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走向一種大衆精神病學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這樣說絕不是否認安全操作的效用。
安全操作在保護個體的自尊方面通常十分成功。
如果沒有安全操作,那麼,生活在這樣一個越來越支離374破碎的社會組織中,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将會是非常困難或者不可能的。
我們(尤其是美國的民衆)在設計和傳播适當的替代物來取代當前無處不在的安全過程之前,便很可能因為喪失安全操作而使自己難以生存下去。
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隻要在年輕人為生活做準備的過程中,過去比合理預見的未來更為重要,焦慮和安全操作就會成為人類生活絕對必要的組成部分。
但是,今天,當我們每一個人都運用這一不可或缺的工具時,安全操作成了一個阻止個體發展和人類進步的車閘&mdash&mdash或許我可以用它們中比較特殊的一種來加以說明,它是我們經常可以觀察到的。
在這個例子中,我将提及所謂的選擇性忽視過程,它事實上與單純的疏忽、忽略十分不同。
通過選擇性忽視,我們會對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所做的以及所說的大量真實存在的事物不予承認,這不是因為我們與他人相互作用的區域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推論分析的過程遭到了自我系統的抵制。
清楚地認識到我們予以選擇性忽視之事物的含義,将會使得一個業已确定的處理人際情境的模式發生根本的改變,将會使我們要麼更有能力,要麼能力更差,但是,不論何種情況,它肯定不同于現在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對于大量選擇性忽視的事件進行仔細的觀察和分析,将會擴展自我系統,自我系統通常控制着意識的内容和參照過程的範圍(這種參照過程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十分有用)。
選擇性忽視這一經常重複發生的奇怪現象,就解釋了我們在無數帶有偏見的言語表達中所持有的信念(那就是關于我們自己和他人的&ldquo文飾作用&rdquo),還部分地解釋了波旁王朝家庭成員(theBourbou)注104的人物特征,他從不忘記任何事情,也從不記住任何事情。
雖然我們有理由相信,新奇的事物到了一定程度總會引發一種分離的力量,其可以感覺到的成分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害怕,但其他大量具有啟發性的觀察(它們并不具有威吓性質的新奇性和差異),卻完375全沒有告訴我們關于我們生活于其中的這個世界的情況,其原因就在于自我系統的平衡性影響&mdash&mdash形狀各異的樹木往往能反映其枝丫在發展年月中彎曲的方式。
精神病學理論超出了我們熟悉的範圍,它屬于&ldquo外國人&rdquo的世界,&ldquo外國人&rdquo的生活方式與我們相異,從而引起一種明顯的區别,即害怕和焦慮的各種表現與自我系統的活動之間的區别,尤其是那些非理性的讨厭、厭惡和反感,以及當今普遍存在的對他人的不信任。
當前的理論使得憎恨成了人際情境的一種特征,在這種情境中,當事人一次又一次地經常&ldquo引發彼此的焦慮&rdquo,并且&ldquo無法離開這一情境&rdquo,因為有一些聯結力量把它們結合到了一起。
如果聯結的力量完全在意識之外起作用,那麼,不可思議的迷戀(有時候是厭惡或反感)就可能會出現。
如果整合的力量不是十分強烈,如果情境&ldquo不是非常重要&rdquo,那麼,&ldquo或多或少具有一些隐蔽性的&rdquo、&ldquo實際上并不合理的&rdquo讨厭和不信任的輕微表現形式就會顯露出來。
所謂&ldquo實際上并不合理的&rdquo指的是一種關于讨厭或不信任的有效陳述無法得到系統的闡述。
不愉悅的&ldquo情緒&rdquo産生自某種事物,而不是産生自個體很容易就可以獲得的對于情境的認識。
讓我們根據一些完全未經加工的例子來說明這些術語的含義。
一對戀人若顯然是為了相互利用而結婚,那麼,雙方的朋友都會越來越不舒服地注意到,這兩個人在朋友面前似乎越來越多地相互羞辱對方。
這個例子就說明了一種日益增加的憎恨的整合。
另一個例子:一位母親從護士手裡接過了照料她第一個孩子的工作,她感到心煩意亂&mdash&mdash頭暈,臉色蒼白,顫抖得厲害,而且全身淌汗&mdash&mdash原因在于,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弄髒了的尿布。
顯然,她正在經曆一種不可思議的厭惡情緒,這主要是她的生活訓練問題。
還有一位母親,她發現,她15個月大的孩子正抓着明顯&ldquo勃起的&rdquo生殖器。
為此,她内心充滿了顫抖的&ldquo情緒&rdquo,這種情緒與許多人第一次想376到女巫安息日、伏都教儀式或其他民間流傳的人格化了的性罪惡(SexualEvil)時産生的迷戀和恐懼有關。
順便說一句,上述那個嬰兒由于共情而充滿了最原始的焦慮,其驚呆的程度就像頭上被榔頭敲了一下一樣;但是,如果那位母親的&ldquo反應&rdquo由于習慣或&ldquo洞見&rdquo而沒有改變的話,那麼,随着孩子逐漸地進入少年時期,他将表現出原始的生殖器恐懼症&mdash&mdash&ldquo觸摸自己的生殖器&rdquo,或者想到&ldquo觸摸自己的生殖器&rdquo,就會感到非常厭惡;并且常常會充滿活力地(如果有點冷淡的話)希望,自己可以被别人&ldquo觸摸&rdquo,進而很可能希望&ldquo觸摸&rdquo他人;在經曆了實際的經驗之後,他便會開始&ldquo讨厭&rdquo和回避他們,或者更為不幸的是,在經曆了一系列&ldquo沖突&rdquo反複之後,令人不安的厭惡感不斷地加深。
或許,現在我可以進入本章的主題了;也就是說,雖然現在沒有哪個人能夠做好充分的準備去對每個人在每一個地方的基本&ldquo生活事實&rdquo進行意義重大的探索,但在這方面還是有許多可供建設性努力的可能性&mdash&mdash如果(隻是如果)一個人通過參與觀察來仔細檢查自己的資産負債情況,而不是一味地陷入&ldquo希望得到最好&rdquo的領域。
今天,精神病學家的每一份建設性努力都是人際場操作的一種策略,人際場操作試圖确定那些阻礙患者與其他人有效合作的分離力量的領域,力求拓展患者的意識,這樣便可以排除使這種不必要的阻礙。
要建立一種面向大衆的精神病學,我們必須遵循與用于重要群體完全一樣的策略&mdash&mdash重要群體包括:家庭、社區、政治實體、地區組織、世界性集團&mdash&mdash确定那些阻礙團體之間為追求共同福利而進行整合的分離力量,找出每個團體的文化特征或亞文化特征,以及用來将其強加于年輕人身上的方法(正是這些方法長久地限制了年輕人建設性成長的自由)。
精377神病學家要治療有缺陷的患者,必須掌握的策略有:(1)闡明目前反複出現不幸活動的實際情境,從而使得有障礙的模式清晰地顯現出來;(2)發現這種波及當前和不久将來的不适當、不合宜的生活方式所産生的不那麼明顯的結果,包括醫患關系,以及患者對于這種關系所抱的期望;(3)随着不适當發展的問題
安全操作在保護個體的自尊方面通常十分成功。
如果沒有安全操作,那麼,生活在這樣一個越來越支離374破碎的社會組織中,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将會是非常困難或者不可能的。
我們(尤其是美國的民衆)在設計和傳播适當的替代物來取代當前無處不在的安全過程之前,便很可能因為喪失安全操作而使自己難以生存下去。
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隻要在年輕人為生活做準備的過程中,過去比合理預見的未來更為重要,焦慮和安全操作就會成為人類生活絕對必要的組成部分。
但是,今天,當我們每一個人都運用這一不可或缺的工具時,安全操作成了一個阻止個體發展和人類進步的車閘&mdash&mdash或許我可以用它們中比較特殊的一種來加以說明,它是我們經常可以觀察到的。
在這個例子中,我将提及所謂的選擇性忽視過程,它事實上與單純的疏忽、忽略十分不同。
通過選擇性忽視,我們會對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所做的以及所說的大量真實存在的事物不予承認,這不是因為我們與他人相互作用的區域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推論分析的過程遭到了自我系統的抵制。
清楚地認識到我們予以選擇性忽視之事物的含義,将會使得一個業已确定的處理人際情境的模式發生根本的改變,将會使我們要麼更有能力,要麼能力更差,但是,不論何種情況,它肯定不同于現在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對于大量選擇性忽視的事件進行仔細的觀察和分析,将會擴展自我系統,自我系統通常控制着意識的内容和參照過程的範圍(這種參照過程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十分有用)。
選擇性忽視這一經常重複發生的奇怪現象,就解釋了我們在無數帶有偏見的言語表達中所持有的信念(那就是關于我們自己和他人的&ldquo文飾作用&rdquo),還部分地解釋了波旁王朝家庭成員(theBourbou)注104的人物特征,他從不忘記任何事情,也從不記住任何事情。
雖然我們有理由相信,新奇的事物到了一定程度總會引發一種分離的力量,其可以感覺到的成分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害怕,但其他大量具有啟發性的觀察(它們并不具有威吓性質的新奇性和差異),卻完375全沒有告訴我們關于我們生活于其中的這個世界的情況,其原因就在于自我系統的平衡性影響&mdash&mdash形狀各異的樹木往往能反映其枝丫在發展年月中彎曲的方式。
精神病學理論超出了我們熟悉的範圍,它屬于&ldquo外國人&rdquo的世界,&ldquo外國人&rdquo的生活方式與我們相異,從而引起一種明顯的區别,即害怕和焦慮的各種表現與自我系統的活動之間的區别,尤其是那些非理性的讨厭、厭惡和反感,以及當今普遍存在的對他人的不信任。
當前的理論使得憎恨成了人際情境的一種特征,在這種情境中,當事人一次又一次地經常&ldquo引發彼此的焦慮&rdquo,并且&ldquo無法離開這一情境&rdquo,因為有一些聯結力量把它們結合到了一起。
如果聯結的力量完全在意識之外起作用,那麼,不可思議的迷戀(有時候是厭惡或反感)就可能會出現。
如果整合的力量不是十分強烈,如果情境&ldquo不是非常重要&rdquo,那麼,&ldquo或多或少具有一些隐蔽性的&rdquo、&ldquo實際上并不合理的&rdquo讨厭和不信任的輕微表現形式就會顯露出來。
所謂&ldquo實際上并不合理的&rdquo指的是一種關于讨厭或不信任的有效陳述無法得到系統的闡述。
不愉悅的&ldquo情緒&rdquo産生自某種事物,而不是産生自個體很容易就可以獲得的對于情境的認識。
讓我們根據一些完全未經加工的例子來說明這些術語的含義。
一對戀人若顯然是為了相互利用而結婚,那麼,雙方的朋友都會越來越不舒服地注意到,這兩個人在朋友面前似乎越來越多地相互羞辱對方。
這個例子就說明了一種日益增加的憎恨的整合。
另一個例子:一位母親從護士手裡接過了照料她第一個孩子的工作,她感到心煩意亂&mdash&mdash頭暈,臉色蒼白,顫抖得厲害,而且全身淌汗&mdash&mdash原因在于,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弄髒了的尿布。
顯然,她正在經曆一種不可思議的厭惡情緒,這主要是她的生活訓練問題。
還有一位母親,她發現,她15個月大的孩子正抓着明顯&ldquo勃起的&rdquo生殖器。
為此,她内心充滿了顫抖的&ldquo情緒&rdquo,這種情緒與許多人第一次想376到女巫安息日、伏都教儀式或其他民間流傳的人格化了的性罪惡(SexualEvil)時産生的迷戀和恐懼有關。
順便說一句,上述那個嬰兒由于共情而充滿了最原始的焦慮,其驚呆的程度就像頭上被榔頭敲了一下一樣;但是,如果那位母親的&ldquo反應&rdquo由于習慣或&ldquo洞見&rdquo而沒有改變的話,那麼,随着孩子逐漸地進入少年時期,他将表現出原始的生殖器恐懼症&mdash&mdash&ldquo觸摸自己的生殖器&rdquo,或者想到&ldquo觸摸自己的生殖器&rdquo,就會感到非常厭惡;并且常常會充滿活力地(如果有點冷淡的話)希望,自己可以被别人&ldquo觸摸&rdquo,進而很可能希望&ldquo觸摸&rdquo他人;在經曆了實際的經驗之後,他便會開始&ldquo讨厭&rdquo和回避他們,或者更為不幸的是,在經曆了一系列&ldquo沖突&rdquo反複之後,令人不安的厭惡感不斷地加深。
或許,現在我可以進入本章的主題了;也就是說,雖然現在沒有哪個人能夠做好充分的準備去對每個人在每一個地方的基本&ldquo生活事實&rdquo進行意義重大的探索,但在這方面還是有許多可供建設性努力的可能性&mdash&mdash如果(隻是如果)一個人通過參與觀察來仔細檢查自己的資産負債情況,而不是一味地陷入&ldquo希望得到最好&rdquo的領域。
今天,精神病學家的每一份建設性努力都是人際場操作的一種策略,人際場操作試圖确定那些阻礙患者與其他人有效合作的分離力量的領域,力求拓展患者的意識,這樣便可以排除使這種不必要的阻礙。
要建立一種面向大衆的精神病學,我們必須遵循與用于重要群體完全一樣的策略&mdash&mdash重要群體包括:家庭、社區、政治實體、地區組織、世界性集團&mdash&mdash确定那些阻礙團體之間為追求共同福利而進行整合的分離力量,找出每個團體的文化特征或亞文化特征,以及用來将其強加于年輕人身上的方法(正是這些方法長久地限制了年輕人建設性成長的自由)。
精377神病學家要治療有缺陷的患者,必須掌握的策略有:(1)闡明目前反複出現不幸活動的實際情境,從而使得有障礙的模式清晰地顯現出來;(2)發現這種波及當前和不久将來的不适當、不合宜的生活方式所産生的不那麼明顯的結果,包括醫患關系,以及患者對于這種關系所抱的期望;(3)随着不适當發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