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9 列傳第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周旋輩無一言相扣發者。
”季産曰:“蔡尚書令包法榮所道,非不會機,但大事難行耳。
季産言亦何益。
”玄谟有慚色。
當明帝起事之夜,廢帝橫一屍一太醫合口。
興宗謂尚書右仆射王景文曰:“此雖兇悖,是天下之主,宜使喪禮粗足。
若直如此,四海必将乘人。
” 時諸方并舉兵反,朝廷所保丹一陽一、淮南數郡,其間諸縣或已應賊。
東兵已至永世,宮省危懼,上集群臣以謀成敗。
興宗曰:“宜鎮之以靜,以至信待人。
比者,逆徒親戚布在宮省,若繩之以法,則土崩立至,宜明罪不相及之義。
”上從之。
遷尚書右仆射,尋領衛尉。
明帝謂興宗曰:“頃日人情言何?事當濟不?”興宗曰:“今米甚豐賤,而人情更安,以此算之,清蕩可必。
但臣之所憂,更在事後,猶羊公言既平之後,方當勞聖慮耳。
”尚書褚彥回以手闆築興宗,興宗言之不已。
上曰:“如卿言。
” 赭圻平,函送袁顗首,敕從登南掖門樓以觀之。
興宗潸然流涕,上不悅。
事平,封興宗始昌縣伯,固讓,不許,改封樂安縣伯,國秩吏力,終以不受。
時殷琰據壽一陽一爲逆,遣輔國将軍劉勉攻圍之。
四方既平,琰嬰城固守。
上使中書爲诏譬琰,興宗曰:“天下既定,是琰思順之日,陛下宜賜手诏數行。
今直使中書爲诏,彼必疑非真。
”不從。
琰得诏,謂劉勉詐造,果不敢降,久乃歸順。
先是,徐州刺史薛安都據彭城反,後遣使歸款,泰始二年冬,遣鎮軍将軍張永率軍迎之。
興宗曰:“安都遣使歸順,此誠不虛,今不過須單使一人,咫尺書耳。
若以重兵迎之,勢必疑懼,或能招引北虜,爲患不測。
”時張永已行,不見信。
安都聞大軍過淮,果引魏軍。
永戰大敗,遂失淮北四州。
其先見如此。
初,永敗問至,上在幹明殿,先召司徒建安王休仁,又召興宗。
謂休仁曰:“吾慚蔡仆射。
”以敗書示興宗,曰:“我愧卿。
” 三年,出爲郢州刺史。
初,吳興丘珍孫言論常侵興宗。
珍孫子景先人才甚美,興宗與之周旋。
及景先爲鄱一陽一郡,會晉安王子勳爲逆,轉在竟陵,爲吳喜所殺。
母老女幼,流離夏口。
興宗至郢州,親自臨哭,緻其喪柩,家累皆得東還。
遷會稽太守,領兵置佐,加都督。
會稽多諸豪右,不遵王憲,幸臣近習,參半宮省。
封略山湖,妨人害政,興宗皆以法繩之。
又以王公妃主多立邸舍,子息滋長,督責無窮,啓罷省之,并陳原諸逋負,解遣雜役,并見從。
三吳舊有鄉射禮,元嘉中,羊玄保爲吳郡行之,久不複修。
興宗行之,禮儀甚整。
明帝崩,興宗與尚書令袁粲、右仆射褚彥回、中領軍劉勉、鎮軍将軍沈攸之同被顧命。
以興宗爲征西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荊州刺史,加班劍二十人,被征還都。
時右軍将軍王道隆任參國政,權重一時,蹑履到興宗前,不敢就席,良久方去。
竟不呼坐。
元嘉初,中書舍人秋當詣太子詹事王昙首,不敢坐。
其後中書舍人弘興宗爲文帝所一愛一遇,上謂曰:“卿欲作士人,得就王球坐,乃當判耳,殷、劉并雜,無所益也。
若往詣球,可稱旨就席。
”及至,球舉扇曰:“君不得爾。
”弘還,依事啓聞。
帝曰:“我便無如此何。
”至是,興宗複爾。
道隆等以興宗強正,不欲使擁兵上流,改爲中書監、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固辭不拜。
興宗行己恭恪,光祿大夫北地傅隆與父廓善,興宗常修父友之敬。
又太原孫敬玉嘗通興宗侍兒,被禽反接,興宗命與杖,敬玉了無怍容。
興宗奇其言對,命釋縛,試以伎能,高其筆劄,因以侍兒賜之,爲立室宇,位至尚書右丞。
其遏惡揚善若此。
敬玉子廉,仕梁,以清能位至禦史中丞。
興宗家行尤謹,奉歸宗姑,事寡嫂,養孤兄子,有聞于世。
太子左率王錫妻範,聰明婦人也,有才學。
書讓錫弟僧達曰:“昔謝太傅奉寡嫂王夫人如慈母,今蔡興宗亦有恭和之稱。
”其爲世所重如此。
妻劉氏早卒,一女甚幼,外甥袁觊始生子彖,而妻劉氏亦亡,興宗姊即觊母也。
一孫一侄,躬自撫養,年齒相比,欲爲婚姻,每見興宗,辄言此意。
大明初,诏興宗女與南平王敬猷婚。
興宗以姊生平之懷,屢經陳啓。
帝答曰:“卿諸人欲各行己意,則國家何由得婚。
且姊言豈是不可違之處邪?”舊意既乖,彖亦他娶。
甚後彖家好不終,顗又禍敗,彖亦淪廢當時,孤微理盡。
敬猷遇害,興宗女無子嫠居,名門高胄,多欲結姻。
明帝亦敕适謝氏,興宗并不許,以女适彖。
泰豫元年卒,年五十八。
遺命薄葬,奉還封爵。
追贈後授,子順固辭不受,又奉表疏十馀上。
诏特申其請,以旌克讓之風。
初,興宗爲郢州,府參軍彭城顔敬以式蔔曰:“亥年當作公,官有大字者,不可受也。
”及有開府之授,
”季産曰:“蔡尚書令包法榮所道,非不會機,但大事難行耳。
季産言亦何益。
”玄谟有慚色。
當明帝起事之夜,廢帝橫一屍一太醫合口。
興宗謂尚書右仆射王景文曰:“此雖兇悖,是天下之主,宜使喪禮粗足。
若直如此,四海必将乘人。
” 時諸方并舉兵反,朝廷所保丹一陽一、淮南數郡,其間諸縣或已應賊。
東兵已至永世,宮省危懼,上集群臣以謀成敗。
興宗曰:“宜鎮之以靜,以至信待人。
比者,逆徒親戚布在宮省,若繩之以法,則土崩立至,宜明罪不相及之義。
”上從之。
遷尚書右仆射,尋領衛尉。
明帝謂興宗曰:“頃日人情言何?事當濟不?”興宗曰:“今米甚豐賤,而人情更安,以此算之,清蕩可必。
但臣之所憂,更在事後,猶羊公言既平之後,方當勞聖慮耳。
”尚書褚彥回以手闆築興宗,興宗言之不已。
上曰:“如卿言。
” 赭圻平,函送袁顗首,敕從登南掖門樓以觀之。
興宗潸然流涕,上不悅。
事平,封興宗始昌縣伯,固讓,不許,改封樂安縣伯,國秩吏力,終以不受。
時殷琰據壽一陽一爲逆,遣輔國将軍劉勉攻圍之。
四方既平,琰嬰城固守。
上使中書爲诏譬琰,興宗曰:“天下既定,是琰思順之日,陛下宜賜手诏數行。
今直使中書爲诏,彼必疑非真。
”不從。
琰得诏,謂劉勉詐造,果不敢降,久乃歸順。
先是,徐州刺史薛安都據彭城反,後遣使歸款,泰始二年冬,遣鎮軍将軍張永率軍迎之。
興宗曰:“安都遣使歸順,此誠不虛,今不過須單使一人,咫尺書耳。
若以重兵迎之,勢必疑懼,或能招引北虜,爲患不測。
”時張永已行,不見信。
安都聞大軍過淮,果引魏軍。
永戰大敗,遂失淮北四州。
其先見如此。
初,永敗問至,上在幹明殿,先召司徒建安王休仁,又召興宗。
謂休仁曰:“吾慚蔡仆射。
”以敗書示興宗,曰:“我愧卿。
” 三年,出爲郢州刺史。
初,吳興丘珍孫言論常侵興宗。
珍孫子景先人才甚美,興宗與之周旋。
及景先爲鄱一陽一郡,會晉安王子勳爲逆,轉在竟陵,爲吳喜所殺。
母老女幼,流離夏口。
興宗至郢州,親自臨哭,緻其喪柩,家累皆得東還。
遷會稽太守,領兵置佐,加都督。
會稽多諸豪右,不遵王憲,幸臣近習,參半宮省。
封略山湖,妨人害政,興宗皆以法繩之。
又以王公妃主多立邸舍,子息滋長,督責無窮,啓罷省之,并陳原諸逋負,解遣雜役,并見從。
三吳舊有鄉射禮,元嘉中,羊玄保爲吳郡行之,久不複修。
興宗行之,禮儀甚整。
明帝崩,興宗與尚書令袁粲、右仆射褚彥回、中領軍劉勉、鎮軍将軍沈攸之同被顧命。
以興宗爲征西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荊州刺史,加班劍二十人,被征還都。
時右軍将軍王道隆任參國政,權重一時,蹑履到興宗前,不敢就席,良久方去。
竟不呼坐。
元嘉初,中書舍人秋當詣太子詹事王昙首,不敢坐。
其後中書舍人弘興宗爲文帝所一愛一遇,上謂曰:“卿欲作士人,得就王球坐,乃當判耳,殷、劉并雜,無所益也。
若往詣球,可稱旨就席。
”及至,球舉扇曰:“君不得爾。
”弘還,依事啓聞。
帝曰:“我便無如此何。
”至是,興宗複爾。
道隆等以興宗強正,不欲使擁兵上流,改爲中書監、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固辭不拜。
興宗行己恭恪,光祿大夫北地傅隆與父廓善,興宗常修父友之敬。
又太原孫敬玉嘗通興宗侍兒,被禽反接,興宗命與杖,敬玉了無怍容。
興宗奇其言對,命釋縛,試以伎能,高其筆劄,因以侍兒賜之,爲立室宇,位至尚書右丞。
其遏惡揚善若此。
敬玉子廉,仕梁,以清能位至禦史中丞。
興宗家行尤謹,奉歸宗姑,事寡嫂,養孤兄子,有聞于世。
太子左率王錫妻範,聰明婦人也,有才學。
書讓錫弟僧達曰:“昔謝太傅奉寡嫂王夫人如慈母,今蔡興宗亦有恭和之稱。
”其爲世所重如此。
妻劉氏早卒,一女甚幼,外甥袁觊始生子彖,而妻劉氏亦亡,興宗姊即觊母也。
一孫一侄,躬自撫養,年齒相比,欲爲婚姻,每見興宗,辄言此意。
大明初,诏興宗女與南平王敬猷婚。
興宗以姊生平之懷,屢經陳啓。
帝答曰:“卿諸人欲各行己意,則國家何由得婚。
且姊言豈是不可違之處邪?”舊意既乖,彖亦他娶。
甚後彖家好不終,顗又禍敗,彖亦淪廢當時,孤微理盡。
敬猷遇害,興宗女無子嫠居,名門高胄,多欲結姻。
明帝亦敕适謝氏,興宗并不許,以女适彖。
泰豫元年卒,年五十八。
遺命薄葬,奉還封爵。
追贈後授,子順固辭不受,又奉表疏十馀上。
诏特申其請,以旌克讓之風。
初,興宗爲郢州,府參軍彭城顔敬以式蔔曰:“亥年當作公,官有大字者,不可受也。
”及有開府之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