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鐘集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猶懼人之不明也複舉鸢飛魚躍事以實之謂鸢飛戾天是道之見扵鸢也使魚戾于天則非道矣魚躍于淵是道之見扵魚也使鸢躍于淵則非道矣萬物之生各一其性上下之間如此昭著其用豈不甚廣邪今世儒不察卻謂聖人不能知不能行天下大小之道莫能載莫能破是道之至者是道之隠者至?至妙更着人力不得凡可知可行可載可破皆非道之極至此?妙空寂之談非吾儒所謂道也夫有道必有物無物則無道鸢之飛即鸢之道魚之躍即魚之道物各具一太極物各具一性所謂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瓦礫有瓦礫之道稊稗有稊稗之道莫非太極之流行發見者又豈别有所謂至隠之道防凡舍物而言聖道之隠者便不是道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則中在何處既發謂之和則和内有中否
既是未發即渾然一理更有甚處才發便向落一邊去雖中也隻喚作和此問甚有理是一件大事不可孟浪說
既發之和莫便是時中否
謂之時中亦可今且認取和字
發時有中節不中節之分未發時還有分否
既是未發更有何物可分但有渾然之理在中不曽倚着耳此為有學問人言若無學問人未發時昏昏底耳中亦何有
未發之中則中在中已發之中則中在事物不知此隻是一中還亦有二義否
不倚不偏是說未發之中無過不及是中之在事物者所謂時中也中無二個但有既發與未發耳
明徳新民之為物知止能得之為事其義如何
物猶人物之物事乃從事之事就大學之書以類求之如曰物曰知曰意曰心曰身曰家國天下皆物也如曰格曰誠曰正曰脩曰齊治平皆事也
不睹不聞乃此心不動之境既是不動卻又下戒謹恐懼工夫莫是太着力否太着力則恐反動其心何以謂之未發之中
此處猛着力不得才着力便是動了雖不着力然必有事焉方可前輩謂敬貫動靜正謂此也戒謹恐懼卻常惺惺法不爾便白地倒了否則空空死灰矣此處如道家爐火養丹法火冷則灰死火炎則藥死
中庸十四章言素其位而無願乎其外晦翁以張子無天下國家皆非之理尤為切至意亦與天下無不是底父母相似雖處貧賤夷狄皆有當為底道理亦不可怨天尤人底意思未知然否
張子此語為正己不求于人言之素其位而行雖同章而意别父母無不是天下國家不能皆是語正相反天下國家可均也謂管晏亦可做愚恐管晏人物當不得一個均字去
一匡天下紏合諸侯正是一切強力均天下國家事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晦翁援此證聖人所不能之說夫四者乃聖人切身事如前所援堯舜病博施之類則聖人有不能處若此四者豈真有所不能耶
隻此四者才處得不恰好皆未能盡道前章說聖人不能即謂此類見成印證不待逺求如博施濟衆豈真不能耶或百中遺一或千中遺十亦聖人所病也豈是都做不得如是認則錯矣
忠恕違道不逺至勿施于人一段是忠恕之事未到仁者地位橫渠先生曰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夫謂忠恕為近仁則可謂之盡仁可乎若曰以愛己之心愛人乃是人己合一不待推廣故可謂之盡仁然與此地頭又自别
此因恕而言仁耳恕是求仁之事推愛己之心以愛人恕者之事也以愛己之心愛人仁者之事也忠恕違仁不逺轉一過即仁矣故橫渠以仁言
惟天下至聖言溥博如天淵泉如淵惟天下至誠言淵淵其淵浩浩其天何以異
如天如淵猶是二物其天其淵即聖人便是天淵中庸說到此處至矣盡矣向上無去處了一節深一節不必分聖與誠
君子居易俟命與大易樂天知命相似否
居易俟命學者事樂天知命聖人事
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徴為事羽為物此固是定清濁而叙尊卑然古人由是而觀政焉則其嘿相感通處必有其義若隻以清濁尊卑相當則亦粗矣
五聲含此象必爾方調得律呂不然即有臣陵君子過母而謂之奪倫矣此卻不比漢儒附防効法之言實有此事毫髪不可差也設或樂聲奪倫即其國君臣民物必有不盡分事如州鸠師矌皆能以此知彼正是樂與政通
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徴為事羽為物如何
國語曰古之神瞽攷中聲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鐘言以聲定律以律均鐘而五聲之本生于黃鐘之律黃鐘上生者三分益一下生者三分去一十二律黃鐘最尊管長九寸九九八十一分為宮下生去一得五十四為徴又三分徴數上生加一得七十二為商又三分商數下生去一得四十八為羽又三分羽數上生益一得六十四為角此五聲相生之次也五聲惟宮最尊宮屬土?最多用八十一絲有君之象故宮為君商屬金以其濁次于宮?用七十二絲如臣能次于君之象故商為臣角屬木以其清濁中?用六十四絲半清半濁居宮羽之中有民之象故角為民徴屬火?用五十四絲其聲清有事之象有民而後有事事劣于民故徴次角羽屬水?用四十八絲其聲最清有物之象有事而後有物物劣于事故羽次徴此五聲大小之次也五聲大小之相次固本扵黃鐘為宮若五聲旋相為宮則十二律皆可為宮非特黃鐘為宮而已如應鐘為宮則大呂為商姑洗為角甤賔為徴南呂為羽無不皆然然當髙者或下當下者或高而有奪倫之患故立此五象以調之宮必為君而不可下扵臣商必為臣而不可上扵君若民若事若物皆當以次降殺所以律中有以半聲相應者蓋以其臣或過君民或過臣事或過民物或過事故不用正聲而用半聲以應之此八者所以克諧而不相奪倫也
角聲六十四下生變宮四十二餘九分之六又三分益一上生變徴五十六餘九分之八夫宮商角徴羽取象于君臣民事物者取其清濁高下以次降殺而得其倫也今變宮用四十二絲而變徴卻用五十六絲清濁不倫徴反重于宮如何
古來隻用五聲在旋宮則為六十聲後世以古樂聲太濁不恱人聴遂添二變聲【見囯語】間在正聲之中變宮四十二絲有竒居羽之下變徴五十六絲有竒居角之下增二變聲在旋宮則為八十四調【漢唐樂皆用之】庶得兩清聲相間故樂可聴
禮運言禮義以為紀繼于大道既隠之後不知大道之世于禮義如何
禮家謂太上之世貴徳其次方務施報于人往來之說故言大道為公之時不規規于禮義禮義乃道徳之衰忠信之薄大約出于莊老之遺言非先聖之格言也祭義曰祭之日樂與哀半表記曰祭極敬不繼之以倦如何
樂與哀半之樂乃樂其親之來享非在外之樂表記之樂則間其敬心矣
春夏産萬物而假大之也而月令孟夏之月曰靡草死秋冬斂萬物而退藏之也而月令仲冬之月曰芸草生
四時榮枯雖有大分然一物自為榮枯乃物性不齊在大化中亦使各正其性命所以謂之大化若物物而齊之則化工小矣
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
神氣即二氣之神靈不測者風霆是也風霆流形于太空之中所以鼓舞萬物者也故萬物自之而露生風霆即土地山川之氣為之故屬地
王制謂衣服飲食不粥于市蓋衣服飲食日用不可阙豈可不懋遷于市
古人制市此物豈宜取之扵市市亦無粥之者考工記曰粵之無镈也夫人而能為镈也正此意
律呂旋相為宮五聲分君臣民事物是如何
自黃鐘至應鐘總謂十二律而半為陽律半為隂呂此律呂之分也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徴為事羽為物此五聲之序也初有五聲耳自十二律旋相為宮于是有六十聲矣初有五聲之正聲自宮之有増變宮徴之有増變徴于是有八十四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