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2 列傳第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飲,不覺不樂。
但世業清貧,人生多待,榛栗棗修,女贽既長,束帛禽鳥,男禮已大。
勉身就官,十年七仕,不欲代耕,何至此事。
昔求三吳一丞,雖屬舛錯,今聞南康缺守,願得爲之。
融不知階級,階級亦可不知融,政以求丞不得,所以求郡,求郡不得,亦可複求丞。
”又與吏部尚書王僧虔書曰:“融天地之逸人也,進不辨貴,退不知賤,實以家貧累積,孤寡傷心,八侄俱孤,二弟頓弱,豈能山海陋祿,申融情累。
阮籍一愛一東平土風,融亦欣晉平閑外。
”時議以融非禦人才,竟不果。
辟齊太傅掾,稍遷中書郎,非其所好。
乞爲中散大夫,不許。
張氏自敷以來,并以理音辭、修儀範爲事。
至融風止詭越,坐常危膝,行則曳步,翹身仰首,意制甚多。
見者驚異,聚觀成巿,而融了無慚色。
随例同行,常稽遲不進。
高帝素一愛一融,爲太尉時,與融款接。
見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即位後,手诏賜融衣曰:“見卿衣服粗故,誠乃素懷有本。
交爾藍縷,亦虧朝望。
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
是吾所着,已令裁減,稱卿之體;并履一量。
”高帝出太極殿西室,融入問訊,彌時方登階。
及就席,上曰:“何乃遲爲?“對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
”時魏主至淮而退,帝問:“何意忽來忽去。
”未有答者,融時下坐,抗聲曰:“以無道而來,見有道而去。
”公卿鹹以爲捷。
融善草書,常自美其能。
帝曰:“卿書殊有骨力,但恨無二王法。
”答曰:“非恨臣無二王法,亦恨二王無臣法。
”融假還鄉,詣王儉别。
儉立此地舉袂不前,融亦舉手呼儉曰:“歜曰‘王前’。
”儉不得已趨就之。
融曰:“使融不爲慕勢,而令君爲趍士,豈不善乎。
”常歎雲:“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見我。
” 融與吏部尚書何戢善,往詣戢,誤通尚書劉澄。
下車入門,乃曰:“非是。
”至戶望澄,又曰:“非是。
”既造席視澄曰:“都自非是。
”乃去。
其爲異如此。
又爲長沙王鎮軍,竟陵王征北谘議,并領記室,司徒從事中郎。
永明二年,總明觀講,敕朝臣集聽。
融扶入就榻,私索酒飲之。
事畢,乃長歎曰:“嗚呼!仲尼獨何人哉。
”爲禦史中丞到撝所奏免官,尋複職。
融形貌短醜,一精一神清徹,王敬則見融革帶寬,殆将至髀,謂曰:“革帶太急。
”融曰:“既非步吏,急帶何爲?”融假東出,武帝問融住在何處,答曰:“臣陸處無屋,舟居無水。
”後上問其從兄緒,緒曰:“融近東出,未有居止,權牽小船于岸上住。
”上大笑。
後使融接對北使李道固,就席,道固顧而言曰:“張融是宋彭城長史張暢子不?”融嚬蹙久之,曰:“先君不幸,名達六夷。
”豫章王大會賓僚,融食炙,始行畢,行炙人便去。
融欲求鹽蒜,口終不言,方搖食指,半日乃息。
出入朝廷,皆拭目驚觀之。
八年,朝臣賀衆瑞公事,融扶入拜起,複爲有司所奏,見原。
遷司徒兼右長史。
竟陵張欣時爲諸暨令,坐罪當死,欣時父興世讨宋南谯王義宣,官軍欲殺融父暢,興世以袍覆暢而坐之,以此得免。
興世卒,融着高履爲負土成墳。
至是,融啓竟陵王子良乞代欣時死。
子良答曰:“此乃是長史美事,恐朝有常典,不得如長史所懷。
”遷黃門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長史。
融有孝義,忌月三旬不聽樂,事嫂甚謹。
父暢臨終謂諸子曰:“昔丞相事難,吾以不同将見殺,緣司馬竺超人得活,爾等必報其子。
”後超人孫微冬月遭母喪居貧,融吊之,悉脫一衣以爲赙,披牛被而反。
常以兄事微。
豫章王嶷、竟陵王子良薨,自以身經佐吏,哭辄盡恸。
建武四年,病卒,遺令建白旐無旒,不設祭,令人捉麈尾登屋複魂。
曰:“吾生平所善,自當陵雲一笑。
三千買棺,無制新衾。
左手執孝經、老子,右手執小品法華經。
妾二人哀事畢,各遣還家。
”曰:“吾生平之風調,何至使婦人行哭失聲,不須暫停閨合。
” 融玄義無師法,而神解過人,高談鮮能抗拒。
永明中遇疾,爲門律,自序雲:“吾文章之體,多爲世人所驚,汝可師耳以心,不可使耳爲心師也。
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爲常,政當有其體。
丈夫當删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
”臨卒,又戒其子曰:“手澤存焉,父書不讀,況父音情,婉在其韻。
吾意不然,别遺爾旨。
吾文體英變,變而屢奇,豈吾天挺,蓋不隤家聲。
汝可号哭而看之。
”融文集數十卷行于世,自名其集爲玉海。
司徒褚彥回問其故,融雲:“蓋玉以比德,海崇上善耳。
”張氏前有敷、演、鏡、暢,後有充、融、卷、稷。
第六弟寶積,建武中,出爲廬陵太守。
時名流謝伷、何點、陸惠曉、孔珪至融弟鐵之舍。
點造坐便曰:“今日可謂盛集,二五我兄弟之流,阿六張氏保家之子。
”顧見王思遠曰:“卿詐作善,非實得也。
”二五謂孔珪及融并第五。
寶積永元中爲湘州行
但世業清貧,人生多待,榛栗棗修,女贽既長,束帛禽鳥,男禮已大。
勉身就官,十年七仕,不欲代耕,何至此事。
昔求三吳一丞,雖屬舛錯,今聞南康缺守,願得爲之。
融不知階級,階級亦可不知融,政以求丞不得,所以求郡,求郡不得,亦可複求丞。
”又與吏部尚書王僧虔書曰:“融天地之逸人也,進不辨貴,退不知賤,實以家貧累積,孤寡傷心,八侄俱孤,二弟頓弱,豈能山海陋祿,申融情累。
阮籍一愛一東平土風,融亦欣晉平閑外。
”時議以融非禦人才,竟不果。
辟齊太傅掾,稍遷中書郎,非其所好。
乞爲中散大夫,不許。
張氏自敷以來,并以理音辭、修儀範爲事。
至融風止詭越,坐常危膝,行則曳步,翹身仰首,意制甚多。
見者驚異,聚觀成巿,而融了無慚色。
随例同行,常稽遲不進。
高帝素一愛一融,爲太尉時,與融款接。
見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即位後,手诏賜融衣曰:“見卿衣服粗故,誠乃素懷有本。
交爾藍縷,亦虧朝望。
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
是吾所着,已令裁減,稱卿之體;并履一量。
”高帝出太極殿西室,融入問訊,彌時方登階。
及就席,上曰:“何乃遲爲?“對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
”時魏主至淮而退,帝問:“何意忽來忽去。
”未有答者,融時下坐,抗聲曰:“以無道而來,見有道而去。
”公卿鹹以爲捷。
融善草書,常自美其能。
帝曰:“卿書殊有骨力,但恨無二王法。
”答曰:“非恨臣無二王法,亦恨二王無臣法。
”融假還鄉,詣王儉别。
儉立此地舉袂不前,融亦舉手呼儉曰:“歜曰‘王前’。
”儉不得已趨就之。
融曰:“使融不爲慕勢,而令君爲趍士,豈不善乎。
”常歎雲:“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見我。
” 融與吏部尚書何戢善,往詣戢,誤通尚書劉澄。
下車入門,乃曰:“非是。
”至戶望澄,又曰:“非是。
”既造席視澄曰:“都自非是。
”乃去。
其爲異如此。
又爲長沙王鎮軍,竟陵王征北谘議,并領記室,司徒從事中郎。
永明二年,總明觀講,敕朝臣集聽。
融扶入就榻,私索酒飲之。
事畢,乃長歎曰:“嗚呼!仲尼獨何人哉。
”爲禦史中丞到撝所奏免官,尋複職。
融形貌短醜,一精一神清徹,王敬則見融革帶寬,殆将至髀,謂曰:“革帶太急。
”融曰:“既非步吏,急帶何爲?”融假東出,武帝問融住在何處,答曰:“臣陸處無屋,舟居無水。
”後上問其從兄緒,緒曰:“融近東出,未有居止,權牽小船于岸上住。
”上大笑。
後使融接對北使李道固,就席,道固顧而言曰:“張融是宋彭城長史張暢子不?”融嚬蹙久之,曰:“先君不幸,名達六夷。
”豫章王大會賓僚,融食炙,始行畢,行炙人便去。
融欲求鹽蒜,口終不言,方搖食指,半日乃息。
出入朝廷,皆拭目驚觀之。
八年,朝臣賀衆瑞公事,融扶入拜起,複爲有司所奏,見原。
遷司徒兼右長史。
竟陵張欣時爲諸暨令,坐罪當死,欣時父興世讨宋南谯王義宣,官軍欲殺融父暢,興世以袍覆暢而坐之,以此得免。
興世卒,融着高履爲負土成墳。
至是,融啓竟陵王子良乞代欣時死。
子良答曰:“此乃是長史美事,恐朝有常典,不得如長史所懷。
”遷黃門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長史。
融有孝義,忌月三旬不聽樂,事嫂甚謹。
父暢臨終謂諸子曰:“昔丞相事難,吾以不同将見殺,緣司馬竺超人得活,爾等必報其子。
”後超人孫微冬月遭母喪居貧,融吊之,悉脫一衣以爲赙,披牛被而反。
常以兄事微。
豫章王嶷、竟陵王子良薨,自以身經佐吏,哭辄盡恸。
建武四年,病卒,遺令建白旐無旒,不設祭,令人捉麈尾登屋複魂。
曰:“吾生平所善,自當陵雲一笑。
三千買棺,無制新衾。
左手執孝經、老子,右手執小品
妾二人哀事畢,各遣還家。
”曰:“吾生平之風調,何至使婦人行哭失聲,不須暫停閨合。
” 融玄義無師法,而神解過人,高談鮮能抗拒。
永明中遇疾,爲門律,自序雲:“吾文章之體,多爲世人所驚,汝可師耳以心,不可使耳爲心師也。
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爲常,政當有其體。
丈夫當删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
”臨卒,又戒其子曰:“手澤存焉,父書不讀,況父音情,婉在其韻。
吾意不然,别遺爾旨。
吾文體英變,變而屢奇,豈吾天挺,蓋不隤家聲。
汝可号哭而看之。
”融文集數十卷行于世,自名其集爲玉海。
司徒褚彥回問其故,融雲:“蓋玉以比德,海崇上善耳。
”張氏前有敷、演、鏡、暢,後有充、融、卷、稷。
第六弟寶積,建武中,出爲廬陵太守。
時名流謝伷、何點、陸惠曉、孔珪至融弟鐵之舍。
點造坐便曰:“今日可謂盛集,二五我兄弟之流,阿六張氏保家之子。
”顧見王思遠曰:“卿詐作善,非實得也。
”二五謂孔珪及融并第五。
寶積永元中爲湘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