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80 列傳第七十 賊臣
關燈
小
中
大
賊臣
賊侯景熊昙朗周迪留異陳寶應
侯景字萬景,魏之懷朔鎮人也。
少而不羁,爲鎮功曹史。
魏末北方大亂,乃事邊将尒朱榮,甚見器重。
初學兵法于榮部将慕容紹宗,未幾紹宗每詢問焉。
後以軍功爲定州刺史。
始魏相高歡微時,與景甚相友好,及歡誅尒朱氏,景以衆降,仍爲歡用。
稍至吏部尚書,非其好也。
每獨曰:“何當離此反故紙邪。
”尋封濮一陽一郡公。
歡之敗于沙苑,景謂歡曰:“宇文泰恃于戰勝,今必緻怠,請以數千勁騎至關中取之。
”歡以告其妃婁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歸。
得泰失景,于事奚益。
”歡乃止。
後爲河南道大行台,位司徒。
又言于歡曰:“恨不得泰。
請兵三萬,橫行天下;要須濟江縛取蕭衍老公,以作太平寺主。
”歡壯其言,使擁兵十萬,專制河南,仗任若己之半體。
景右足短,弓馬非其長,所在唯以智謀。
時歡部将高昂、彭樂皆雄勇冠時,唯景常輕之,言“似豕突爾,勢何所至”。
及将鎮河南,請于歡曰:“今握兵在遠,一奸一人易生詐僞,大王若賜以書,請異于他者。
”許之。
每與景書,别加微點,雖子弟弗之知。
及歡疾笃,其世子澄矯書召之。
景知僞,懼禍,因用王偉計,乃乙太清元年二月遣其行台郎中丁和上表求降。
帝召群臣議之,尚書仆射謝舉等皆議納景非便,武帝不從。
初,帝以是歲正月乙卯于善言殿讀佛經,因謂左右黃慧弼曰:“我昨夢天下太平,爾其識之。
”及和至,校景實以正月乙卯日定計,帝由是納之。
于是封景河南王、大将軍、使持節、董督河南南北諸軍事、大行台,承制如鄧禹故事。
高澄嗣事爲勃海王,遣其将慕容紹宗圍景于長社。
景急,乃求割魯一陽一、長社、東荊、北兖請救于西魏,魏遣五城王元慶等率兵救之,紹宗乃退。
景複請兵于司州刺史羊鴉仁,鴉仁遣長史鄧鴻率兵至汝水,元慶軍夜遁,鴉仁乃據懸瓠。
時景将蔡道遵北歸,言景有悔過志。
高澄以爲信然,乃以書喻景,若還,許以豫州刺史終其身,所部文武更不追攝,阖門無恙,并還一寵一妻一愛一子。
景報書不從。
澄知景無歸志,乃遣軍相繼讨景。
帝聞鴉仁已據懸瓠,遂命群帥指授方略,大舉攻東魏,以貞一陽一侯蕭明爲都督。
明軍敗見俘。
紹宗攻潼州,刺史郭鳳棄城走。
景乃遣其行台左丞王偉、左戶郎中王則詣阙獻策,請元氏子弟立爲魏主。
诏遣太子舍人元貞爲鹹一陽一王,須度江許即位,以乘輿之副資給之。
高澄又遣慕容紹宗追景,景退保渦一陽一,使謂紹宗曰:“欲送客邪?将定雄雌邪?”紹宗曰:“将決戰。
”遂順風以陣。
景閉壘,頃之乃出。
紹宗曰:“景多詭,好乘人背。
”使備之,果如其言。
景命戰士皆被短甲短刀,但低視斫人胫馬足,遂敗紹宗軍。
裨将斛律光尤之,紹宗曰:“吾戰多矣,未見此賊之難也。
爾其當之。
”光被甲将出,紹宗戒之曰:“勿度渦水。
”既而又爲景敗。
紹宗謂曰:“定何如也。
”相持連月,景食盡,诳其衆以爲家口并見殺。
衆皆信之。
紹宗遙謂曰:“爾等家并完。
”乃被發向北鬥以誓之。
景士卒并北人,不樂南度,其将暴顯等各率所部降紹宗。
景軍潰散,喪甲士四萬人,馬四千匹,辎重萬馀兩。
乃與腹心數騎自硖石濟淮,稍收散卒,得馬步八百人。
南過小城,人登陴诟之曰:“跛腳奴何爲邪!”景怒,破城殺言者而去。
晝夜兼行,追軍不敢一逼一。
使謂紹宗曰:“景若就禽,公複何用?”紹宗乃縱之。
既而莫适所歸,馬頭戍主劉神茂者,爲韋黯所不容,因是踣馬乃馳謂景曰:“壽一陽一去此不遠,城池險固,韋黯是監州耳。
王若次近郊,必郊迎,因而執之,可以集事。
得城之後,徐以啓聞,朝廷喜王南歸,必不責也。
”景執其手曰:“天教也。
”及至,而黯授甲登陴。
景謂神茂曰:“事不諧矣。
”對曰:“黯懦而寡智,可說下也。
”乃遣豫州司馬徐思玉夜入說之,黯乃開門納景。
景執黯,數将斬之,久而見釋。
乃遣于子悅馳以敗聞,自求貶削。
優诏不許。
複求資給,即授南豫州刺史,本官如故。
帝以景兵新破,未忍移易,故以鄱一陽一王範爲合州刺史,即鎮合肥。
魏人攻懸瓠,懸瓠糧少,羊鴉仁去懸瓠歸義一陽一。
魏人入懸瓠,更求和親,帝召公卿謀之。
張绾、朱異鹹請許之。
景聞未之信,乃僞作邺人書,求以貞一陽一侯換景。
帝将許之。
舍人傅岐曰:“侯景以窮歸義,棄之不祥。
且百戰之馀,甯肯束手受絷。
”謝舉、朱異曰:“景奔敗之将,一使之力耳。
”帝從之,複書曰:“貞一陽一旦至,侯景夕反。
”景謂左右曰:“我知吳兒老公薄心腸。
”又請娶于王、謝,帝曰:“王、謝門高非偶,可于朱、張以下訪之。
”景恚曰:“會将吳兒女以配奴。
”王偉曰:“今坐聽亦死,舉大事亦死,王其圖之。
”于是遂懷反計。
屬城居人,悉占募爲軍士。
辄停責市估及田租,百姓子女悉以配将士。
又啓求錦萬疋爲軍人袍,中領軍朱異議以禦府錦署止充頒賞,不容以供邊用,請送青布以給之。
又以台所給仗多不能一精一,啓請東冶鍛工欲更營造,敕并給之。
景自渦一陽一敗後,多所徵求,朝廷含弘,未嘗拒絕。
是時貞一陽一侯明遣使還梁,述魏人請追前好,許放之還。
武帝覽之流涕,乃報明啓當别遣行人。
帝亦欲息兵,乃與魏和通。
景聞之懼,馳啓固谏,帝不從。
爾後表疏跋扈,言辭不遜。
又聞遣伏挺、徐陵使魏,不知所爲。
元貞知景異志,累啓還朝。
景謂曰:“将定江南,何不少忍。
”貞益懼,奔還建邺,具以事聞。
景又招司州刺史羊鴉仁同逆,鴉仁錄送其使。
時鄱一陽一王範鎮合肥,及鴉仁俱累啓稱景有異志。
朱異曰:“侯景數百叛虜,何能爲役。
”并抑不奏聞,景所以一奸一謀益果。
乃上言曰:“高澄狡猾,甯可全信。
陛下納其詭語,求與連和,臣亦竊所笑也。
臣行年四十有六,未聞江左有佞邪之臣,一旦入朝,乃緻嚣讟,甯堪粉骨,投命雠門。
請乞江西一境,受臣控督;如其不許,即領甲臨江,上向閩、越。
非唯朝廷自恥,亦是三公旰食。
”帝使朱異宣語答景使曰:“譬如貧家畜十客五客,尚能得意,朕唯有一客,緻有忿言,亦是朕之失也。
”景又知臨賀王正德怨望朝廷,密令要結。
正德許爲内啓。
二年八月,景遂發兵反,于豫州城内集其将帥,登壇歃血。
是日地大震。
于是以誅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驎、太子左率陸驗、制局監周石珍爲辭,以爲一奸一臣亂政,請帶甲入朝。
先攻馬頭、木栅,執太守劉神茂、戍主曹璆等。
武帝聞之,笑曰:“是何能爲,吾以折棰笞之。
”乃敕:斬景者不問南北人同賞封二千戶兼一州刺史;其人主帥欲還北不須州者,賞以絹布二萬,以禮發遣。
于是诏合州刺史鄱一陽一王範爲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正表爲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禮爲西道都督,通直散騎常侍裴之高爲東道都督,同讨景,濟自曆一陽一。
又令侍中、開府儀同三司邵陵王綸持節,董督衆軍。
景聞之,謀于王偉。
偉曰:“莫若直掩揚都,臨賀反其内,大王攻其外,天下不足定也。
兵聞拙速,不聞工遲,令今便須進路,不然邵陵及人。
”九月,景發壽春,聲雲遊獵,人不覺也。
留僞中軍大都督王貴顯守壽春城,出軍僞向合肥,遂襲谯州。
助防董紹先降之,執刺史豐城侯泰。
武帝聞之,遣太子家令王質率兵三千巡江遏防。
景進攻曆一陽一太守莊鐵,鐵遣弟均夜斫景營,戰沒。
鐵母一愛一其子,勸鐵降。
景拜其母,鐵乃勸景曰:“急則應機,緩必緻禍。
”景乃使鐵爲導。
是時鎮戍相次啓聞,朱異尚曰:“景必無度江志。
”蕭正德先遣大船數十艘僞稱載荻,實拟濟景。
景至江将度,慮王質爲梗,俄而質被追爲丹一陽一尹,無故自退。
景聞未之信,乃密遣觇之,謂使者:“質若退,折江東樹枝爲驗。
”觇人如言而返。
景大喜曰:“吾事辦矣。
”乃自采石濟,馬數百匹,兵八千人,都下弗之覺。
景出,分襲姑孰,執淮南太守文成侯甯,遂至慈湖。
南津校尉江子一奔還建邺。
皇太子見事急,入面啓武帝曰:“請以事垂付,願不勞聖心。
”帝曰:“此自汝事,何更問爲。
”太子仍停中書省指授,内外擾亂相劫不複通。
于是诏以揚州刺史宣城王大器爲都督内外諸軍事,都官尚書羊侃爲軍師将軍以副焉。
遣南浦侯推守東府城,西豐公大春守石頭,輕車長史謝禧守白下。
既而景至朱雀航,遣徐思玉入啓,乞帶甲入朝,除君側之惡,請遣了事舍人出相領解,實欲觀城中虛實。
帝遣中書舍人賀季、主書郭寶亮随思玉往勞之于闆橋。
景北面受敕,季曰:“今者之舉,何以爲名?”景曰:“欲爲帝也。
”王偉進曰:“朱異、徐驎谄黩亂政,欲除一奸一臣耳。
”景既出惡言,留季不遣,寶亮還宮。
先是,大同中童
少而不羁,爲鎮功曹史。
魏末北方大亂,乃事邊将尒朱榮,甚見器重。
初學兵法于榮部将慕容紹宗,未幾紹宗每詢問焉。
後以軍功爲定州刺史。
始魏相高歡微時,與景甚相友好,及歡誅尒朱氏,景以衆降,仍爲歡用。
稍至吏部
每獨曰:“何當離此反故紙邪。
”尋封濮一陽一郡公。
歡之敗于沙苑,景謂歡曰:“宇文泰恃于戰勝,今必緻怠,請以數千勁騎至關中取之。
”歡以告其妃婁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歸。
得泰失景,于事奚益。
”歡乃止。
後爲河南道大行台,位司徒。
又言于歡曰:“恨不得泰。
請兵三萬,橫行天下;要須濟江縛取蕭衍老公,以作太平寺主。
”歡壯其言,使擁兵十萬,專制河南,仗任若己之半體。
景右足短,弓馬非其長,所在唯以智謀。
時歡部将高昂、彭樂皆雄勇冠時,唯景常輕之,言“似豕突爾,勢何所至”。
及将鎮河南,請于歡曰:“今握兵在遠,一奸一人易生詐僞,大王若賜以書,請異于他者。
”許之。
每與景書,别加微點,雖子弟弗之知。
及歡疾笃,其世子澄矯書召之。
景知僞,懼禍,因用王偉計,乃乙太清元年二月遣其行台郎中丁和上表求降。
帝召群臣議之,尚書仆射謝舉等皆議納景非便,武帝不從。
初,帝以是歲正月乙卯于善言殿讀佛經,因謂左右黃慧弼曰:“我昨夢天下太平,爾其識之。
”及和至,校景實以正月乙卯日定計,帝由是納之。
于是封景河南王、大将軍、使持節、董督河南南北諸軍事、大行台,承制如鄧禹故事。
高澄嗣事爲勃海王,遣其将慕容紹宗圍景于長社。
景急,乃求割魯一陽一、長社、東荊、北兖請救于西魏,魏遣五城王元慶等率兵救之,紹宗乃退。
景複請兵于司州刺史羊鴉仁,鴉仁遣長史鄧鴻率兵至汝水,元慶軍夜遁,鴉仁乃據懸瓠。
時景将蔡道遵北歸,言景有悔過志。
高澄以爲信然,乃以書喻景,若還,許以豫州刺史終其身,所部文武更不追攝,阖門無恙,并還一寵一妻一愛一子。
景報書不從。
澄知景無歸志,乃遣軍相繼讨景。
帝聞鴉仁已據懸瓠,遂命群帥指授方略,大舉攻東魏,以貞一陽一侯蕭明爲都督。
明軍敗見俘。
紹宗攻潼州,刺史郭鳳棄城走。
景乃遣其行台左丞王偉、左戶郎中王則詣阙獻策,請元氏子弟立爲魏主。
诏遣太子舍人元貞爲鹹一陽一王,須度江許即位,以乘輿之副資給之。
高澄又遣慕容紹宗追景,景退保渦一陽一,使謂紹宗曰:“欲送客邪?将定雄雌邪?”紹宗曰:“将決戰。
”遂順風以陣。
景閉壘,頃之乃出。
紹宗曰:“景多詭,好乘人背。
”使備之,果如其言。
景命戰士皆被短甲短刀,但低視斫人胫馬足,遂敗紹宗軍。
裨将斛律光尤之,紹宗曰:“吾戰多矣,未見此賊之難也。
爾其當之。
”光被甲将出,紹宗戒之曰:“勿度渦水。
”既而又爲景敗。
紹宗謂曰:“定何如也。
”相持連月,景食盡,诳其衆以爲家口并見殺。
衆皆信之。
紹宗遙謂曰:“爾等家并完。
”乃被發向北鬥以誓之。
景士卒并北人,不樂南度,其将暴顯等各率所部降紹宗。
景軍潰散,喪甲士四萬人,馬四千匹,辎重萬馀兩。
乃與腹心數騎自硖石濟淮,稍收散卒,得馬步八百人。
南過小城,人登陴诟之曰:“跛腳奴何爲邪!”景怒,破城殺言者而去。
晝夜兼行,追軍不敢一逼一。
使謂紹宗曰:“景若就禽,公複何用?”紹宗乃縱之。
既而莫适所歸,馬頭戍主劉神茂者,爲韋黯所不容,因是踣馬乃馳謂景曰:“壽一陽一去此不遠,城池險固,韋黯是監州耳。
王若次近郊,必郊迎,因而執之,可以集事。
得城之後,徐以啓聞,朝廷喜王南歸,必不責也。
”景執其手曰:“天教也。
”及至,而黯授甲登陴。
景謂神茂曰:“事不諧矣。
”對曰:“黯懦而寡智,可說下也。
”乃遣豫州司馬徐思玉夜入說之,黯乃開門納景。
景執黯,數将斬之,久而見釋。
乃遣于子悅馳以敗聞,自求貶削。
優诏不許。
複求資給,即授南豫州刺史,本官如故。
帝以景兵新破,未忍移易,故以鄱一陽一王範爲合州刺史,即鎮合肥。
魏人攻懸瓠,懸瓠糧少,羊鴉仁去懸瓠歸義一陽一。
魏人入懸瓠,更求和親,帝召公卿謀之。
張绾、朱異鹹請許之。
景聞未之信,乃僞作邺人書,求以貞一陽一侯換景。
帝将許之。
舍人傅岐曰:“侯景以窮歸義,棄之不祥。
且百戰之馀,甯肯束手受絷。
”謝舉、朱異曰:“景奔敗之将,一使之力耳。
”帝從之,複書曰:“貞一陽一旦至,侯景夕反。
”景謂左右曰:“我知吳兒老公薄心腸。
”又請娶于王、謝,帝曰:“王、謝門高非偶,可于朱、張以下訪之。
”景恚曰:“會将吳兒女以配奴。
”王偉曰:“今坐聽亦死,舉大事亦死,王其圖之。
”于是遂懷反計。
屬城居人,悉占募爲軍士。
辄停責市估及田租,百姓子女悉以配将士。
又啓求錦萬疋爲軍人袍,中領軍朱異議以禦府錦署止充頒賞,不容以供邊用,請送青布以給之。
又以台所給仗多不能一精一,啓請東冶鍛工欲更營造,敕并給之。
景自渦一陽一敗後,多所徵求,朝廷含弘,未嘗拒絕。
是時貞一陽一侯明遣使還梁,述魏人請追前好,許放之還。
武帝覽之流涕,乃報明啓當别遣行人。
帝亦欲息兵,乃與魏和通。
景聞之懼,馳啓固谏,帝不從。
爾後表疏跋扈,言辭不遜。
又聞遣伏挺、徐陵使魏,不知所爲。
元貞知景異志,累啓還朝。
景謂曰:“将定江南,何不少忍。
”貞益懼,奔還建邺,具以事聞。
景又招司州刺史羊鴉仁同逆,鴉仁錄送其使。
時鄱一陽一王範鎮合肥,及鴉仁俱累啓稱景有異志。
朱異曰:“侯景數百叛虜,何能爲役。
”并抑不奏聞,景所以一奸一謀益果。
乃上言曰:“高澄狡猾,甯可全信。
陛下納其詭語,求與連和,臣亦竊所笑也。
臣行年四十有六,未聞江左有佞邪之臣,一旦入朝,乃緻嚣讟,甯堪粉骨,投命雠門。
請乞江西一境,受臣控督;如其不許,即領甲臨江,上向閩、越。
非唯朝廷自恥,亦是三公旰食。
”帝使朱異宣語答景使曰:“譬如貧家畜十客五客,尚能得意,朕唯有一客,緻有忿言,亦是朕之失也。
”景又知臨賀王正德怨望朝廷,密令要結。
正德許爲内啓。
二年八月,景遂發兵反,于豫州城内集其将帥,登壇歃血。
是日地大震。
于是以誅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驎、太子左率陸驗、制局監周石珍爲辭,以爲一奸一臣亂政,請帶甲入朝。
先攻馬頭、木栅,執太守劉神茂、戍主曹璆等。
武帝聞之,笑曰:“是何能爲,吾以折棰笞之。
”乃敕:斬景者不問南北人同賞封二千戶兼一州刺史;其人主帥欲還北不須州者,賞以絹布二萬,以禮發遣。
于是诏合州刺史鄱一陽一王範爲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正表爲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禮爲西道都督,通直散騎常侍裴之高爲東道都督,同讨景,濟自曆一陽一。
又令侍中、開府儀同三司邵陵王綸持節,董督衆軍。
景聞之,謀于王偉。
偉曰:“莫若直掩揚都,臨賀反其内,大王攻其外,天下不足定也。
兵聞拙速,不聞工遲,令今便須進路,不然邵陵及人。
”九月,景發壽春,聲雲遊獵,人不覺也。
留僞中軍大都督王貴顯守壽春城,出軍僞向合肥,遂襲谯州。
助防董紹先降之,執刺史豐城侯泰。
武帝聞之,遣太子家令王質率兵三千巡江遏防。
景進攻曆一陽一太守莊鐵,鐵遣弟均夜斫景營,戰沒。
鐵母一愛一其子,勸鐵降。
景拜其母,鐵乃勸景曰:“急則應機,緩必緻禍。
”景乃使鐵爲導。
是時鎮戍相次啓聞,朱異尚曰:“景必無度江志。
”蕭正德先遣大船數十艘僞稱載荻,實拟濟景。
景至江将度,慮王質爲梗,俄而質被追爲丹一陽一尹,無故自退。
景聞未之信,乃密遣觇之,謂使者:“質若退,折江東樹枝爲驗。
”觇人如言而返。
景大喜曰:“吾事辦矣。
”乃自采石濟,馬數百匹,兵八千人,都下弗之覺。
景出,分襲姑孰,執淮南太守文成侯甯,遂至慈湖。
南津校尉江子一奔還建邺。
皇太子見事急,入面啓武帝曰:“請以事垂付,願不勞聖心。
”帝曰:“此自汝事,何更問爲。
”太子仍停中書省指授,内外擾亂相劫不複通。
于是诏以揚州刺史宣城王大器爲都督内外諸軍事,都官尚書羊侃爲軍師将軍以副焉。
遣南浦侯推守東府城,西豐公大春守石頭,輕車長史謝禧守白下。
既而景至朱雀航,遣徐思玉入啓,乞帶甲入朝,除君側之惡,請遣了事舍人出相領解,實欲觀城中虛實。
帝遣中書舍人賀季、主書郭寶亮随思玉往勞之于闆橋。
景北面受敕,季曰:“今者之舉,何以爲名?”景曰:“欲爲帝也。
”王偉進曰:“朱異、徐驎谄黩亂政,欲除一奸一臣耳。
”景既出惡言,留季不遣,寶亮還宮。
先是,大同中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