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悶的夏天
關燈
小
中
大
說:“是這個理兒,來,幹了這杯回去睡覺!”
每天重複着長久以往的生活,看不到一點點希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無精打采。
我不知道畢業後會是什麼樣子,盡管将擁有學位證,可這個證書僅僅是對我能混到畢業的認可,說白了不就是一張紙嗎。
在學校我學無所成,隻剩下一顆不願低頭的心。
我對自己未來能否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産生懷疑。
考試成績出來了,我第一次以不需要補考的方式結束了一個學期,為此得慶祝一下,于是和幾個同樣需要慶祝的同學直奔大排檔。
我們的桌子上又擺上煮毛豆、花生米、羊肉串和啤酒若幹,這種配置是每一個夜晚在街邊吃東西的人所熟悉的。
乘着習習晚風,看着燈火闌珊的城市,吃着并不難以下咽的食物,談論着自己關心的話題,這種生活方式被許多人認可。
一個同學說:“幸福是什麼,不過是考試全部通過然後來這麼一下子。
” 想起考試期間度過的那些心亂如麻的夜晚,就像一個年邁的老人回憶自己坎坷的一生——能活下來,就值得慶幸。
過去的這個學期開設的都是專業課,正是課程的專業性,使得我們更加不專業。
能如期出現在課堂上的人越來越少,就是教室裡僅有的那點兒人,要麼昏昏欲睡,要麼魂不守舍,隻剩下幾個謹小慎微的女生,她們專注地記着筆記(興趣高漲的樣子,無論學什麼專業,她們都無怨無悔,全身心投入),總那麼聽話,招人(老師)喜歡。
每次考試結束後,她們會抱怨:“哎呀,又填錯一個空,上不了八十五了!”我則默默祈禱:“再蒙對一個選擇就及格了,上帝保佑!”我們的目标不同,實現方式當然不同。
但是,考了八十五又有什麼用呢,無非惦記着那點兒獎學金。
平時不認真對待必然導緻考試前臨陣磨槍,成批學生背着一書包課本擁入教室,成為學校半年一度的壯觀景象,這個時候找到一個學習的座位比在這所女生嚴重匮乏的學校裡找一個女朋友還難。
教室裡人滿為患,空氣不流通,大家呼出的都是着急上火的熱氣,因此裡面的溫度高出外界10c以上,熱浪襲人,每次我從外面走進教室,都險些被這股熱氣頂出來,就像蒸包子的時候掀開鍋蓋,被蒸氣熏着一樣。
即便如此,書還是要看的,因為不及格的感覺就像被油炸過似的,比挨蒸難受多了。
全當複習是桑拿了。
坐下來看書也有種種煩惱纏繞。
需要一手拿書,一手拿着扇子不停扇動,否則汗水會順着臉頰傾斜而下。
同時,偶爾還要騰出一隻手來翻動書本或撓撓被蚊子咬的包。
這時候,叫喚了一天的知了依然精力充沛,無論你怎麼對它喊“都他媽幾點了”,它依舊不知疲倦。
而此時我們隻能一邊充耳不聞專心看書,一邊在心裡向知了它媽緻以崇高的問候。
這種環境下,教室裡坐久了,褲子很快就會被汗水浸透,屁股上一片濕漉漉的痕迹,像尿了褲子,而此時已無人關注這些,大家都被考試折磨得痛不欲生,生不如死,就是真有尿了,為了節省下時間看書,也會尿在褲子裡的。
一些不夠幸運的學生(或許沒有幸運地擁有一顆聰明的腦袋),即使在這樣的環境裡煎熬,還是被無情地擋在及格線以外,他們要準備補考,複習功課和重複先前的種種遭遇,如稍有幸運,他們将逃離水深火熱,但還是有許多人難逃此劫,不得不噩夢重溫,他們往往四渡赤水,七擒孟獲,九死一生。
喝完酒,我們漫無目的地遊走在大街小巷,直到最後一班返校的公車開來,才踉踉跄跄上去。
車上沒有乘客,我們坐在黑暗的車廂裡,一盞盞路燈将我們的臉照亮又熄滅。
我想起一個彈吉他的同學寫過一首歌,叫做《青春的末班車》。
不知道自己坐在這輛車上是去找尋最後的青春還是正離青春而去,這首歌傷感的旋律始終萦繞着我,揮之不去。
學校早就鎖門了,我們跳牆進入學校。
這一方式已輕車熟路,甚至比從大門走進去還得心應腳。
宿舍樓道裡依然歌舞升平。
牆角聚集着一群抽煙的人,他們會這麼一支接一支不停地抽下去,直到抽完身上的最後一支煙才回屋睡覺。
一個長頭發的哥們,抱着吉他沒完沒了地撥拉着,也不知道他在彈琴,還是發洩着什麼。
為了圖二十四點後電話費三折而給在外地上學的女朋友打電話的,摘隐形眼鏡的,剪指甲的,洗衣服的,光着膀子剛從外面跑步回來的,交心的,抄作業的……俨然一個動物世界。
還有幾個研讨專業課題的,他們是大家嘲諷和妒忌的對象,也是獎學金的獲得者。
那些沒有出現在樓道裡的,他們躺在黑暗的宿舍裡幹什麼呢?無外乎是在對女生評頭論足,要麼就是在為怎樣才能掙到錢而争執不休。
這一切,最終都将在黎明來臨前趨于平靜,就像人終有一死一樣。
晴朗的一天。
天空湛藍,朵朵白雲飄浮在國貿的上方,我所實習的工廠與這座大廈隔街相望。
每次從工廠大門出來,我就幻想工作
我不知道畢業後會是什麼樣子,盡管将擁有學位證,可這個證書僅僅是對我能混到畢業的認可,說白了不就是一張紙嗎。
在學校我學無所成,隻剩下一顆不願低頭的心。
我對自己未來能否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産生懷疑。
考試成績出來了,我第一次以不需要補考的方式結束了一個學期,為此得慶祝一下,于是和幾個同樣需要慶祝的同學直奔大排檔。
我們的桌子上又擺上煮毛豆、花生米、羊肉串和啤酒若幹,這種配置是每一個夜晚在街邊吃東西的人所熟悉的。
乘着習習晚風,看着燈火闌珊的城市,吃着并不難以下咽的食物,談論着自己關心的話題,這種生活方式被許多人認可。
一個同學說:“幸福是什麼,不過是考試全部通過然後來這麼一下子。
” 想起考試期間度過的那些心亂如麻的夜晚,就像一個年邁的老人回憶自己坎坷的一生——能活下來,就值得慶幸。
過去的這個學期開設的都是專業課,正是課程的專業性,使得我們更加不專業。
能如期出現在課堂上的人越來越少,就是教室裡僅有的那點兒人,要麼昏昏欲睡,要麼魂不守舍,隻剩下幾個謹小慎微的女生,她們專注地記着筆記(興趣高漲的樣子,無論學什麼專業,她們都無怨無悔,全身心投入),總那麼聽話,招人(老師)喜歡。
每次考試結束後,她們會抱怨:“哎呀,又填錯一個空,上不了八十五了!”我則默默祈禱:“再蒙對一個選擇就及格了,上帝保佑!”我們的目标不同,實現方式當然不同。
但是,考了八十五又有什麼用呢,無非惦記着那點兒獎學金。
平時不認真對待必然導緻考試前臨陣磨槍,成批學生背着一書包課本擁入教室,成為學校半年一度的壯觀景象,這個時候找到一個學習的座位比在這所女生嚴重匮乏的學校裡找一個女朋友還難。
教室裡人滿為患,空氣不流通,大家呼出的都是着急上火的熱氣,因此裡面的溫度高出外界10c以上,熱浪襲人,每次我從外面走進教室,都險些被這股熱氣頂出來,就像蒸包子的時候掀開鍋蓋,被蒸氣熏着一樣。
即便如此,書還是要看的,因為不及格的感覺就像被油炸過似的,比挨蒸難受多了。
全當複習是桑拿了。
坐下來看書也有種種煩惱纏繞。
需要一手拿書,一手拿着扇子不停扇動,否則汗水會順着臉頰傾斜而下。
同時,偶爾還要騰出一隻手來翻動書本或撓撓被蚊子咬的包。
這時候,叫喚了一天的知了依然精力充沛,無論你怎麼對它喊“都他媽幾點了”,它依舊不知疲倦。
而此時我們隻能一邊充耳不聞專心看書,一邊在心裡向知了它媽緻以崇高的問候。
這種環境下,教室裡坐久了,褲子很快就會被汗水浸透,屁股上一片濕漉漉的痕迹,像尿了褲子,而此時已無人關注這些,大家都被考試折磨得痛不欲生,生不如死,就是真有尿了,為了節省下時間看書,也會尿在褲子裡的。
一些不夠幸運的學生(或許沒有幸運地擁有一顆聰明的腦袋),即使在這樣的環境裡煎熬,還是被無情地擋在及格線以外,他們要準備補考,複習功課和重複先前的種種遭遇,如稍有幸運,他們将逃離水深火熱,但還是有許多人難逃此劫,不得不噩夢重溫,他們往往四渡赤水,七擒孟獲,九死一生。
喝完酒,我們漫無目的地遊走在大街小巷,直到最後一班返校的公車開來,才踉踉跄跄上去。
車上沒有乘客,我們坐在黑暗的車廂裡,一盞盞路燈将我們的臉照亮又熄滅。
我想起一個彈吉他的同學寫過一首歌,叫做《青春的末班車》。
不知道自己坐在這輛車上是去找尋最後的青春還是正離青春而去,這首歌傷感的旋律始終萦繞着我,揮之不去。
學校早就鎖門了,我們跳牆進入學校。
這一方式已輕車熟路,甚至比從大門走進去還得心應腳。
宿舍樓道裡依然歌舞升平。
牆角聚集着一群抽煙的人,他們會這麼一支接一支不停地抽下去,直到抽完身上的最後一支煙才回屋睡覺。
一個長頭發的哥們,抱着吉他沒完沒了地撥拉着,也不知道他在彈琴,還是發洩着什麼。
為了圖二十四點後電話費三折而給在外地上學的女朋友打電話的,摘隐形眼鏡的,剪指甲的,洗衣服的,光着膀子剛從外面跑步回來的,交心的,抄作業的……俨然一個動物世界。
還有幾個研讨專業課題的,他們是大家嘲諷和妒忌的對象,也是獎學金的獲得者。
那些沒有出現在樓道裡的,他們躺在黑暗的宿舍裡幹什麼呢?無外乎是在對女生評頭論足,要麼就是在為怎樣才能掙到錢而争執不休。
這一切,最終都将在黎明來臨前趨于平靜,就像人終有一死一樣。
晴朗的一天。
天空湛藍,朵朵白雲飄浮在國貿的上方,我所實習的工廠與這座大廈隔街相望。
每次從工廠大門出來,我就幻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