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精神疾病的後期表現:類偏執狂和偏執狂

關燈
rdquo,因為他覺得,在我感到厭煩的情境裡,他那些所謂&ldquo疾病&rdquo的征象就會開始活躍起來。

    不過,我的朋友是一個特例,因為一般情況下,患有疑病症的人不會表現出非凡的天賦、廣泛的興趣,或者諸如此類的現象。

    另一方面,他十分關注自己的脈搏和心率,把它看做自己心髒是否出現嚴重問題的證據。

    有時,他可能也會十分關注自己的消化情況,在我看來,這種關注要普遍得多。

    此外&mdash&mdash我不确定這一點是否常見&mdash&mdash他還非常關注自己泌尿生殖系統的感覺或感覺缺失。

     因此,在這些深刻而又專注的先入之見中,個體實際上喪失了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其意識的參照過程過分地集中于細小的征象(這裡所謂的征象是指人體組織某個地方進行着的某種現象)。

    或許,我隻要提供一個例子,便可以澄清我在這裡所讨論的内容。

    例如,許多年輕人有着非常不幸的經曆,他們在社交方面極度孤立,已邁入精神分裂的病程,他們對自己的生殖器十分敏感,常常表現出某種類型的疑病性先入之見。

    這種先入之見具有下列性質:當他緊張時,他的膀胱壁就會緊張,從而對尿道括約肌形成較強的壓力。

    如果在那個時候分散他的注意力,按照一般的模式,他的括約肌就可能會松弛下來。

    尿液就會從膀胱裡面排出,進入前列腺尿道,産生一種排尿的迫切感。

    但是,在我們正在讨論的這個具有特定類型的疑病症患者身上(他懷疑自己的生殖器有病),上述一系列生理反應就不一定能完成。

    盡管尿液從膀胱進入前列腺尿道,但由于那個人處在了一種新的緊張狀态之中,結果分散了需要排尿的注意力。

    過了一會兒,這個人開始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這種在他看來非常可怕的經驗之中,他覺得有精液從尿道口洩出;事實上,他可能真的對陰莖進行過檢查,可能會看到一些濕潤的物質黏附在陰莖的尿道口上。

    在他看來,這就是他喪失活力的357證據&mdash&mdash因為精液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

    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太過分心、太多專注,以至于注意不到自己的排尿行為。

    現在,這種情形發展到了這樣的程度,即它真的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那個人經常處于焦慮狀态之中,擔心由于精液的流失而喪失活力;無論何時,隻要他在與别人接觸時或思想上稍有分心,便可能散失活力,因為思想上的分心會導緻内部括約肌的松弛;于是随着尿液進入前列腺尿道,又會引發那種深刻的先入之見,認為精液的流失将會喪失活力。

    這是疑病症的一個例子。

    我對它十分感興趣,以至于不厭其煩地去計算它的發生頻率。

    我可以向你們保證,與其他一些疑病症的例子相比,上述病例在結構上并不複雜,但它實際上卻占據了那些垂頭喪氣的人們所有醒着的時間。

     現在,我想讨論一個特例,在這個特例中,社會性孤立狀态與疑病性先入之見結合到了一起(後者是自我系統中分裂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個方面,我們必須記住,除了分裂的動機系統以外&mdash&mdash這裡的所謂分裂,意指與意識内的表征完全割裂&mdash&mdash還有一個包含分裂過程的複雜系統,它維持着這種分裂。

    換句話說,一個人的自我系統中如果不具備大量的預防裝置,以避免任何突如其來的分裂的沖突,那麼,他便會去維持分裂。

    通常情況下,這些疑病性興趣是分裂系統的組成部分,個體總會預期這些興趣會變得很極端且具有吸引力,此時,人際關系的現實會使得分裂中的某些東西變得活躍起來。

    這種情況在我剛才提到的那群年輕人中可以得到證實。

    對于這些經典的情況,漫不經心的精神病醫生可能會說患者&ldquo受阻了&rdquo。

    換句話說,當精神病醫生和患者之間的談話進入這樣一個領域,即這個領域可能會由于某次偶發事件而引發了患者身上的358分裂傾向時,患者便深深地專注于這樣的事實:他現在正在喪失一些活力。

    但是,由于這種想法始終與不可思議的情緒聯系在一起,因此患者不可能向精神病醫生說明這一情況。

    無論如何,患者都會覺得這與他正在談論的事情完全無關。

    所有這一切都伴随着一種不悅的情緒,而且具有一種先入之見的力量,緻使他完全遺忘了正在談論的東西。

    于是,精神病醫生不得不從頭開始,如果醫生和患者再次到了第一次出現&ldquo受阻&rdquo的地方,受阻的情況很可能就會再次出現。

    當然,醫生和患者要想到達這個受阻的地方是不大可能的,因為病人已經受到警告,隻要一從頭開始,病人就已受阻了。

     &ldquo受人利用&rdquo 現在,我要讨論的問題乍一看與我剛才讨論的内容相距甚遠,但實際上,兩者之間有着緊密的關聯。

    我将要描述的這種經驗通常被稱為&ldquo受人利用&rdquo。

    這很可能是每個人都經曆過的經驗,而且,在有些人的經驗裡,它非常悲傷,而且經常發生。

    例如,有些關于這種經驗的不那麼重要的包括在房地産領域裡上當受騙或受到欺詐。

    但是,我在這裡所關注的是那些隻有當某個人利用你時才會發生的情形,這個人所采取的方法是先引導你暴露弱點;一旦你暴露了弱點,他就會取笑你,或者幻想着你正遭人取笑,從而讓你産生一種羞辱感。

    我确信,你們中間的大多數人都至少可以回憶起這樣一個人,他曾在你過去的生活裡,為某種惡意的預謀所驅使,時而誘使你做某事或說某事,然後因為你所說的或做的來取笑你。

    在成年人的生活中,你有時候也會發現自己陷入了這樣的境地;但現在,你也許能夠做到十分沉着冷靜,謹慎行事,并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以至于你越是這樣,便越可能遵循早期的模式,即越懷疑别人是否在捉弄你;至少那是常見的衰減。

     有關真實或幻想的取笑的讨論似乎是讨論&ldquo投射&rdquo的一個好起點。

    當我們359不确定人們究竟是欽佩我們還是取笑我們時,我們可能會難以對這一情境和&ldquo投射&rdquo的通常含義之間做出區分。

    不過,我想先評論一下&ldquo投射&rdquo這個術語的廣泛用法。

    一開始,我們在一切人際關系方面都有投射。

    我們試圖預見活動,我們會把該活動預見為某個具體的人的活動,這種預見本身便是一種投射。

    由此可見,預見常常被用于這樣的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你會全身心地投入,并且認為把你引入這一情境的人此時會高興地把這件事情告訴他人。

    但是,&ldquo投射&rdquo這個術語(就像它在精神病學中的通常用法)似乎意味着&mdash&mdash如果它确實意味着什麼的話&mdash&mdash我們投射了錯誤的東西。

    例如,當我對你抱有好感時,你卻将惡意、憎恨和蔑視投射于我!正如我們好言勸誡酒鬼時所遭遇的情形那樣。

    我想要強調的一點是,預見的程度可以是良好的、适當的和合宜的,也可以是不良的、不适當的,這兩種情況因人而異,也視情境的不同而不同,它取決于在個體身上起作用的動機情結、對方身上的動機情結、個體是否疲勞以及個體近期的狀态等。

    我已經說過,長期低自尊的人總是預期别人不會給他有利的評價,而且,我認為,投射的機制并不能說明許多事件的原因。

     分裂的失敗 現在,我想考慮一種特别重要的情境,它在那些長期低自尊且一直被利用的人身上作為一種特例而産生。

    而且,它是一種情境,在該情境中所揭示出來的弱點實際上也包含了人格分裂系統的某些證據。

    在這些例子中,一個人被引導着暴露出弱點的經驗&mdash&mdash不論是短暫的還是長久的&mdash&mdash往往伴随着某種程度的不可思議情緒,即敬畏、畏懼、厭惡和恐怖。

    這些情緒在許多方面都近似于個體人格中所表現出來的分裂成分,除非他陷入了某種精神分裂症的白日夢狀态。

    因此,這些情形既可能是意識領域内人格之&ldquo非360我&rdquo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