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前青年期

關燈
期經驗,當然是指8歲以下的經驗。

    但是,作為一名人類學家,不論他在什麼地方工作,他都能明顯地觀察到這樣一個事實,即由仆人帶大的特權階層的孩子,長大後并不會成為像仆人一樣的人。

    對于人類學家來說,要想調和這種對早期經驗的着重強調,恐怕就有點兒困難了。

    我到目前為止所進行的研究工作十分清楚地表明,盡管早期經驗确實起着許多作用&mdash&mdash正如我迄今為止一直試圖表明的那樣&mdash&mdash但是,人際關系能力的發展絕非某個時期(譬如,在少年時代)可以完成的事情。

    絕對不是這樣。

    甚至可以說,即使前青年期是人格發展中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階段,但它也不是最後的階段。

     前青年期的社會 除了某些農村社區之外,在前青年期的發展中至少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即形成了社會學家長期以來所謂的&ldquo團夥&rdquo(thegang)。

    我在這裡打算再次以前青年期的男青年為例,因為到此為止,文化方面的差異,使得我難以作出系列的陳述,即難以同時兼顧男青年和女青年。

    前青年期的人際關系主要是(而且非常重要的是)兩人團體(two-groups);但是這些兩人團體往往是連鎖的。

    換句話說,比如A和B兩個人是好朋友。

    A同時發現C身上有許多值得仰慕的東西,而B在D身上發現了許多值得仰慕的東西。

    此外,C和D也各有自己的摯友,因此,這種兩人團體的所有成員之間都存在着某種有趣的聯結。

    通常情況下,某個特定的青年由于他在前面的階段非常幸運,便逐漸被許多其他青年視作模範人物;于是,他将成為第三個成員,你可以說,他将成為許多三人團體(three-groups)中的第三個成員。

    這些所謂的三人團體,是由一個兩人團體和這個幸運的青年組成。

    與此同時,這第三個成員也可能會擁有一名摯友,就像在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一樣。

    因此,這些關系密切的兩人團體(它們在糾正早期偏差方面極其有用)往往同時也會傾向于通過某個人或某些人(這些人從某種重要的意義上說是領袖)而聯結起來。

    讓我附帶地說一句,我們中間有許多人總是用政治術語來考慮&ldquo領袖&rdquo這個詞,即根據&ldquo影響&rdquo和&ldquo有影響的人物&rdquo來考慮。

    但是,我們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影響往往都是由有影響的人物在某些明顯的領域内施加的,而不是要人們去做領袖想做的事。

    事實上,領袖現象(leadershipphenomena)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mdash&mdash這個領域在前青年期開始變得極其重要&mdash&mdash乃是民意領袖(opinionleadership);了解這一點,并發展出一些技術來對它進行整合,可能是一個人未來發展的希望之一。

     由此可見,某些人在前青年期的社會中會凸顯出來,坐上了領導的位子。

    其中,有些人能夠讓其他人為了共同的目标或共同的目的(有時候,這個共同的目标或目的也可能是犯罪等)而合作,以相互理解和相互賞識的方式一起工作。

    也有一些人,作為領袖人物,他們的觀點逐漸成為團體中大多數成員的觀點,它們可能就是所謂的民意領袖了。

    這種類型的領導,其某些方面是可以測量的,某些方面則不可測量。

    它的一個可以合理測量出來的方面是,他們的發展與其智力能力相結合,使得他們具有了将事實與民意相區分的能力,從而往往被其他人認為是消息靈通人士,他們在特定階段對大家感興趣的事物持有正确的想法,從而能為其他人所采納,尤其是為那些不幸處于人格失常狀态中的人所采納。

    當這些民意領袖專注于思考時,便是團體成員面臨嚴重問題的時候。

    在這個發展階段,對于人類未來的普遍的不安全感達到很高水平,當嚴重問題産生時,不論它們是發生在前青年期團體中,還是發生在整個社會中,這種不安全感的水平都會增加。

    正是在那些時期裡,或許有超過半數的統計人口&mdash&mdash由于缺乏信息、缺乏訓練,以及個人生活中所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困難(這些困難會導緻大量的焦慮,它們進而會妨礙幾乎所有有用的事情)&mdash&mdash不得不向民意領袖尋求諸如使人放心的觀點或頗具才華的遠見卓識等。

    因此,前青年期人格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是領導&mdash被領導關系(leadership-ledrelationships)模式的發展。

    在任何一個社會組織中,這些關系都至關重要,而且,這些領導&mdash被領導的關系,相對來說,在社會的民主結構中具有極大的重要性,至少從理論上講是這樣的。

     我在前面已說過,對前青年期這個階段來說,可以說是第一次出現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個人對其價值的一緻證實。

    有些兒童确實是幸運的,這是事實;因為通過在家裡和學校裡受到的一些影響,他們對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價值是相當肯定的。

    但是,也有許多人卻以悲哀的狀态進入前青年期,對于這樣一種悲哀的狀态,成年人往往會把它描述成&ldquo逍遙法外&rdquo。

    換句話說,他們不得不發展出如此非凡的欺騙和誤導他人的能力,以至他們沒有機會去發現自己真正擅長的方面。

    但是,在前青年期這種親密的交往過程中&mdash&mdash有些青少年甚至還會一起做白日夢,他們可以兩個人一起接連幾個小時不斷地進行一種自發的神話般的想象&mdash&mdash在這種認為其他夥伴是正确的以及其他夥伴認為自己也是正确的新必然性中,有關人格之真正價值的一些不确定性,以及在少年時代存在的欺騙他人的自欺欺人的舉動,都可以通過改進摯友之間的交流來得到糾正,當然也可以通過團體中發展起來的協作關系來得到糾正,盡管這兩種方法程度不一,但都是有價值的。

     反常的類型及其矯治 接下來,我們可以來看一下,有些心理反常的少年,他們可以從這種對親密關系之需要的成熟,以及前青年期的社會化中獲得非常顯著的有益結果,而且,事實上,這些心理反常的少年可以在這個階段被引導到正确的道路上來,朝着健康的人格方向發展。

    例如,有一些以自我為中心(egocentric)的人,他們從童年期到少年時代,一直保持着無限制的期望,即期望他人一直關注他并給他提供服務。

    在你所認識的這些人中,有些人一遇到不稱心的事情就會發火,有些人則在某些情況下會大發脾氣。

    如果這些少年的家庭所産生的影響非常大,緻使學校環境(schoolcommunity)中的許多成年人在&ldquo破除&rdquo他們這些令人不滿的&ldquo習慣&rdquo方面猶豫不決的話,那麼,對他們來說,進行有效轉變的最後機會就隻有建立在前青年期與一名摯友友好相處的需要基礎之上了。

    有些少年已被其他少年劃入徹頭徹尾的壞少年一列;那麼,其他少年來就會明顯地傾向于回避他們,排斥他們,盡管有時候也需要順應他們,但這種需要主要是由家庭影響強加給他們的。

    在前青年期,這種人将與其他一些壞少年(這些壞少年也或多或少地處于被排斥的地位,或者說他們已經處于少年社會群體之外)建立起摯友關系,這是很有可能的。

    這種情況看起來似乎不太好;而且,在有些情況下,情況肯定不好,對此,我将在後面加以說明。

    但是,不管怎麼說,它總比以前的情況好得多。

    這種類型的人與其他人一樣,也會度過相對短暫的前青年期;當他們從前青年期走出來,便已經很少傾向于期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