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 1 莫羅茲卡
關燈
小
中
大
調皮,愛搗亂。
“米什卡……唔,唔……你這個魔鬼啊……”莫羅茲卡邊拉緊馬肚帶,一邊愛憐地唠叨着。
“米什卡……唔一嗝……上帝的小畜生……” “要論你們倆的腦袋誰的管用的話,”爆破手一本本經地說。
“你就不該騎米什卡,倒是應該讓米什卡騎你,那才是正理。
” 莫羅茲卡上了馬,快步跑出牧場。
緊挨着河邊有一條野草叢生的村路。
對岸伸展着一片浴着陽光的荞麥田和小麥田。
錫霍特一阿林山脈的蔚藍色寒仿佛在溫暖的水氣中顫動。
莫羅茲卡是第二代的礦工。
他爺爺--一個受他自己的上帝和衆人欺侮的蘇昌老大爺--還是種地的;到他爹手裡就用煤代替了黑土。
莫羅茲卡出生在二号礦井附近一座昏暗的木頭房子:那時嘶啞的早班汽笛正在嗚嗚地響着。
“男孩?……”礦上的醫生從小屋裡走出來,告訴做父親的,生下來的不是别的,是個兒子,做父親的重又問了遍。
“那就是第四個啦……”父親用無可奈何的口吻計算,“這個日子可快活啦……” 說完之後,他就套上滿是煤灰的防雨布上裝,上工了。
到了十二歲,莫羅茲卡已經習慣了聽到汽笛就起床,學了推土鬥車,說些無聊的;多半是罵人的租活,喝燒灑。
蘇昌礦場的小酒店并不比井架少。
離礦井大約一百來俄丈的地方,是山溝的盡頭,丘陵地帶的起點。
長着一層苔藓,木質堅實的雲杉,從這裡森嚴地俯視這個村鎮。
每逢灰豪蒙的有霧的早晨,原始森林裡的馬鹿便拼命叫喚,想蓋過汽笛的聲音。
裝煤的平車,順着綿延不斷的軌道日複一日地穿過山嶺之間蒼綠的鲫隙,越過陡削的山隘,向康溝子車站爬去。
山脊上塗着黑油的絞盤卷着溜滑的纜索,由于經常的緊張而抖動。
在山隘腳下芬芳的針葉林裡,随随便便造了兒所磚屋,有人在那裡不知為誰幹活,有幾個“杜鵑”①鳴着音調不同的汽笛,還有電力起重機在嗡嗡地響着。
【①一種小型機車,因為汽笛聲象杜鵑啼聲而得名。
——譯者注。
】 生活的确是很快活。
在這種生活裡,莫羅茲卡沒有去尋找新的大道,而是走着前人走過的穩妥的小路。
後來,他買了一件充緞子的襯衫和一雙喇叭口的小牛皮皮靴,逢年過節就去山村裡遊逛。
跟那裡的年輕人一塊拉手風琴,跟小夥子們打架,唱黃色小調,“帶壞”鄉下的姑娘。
在歸途中,“礦上的人”常到瓜田裡去偷西瓜和圓滾滾的牟羅瑪黃爪,跳到水流湍急的溪澗裡洗澡。
他們的快活而響亮的聲音驚動了原始森林,惹得一彎殘月從山岩後面豔羨地窺望。
河上飄動着溫暖的夜的濕氣。
後來,莫羅茲卡被關進散發出黴味、包腳布臭味和臭蟲氣味的警察署。
這事發生在四月罷工的高潮期間,那時候,渾濁得象礦下瞎馬的眼淚似的地下水,日以繼夜地順着井簡滴出來,誰也不去抽它。
他坐牢倒不是因為他幹了什麼了不起的英雄事迹,而隻是因為他喜歡信口開河。
他們想吓唬吓唬他,希望能從他嘴裡探聽出帶頭罷工的人。
莫羅茲卡跟螞蟻河上一批私酒販子一同關在一個臭氣熏人的牢房裡,對他們講了無數淫猥的故事,卻沒有洩露罷工領袖們的名字。
後來,他上了前線--被編進騎兵隊。
他在那裡,象所有的騎兵一樣,學會了瞧不起“步行的馬”①,他六次挂彩,兩次被震傷,在革命前就完全被免了兵役。
回家之後,他連續狂飲了大約兩個星期,後來跟礦上一号井的一個善良而放蕩的、不會生育的推車女工結了婚。
他做事向來不加考慮,在他看起來,生活是簡單的,毫無奧妙,就象蘇昌瓜田裡滾圓的牟羅瑪黃瓜一樣。
也許是因為這樣,一九一一八年他帶着老婆一起保衛蘇維埃去了。
不管是為了什麼,反正從此就不準他回到礦上去了,因為蘇維埃沒有能支持住,而新政權②是不太瞧得起這類人的。
【
“米什卡……唔,唔……你這個魔鬼啊……”莫羅茲卡邊拉緊馬肚帶,一邊愛憐地唠叨着。
“米什卡……唔一嗝……上帝的小畜生……” “要論你們倆的腦袋誰的管用的話,”爆破手一本本經地說。
“你就不該騎米什卡,倒是應該讓米什卡騎你,那才是正理。
” 莫羅茲卡上了馬,快步跑出牧場。
緊挨着河邊有一條野草叢生的村路。
對岸伸展着一片浴着陽光的荞麥田和小麥田。
錫霍特一阿林山脈的蔚藍色寒仿佛在溫暖的水氣中顫動。
莫羅茲卡是第二代的礦工。
他爺爺--一個受他自己的上帝和衆人欺侮的蘇昌老大爺--還是種地的;到他爹手裡就用煤代替了黑土。
莫羅茲卡出生在二号礦井附近一座昏暗的木頭房子:那時嘶啞的早班汽笛正在嗚嗚地響着。
“男孩?……”礦上的醫生從小屋裡走出來,告訴做父親的,生下來的不是别的,是個兒子,做父親的重又問了遍。
“那就是第四個啦……”父親用無可奈何的口吻計算,“這個日子可快活啦……” 說完之後,他就套上滿是煤灰的防雨布上裝,上工了。
到了十二歲,莫羅茲卡已經習慣了聽到汽笛就起床,學了推土鬥車,說些無聊的;多半是罵人的租活,喝燒灑。
蘇昌礦場的小酒店并不比井架少。
離礦井大約一百來俄丈的地方,是山溝的盡頭,丘陵地帶的起點。
長着一層苔藓,木質堅實的雲杉,從這裡森嚴地俯視這個村鎮。
每逢灰豪蒙的有霧的早晨,原始森林裡的馬鹿便拼命叫喚,想蓋過汽笛的聲音。
裝煤的平車,順着綿延不斷的軌道日複一日地穿過山嶺之間蒼綠的鲫隙,越過陡削的山隘,向康溝子車站爬去。
山脊上塗着黑油的絞盤卷着溜滑的纜索,由于經常的緊張而抖動。
在山隘腳下芬芳的針葉林裡,随随便便造了兒所磚屋,有人在那裡不知為誰幹活,有幾個“杜鵑”①鳴着音調不同的汽笛,還有電力起重機在嗡嗡地響着。
【①一種小型機車,因為汽笛聲象杜鵑啼聲而得名。
——譯者注。
】 生活的确是很快活。
在這種生活裡,莫羅茲卡沒有去尋找新的大道,而是走着前人走過的穩妥的小路。
後來,他買了一件充緞子的襯衫和一雙喇叭口的小牛皮皮靴,逢年過節就去山村裡遊逛。
跟那裡的年輕人一塊拉手風琴,跟小夥子們打架,唱黃色小調,“帶壞”鄉下的姑娘。
在歸途中,“礦上的人”常到瓜田裡去偷西瓜和圓滾滾的牟羅瑪黃爪,跳到水流湍急的溪澗裡洗澡。
他們的快活而響亮的聲音驚動了原始森林,惹得一彎殘月從山岩後面豔羨地窺望。
河上飄動着溫暖的夜的濕氣。
後來,莫羅茲卡被關進散發出黴味、包腳布臭味和臭蟲氣味的警察署。
這事發生在四月罷工的高潮期間,那時候,渾濁得象礦下瞎馬的眼淚似的地下水,日以繼夜地順着井簡滴出來,誰也不去抽它。
他坐牢倒不是因為他幹了什麼了不起的英雄事迹,而隻是因為他喜歡信口開河。
他們想吓唬吓唬他,希望能從他嘴裡探聽出帶頭罷工的人。
莫羅茲卡跟螞蟻河上一批私酒販子一同關在一個臭氣熏人的牢房裡,對他們講了無數淫猥的故事,卻沒有洩露罷工領袖們的名字。
後來,他上了前線--被編進騎兵隊。
他在那裡,象所有的騎兵一樣,學會了瞧不起“步行的馬”①,他六次挂彩,兩次被震傷,在革命前就完全被免了兵役。
回家之後,他連續狂飲了大約兩個星期,後來跟礦上一号井的一個善良而放蕩的、不會生育的推車女工結了婚。
他做事向來不加考慮,在他看起來,生活是簡單的,毫無奧妙,就象蘇昌瓜田裡滾圓的牟羅瑪黃瓜一樣。
也許是因為這樣,一九一一八年他帶着老婆一起保衛蘇維埃去了。
不管是為了什麼,反正從此就不準他回到礦上去了,因為蘇維埃沒有能支持住,而新政權②是不太瞧得起這類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