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走向一種大衆精神病學
關燈
小
中
大
精神病學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已經不再陌生,但是,就我們的367目的而言,還必須給它下個定義。
有一種關于精神病學的含義使它成了一種關于精神障礙治療及預防的藝術,或經驗實踐的一部分。
不過,關于精神病學的這種含義與我們在這裡的主題毫不相幹。
正如這裡将要讨論的一樣,精神病學是一門科學及其相關的技術。
精神病學這門科學在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得到了滋養,在醫院和診所的環境中得到了成長,但是,這種科學隻不過是一種像西歐的地理科學一樣的精神疾病科學。
精神病患者是生活在或多或少比較一緻的文化中的特殊群體。
精神病學這門科學是從關注有精神障礙之生活方式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它自然而然會成為一種在既定社會制度中盛行之條件下的生活科學。
我相信,雖然這種說法完全不言自明,但它并不意味着某一位特定的精神病科學家需要關注社會中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
一位物理學家可能會把他在科學方面的所有努力都集中于自古以來稱之為&ldquo光&rdquo的特定方面,而且,他的這種做法還很有用。
隻要他所發現的結果是有效的物理現象,那麼,他的結果在整個物理學領域都會很有意義。
例如,他所發現的結果在波動領域可能比在引力領域具有更為豐富的意義;但是,人們在此處也許會想起對愛因斯坦預期的确證,即光在穿過引力場時會&ldquo彎曲&rdquo。
在我看來,精神病學這門普通科學所涵蓋的領域與社會心理學所研究的領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樣的,因為我們必須将科學精神病學定368義為是關于人際關系的研究,并最終需要使用一種我們現在稱之為場論(fieldtheory)的概念框架。
從這樣一種觀點出發,人格被視為是有前提的。
可以進行研究的是過程的模式,這些過程的模式是特定周期性情境或場中人格互動的特征,而這些情境或場中也&ldquo包括&rdquo觀察者。
由于任何一個參與觀察的人隻能研究一定數量的情境或場,而這有限的情境或場絕不能代表人類生活整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因此,他便無法揭示自己的所有人格,而且,&ldquo他對自己的了解&rdquo也将由于界定不清的因素或實際上沒有注意到的因素而始終有點不完整,且帶有各種偶然性。
他對&ldquo他人&rdquo所作的概括也必然甚至更為不完整,更具偶然性。
觀察者(即,收集精神病學數據過程中用到的一種裝置)因此可以被視為僅僅是一種在理解上并不完善的工具,運用這種工具所得到的一些結果可能具有一定的誤導性。
這個結論可能會被一些人利用來禁止發展一種科學的精神病學,更談不上一種适用于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人的精神病學了。
它無疑會禁止對精神病學的當前狀态産生任何自負的态度,但是,人們很可能已經注意到,每一門科學一直以來&mdash&mdash而且,不那麼明顯的是,至今依然&mdash&mdash都處于相同的境地。
人們也可能注意到,即便對内燃機的原理一竅不通,也不會妨礙一個人很專業地駕駛汽車,盡管如果一個人匆忙之中誤用易爆物來代替汽油,則他所要付出的代價是昂貴的。
現在,我試圖在一般精神病學的領域内确定一個位置,由此出發,我将着手對世界的圖景作一臨時性的合理概括。
人們能夠觀察和分析的事物,最終都将變成一個關于緊張和能量轉化的問題,後者中有很多都是明顯的行動(actions),但是,正如我們所說,也有不少是在内心進行的模糊的活動。
任何人隻要審視一下自己的過去便可以發現,令人真正感到吃驚的是,構成其生活的緊張模式和能量轉化模式,實際上是他在一個369具有特定期望的社會裡接受生活教育的問題。
如果他聰明的話,他也能注意到他的教育者的期望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合宜的成分;他發現,對于在他業已介入的團體中生活,他還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果他具有哲學的傾向和曆史的頭腦,那麼,他便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缺乏充分準備這一要素,正是處于每一個擴展世界聯系以及随之而來的加速社會變革的時期的人們的特征。
如果他對精神病學感興趣,那麼,幾乎可以肯定地說,他将開始考慮預見在決定能量轉化的适當性和合宜性,以及他相對于情境(在這些情境中,他發現自己已經與重要他人緊密聯系到了一起)的真實需要而做出之外顯活動和内隐活動方面的作用。
在這裡,我想略微談一談我所認為的人類特征中最為顯著的特征,也就是人們常常說到但闡釋得有些模糊的抱負、預期和期望的重要性,這些抱負、預期、期望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個詞語就是預見,它的顯著影響在于使得不久的将來成為解釋人類事件中的一個完全真實的因素。
我希望,你們不要認為我在這裡所介紹的顯然是一些目的論的東西:我要說的是,環境并不幹預一個人帶着他的過去、現在和不久的将來生活,所有這一切在解釋他的思維和行動方面都顯然是相關的;不久的将來(nearfuture)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遙遠的未來則就沒有太大的影響了。
請注意,我說過&ldquo環境并不幹預&rdquo這樣的話。
這句話來自于對幹預的研究,幹預通常會減弱或者說改變預見的功能性活動,使得人性随着與他人的交往而更加清楚地顯示出來。
我們假設,一切生物緊張都來自有機體整個空間範圍&ldquo内部&rdquo以及/或者&ldquo外部&rdquo的事件進程。
人類的緊張也不例外,但是,有一種人類緊張&mdash&mdash一種非常重要的緊張&mdash&mdash緊随某種特定的事件而來,對于這些事件的體驗,幾乎可以說是人類所特有的。
正因為這一個重要的例外,我們便可以認為,緊張是特定能量轉化的需要(這些能量轉化可以驅散緊張),期間通常伴随着一種&ldquo心理狀态&rdquo的改變(即,一種意識的改變),對此,我們可以用滿足370(satisfaction)這個綜合的術語來加以概括。
因此,對于特殊的緊張來說,可以感覺到的成分[我們稱之為饑餓(hunger)],可以通過包括取食在内的活動而得到愉悅的滿足。
我們的饑餓并不是緊張,緊張并不僅僅隻是一種&ldquo心理狀态&rdquo或意識中的一種現象,從任何簡單的時空意義上說,它也不完全是我們的&ldquo内部活動&rdquo。
但是,出于實用的目的,我通常可以相信這種特定的&ldquo心理狀态&rdquo,以完美地符合我對食物的需要,并&ldquo決定去吃東西&rdquo或者&ldquo決定去吃晚飯&rdquo,或者意識中會出現其他某種&ldquo想法&rdquo,這種想法聽起來就好像是有一種被稱之為&ldquo我&rdquo(I)的東西正指示某種其他東西[也就是&ldquo我自己&rdquo(myself)]為&ldquo我的饑餓&rdquo做點什麼事情,同時我還相當肯定,當這一操作完成以後,我将感到更加舒适。
不論&ldquo一個人的頭腦中&rdquo可能出現什麼樣的盛況或情形,對食物的需要
有一種關于精神病學的含義使它成了一種關于精神障礙治療及預防的藝術,或經驗實踐的一部分。
不過,關于精神病學的這種含義與我們在這裡的主題毫不相幹。
正如這裡将要讨論的一樣,精神病學是一門科學及其相關的技術。
精神病學這門科學在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得到了滋養,在醫院和診所的環境中得到了成長,但是,這種科學隻不過是一種像西歐的地理科學一樣的精神疾病科學。
精神病患者是生活在或多或少比較一緻的文化中的特殊群體。
精神病學這門科學是從關注有精神障礙之生活方式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它自然而然會成為一種在既定社會制度中盛行之條件下的生活科學。
我相信,雖然這種說法完全不言自明,但它并不意味着某一位特定的精神病科學家需要關注社會中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
一位物理學家可能會把他在科學方面的所有努力都集中于自古以來稱之為&ldquo光&rdquo的特定方面,而且,他的這種做法還很有用。
隻要他所發現的結果是有效的物理現象,那麼,他的結果在整個物理學領域都會很有意義。
例如,他所發現的結果在波動領域可能比在引力領域具有更為豐富的意義;但是,人們在此處也許會想起對愛因斯坦預期的确證,即光在穿過引力場時會&ldquo彎曲&rdquo。
在我看來,精神病學這門普通科學所涵蓋的領域與社會心理學所研究的領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樣的,因為我們必須将科學精神病學定368義為是關于人際關系的研究,并最終需要使用一種我們現在稱之為場論(fieldtheory)的概念框架。
從這樣一種觀點出發,人格被視為是有前提的。
可以進行研究的是過程的模式,這些過程的模式是特定周期性情境或場中人格互動的特征,而這些情境或場中也&ldquo包括&rdquo觀察者。
由于任何一個參與觀察的人隻能研究一定數量的情境或場,而這有限的情境或場絕不能代表人類生活整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因此,他便無法揭示自己的所有人格,而且,&ldquo他對自己的了解&rdquo也将由于界定不清的因素或實際上沒有注意到的因素而始終有點不完整,且帶有各種偶然性。
他對&ldquo他人&rdquo所作的概括也必然甚至更為不完整,更具偶然性。
觀察者(即,收集精神病學數據過程中用到的一種裝置)因此可以被視為僅僅是一種在理解上并不完善的工具,運用這種工具所得到的一些結果可能具有一定的誤導性。
這個結論可能會被一些人利用來禁止發展一種科學的精神病學,更談不上一種适用于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人的精神病學了。
它無疑會禁止對精神病學的當前狀态産生任何自負的态度,但是,人們很可能已經注意到,每一門科學一直以來&mdash&mdash而且,不那麼明顯的是,至今依然&mdash&mdash都處于相同的境地。
人們也可能注意到,即便對内燃機的原理一竅不通,也不會妨礙一個人很專業地駕駛汽車,盡管如果一個人匆忙之中誤用易爆物來代替汽油,則他所要付出的代價是昂貴的。
現在,我試圖在一般精神病學的領域内确定一個位置,由此出發,我将着手對世界的圖景作一臨時性的合理概括。
人們能夠觀察和分析的事物,最終都将變成一個關于緊張和能量轉化的問題,後者中有很多都是明顯的行動(actions),但是,正如我們所說,也有不少是在内心進行的模糊的活動。
任何人隻要審視一下自己的過去便可以發現,令人真正感到吃驚的是,構成其生活的緊張模式和能量轉化模式,實際上是他在一個369具有特定期望的社會裡接受生活教育的問題。
如果他聰明的話,他也能注意到他的教育者的期望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合宜的成分;他發現,對于在他業已介入的團體中生活,他還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果他具有哲學的傾向和曆史的頭腦,那麼,他便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缺乏充分準備這一要素,正是處于每一個擴展世界聯系以及随之而來的加速社會變革的時期的人們的特征。
如果他對精神病學感興趣,那麼,幾乎可以肯定地說,他将開始考慮預見在決定能量轉化的适當性和合宜性,以及他相對于情境(在這些情境中,他發現自己已經與重要他人緊密聯系到了一起)的真實需要而做出之外顯活動和内隐活動方面的作用。
在這裡,我想略微談一談我所認為的人類特征中最為顯著的特征,也就是人們常常說到但闡釋得有些模糊的抱負、預期和期望的重要性,這些抱負、預期、期望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個詞語就是預見,它的顯著影響在于使得不久的将來成為解釋人類事件中的一個完全真實的因素。
我希望,你們不要認為我在這裡所介紹的顯然是一些目的論的東西:我要說的是,環境并不幹預一個人帶着他的過去、現在和不久的将來生活,所有這一切在解釋他的思維和行動方面都顯然是相關的;不久的将來(nearfuture)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遙遠的未來則就沒有太大的影響了。
請注意,我說過&ldquo環境并不幹預&rdquo這樣的話。
這句話來自于對幹預的研究,幹預通常會減弱或者說改變預見的功能性活動,使得人性随着與他人的交往而更加清楚地顯示出來。
我們假設,一切生物緊張都來自有機體整個空間範圍&ldquo内部&rdquo以及/或者&ldquo外部&rdquo的事件進程。
人類的緊張也不例外,但是,有一種人類緊張&mdash&mdash一種非常重要的緊張&mdash&mdash緊随某種特定的事件而來,對于這些事件的體驗,幾乎可以說是人類所特有的。
正因為這一個重要的例外,我們便可以認為,緊張是特定能量轉化的需要(這些能量轉化可以驅散緊張),期間通常伴随着一種&ldquo心理狀态&rdquo的改變(即,一種意識的改變),對此,我們可以用滿足370(satisfaction)這個綜合的術語來加以概括。
因此,對于特殊的緊張來說,可以感覺到的成分[我們稱之為饑餓(hunger)],可以通過包括取食在内的活動而得到愉悅的滿足。
我們的饑餓并不是緊張,緊張并不僅僅隻是一種&ldquo心理狀态&rdquo或意識中的一種現象,從任何簡單的時空意義上說,它也不完全是我們的&ldquo内部活動&rdquo。
但是,出于實用的目的,我通常可以相信這種特定的&ldquo心理狀态&rdquo,以完美地符合我對食物的需要,并&ldquo決定去吃東西&rdquo或者&ldquo決定去吃晚飯&rdquo,或者意識中會出現其他某種&ldquo想法&rdquo,這種想法聽起來就好像是有一種被稱之為&ldquo我&rdquo(I)的東西正指示某種其他東西[也就是&ldquo我自己&rdquo(myself)]為&ldquo我的饑餓&rdquo做點什麼事情,同時我還相當肯定,當這一操作完成以後,我将感到更加舒适。
不論&ldquo一個人的頭腦中&rdquo可能出現什麼樣的盛況或情形,對食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