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2 列傳第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随從叔永爲将帥,除盱眙太守。
永征彭城遇寒,軍人足胫凍斷者十七八,沖足指皆堕。
齊永明八年,爲假節,監青冀二州行刺史事。
沖父初卒,遺命“祭我必以鄉土所産,無用牲物”。
沖在鎮,四時還吳國取丙菜,每至烝嘗,辄流涕薦焉。
仍轉刺史。
永元二年,爲南兖州刺史,遷司州。
裴叔業以壽春降魏,又遷沖南兖州刺史,并未拜。
崔慧景事平,征建安王寶夤還都,以沖爲郢州刺史,一歲之中,頻授四州刺史,至是乃受任,封定襄侯。
梁武帝起兵,手書喻意,又遣辯士說之,沖确然不回。
東昏遣骁騎将軍薛元嗣、制局監暨榮伯領兵及糧運送沖,使拒西師。
元嗣等懲劉山一陽一之敗,疑沖不敢進,停住夏首浦。
聞梁武師将至,元嗣、榮伯相率入郢城。
時竟陵太守房僧寄被代還至郢,東昏敕僧寄留守魯山,除骁騎将軍。
僧寄謂沖曰:“下官雖未荷朝廷深恩,實蒙先帝厚澤。
蔭其樹者不折其枝,實欲微立塵效。
”沖深相許諾,共結盟誓,分部拒守。
遣軍主孫樂祖數千人助僧寄據魯山岸立城壘。
明年二月,梁武圍魯山城,遣軍主曹景宗等過江攻郢城。
沖中兵參軍陳光靜等間出擊之,光靜戰死,沖固守不出。
病将死,厲府僚以誠節,言終而卒。
元嗣、榮伯與沖子孜及長史江夏程茂固守。
東昏诏贈沖散騎常侍、護軍将軍。
元嗣等處圍城之中,無他經略,唯迎蔣子文及蘇侯神,日禺中于州聽上祀以求福,鈴铎聲晝夜不止。
又使子文導從登陴巡行,旦日辄複如之。
識者知其将亡。
僧寄病死,孫樂祖窘,以城降。
郢被圍二百馀日,士庶病死者七八百家。
魯山陷後二日,程茂及元嗣等議降,使孜爲書與梁武帝。
沖故吏青州中從事房長瑜謂孜曰:“前使君忠貫昊天,一操一愈松竹,郎君但當端坐畫一,以荷析薪。
若天運不與,幅巾待命,以下從使君。
今若随諸人之計,非唯郢州士女失高山之望,亦恐彼所不取也。
”不從,卒以郢城降。
時以沖及房僧寄比臧洪之被圍也。
贈僧寄益州刺史。
暢字少微,邵兄褘子也。
褘少有一操一行,爲晉琅邪王國郎中令。
從王至洛。
還京都,宋武帝封藥酒一罂付褘,使密加酖毒,受命于道自飲而卒。
暢少與從兄敷、演、鏡齊名,爲後進之秀。
起家爲太守徐佩之主簿,佩之被誅,暢馳出奔赴,制一服盡哀,爲論者所美。
弟牧嘗爲猘犬所傷,醫雲宜食蝦蟆,牧甚難之。
暢含笑先嘗,牧因此乃食,創亦即愈。
累遷太子中庶子。
孝武鎮彭城,暢爲安北長史、沛郡太守。
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南征,太尉江夏王義恭統諸軍出鎮彭城。
太武親率大衆,去彭城數十裡。
彭城衆力雖多,軍食不足,義恭欲棄彭城南歸,計議彌日不定。
時曆城衆少食多,安北中兵參軍沈慶之議欲以車營爲函箱陣,一精一兵爲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趨曆城,分城兵配護軍将軍蕭思話留守。
太尉長史何勖不同,欲席卷奔郁洲,自海道還都。
二議未決,更集群僚謀之。
暢曰: “若曆城、郁洲有可至之理,下官敢不高贊。
今城内乏食,百姓鹹有走情,但以關扃嚴固,欲去莫從耳。
若一旦動腳,則各自散走,欲至所在,何由可得?今軍食雖寡,朝夕猶未窘罄,豈有舍萬安之術,而就危亡之道。
若此計必用,下官請以頸血汙君馬迹。
”孝武聞暢議,謂義恭曰:“張長史言不可異也。
”義恭乃止。
魏太武得至,仍登城南亞父冢,于戲馬台立氈屋。
先是隊主蒯應見執,其日晡時,太武遣送應至小巿門緻意,求甘蔗及酒。
孝武遣人送酒二器,甘蔗百挺;求駱駝。
明日,太武又自上戲馬台,複遣使至小巿門求與孝武相見,遣送駱駝并緻雜物,使于南門受之。
暢于城上與魏尚書李孝伯語。
孝伯問:“君何姓?”答雲:“姓張。
”孝伯曰:“張長史。
”暢曰:“君何得見識?”孝伯曰:“君聲名遠聞,足使我知。
”因言說久之。
城内有具思者嘗在魏,義恭遣視,知是孝伯,乃開門進饷物。
太武又求酒及甘橘,暢宣孝武旨,又緻螺杯雜粽,南土所珍。
太武複令孝伯傳語曰:“魏主有诏借博具。
”暢曰:“博具當爲申緻,有诏之言,政可施于彼國,何得稱之于此。
”孝伯曰:“鄰國之君,何爲不稱诏于鄰國之臣?”暢曰:“君之此稱,尚不可聞于中華,況在諸王之貴,而獨曰鄰國之君邪。
”孝伯曰:“魏主言太尉、鎮軍久阙南信,殊當憂邑,若欲遣信,當爲護送。
”暢曰:“此方間路甚多,不複以此勞魏主。
”孝伯曰:“亦知有水路,似爲白賊所斷。
”暢曰:“君着白衣,故稱白賊邪?”孝伯大笑曰:“今之白賊亦不異黃巾、赤眉。
”暢曰:“黃巾、赤眉似不在江南。
”孝伯曰:“亦不離青、徐。
”暢曰:“今者青、徐實爲有賊,但非白賊耳。
”又求博具,俄送與。
太武又遣送氈及九種鹽并胡豉,雲“此諸鹽各有所宜:白鹽是魏主所食;黑者療腹脹氣懑,細刮取六铢,以酒服之;胡鹽療目痛;柔鹽不用食,療馬脊創;赤鹽、駁鹽
永征彭城遇寒,軍人足胫凍斷者十七八,沖足指皆堕。
齊永明八年,爲假節,監青冀二州行刺史事。
沖父初卒,遺命“祭我必以鄉土所産,無用牲物”。
沖在鎮,四時還吳國取丙菜,每至烝嘗,辄流涕薦焉。
仍轉刺史。
永元二年,爲南兖州刺史,遷司州。
裴叔業以壽春降魏,又遷沖南兖州刺史,并未拜。
崔慧景事平,征建安王寶夤還都,以沖爲郢州刺史,一歲之中,頻授四州刺史,至是乃受任,封定襄侯。
梁武帝起兵,手書喻意,又遣辯士說之,沖确然不回。
東昏遣骁騎将軍薛元嗣、制局監暨榮伯領兵及糧運送沖,使拒西師。
元嗣等懲劉山一陽一之敗,疑沖不敢進,停住夏首浦。
聞梁武師将至,元嗣、榮伯相率入郢城。
時竟陵太守房僧寄被代還至郢,東昏敕僧寄留守魯山,除骁騎将軍。
僧寄謂沖曰:“下官雖未荷朝廷深恩,實蒙先帝厚澤。
蔭其樹者不折其枝,實欲微立塵效。
”沖深相許諾,共結盟誓,分部拒守。
遣軍主孫樂祖數千人助僧寄據魯山岸立城壘。
明年二月,梁武圍魯山城,遣軍主曹景宗等過江攻郢城。
沖中兵參軍陳光靜等間出擊之,光靜戰死,沖固守不出。
病将死,厲府僚以誠節,言終而卒。
元嗣、榮伯與沖子孜及長史江夏程茂固守。
東昏诏贈沖散騎常侍、護軍将軍。
元嗣等處圍城之中,無他經略,唯迎蔣子文及蘇侯神,日禺中于州聽上祀以求福,鈴铎聲晝夜不止。
又使子文導從登陴巡行,旦日辄複如之。
識者知其将亡。
僧寄病死,孫樂祖窘,以城降。
郢被圍二百馀日,士庶病死者七八百家。
魯山陷後二日,程茂及元嗣等議降,使孜爲書與梁武帝。
沖故吏青州中從事房長瑜謂孜曰:“前使君忠貫昊天,一操一愈松竹,郎君但當端坐畫一,以荷析薪。
若天運不與,幅巾待命,以下從使君。
今若随諸人之計,非唯郢州士女失高山之望,亦恐彼所不取也。
”不從,卒以郢城降。
時以沖及房僧寄比臧洪之被圍也。
贈僧寄益州刺史。
暢字少微,邵兄褘子也。
褘少有一操一行,爲晉琅邪王國郎中令。
從王至洛。
還京都,宋武帝封藥酒一罂付褘,使密加酖毒,受命于道自飲而卒。
暢少與從兄敷、演、鏡齊名,爲後進之秀。
起家爲太守徐佩之主簿,佩之被誅,暢馳出奔赴,制一服盡哀,爲論者所美。
弟牧嘗爲猘犬所傷,醫雲宜食蝦蟆,牧甚難之。
暢含笑先嘗,牧因此乃食,創亦即愈。
累遷太子中庶子。
孝武鎮彭城,暢爲安北長史、沛郡太守。
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南征,太尉江夏王義恭統諸軍出鎮彭城。
太武親率大衆,去彭城數十裡。
彭城衆力雖多,軍食不足,義恭欲棄彭城南歸,計議彌日不定。
時曆城衆少食多,安北中兵參軍沈慶之議欲以車營爲函箱陣,一精一兵爲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趨曆城,分城兵配護軍将軍蕭思話留守。
太尉長史何勖不同,欲席卷奔郁洲,自海道還都。
二議未決,更集群僚謀之。
暢曰: “若曆城、郁洲有可至之理,下官敢不高贊。
今城内乏食,百姓鹹有走情,但以關扃嚴固,欲去莫從耳。
若一旦動腳,則各自散走,欲至所在,何由可得?今軍食雖寡,朝夕猶未窘罄,豈有舍萬安之術,而就危亡之道。
若此計必用,下官請以頸血汙君馬迹。
”孝武聞暢議,謂義恭曰:“張長史言不可異也。
”義恭乃止。
魏太武得至,仍登城南亞父冢,于戲馬台立氈屋。
先是隊主蒯應見執,其日晡時,太武遣送應至小巿門緻意,求甘蔗及酒。
孝武遣人送酒二器,甘蔗百挺;求駱駝。
明日,太武又自上戲馬台,複遣使至小巿門求與孝武相見,遣送駱駝并緻雜物,使于南門受之。
暢于城上與魏尚書李孝伯語。
孝伯問:“君何姓?”答雲:“姓張。
”孝伯曰:“張長史。
”暢曰:“君何得見識?”孝伯曰:“君聲名遠聞,足使我知。
”因言說久之。
城内有具思者嘗在魏,義恭遣視,知是孝伯,乃開門進饷物。
太武又求酒及甘橘,暢宣孝武旨,又緻螺杯雜粽,南土所珍。
太武複令孝伯傳語曰:“魏主有诏借博具。
”暢曰:“博具當爲申緻,有诏之言,政可施于彼國,何得稱之于此。
”孝伯曰:“鄰國之君,何爲不稱诏于鄰國之臣?”暢曰:“君之此稱,尚不可聞于中華,況在諸王之貴,而獨曰鄰國之君邪。
”孝伯曰:“魏主言太尉、鎮軍久阙南信,殊當憂邑,若欲遣信,當爲護送。
”暢曰:“此方間路甚多,不複以此勞魏主。
”孝伯曰:“亦知有水路,似爲白賊所斷。
”暢曰:“君着白衣,故稱白賊邪?”孝伯大笑曰:“今之白賊亦不異黃巾、赤眉。
”暢曰:“黃巾、赤眉似不在江南。
”孝伯曰:“亦不離青、徐。
”暢曰:“今者青、徐實爲有賊,但非白賊耳。
”又求博具,俄送與。
太武又遣送氈及九種鹽并胡豉,雲“此諸鹽各有所宜:白鹽是魏主所食;黑者療腹脹氣懑,細刮取六铢,以酒服之;胡鹽療目痛;柔鹽不用食,療馬脊創;赤鹽、駁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