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悶的夏天
關燈
小
中
大
在眼前這座大廈裡面的人們,他們在幹什麼呢?他們可以端着咖啡,站在撒滿陽光的辦公室窗前,鳥瞰長安街和三環路,看警察給騎車帶人的同志開罰單,看小販與工商展開遊擊戰,看外地老太婆從垃圾箱裡撿出礦泉水瓶子放進麻袋,看馬路對面工廠裡的工人和滿臉惆怅的實習學生。
我像個遊手好閑的待業青年,在車間裡走來走去,發現樣品櫃子後面的木箱裡堆滿酒瓶,這是工人師傅用來發洩和我們一樣對這種工作的失望用的。
箱子裡還有幾張印着坦胸露半乳的女郎的法制小報,在這種環境裡,這類東西非常有利于清暑解悶兒,很快,它們就像清政府統治下的舊中國,被如同帝國主義列強的我們瓜分了。
工廠的實習讓人提不起精神。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看工人師傅怎麼幹活,看不懂的地方就請教。
而我們沒有能看懂的地方,那也不問,因為或許師傅們也并不清楚自己在幹嘛。
在車間溜達完一圈,我們便湊到車間外的樹陰下乘涼,等待十一點到來,結束又一天的任務。
有時老師會突然怒發沖冠地出現,痛斥我們不經允許擅自離開車間:“怎麼這麼早就出來了,都沒有問題了?!” “嗯。
” “全都弄明白了?” “嗯。
” “那我問你們幾個。
” “嗯。
” “銑床的工作特點是什麼?” “銑。
” “怎麼銑?” “反複銑。
” “工件為什麼需要銑?” “因為髒了。
” “都進去,把問題搞明白再出來!” 我們紛紛拍着屁股上的土站起來,極不情願地再次走進車間。
老師沒跟着,坐在我們剛才的位置休息。
片刻,我們又陸續走出車間。
老師問:“怎麼這麼快?” 無人理睬,大家紛紛将目光轉向别處。
老師氣憤地一個人走進車間,很快也出來了。
她看到工人師傅們在社會主義的車間裡,喝着國有企業燒開的水,下着自己的象棋,編織着自己丈夫或孩子的毛衣,侃着自己的大山。
這個時候老師發現隊伍中間少了兩個同學,問他們哪去了?有人往旁邊一指,隻見他倆各拎了一塑料袋包子,從工廠食堂裡悠閑而出,嘴裡鼓鼓囊囊,邊吃邊說:“精神空虛無法填補,就不要讓物質空虛再繼續下去了。
” 三個星期的實習終于過去了,勝利逃亡就在眼前,但這時又一座大山壓在我們頭頂——學校要求交一篇5000字以上的實習感受。
這不是明擺着對寫作缺乏認識的表現嗎,寫作要建立在深厚的生活基礎之上,對生活有深刻認識,這是我們在簡陋的車間裡轉悠一圈就能達到的嗎。
如果說感受,我也有,把它寫進文章裡的話,将通篇是“他媽的”和“fuck”! 我還是按時交了報告,把同學用電腦寫好的文章換了個名字和學号,就這麼過關了。
裡面寫了什麼我也沒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同學一定是把自己的痛苦轉化成“此次實習機會難得,不僅加深了我們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更增強了實踐經驗,希望學校以後組織更多這樣的活動……”這類文字。
我們又去慶祝了,為了沒有在這三個星期裡被折磨死去。
與其說在大學裡和書本打交道,倒不如說是在和啤酒打交道。
暑假在一頓麻辣燙中如期來臨。
放假前,我去圖書館借來足夠多的書,我知道很可能一本也看不完,但借了,就至少說明我的美好願望。
除了一本《決勝四級》(我把通過四級的奢侈願望寄托在這本書的名字上)外,都是法國小說,不知道是法國文學自身蓬勃發展,還是買法國文學書給的回扣高,圖書館到處都是法國小說,好像在法國人人會劃拉兩筆似的。
看書究竟于我有無幫助。
答案肯定不是肯定的,像《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這樣的課程,我補考多次仍未通過,每次考前我都複習,打的并非無準備之仗,可是分數越來越少,一次不如一次,再這麼下去,我就快得零蛋了。
這次開學後我将再次補考,我決定不複習了,弄不好這次就過了。
假期裡,我渾渾噩噩,百無聊賴。
躺在床上看書,哪個姿勢都不舒服,又坐起來看電視,每個頻道都在播放粗制濫造毫無趣味的節目。
播到《幸運52》,才意識到已是周末,一個星期就這麼過去了。
生命啊! 我所要講述的到了這裡就結束了。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寫了一堆泛泛平平空洞乏味的東西,如果你也這樣認為,那就對了。
因為我和身邊的人就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在複制這種枯燥無味的生活,我們不知道有意義的生活該是什麼樣子。
我們渴望改變現狀,但無能為力——取消考試,這可能實現嗎? 我喜歡采用消極的态度積極地去做事情。
比如這次,我抱着寫不完的态度來認真寫這篇文章,結果寫完了。
寫完之後便不知道再幹點兒什麼好了。
現在,我盼望着一場大雨,能讓北京和生活在其中的我們都涼爽一些。
我像個遊手好閑的待業青年,在車間裡走來走去,發現樣品櫃子後面的木箱裡堆滿酒瓶,這是工人師傅用來發洩和我們一樣對這種工作的失望用的。
箱子裡還有幾張印着坦胸露半乳的女郎的法制小報,在這種環境裡,這類東西非常有利于清暑解悶兒,很快,它們就像清政府統治下的舊中國,被如同帝國主義列強的我們瓜分了。
工廠的實習讓人提不起精神。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看工人師傅怎麼幹活,看不懂的地方就請教。
而我們沒有能看懂的地方,那也不問,因為或許師傅們也并不清楚自己在幹嘛。
在車間溜達完一圈,我們便湊到車間外的樹陰下乘涼,等待十一點到來,結束又一天的任務。
有時老師會突然怒發沖冠地出現,痛斥我們不經允許擅自離開車間:“怎麼這麼早就出來了,都沒有問題了?!” “嗯。
” “全都弄明白了?” “嗯。
” “那我問你們幾個。
” “嗯。
” “銑床的工作特點是什麼?” “銑。
” “怎麼銑?” “反複銑。
” “工件為什麼需要銑?” “因為髒了。
” “都進去,把問題搞明白再出來!” 我們紛紛拍着屁股上的土站起來,極不情願地再次走進車間。
老師沒跟着,坐在我們剛才的位置休息。
片刻,我們又陸續走出車間。
老師問:“怎麼這麼快?” 無人理睬,大家紛紛将目光轉向别處。
老師氣憤地一個人走進車間,很快也出來了。
她看到工人師傅們在社會主義的車間裡,喝着國有企業燒開的水,下着自己的象棋,編織着自己丈夫或孩子的毛衣,侃着自己的大山。
這個時候老師發現隊伍中間少了兩個同學,問他們哪去了?有人往旁邊一指,隻見他倆各拎了一塑料袋包子,從工廠食堂裡悠閑而出,嘴裡鼓鼓囊囊,邊吃邊說:“精神空虛無法填補,就不要讓物質空虛再繼續下去了。
” 三個星期的實習終于過去了,勝利逃亡就在眼前,但這時又一座大山壓在我們頭頂——學校要求交一篇5000字以上的實習感受。
這不是明擺着對寫作缺乏認識的表現嗎,寫作要建立在深厚的生活基礎之上,對生活有深刻認識,這是我們在簡陋的車間裡轉悠一圈就能達到的嗎。
如果說感受,我也有,把它寫進文章裡的話,将通篇是“他媽的”和“fuck”! 我還是按時交了報告,把同學用電腦寫好的文章換了個名字和學号,就這麼過關了。
裡面寫了什麼我也沒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同學一定是把自己的痛苦轉化成“此次實習機會難得,不僅加深了我們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更增強了實踐經驗,希望學校以後組織更多這樣的活動……”這類文字。
我們又去慶祝了,為了沒有在這三個星期裡被折磨死去。
與其說在大學裡和書本打交道,倒不如說是在和啤酒打交道。
暑假在一頓麻辣燙中如期來臨。
放假前,我去圖書館借來足夠多的書,我知道很可能一本也看不完,但借了,就至少說明我的美好願望。
除了一本《決勝四級》(我把通過四級的奢侈願望寄托在這本書的名字上)外,都是法國小說,不知道是法國文學自身蓬勃發展,還是買法國文學書給的回扣高,圖書館到處都是法國小說,好像在法國人人會劃拉兩筆似的。
看書究竟于我有無幫助。
答案肯定不是肯定的,像《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這樣的課程,我補考多次仍未通過,每次考前我都複習,打的并非無準備之仗,可是分數越來越少,一次不如一次,再這麼下去,我就快得零蛋了。
這次開學後我将再次補考,我決定不複習了,弄不好這次就過了。
假期裡,我渾渾噩噩,百無聊賴。
躺在床上看書,哪個姿勢都不舒服,又坐起來看電視,每個頻道都在播放粗制濫造毫無趣味的節目。
播到《幸運52》,才意識到已是周末,一個星期就這麼過去了。
生命啊! 我所要講述的到了這裡就結束了。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寫了一堆泛泛平平空洞乏味的東西,如果你也這樣認為,那就對了。
因為我和身邊的人就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在複制這種枯燥無味的生活,我們不知道有意義的生活該是什麼樣子。
我們渴望改變現狀,但無能為力——取消考試,這可能實現嗎? 我喜歡采用消極的态度積極地去做事情。
比如這次,我抱着寫不完的态度來認真寫這篇文章,結果寫完了。
寫完之後便不知道再幹點兒什麼好了。
現在,我盼望着一場大雨,能讓北京和生活在其中的我們都涼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