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少年時代
關燈
小
中
大
的發展方面&mdash&mdash我們通常所說的人格發展&mdash&mdash有的人處于優越地位,有的人一般,有的人則不幸地處于劣勢地位。
換句話說,有的人在理解和創造新人際關系模式方面能力顯著,而有的人則達不到平均水平,也就是說,在人際關系發展方面實際上是落後的。
對于一名少年來說,在人際關系發展領域落後于他人,可能有着非常實際的原因,例如,他在關鍵時期健康不佳,經常休學,或者有什麼事情阻礙了他參加一些比賽,而這些比賽在那個特定的學校群體生活中享有較高的聲望。
這種情況也可能由于社會障礙(socialhandicaps)而發生;這種社會障礙可能包括某個人的父親由于是街坊中的一名酒鬼而聲名狼藉,諸如此類的情況還包括一個人十分不走運,莫名其妙便沾了社會障礙的邊。
在以往的年代裡,也許沒有什麼事情比你母親離婚、再嫁這個事實更緻命的了。
所有這些情況都可能實實在在地提供一大障礙,以至個體在社會适應方面發展得相當緩慢。
這些社會障礙中有一些是十分真實的。
事實一次又一次地證明,有一種情況在少年的成長史中是具有災難性的,那就是父母的社會流動性,它使得孩子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從一所學校轉到另外一所學校,這樣,孩子常常就會作為一名陌生人被介紹給其他少年。
如果一個人在少年社會中不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很幸運,加之其他情況都相當,那麼,在整個少年時代能夠一直待在某個少年團體之中便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了,或者,一直待在那個少年團體内直到少年時代的尾聲,也肯定是件好事。
不然的話,少年在獲得人際交往的能力方面(這種人際交往的能力在少年時代處于最佳的狀态)就會處于相當的劣勢。
當然,如果一個人在少年團體内處于十分不幸的境地,那麼,擺脫這種處境便是十分幸運的事。
但是,不斷轉學&mdash&mdash對于從事服務行業的人來說,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mdash&mdash會在這個發展階段以及随後的發展階段造成很大的障礙。
學會輕視 除了上述所有情況之外,還存在一些較為含糊的因素,似乎可以這樣說,這些較為含糊的因素有可能會使得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處于落後狀态。
關于一個人的聲譽,尤其是關于一個人在少年時代得益的多少,始終存在着來自父母的相當重要的影響。
我在這裡所舉的一個特殊例子隻是父母可能施加的許多不幸影響中的一種而已,這種影響将傾向于損害少年時代的利益。
這是父母關于安全操作的一種病态表現,也就是教導少年去輕視别人&mdash&mdash這在美國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
例如,它有可能是家裡某個重要人物對待一名少年之&ldquo不幸&rdquo(譬如說該少年表現平平而不是出人頭地)的方式。
由于父母一直輕視所有讓他或她感覺不舒服的人,因此便會發生這種情況。
此外,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還可能是由于父親、母親或父母雙方因少年交往的性質而感覺受到了威脅,從而在對教師和其他人進行比較後便對他們(教師和其他人)表示輕視。
這種輕視實際上就像街道上的灰塵&mdash&mdash它無處不在。
也許,這種态度在少年時代并不像此後那樣具有災難性;但它在此後的任何時候都具有很大的災難性。
如果你為了維護自尊而把其他人拉下來的話,那麼,你在很多方面都會特别不幸。
既然你不得不通過指出周圍所有人都一文不值來維護自己的個人價值感,那麼,你反而得不到任何有說服力的資料來證明你具有個人價值感。
于是,情況便逐漸演化成了&ldquo我不像其他豬猡那樣糟糕&rdquo。
如果說成為一個人是美好的事情,那麼,做豬猡中一隻最好的豬猡,就不是促進任何事情(除了安全操作外)的特别好的方法了。
當一個人以上述方式獲得安全感時,它摧毀的恰恰是人類中最根本的東西&mdash&mdash人際關系所具有的充滿活力的作用。
在少年時代,這種安全操作會幹擾對個人價值的恰當分析,這是真實存在的,也很有意義。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男孩做得很好,小威利把這件事報告給了媽媽,而媽媽卻立即把這個男孩和他的家人說得一無是處,那麼,這往往就表明,小威利關于他的夥伴如何行事的印象是毫無根據的,或者,那個夥伴的行為方式不應該得到老師的獎賞。
換句話說,這種做法導緻個體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分辨是非善惡。
正如我已多次強調過的,向人類榜樣學習極其重要;但是,每一個看似值得仿效、能夠從其身上學到東西的榜樣,都被降至毫無重要性或價值可言。
那麼,究竟誰将成為學習的榜樣呢?我認為,家長與少年相處的不适當、不合宜和無效的行為很可能是最成問題的&mdash&mdash對任何表現突出的人都持普遍的诋毀和輕視态度,會妨礙對個人價值進行鑒别的健康發展。
正是以這種方式,父母有可能會非常顯著地阻礙其子女個人價值标準的&ldquo健全&rdquo發展。
從某種程度上說&mdash&mdash不包括其随後人格發展時期擁有極其好運的情況&mdash&mdash他們确實會使自己的孩子永遠都超越不了别的兒童。
生活中的定向概念 到了少年時代末,如果運氣好的話,少年便會發展到這樣一種程度,即他可以恰當地用生活定向(orientationofliving,這是我所運用的術語)的概念。
一個少年在生活中往往會被定向到這樣的程度,即他已能夠系統地闡釋或者很容易被導向系統地闡釋以下類型的資料(或者對這些資料有自己的洞見):整合傾向(或整合需要),它們通常是個體人際關系的特征;适合于滿足上述傾向或需要并相對沒有焦慮的環境;多少有些長遠的目标,為了實現這一目标,一個人将走在間發性機會的前面,以滿足或提高個人的威望。
我認為,一個人在生活中恰當定向的程度,是我們在談論一個人&ldquo整合得多麼好&rdquo,或者他的&ldquo性格&rdquo是好、壞,還是無所謂好壞時,表明我們心中所想的最好方式。
實際上,相比于兒童(他們不可能在這樣一個大千世界裡有任何的生活定向),少年更有機會去體驗大量的社會經驗。
隻要少年知道(或者很容易被引導得知),哪些需要會促進自己與他人之間關系,在何種情況下,這些需要&mdash&mdash别管這些需要是對聲望的需要,還是其他的需要&mdash&mdash是合适的,而且相對來說既容易滿足而又不傷害自尊,隻有到了這樣的程度,這個人才算是步入了社會化。
如果這種情況确實成功地發生的話,那麼,他就不可避免地會确立起一些東西,事實上,我們可以稱這些東西為他的價值觀,通過追求這些東西,他便不會為其他随之出現且有可能獲得的東西所左右;換句話說,生活中良好定向的一個顯著方面在于,預見決定對間發性機會之把握的程度。
如果拒絕為少年提供生活中良好定向的機會,那麼,他将由此表現出一種可悲的特征:他會急于得到認可,不考慮他人當時的想法,以至于人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他活着僅僅是為了被喜歡,或者僅僅是為了娛樂。
有些時候,恐怕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如果一個人在少年時代走運的話,他在與他人相處時,其生活定向就會得到很好的組織。
如果他的生活定向沒有得到很好的組織,那麼,他日後對人類未來的貢獻将很可能會相對減少,甚至會引起麻煩,除非他在人格發展的下一個階段非常幸運。
換句話說,有的人在理解和創造新人際關系模式方面能力顯著,而有的人則達不到平均水平,也就是說,在人際關系發展方面實際上是落後的。
對于一名少年來說,在人際關系發展領域落後于他人,可能有着非常實際的原因,例如,他在關鍵時期健康不佳,經常休學,或者有什麼事情阻礙了他參加一些比賽,而這些比賽在那個特定的學校群體生活中享有較高的聲望。
這種情況也可能由于社會障礙(socialhandicaps)而發生;這種社會障礙可能包括某個人的父親由于是街坊中的一名酒鬼而聲名狼藉,諸如此類的情況還包括一個人十分不走運,莫名其妙便沾了社會障礙的邊。
在以往的年代裡,也許沒有什麼事情比你母親離婚、再嫁這個事實更緻命的了。
所有這些情況都可能實實在在地提供一大障礙,以至個體在社會适應方面發展得相當緩慢。
這些社會障礙中有一些是十分真實的。
事實一次又一次地證明,有一種情況在少年的成長史中是具有災難性的,那就是父母的社會流動性,它使得孩子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從一所學校轉到另外一所學校,這樣,孩子常常就會作為一名陌生人被介紹給其他少年。
如果一個人在少年社會中不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很幸運,加之其他情況都相當,那麼,在整個少年時代能夠一直待在某個少年團體之中便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了,或者,一直待在那個少年團體内直到少年時代的尾聲,也肯定是件好事。
不然的話,少年在獲得人際交往的能力方面(這種人際交往的能力在少年時代處于最佳的狀态)就會處于相當的劣勢。
當然,如果一個人在少年團體内處于十分不幸的境地,那麼,擺脫這種處境便是十分幸運的事。
但是,不斷轉學&mdash&mdash對于從事服務行業的人來說,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mdash&mdash會在這個發展階段以及随後的發展階段造成很大的障礙。
學會輕視 除了上述所有情況之外,還存在一些較為含糊的因素,似乎可以這樣說,這些較為含糊的因素有可能會使得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處于落後狀态。
關于一個人的聲譽,尤其是關于一個人在少年時代得益的多少,始終存在着來自父母的相當重要的影響。
我在這裡所舉的一個特殊例子隻是父母可能施加的許多不幸影響中的一種而已,這種影響将傾向于損害少年時代的利益。
這是父母關于安全操作的一種病态表現,也就是教導少年去輕視别人&mdash&mdash這在美國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
例如,它有可能是家裡某個重要人物對待一名少年之&ldquo不幸&rdquo(譬如說該少年表現平平而不是出人頭地)的方式。
由于父母一直輕視所有讓他或她感覺不舒服的人,因此便會發生這種情況。
此外,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還可能是由于父親、母親或父母雙方因少年交往的性質而感覺受到了威脅,從而在對教師和其他人進行比較後便對他們(教師和其他人)表示輕視。
這種輕視實際上就像街道上的灰塵&mdash&mdash它無處不在。
也許,這種态度在少年時代并不像此後那樣具有災難性;但它在此後的任何時候都具有很大的災難性。
如果你為了維護自尊而把其他人拉下來的話,那麼,你在很多方面都會特别不幸。
既然你不得不通過指出周圍所有人都一文不值來維護自己的個人價值感,那麼,你反而得不到任何有說服力的資料來證明你具有個人價值感。
于是,情況便逐漸演化成了&ldquo我不像其他豬猡那樣糟糕&rdquo。
如果說成為一個人是美好的事情,那麼,做豬猡中一隻最好的豬猡,就不是促進任何事情(除了安全操作外)的特别好的方法了。
當一個人以上述方式獲得安全感時,它摧毀的恰恰是人類中最根本的東西&mdash&mdash人際關系所具有的充滿活力的作用。
在少年時代,這種安全操作會幹擾對個人價值的恰當分析,這是真實存在的,也很有意義。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男孩做得很好,小威利把這件事報告給了媽媽,而媽媽卻立即把這個男孩和他的家人說得一無是處,那麼,這往往就表明,小威利關于他的夥伴如何行事的印象是毫無根據的,或者,那個夥伴的行為方式不應該得到老師的獎賞。
換句話說,這種做法導緻個體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分辨是非善惡。
正如我已多次強調過的,向人類榜樣學習極其重要;但是,每一個看似值得仿效、能夠從其身上學到東西的榜樣,都被降至毫無重要性或價值可言。
那麼,究竟誰将成為學習的榜樣呢?我認為,家長與少年相處的不适當、不合宜和無效的行為很可能是最成問題的&mdash&mdash對任何表現突出的人都持普遍的诋毀和輕視态度,會妨礙對個人價值進行鑒别的健康發展。
正是以這種方式,父母有可能會非常顯著地阻礙其子女個人價值标準的&ldquo健全&rdquo發展。
從某種程度上說&mdash&mdash不包括其随後人格發展時期擁有極其好運的情況&mdash&mdash他們确實會使自己的孩子永遠都超越不了别的兒童。
生活中的定向概念 到了少年時代末,如果運氣好的話,少年便會發展到這樣一種程度,即他可以恰當地用生活定向(orientationofliving,這是我所運用的術語)的概念。
一個少年在生活中往往會被定向到這樣的程度,即他已能夠系統地闡釋或者很容易被導向系統地闡釋以下類型的資料(或者對這些資料有自己的洞見):整合傾向(或整合需要),它們通常是個體人際關系的特征;适合于滿足上述傾向或需要并相對沒有焦慮的環境;多少有些長遠的目标,為了實現這一目标,一個人将走在間發性機會的前面,以滿足或提高個人的威望。
我認為,一個人在生活中恰當定向的程度,是我們在談論一個人&ldquo整合得多麼好&rdquo,或者他的&ldquo性格&rdquo是好、壞,還是無所謂好壞時,表明我們心中所想的最好方式。
實際上,相比于兒童(他們不可能在這樣一個大千世界裡有任何的生活定向),少年更有機會去體驗大量的社會經驗。
隻要少年知道(或者很容易被引導得知),哪些需要會促進自己與他人之間關系,在何種情況下,這些需要&mdash&mdash别管這些需要是對聲望的需要,還是其他的需要&mdash&mdash是合适的,而且相對來說既容易滿足而又不傷害自尊,隻有到了這樣的程度,這個人才算是步入了社會化。
如果這種情況确實成功地發生的話,那麼,他就不可避免地會确立起一些東西,事實上,我們可以稱這些東西為他的價值觀,通過追求這些東西,他便不會為其他随之出現且有可能獲得的東西所左右;換句話說,生活中良好定向的一個顯著方面在于,預見決定對間發性機會之把握的程度。
如果拒絕為少年提供生活中良好定向的機會,那麼,他将由此表現出一種可悲的特征:他會急于得到認可,不考慮他人當時的想法,以至于人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他活着僅僅是為了被喜歡,或者僅僅是為了娛樂。
有些時候,恐怕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如果一個人在少年時代走運的話,他在與他人相處時,其生活定向就會得到很好的組織。
如果他的生活定向沒有得到很好的組織,那麼,他日後對人類未來的貢獻将很可能會相對減少,甚至會引起麻煩,除非他在人格發展的下一個階段非常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