的人頭送給劉山陽,劉山陽這才信任蕭穎胄,帶幾十人開進荊州城,蕭穎胄埋伏兵士斬殺劉山陽,将他的人頭送給高祖。
并将南康王對尊号的意見告訴高祖,還說:“時月不利,當等來年二月;匆忙進兵,恐怕不太好。
”高祖回答說:“現在屯兵十萬,糧草軍用自會用完,況且所憑藉的義心,乘一時骁勇銳利,一事接一事,還怕疑慮松懈;假若将部隊停留十旬,必定後悔退縮。
像小孩一樣說變就變,便成就不了大事。
如今太白星出現在西方,依仗仁義而行動,天時人願,有什麼不利?地位名分已定,怎麼能中途停止呢?過去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天時也不順,難道還要等待年月嗎?”竟陵太守曹景宗派遣杜思沖勸說高祖迎接南康王定都襄陽,等正式尊号後,然後進軍,高祖沒有聽從。
王茂又私下寫信給張弘策說:“我事奉蕭衍将軍,當義無反顧;然現在把南康王送到别人手中,他們便可以挾持天子以命令諸侯,而将軍前去受人驅使,這怎會是歲寒之計呢?”張弘策說起此事,高祖說:“假如前途大事沒有成功,便會蘭花與艾草一起被焚;如果功業建成,威震四海,号令天下,誰敢不服從!怎麼會是白白受人擺布呢?等到了石城,我當面給王茂、曹景宗講清楚。
”在沔州南面設立新野郡,以招集新近歸附的人。
三年(501)二月,南康王任相國,任命高祖為征東将軍,給鼓樂吹樂一部。
二月十三日,高祖自襄陽出發,留下弟弟蕭偉守衛襄陽城,總領州府大事,弟弟蕭忄詹守衛壘城,府司馬莊丘黑守樊城,功曹史吉士詢兼任長史,白馬戍主黃嗣祖兼任司馬..縣縣令杜永兼任别駕,小愛錄事都郭俨負責漕運。
并向京城發布檄文說: “天道不會總是太平,天時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兇險與安泰相交替,陰暗清明不會一成不變,都是先危困然後通達,經曆多災多難啟迪聖賢。
所以昌邑王有悖天德,孝宣才得勢,海西侯擾亂朝政,簡文帝得以升寶座,都是治理混亂以開拓基業,光大盛世和天命,這樣的道理已被以前的經曆所驗證,事例在過去的史書中也記載得很清楚。
“專橫的君王擾亂天常,毀滅抛棄君德,奸惡荒婬,日滋月甚。
在嬰兒時就揉合着暴虐,在孩童時便埋下了兇險。
猜忌兇毒,随時随地出現,暴殘昏亂,遇事便發。
自先皇帝死去,喜笑的神情已顯露出來。
皇帝的棺木還停放在殡宮,臉上便毫無哀傷之色,歡娛遊宴比平常還要熱鬧頻繁,穿着奇異的衣服,極盡華麗。
至于選挑妃嫔,連姊妹也不放過,不加區别;招收侍女,姑侄不分,宮嫔像不設店肆的小商販,婦女們穿上戰士的戎衣。
以至身體裸露,内衣不振,砍殺不已,以圖歡笑。
婬縱放肆,驅逐到郊邑。
老弱到處流浪,士女遭到迫害。
滿路上可見到生小孩的婦女,大道上塞滿了車載的屍體,母親來不及抱,小孩來不及哭。
劫掠剽擄,日夜不斷。
白天休息,夜晚遊玩,從未停止。
酒店裡婬亂酗酒,裝醉亂唱。
寵信放縱愚蠢的人,被妖孽所迷惑,梅蟲兒、茹法珍收集重用小人,專制獨斷,殘殺忠良,誅滅卿相。
劉鎮軍以舅氏尊嚴,盡忠報國;江仆射以外戚的顯貴,谒誠奉侍皇帝;蕭領軍作為親戚,立志作國家的柱石,徐司空、沈仆射是官吏的首腦,衆望所歸。
或有舅甥之情,或勳勞功績卓巨;或忠誠地克服危難,或效力王室,都受先皇的遺托,共同協助新皇帝,送走先皇,侍奉當今皇帝,傾心盡力。
對他們應該獎勵于當世,并讓他們的後代也做高官。
而一旦被殺戮,孩童也不能幸免。
人與神都怨恨,陌路之人也感到憤慨。
蕭令君忠于王朝,其忠誠人世鬼域都知道,過去寇賊不時出沒,南鄭危亂形勢緊迫,挺刀而出,孤軍作戰。
到後來大軍反叛,憑控京城,謀劃王室,指揮各路将領,收拾叛軍,保住了我大齊江山。
崔慧景勇猛迅速,出兵交戰,令敵軍聞風喪膽,失魂落魄,投效者絡繹不斷,不少人帶着糧食像影子一樣跟随他,愚蠢的、聰明的競相投奔他。
加之又在江甸誓師,奮不顧身,獎勵義師,像閃電一樣打擊敵人,殲滅大敵,以鞏固皇基。
功勞超出桓、文,勳績有過于伊、呂;并且勤勞謙虛反省自己,用實事來表明心迹,功成便隐退,不求榮譽和滿足。
沒得到獎賞,禍災卻很快降臨,扼殺精英,怎能不感到冤痛!而惡毒之人違命,蜂虿藏着毒性,便派劉山陽驅逐煽動逃犯,招收威逼亡命之徒,秘密策劃,企圖偷襲。
蕭右軍、夏侯征虜以忠義為本,出奇謀,圖大舉,舉手之間便殺了他,惡貫滿盈,罪不容誅。
至于違背禮教,傷害風化,殘虐人民,像晉靈公那樣彈射路人的,比起他來還算好些,像商纣那樣殺刳胎兒,砍斷腿骨,比起他來還算不殘酷,把世上的竹子都砍掉做成書簡,也難以寫完他的罪過,把天下山澤的兔子都殺光連成皮書也記不完他的罪過。
自開天辟地以來,史書所記,昏庸的君主、殘暴的皇後,沒有比現在這位更昏更暴的了。
“既已人神無主,宗廟社稷處于危險境地,天下動蕩,百姓不安,黎庶危懼,如同摧折其角,百姓低聲議論,無立足之地。
将軍作為前朝的親屬,有責任關注國家的安危,上有先帝委托交付的重任,下應體察民衆痛苦,怎可以睡在柴草上點火,坐視國家滅亡呢!永康王是高宗的後代,很受慈念寵愛,與日月一樣光明,清純專一,神靈都知曉,吉祥引出大龜、符瑞應驗于璧出,威鎮陝西,德行感化西夏,贊歌不斷,萬人推崇。
右軍蕭穎胄、征虜将軍夏侯詳都同心愛戴,住在故楚國宮殿所在地,日、月、星重新放出光明,天下九州萬象更新,升平之運,從此開始,太平盛世,正在此時。
然而為帝之德盡避昭顯,但天下未定,首惡未除,實現太平盛世的路還不暢通。
仰仗天意,率先開路。
即日遣冠軍、竟陵内史曹景宗等二十位将軍,率五萬軍兵像骥馬錄一樣快捷,瞻視勇猛,争先恐後,如龍骧并駕齊驅,從陸地出橫江,直搗朱雀,長史、冠軍将軍、襄陽太守王茂等三十名将領,率七萬船艦水軍乘流而下,消滅敵軍精銳,攻克險阻,從側面攻白城。
南中郎咨議參軍、軍主蕭偉等三十九名軍主,大船快槳,乘風破浪,旗鼓八萬,雲集石頭城。
南中郎咨議參軍、軍主蕭忄詹等四十二名軍主,熊罴之士,甲盾十萬,順流而下,攻克新亭。
益州刺史劉季連、梁州刺史柳胟、司州刺史王僧景、魏興太守裴師仁、上庸太守韋睿、新城太守崔僧季,都莊嚴地奉英明的诏令,恭敬地行使上天的懲罰。
蜀、漢的精兵,沿江而下,淮、汝的勁旅乘波速追。
将軍總領勇猛的軍士、骁健勇猛的士兵百萬,修繕燕國的弓,聚集趙地的馬,撞擊金鼓動地,敲響皮鼓震天,利劍的寒光比太陽還亮,紅旗一展整個天空都變成了紅色,戰船連起來有千裡之長,往來不絕,前呼後擁。
蕭右軍深謀遠慮,能文能武,英明遠略,秉公濟世。
擁有荊南的人民,調遣四方的軍隊,宣傳皇帝的诏令,護衛天子的車駕。
旌旗所指之處,無所不克,龍騰虎躍,雲集建業。
罷免流放愚蠢與狡猾的人,與海昏抗禮,澄清神甸,平定京城。
就好像泰山塌下來壓倒螞蟻的窩,高懸的河流潰口澆滅殘火和餘燼,怎麼會有不消滅的呢! “現在所要誅殺的,隻不過是梅蟲兒、茹法珍而已。
諸君都是受人尊敬的貴族後裔,有學問之家,都在奸黨前低頭,受制于兇惡威吓。
如果能随着世道的變化立功,變禍為福,對河嶽發誓,将永遠系青戴紫。
如果執迷不悟,抗拒王師,大部隊一到,格殺無赦。
好比火燒原野,野草與芝蘭都将毀滅,努力求得福祿,不要以後後悔。
賞罰分明,像水一樣清明。
” 高祖到竟陵,命令長史王茂和太守曹景宗為前軍,中兵參軍張法安駐竟陵城。
王茂等到漢口,輕兵渡過長江,逼近郢城。
荊州刺史張沖布陣據守石橋浦,義軍與官兵作戰失利,軍主王僧起在這一戰役中陣亡。
衆将議論要合兵圍攻郢城,分兵襲擊西陽、武昌。
高祖說:“漢口寬不過一裡,可以步攻箭射相配合,房僧寄帶重兵固守,是郢城人的犄角。
如果所有的軍隊都前進,敵軍肯定會斷絕我軍的退路,一旦受阻,便會後悔莫及。
現在想派王茂、曹景宗所部渡江,與荊州軍隊相會合,以逼近敵軍的堡壘。
我從背後包圍魯山,以打通沔、漢。
鄖城、竟陵等地的糧食,可順流而下運出;江陵、湘中的軍隊,連接着可随即趕到,這樣糧食充足,兵員增多,圍守這兩個城,不攻便會自拔,可以很輕易地奪取天下。
”衆将領都說:“妙!”于是便派王茂、曹景宗率兵渡江,進駐九裡。
當天,張沖出兵迎戰,王茂等攔擊敵軍,大破敵軍,敵人卸盔丢甲逃跑。
荊州刺史派冠軍将軍鄧元起、軍主王世興、田安等好幾千人,在夏普會合大軍。
高祖修築漢口城的工事據守魯山,命令水軍将領張惠紹、朱思遠等在江中遊弋阻截,阻斷郢、魯二城的信使。
三月,便命令鄧元起進軍據守南堂西阝者,田安之駐城北,王世興駐守曲水老城。
當時,張沖已死,其部下推薦軍主薛元嗣和張沖的長史程茂為主帥。
三月十一日,南康王在江陵即帝位,将永元三年改稱為中興元年,遙廢東昏侯為涪陵王。
任高祖為尚書左仆射,加封征東大将軍、都督征讨諸軍事,手握黃钺。
西台又派冠軍将軍蕭穎達帶兵來會師。
當日,薛元嗣的将領沈難當率輕艦幾千艘,争先攻擊,張惠紹等将他們一一擊破,全部擒獲。
四月,高祖出師沔陽,命令王茂、蕭穎達等進兵逼近郢城。
薛元嗣作戰很疲憊,所以不敢出來迎戰。
衆将領想乘機攻擊,高祖沒有同意。
五月,東昏侯派甯朔将軍吳子陽、軍主光子衿等十三軍援救郢州,進占巴口。
六月,西台派遣衛尉席闡文慰勞将士,帶回蕭穎胄等人的建議,對高祖說:“現在屯兵在長江兩岸,不合力圍攻郢城,平定西陽、武昌,攻占江州,有利的戰機已失去;不如向魏求援,與北邊的鄰國結聯和好,仍不失為一個好的計策。
”高祖對席闡文說:“漢口有大道與荊、雍相通,控制牽引秦、梁,糧草運輸、物資儲備,都要關注這裡發生的任何變化,所以大兵逼壓漢口,勢必引起好幾個州的連鎖反應。
現在如果将軍隊合在一起去圍攻城池,又分兵幾路前進,魯山必然是前去沔陽路上的障礙,此地地勢險要,有掩喉控頸的形勢。
如果糧草送運不暢通,軍隊自然會離散,哪裡能持久呢?鄧元起最近想派兵三千前去平定尋陽,對方如果突然醒悟到須識時務,派一個郦生就足夠了;假如抗拒王師,三千兵不能攻下來。
前進與後退都沒憑據,我看不可行。
西陽、武昌攻擊便可占領,占領後便應加以鎮守。
駐守兩城不能少于一萬士兵,糧食儲備問題還不大,可是兵員卻無從補充。
如果賊軍中有能幹遠見的人,萬人攻擊一城,兩城勢必不能相互呼應救助。
如果我分出兵力前去增援,則前鋒與後援都被削弱;如果不派兵增援,孤立的城池肯定會被攻陷落入敵手。
一座城陷落後,幾個城便會逐一像土崩裂一樣很快陷落,這樣天下大業便休矣。
如果攻克了郢城,就能席卷長江流域沿途的城池,西陽、武昌,自然聞風披靡,何必把兵衆分散得七零八落,自己制造危險和麻煩呢!而且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應合着天象的運行;更何況擁有好幾個州的兵力以誅伐群賊,攔壩蓄水去撲火,哪有不滅的道理?怎能向北面請救,以顯出自己弱小呢!而且魏國未必能守信用,隻是白白地讓我們蒙受不好的名聲。
這樣的下等計謀,怎能說是上策呢?你替我向鎮守的軍隊講清楚:前途攻取,都已托付講明了,發生的一切都看在眼裡,不要擔心不能勝利,希望駐守的軍隊安心地鎮守好了!” 吳子陽等進軍武口,高祖便命令軍主梁天惠、蔡道..據守漁湖城,唐修期、劉道曼屯兵白陽壘,夾持長江兩岸準備迎擊敵軍。
吳子陽又進占加湖,距離郢城三十裡,傍山面水,修築營壘以堅守。
魯山城首腦房僧寄死去,衆人重新推舉助理防務孫樂祖代替城主職位。
七月,高祖命王茂率領軍主曹仲宗、康絢、武會超等偷偷出兵襲擊加湖,準備攻擊吳子陽。
當時河水幹涸不能行船,當夜河水猛漲,衆兵乘流齊進,擂鼓呐喊攻擊敵軍,敵人很快潰敗,吳子陽等人逃走,很多士兵都在江水中淹死。
王茂俘虜餘衆,凱旋而歸。
于是郢、魯二城相互聯通呼應。
此前,東昏侯派遣冠軍将軍陳伯之鎮守江州,作為吳子陽的後援。
高祖便對衆将領說:“出征讨伐不一定總是憑借實力,隻不過需威聲而已。
現在加湖之戰敵軍大敗,誰人敢不懾服。
陳虎牙是陳伯之的兒子,狼狽地逃回家,那裡的人們在感情上按理應會恐懼,我認為九江發一篇檄文便可以平定。
”因此命令搜查抓獲的俘虜,發現其中有一位是陳伯之的幢主,名叫蘇隆之,給優厚的賞賜,讓他将檄文傳送過去。
魯山城主孫樂祖、郢城主程茂、薛元嗣先後請求歸降。
起初,郢城關閉城門時,将佐文武男女人口十幾萬人,疾病瘟疫流行死亡者有十分之七八,至城門打開,高祖都加以撫恤,對死了的人下令給予棺材。
此前,汝南人胡文超在滠陽起義,請求讨伐義陽、安陸等郡以便能夠效力高祖,高祖又派遣軍主唐修期攻打随郡,都取得了勝利,攻克了城池。
司州刺史王僧景派自己的兒子王貞孫作為人質請求不要攻擊,司州被和平解決。
陳伯之派遣蘇隆之前來複命,說不便于進軍。
高祖說:“陳伯之這句話,說明他進退不定,乘他猶豫不決時,快速出兵攻擊他,使他無計可施,必定不能有大的危害。
”便命令鄧元起率領衆兵,即日沿江而下。
八月,天子遣黃門侍郎蘇回慰勞軍隊。
高祖登上戰船,命令諸将領依次上路前進,留下上庸太守韋睿又駐守郢城,執掌州府事務。
鄧元起快到尋陽,陳伯之仍然猜疑恐懼,便收兵退保湖口,留下他的兒子陳虎牙駐守盆城。
等到高祖來到時,便繳械束甲請罪。
九月,天子下诏讓高祖平定東夏,并相機行事。
就在這個月,留下少府、長史鄭紹叔駐守江州城。
先頭部隊到達蕪湖,南豫州刺史申胄丢棄姑孰逃走,至此大軍進據之,照例派遣曹景宗、蕭穎達率領騎兵、步兵進駐江甯。
東昏侯派遣征虜将軍李居士率領步兵迎戰,被曹景宗所部擊潰。
于是王茂、鄧元起、呂僧珍進據赤鼻邏,曹景宗、陳伯之所部為機動部隊。
當天,新亭城主江道林率兵出戰,在戰鬥中被衆兵擒獲。
大軍到達新林後,命令王茂進據越城,曹景宗據守皂莢橋,鄧元起據守道士墩,陳伯之據守籬門。
江道林殘餘部隊退卻屯駐航南,義軍窮追不舍,因而江軍再次潰散逃亡,退守保衛朱爵,憑借淮河以自衛。
當時李居士仍據守新亭壘,請求東昏侯火燒南岸城鎮的房屋以開辟新的戰場。
自大航以西、新亭以北,都被夷為平地。
十月,齊朝東昏侯的石頭城軍主朱僧勇率領水軍二千人歸降。
東昏侯又派遣征虜将軍王珍國率領軍主胡虎牙等在航南大路布下戰陣,全都配備強兵和精良的武器,有十幾萬人。
宦官王伥子手持白虎旗幡督率各路大軍,又拆斷航橋,以斷絕軍隊的退路,誓死決戰。
王茂、曹景宗自兩邊拉開陣勢、互成犄角,相互聲援急速前進,将士們展開殊死搏戰,無不以一當百,戰鼓聲、呐喊聲震天動地。
王珍國的部隊,一時間土崩瓦解,跳入淮河而死者,屍體堆積與航等高,後到的人踩着死者的屍體渡過淮河,于是朱爵等軍皆望風而潰。
義軍追至宣陽門,李居士交出新亭壘、徐元瑜交出東府城投降,石頭、白下等地的守軍都被擊敗。
二十一日,高祖鎮守石頭城,命令各路大軍包圍六個城門,東昏侯便放火燒門内,驅逼營署、官府一并入城,聚衆二十萬人。
青州刺史桓和在東昏侯面前假稱出戰,乘機率所部前來投降。
高祖下令各路大軍修築長長的工事。
起初,義軍逼近,東昏侯派遣軍主左僧慶鎮守京口,常僧景鎮守廣陵,李叔獻屯兵瓜步,後來申胄從姑孰逃歸,又讓他屯兵破墩以為東北聲援。
至此,高祖派遣使者前去講明形勢和道理,他們都率部衆歸降。
于是派遣自己的弟弟輔國将軍蕭秀鎮守京口,輔國将軍蕭恢屯守破墩,從弟甯朔将軍蕭景鎮守廣陵。
吳郡太守蔡夤棄本郡赴義師。
十二月初六,兼衛尉張稷、北徐州刺史王珍國殺死了東昏侯,将他的人頭送給義師。
高祖命令呂僧珍統率大軍封鎖府庫及圖書秘籍,收東昏侯的妃子潘妃及兇黨王..之等四十一位屬官,加以斬殺。
宣德皇後下令廢涪淩王為東昏侯,依照漢朝海昏侯舊例。
授高祖中書監、都督揚州南徐州兩州的軍事、大司馬、錄尚書、骠騎大将軍、揚州刺史等職,封為建安郡公,食邑萬戶,給班劍四十人,黃钺、侍中、征讨軍事等職權一并保留,依照晉武陵王遵承制的舊例。
十九日,高祖入屯閱武堂。
下令說:“皇室缺少造化,導緻兇殘昏庸,災禍殃及動植物,殘虐施給人和鬼,宗廟社稷危險,好像要掉下來一樣。
我身為皇家宗室,接受先王的囑托,受命守衛邊疆,與敵軍在萬裡長的戰線上作戰,回顧遺言,看看現在的情況,滿目傷心事。
所以順從尊主的意願,磨砺舍生忘死的意志。
雖然重新改元,命運有了繼續,但君王醜惡專橫,于是在京城舉義旗。
毅然起來操持戈矛,克服消滅災難。
暴虐的政治橫行,時間很長,同惡人混在一起,想必不止一家一族。
仰奉朝廷的命令,任務在于專征,思忖傳播皇帝的恩澤,遍及普天下的各個地方。
凡是缺失不對的地方,都重新開始。
可以大赦天下。
惟有王..之等四十一人不在赦免之列。
” 又下令說:“設立司牧等官,不是為了搜刮物資以養生;治理民衆就像治理病傷,怎能肆意妄為縱容殘暴。
廢掉的東昏侯丢棄天常,自絕宗廟。
窮兇極惡,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沒有比他更嚴重的。
征賦無常法,嚴苛殘酷尤為突出明顯。
修建的宮殿用絲綢刺繡,狗和馬吃豆粟,征發百姓充任維修和建築勞役。
一年四季流離失所,瘟疫流行,轉移時病死在溝渠,都無力救恤,腐朽的肉,幹枯的骨,鳥鸢都感到厭惡。
加上天災人禍,多次焚燒宮掖,官府的公署,連一尺長的椽子也沒留下來,悲傷超過了《黍離》,痛苦如同《麥秀》。
因而使億萬人離心,強大的侵犯弱小的,百姓有何罪,使得生靈塗炭!現在賢明戰勝昏暗,大道公行,思治的百姓,歸附者一天比一天多。
擔心自己德力寡薄,當任如此大的寵愛,雖值中興之運,艱難如同初創時一樣多,想闡揚皇德,讓國運重新開始。
凡是昏暗的制度、錯派的賦稅、過重的刑罰、無理的徭役,都應檢查淵源,全都廢止。
那些散失和損耗的東西,認真列舉分類,全都遵從以前的慣例。
” 又說:“永元年間,大政解體,政出多門,超過衛文時代;大權旁落到下官手中,與曹恭時相同。
使得宦官有父母之稱,高安有師仿堯帝的意思。
用錢可以買得官位,免除罪過。
禁锢山林川澤,開通的建議被擱置起來。
正直仁義之士多年來受到壓抑,含冤抱屈,有理不知向誰訴說。
奸吏乘機誇耀自己。
豈隻是賈生流淚,許伯哭時而已!如今理運更新,政治刑法各得其所,矯正革除流弊,的确就在今日,可遍查尚書,東昏時期訴訟不合情理及審判官拖延時間不受理的案件,仔細加以調問辯論,按實際情況上奏。
” 又下令:“起義軍凡臨戰陣亡或因病緻死者,都加以葬殓,并收養其妻兒老小。
”又下令說:“朱爵大捷中,叛逆中送死者,特允許家人前來殡葬,如果沒有親屬,或有親屬但很貧苦者,二縣長尉便派人掩埋。
建康城内,不順應天命,自取滅亡,也按同樣的方式辦理。
” 中興二年(502)正月,天子派遣兼侍中席闡文,兼黃門侍郎樂法才慰勞京城将士。
追贈高祖的祖父為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父親為侍中丞相。
高祖下令說:“統治者教化百姓,風從草上吹過,草必定會倒下,世間富饒淳厚,都由教化所至。
自永元年間以來失去德政,書籍所載沒有比這時更嚴重了,窮兇極惡,怎麼講得完。
加上在外修建璇宮,在内修建傾宮,奇技異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