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0 列傳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胤遇于秦望山,後還都,卒于锺山。
死日,胤在波若寺見一名僧,授胤香爐奁并函書,雲:“貧道發自揚都,呈何居士。
”言訖失所在。
胤開函,乃是大莊嚴論,世中未有。
訪之香爐,乃藏公所常用。
又于寺内立明珠柱,柱乃七日七夜放光。
太守何遠以狀啓昭明太子,太子欽其德,遣舍人何思澄緻手令以褒美之。
中大通三年卒,年八十六。
先是胤疾,妻江氏夢神告曰:“汝夫壽盡,既有至德,應獲延期,爾當代之。
”妻覺說焉,俄得患而卒,胤疾乃瘳。
至是胤夢見一神女并八十許人,并衣帢,行列在前,俱拜一床一下,覺又見之,便命營兇具。
既而疾困不複瘳。
初,胤侈于味,食必方丈,後稍欲去其甚者,猶食白魚、夔脯,糖蟹,以爲非見生物。
疑食蚶蛎,使門人議之。
學生锺岏曰:“夔之就脯,驟于屈申,蟹之将糖,躁擾彌甚。
仁人用意,深懷如怛。
至于車螯蚶蛎,眉目内阙,慚渾沌之奇,犷殼外緘,非金人之慎。
不悴不榮,曾草木之不若,無馨無臭,與瓦礫其何算。
故宜長充庖廚,永爲口實。
”竟陵王子良見岏議大怒。
汝南周顒與胤書,勸令食菜,曰:“變之大者,莫過死生,生之所重,無逾一性一命。
一性一命之于彼極切,滋味之在我可賒。
若雲三世理誣,則幸矣良快,如使此道果然,而受形未息,一往一來,生死常事,則傷心之慘,行亦自及。
丈人于血氣之類,雖不身踐,至于晨凫夜鯉,不能不取備屠門。
财貝之經盜手,猶爲廉士所棄,生一性一之一啓銮刀,甯複慈心所忍。
驺虞雖饑,非自死之草不食,聞其風者,豈不使人多媿。
丈人得此有素,聊複片言發起耳。
”故胤末年遂絕血味。
胤注百論、十二門論各一卷,注周易十卷,一毛一詩總集六卷,一毛一詩隐義十卷,禮記隐義二十卷,禮答問五十五卷。
子撰亦不仕,有高風。
何炯字士光,胤從弟也。
父撙,太中大夫。
炯年十五,從胤受業,一期并通五經章句。
白皙美容貌,從兄求、點每曰:“叔寶神清,杜乂膚清,今觀此子,複見衛、杜在目。
”從兄戢謂人曰:“此子非止吾門之寶,亦爲一代偉人。
” 炯常慕恬退,不樂進仕。
從叔昌宇謂曰:“求、點皆已高蹈,汝無宜複爾。
且君子出處亦各一途。
” 年十九,解褐揚州主簿,舉秀才,累遷梁仁威南康王限内記室,書侍禦史。
以父疾陳解。
炯侍疾踰旬,衣不解一帶,頭不栉沐,信宿之間,形貌頓改。
及父卒,号恸不絕聲,藉地腰腳虛腫。
醫雲:“須服豬蹄湯。
”炯以有肉味不肯服,親友請譬,終于不回,遂以毀卒。
先是謂家人曰:“王孫、玄晏所尚不同,長魚、慶緒于事爲得。
必須儉而中禮,無取倍異。
月朝十五日,可置一瓯粗粥,如常日所進。
”又傷兩兄并淡仕進,故祿所不及,恐而今而後,溫飽無資。
乃漼然下泣,自外無所言。
何昌宇字俨望,尚之弟子也。
父佟之,位侍中。
昌宇少而清靖,獨立不群,所交者必當世清名,是以風一流籍甚。
仕宋爲尚書儀曹郎、建平王景素征北南徐州府主簿,以風素見重。
母老求祿,出爲湘東太守。
還爲齊高帝骠騎功曹。
昌宇在郡,景素被誅,昌宇痛之,至是啓高帝理其冤,又與司空褚彥回書極言之。
高帝嘉其義。
曆位中書郎、王儉衛軍長史,儉謂昌宇曰:“後任朝事者,非卿而誰?” 臨海王昭秀爲荊州,以昌宇爲西中郎長史、南郡太守,行荊州事。
明帝将踐阼,先使裴叔業喪旨诏昌宇,令以便宜從事。
昌宇拒之曰:“國家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以萬裡之事,臨海王未有失,甯得從君單诏邪?即時自有啓聞,須反更議。
”叔業曰:“若爾便是拒诏,拒诏,軍法行一事耳。
”答曰:“能見殺者君也,能拒诏者仆也。
君不能見殺,政有沿流之計耳。
”昌宇素有名德,叔業不敢一逼一而退。
上聞而嘉之,昭秀由此得還都。
昌宇後爲吏部尚書,嘗有一客姓闵求官。
昌宇謂曰:“君是誰後?”答曰:“子骞後。
”昌宇一團一扇掩口而笑,謂坐客曰:“遙遙華胄。
” 昌宇不雜一交遊,通和泛一愛一,曆郡皆以清白稱。
後卒于侍中,領骁騎将軍。
贈太常,諡曰簡子。
子敬容。
敬容字國禮,弱冠尚齊武帝女長城公主,拜驸馬都尉。
梁天監中,爲建安内史,清公有美績,吏人稱之。
累遷守吏部尚書,铨序明審,号爲稱職。
出爲吳郡太守,爲政勤恤人隐,辯訟如神,視事四年,政爲天下第一。
吏人詣阙請樹碑,诏許之。
複爲吏部尚書、侍中,領太子中庶子。
敬容身長八尺,白皙美須眉,一性一矜莊,衣冠鮮麗。
武帝雖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須潔。
嘗有侍臣衣帶卷折,帝怒曰:“卿衣帶如繩,欲何所縛。
”敬容希旨,故益鮮明。
常以膠清刷須,衣裳不整,伏一床一熨之,或暑月背爲之焦。
每公庭就列,容止出人。
爲尚書右仆射,參掌選事。
遷左仆射、丹一陽一尹,并參掌大選如故。
敬容接對賓朋,言詞若讷,酬答二宮,
死日,胤在波若寺見一名僧,授胤香爐奁并函書,雲:“貧道發自揚都,呈何居士。
”言訖失所在。
胤開函,乃是大莊嚴論,世中未有。
訪之香爐,乃藏公所常用。
又于寺内立明珠柱,柱乃七日七夜放光。
太守何遠以狀啓昭明太子,太子欽其德,遣舍人何思澄緻手令以褒美之。
中大通三年卒,年八十六。
先是胤疾,妻江氏夢神告曰:“汝夫壽盡,既有至德,應獲延期,爾當代之。
”妻覺說焉,俄得患而卒,胤疾乃瘳。
至是胤夢見一神女并八十許人,并衣帢,行列在前,俱拜一床一下,覺又見之,便命營兇具。
既而疾困不複瘳。
初,胤侈于味,食必方丈,後稍欲去其甚者,猶食白魚、夔脯,糖蟹,以爲非見生物。
疑食蚶蛎,使門人議之。
學生锺岏曰:“夔之就脯,驟于屈申,蟹之将糖,躁擾彌甚。
仁人用意,深懷如怛。
至于車螯蚶蛎,眉目内阙,慚渾沌之奇,犷殼外緘,非金人之慎。
不悴不榮,曾草木之不若,無馨無臭,與瓦礫其何算。
故宜長充庖廚,永爲口實。
”竟陵王子良見岏議大怒。
汝南周顒與胤書,勸令食菜,曰:“變之大者,莫過死生,生之所重,無逾一性一命。
一性一命之于彼極切,滋味之在我可賒。
若雲三世理誣,則幸矣良快,如使此道果然,而受形未息,一往一來,生死常事,則傷心之慘,行亦自及。
丈人于血氣之類,雖不身踐,至于晨凫夜鯉,不能不取備屠門。
财貝之經盜手,猶爲廉士所棄,生一性一之一啓銮刀,甯複慈心所忍。
驺虞雖饑,非自死之草不食,聞其風者,豈不使人多媿。
丈人得此有素,聊複片言發起耳。
”故胤末年遂絕血味。
胤注百論、十二門論各一卷,注周易十卷,一毛一詩總集六卷,一毛一詩隐義十卷,禮記隐義二十卷,禮答問五十五卷。
子撰亦不仕,有高風。
何炯字士光,胤從弟也。
父撙,太中大夫。
炯年十五,從胤受業,一期并通五經章句。
白皙美容貌,從兄求、點每曰:“叔寶神清,杜乂膚清,今觀此子,複見衛、杜在目。
”從兄戢謂人曰:“此子非止吾門之寶,亦爲一代偉人。
” 炯常慕恬退,不樂進仕。
從叔昌宇謂曰:“求、點皆已高蹈,汝無宜複爾。
且君子出處亦各一途。
” 年十九,解褐揚州主簿,舉秀才,累遷梁仁威南康王限内記室,書侍禦史。
以父疾陳解。
炯侍疾踰旬,衣不解一帶,頭不栉沐,信宿之間,形貌頓改。
及父卒,号恸不絕聲,藉地腰腳虛腫。
醫雲:“須服豬蹄湯。
”炯以有肉味不肯服,親友請譬,終于不回,遂以毀卒。
先是謂家人曰:“王孫、玄晏所尚不同,長魚、慶緒于事爲得。
必須儉而中禮,無取倍異。
月朝十五日,可置一瓯粗粥,如常日所進。
”又傷兩兄并淡仕進,故祿所不及,恐而今而後,溫飽無資。
乃漼然下泣,自外無所言。
何昌宇字俨望,尚之弟子也。
父佟之,位侍中。
昌宇少而清靖,獨立不群,所交者必當世清名,是以風一流籍甚。
仕宋爲尚書儀曹郎、建平王景素征北南徐州府主簿,以風素見重。
母老求祿,出爲湘東太守。
還爲齊高帝骠騎功曹。
昌宇在郡,景素被誅,昌宇痛之,至是啓高帝理其冤,又與司空褚彥回書極言之。
高帝嘉其義。
曆位中書郎、王儉衛軍長史,儉謂昌宇曰:“後任朝事者,非卿而誰?” 臨海王昭秀爲荊州,以昌宇爲西中郎長史、南郡太守,行荊州事。
明帝将踐阼,先使裴叔業喪旨诏昌宇,令以便宜從事。
昌宇拒之曰:“國家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以萬裡之事,臨海王未有失,甯得從君單诏邪?即時自有啓聞,須反更議。
”叔業曰:“若爾便是拒诏,拒诏,軍法行一事耳。
”答曰:“能見殺者君也,能拒诏者仆也。
君不能見殺,政有沿流之計耳。
”昌宇素有名德,叔業不敢一逼一而退。
上聞而嘉之,昭秀由此得還都。
昌宇後爲吏部尚書,嘗有一客姓闵求官。
昌宇謂曰:“君是誰後?”答曰:“子骞後。
”昌宇一團一扇掩口而笑,謂坐客曰:“遙遙華胄。
” 昌宇不雜一交遊,通和泛一愛一,曆郡皆以清白稱。
後卒于侍中,領骁騎将軍。
贈太常,諡曰簡子。
子敬容。
敬容字國禮,弱冠尚齊武帝女長城公主,拜驸馬都尉。
梁天監中,爲建安内史,清公有美績,吏人稱之。
累遷守吏部尚書,铨序明審,号爲稱職。
出爲吳郡太守,爲政勤恤人隐,辯訟如神,視事四年,政爲天下第一。
吏人詣阙請樹碑,诏許之。
複爲吏部尚書、侍中,領太子中庶子。
敬容身長八尺,白皙美須眉,一性一矜莊,衣冠鮮麗。
武帝雖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須潔。
嘗有侍臣衣帶卷折,帝怒曰:“卿衣帶如繩,欲何所縛。
”敬容希旨,故益鮮明。
常以膠清刷須,衣裳不整,伏一床一熨之,或暑月背爲之焦。
每公庭就列,容止出人。
爲尚書右仆射,參掌選事。
遷左仆射、丹一陽一尹,并參掌大選如故。
敬容接對賓朋,言詞若讷,酬答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