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6 列傳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庶姓之輕,若不加其等級,甯可合卺而酳。
所以假驸馬之位,乃崇于皇女也。
今公主早薨,伉俪已絕,既無禮數緻疑,何須驸馬之授。
案杜預尚晉宣帝第二女,晉武踐阼而主已亡,泰始中追贈公主,元凱無複驸馬之号。
梁文帝女新安穆公主早薨,天監初,王氏無追拜之事。
遠近二例,足以校明,無勞此授。
今宜追贈亭侯。
時議以爲當。
天嘉三年,爲吏部尚書,領丹一陽一尹。
以葬父拜表自解,诏令葬訖停宅視郡事,服阕還職。
時仆射一到仲舉雖參掌選事,铨衡汲引,并出于樞,舉薦多會上旨。
謹慎周密,清白自居,文武職司,鮮有遊其門者。
廢帝即位,遷尚書左仆射,卒,諡曰簡懿。
有集十卷行于世。
弟憲。
憲字德章,幼聰敏好學,有雅量。
梁武帝修建庠序,别開五館,其一館在憲宅西,憲常招引諸生與之談論,新義出人意表,同輩鹹嗟服焉。
大同八年,武帝撰孔子正言章句,诏下國學宣制旨義。
憲時年十四,被召爲正言生,祭酒到溉目送之,一愛一其神采。
國子博士周弘正謂憲父君正曰:“賢子今茲欲策試不?”君正曰:“未敢令試。
”居數日,君正遣門客岑文豪與憲候弘正。
會弘正将升講坐,弟子異集,乃延憲入室,授以麈尾,令憲豎義。
時謝岐、何妥在坐,弘正謂曰:“二賢雖窮奧赜,得無憚此後生邪?”何、謝乃遞起義端,深極理緻,憲與往複數番,酬對閑敏。
弘正謂妥曰:“恣卿所問,勿以童幼期之。
”時觀者重遝,憲神色自若,辯論有馀,弘正亦起數難,終不能屈。
因告文豪曰:“卿還谘袁吳郡,此郎已堪見代博士矣。
”時生徒對策,多行一賄賂,文豪請具束修。
君正曰:“我豈能用錢爲兒買第邪?”學司銜之。
及憲試,争起劇難,憲随問抗答,剖析如流。
到溉顧憲曰:“袁君正其有後矣。
”及君正将之吳郡,溉祖道于征虜亭,謂君正曰:“昨策生,蕭敏孫、徐孝克非不解義,至于風神器局,去賢子遠矣。
”尋舉高第,以貴公子選尚南沙公主,即梁簡文帝女也。
大同元年,釋褐秘書郎,遷太子舍人。
侯景寇逆,憲東之吳郡。
尋丁案憂,哀毀過禮。
陳武帝作相,除司徒戶曹,初谒,遂抗禮長揖。
中書令王劢謂憲曰:“卿何矯衆,不拜錄公?”憲曰:“于理不應緻拜。
”衛尉趙知禮曰:“袁生舉止詳中,故有陳、汝之風。
” 陳受命,授中書侍郎,兼散騎常侍,與黃門郎王瑜使齊,數年不遣,天嘉初乃還。
太建三年,累遷禦史中丞,羽林監。
時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一逼一取人馬,憲依事劾奏,免叔英。
自是朝野嚴憚。
憲詳練朝章,尤明聽斷,至有獄情未盡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閑爲帝言之,所申理甚衆。
嘗陪宴承香合,賓退後,宣帝留憲與衛尉樊俊徙席山亭,談宴終日。
帝謂俊曰:“袁家故爲有人。
”其見重如此。
自侍中遷吳郡太守,以父任固辭,改授南康内史。
遷吏部尚書。
憲以久居清顯,累表自求解任,帝曰:“諸人在職,屢有謗書,卿處事已多,可謂清白,别相甄錄,且勿緻辭。
” 遷右仆射,參掌選事。
先是憲長兄樞爲左仆射,至是憲爲右仆射,台省目樞爲大仆射,憲爲小仆射,朝廷榮之。
及宣帝不豫,憲與吏部尚書一毛一喜俱受顧命。
始興王叔陵之肆逆也,憲指麾部分,預有力焉。
後主被創病笃,執憲手曰:“我兒尚幼,後事委卿。
”憲曰:“群情喁喁,冀聖躬康複,後事之委,未敢奉诏。
” 以功封建安縣伯,領太子中庶子。
尋除侍中、太子詹事。
及太子加元服,行釋奠禮,憲表請解職,不許,尋給扶二人。
皇太子頗不率典訓,憲手表陳谏十條,皆援引古今,言辭切直。
太子雖外示容納,心無悛改。
後主欲立一寵一姬張貴妃子始安王爲嗣,嘗從容言之,吏部尚書蔡征順旨稱贊,憲厲色折之曰:“皇太子國家儲副,億兆宅心,卿是何人,輕言廢立。
”然是夏竟廢太子爲吳興王。
後主知憲有規谏之事,歎曰:“袁德章實骨鲠臣。
”即日诏爲尚書仆射。
祯明三年,隋軍來伐,隋将賀若弼進燒宮城北掖門,兵衛皆散走,朝士各藏,唯憲侍左右。
後主謂曰:“我從來待卿不先馀人,今日見卿,可謂歲寒知松柏後凋也。
非唯由我無德,亦是江東衣冠道盡。
”後主将避匿,憲正色曰:“北兵之入,必無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安之?臣願陛下依梁武見侯景故事以待之。
”不從,因下榻馳去。
憲從出後堂景一陽一殿,後主投井中,憲拜哭而出。
及至長安,隋文帝嘉其雅一操一,下诏以爲江表稱首,授開府儀同三司、昌州刺史。
開皇十四年,授晉王廣府長史。
十八年,卒,時年七十,贈大将軍、安成郡公,諡曰簡。
長子承家,仕隋至秘書丞、國子司業。
君正弟敬。
敬字子恭,純素有風格。
幼便笃學,老而無倦。
仕梁位太子中舍人。
魏克江陵,流寓嶺表。
陳武帝受禅,敬在廣州依歐一陽一頠。
頠卒,其子纥據州,将有異志,敬累谏不從。
宣帝即位,遣章昭達讨纥,纥将敗,恨不納敬言。
朝廷義之,征爲太子中庶子。
曆左戶、都官二尚書,太常卿,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加特進。
至德三年,卒,諡靖德子。
子元友嗣。
敬弟泌。
泌字文洋,清正有幹局,容體魁岸,志行修謹。
仕梁曆諸王府佐。
侯景之亂,泌兄君正爲吳郡太守,梁簡文帝在東宮,闆泌爲東宮領直,令往吳中,召募士卒。
及景圍台城,泌率所領赴援。
城陷,依鄱一陽一嗣王範。
範卒,泌降景。
景平,王僧辯表泌爲富春太守,兼丹一陽一尹。
貞一陽一侯明僭位,以爲侍中,使于齊。
陳武帝受禅,泌自齊從梁永嘉王莊往王琳所。
及莊稱尊号,以泌爲侍中、丞相長史。
琳敗,衆皆散,唯泌輕舟送達于北境,屬莊于禦史中丞劉仲威,然後拜辭歸陳請罪,文帝深義之。
累遷通直散騎常侍,兼侍中,聘周。
及宣帝入輔,以泌爲司徒左長史,卒于官。
臨終戒其子芳華曰:“吾于朝廷素無功績,瞑目之後,斂手足旋葬,無得受贈諡。
”其子述泌遺意,朝廷不許,贈金紫光祿大夫,諡曰質。
論曰:天長地久,四時代謝,靈化悠遠,生不再來,所以據洪圖而輕天下,吝寸一陰一而賤尺璧。
夫義重于生,空傳前诰,投軀徇主,罕遇其人。
觀夫宋、齊以還,袁門世蹈忠義,固知風霜之概、松筠其一性一乎。
若無一陽一源之節,丹青夫何取斌。
顗雖末路披猖,原心有本。
彖之出處所蹈,實懋家風。
粲執履之迹,近乎仁勇,古人所謂疾風勁草,豈此之謂乎?昔王經峻節,既被旌于晉世,粲之貞固,亦改葬于齊朝,其激厲之方,異代同符者矣。
昂命屬崩離,身逢危季,雖獨夫喪德,臣節無改。
拒梁武之命,義烈存焉,隆從兄之服,悌心高已。
既而抗言儲嗣,無忘直道,辭榮身後,有心黜殡。
自初及末,無虧風範,從微至着,皆爲稱職,蓋一代之名公也。
樞風格峻整,憲仁義率由,韓子稱“人臣委質,心無有二”,憲弗渝歲暮,良可稱雲。
敬、泌立履之地,亦不爲替矣。
所以假驸馬之位,乃崇于皇女也。
今公主早薨,伉俪已絕,既無禮數緻疑,何須驸馬之授。
案杜預尚晉宣帝第二女,晉武踐阼而主已亡,泰始中追贈公主,元凱無複驸馬之号。
梁文帝女新安穆公主早薨,天監初,王氏無追拜之事。
遠近二例,足以校明,無勞此授。
今宜追贈亭侯。
時議以爲當。
天嘉三年,爲吏部尚書,領丹一陽一尹。
以葬父拜表自解,诏令葬訖停宅視郡事,服阕還職。
時仆射一到仲舉雖參掌選事,铨衡汲引,并出于樞,舉薦多會上旨。
謹慎周密,清白自居,文武職司,鮮有遊其門者。
廢帝即位,遷尚書左仆射,卒,諡曰簡懿。
有集十卷行于世。
弟憲。
憲字德章,幼聰敏好學,有雅量。
梁武帝修建庠序,别開五館,其一館在憲宅西,憲常招引諸生與之談論,新義出人意表,同輩鹹嗟服焉。
大同八年,武帝撰孔子正言章句,诏下國學宣制旨義。
憲時年十四,被召爲正言生,祭酒到溉目送之,一愛一其神采。
國子博士周弘正謂憲父君正曰:“賢子今茲欲策試不?”君正曰:“未敢令試。
”居數日,君正遣門客岑文豪與憲候弘正。
會弘正将升講坐,弟子異集,乃延憲入室,授以麈尾,令憲豎義。
時謝岐、何妥在坐,弘正謂曰:“二賢雖窮奧赜,得無憚此後生邪?”何、謝乃遞起義端,深極理緻,憲與往複數番,酬對閑敏。
弘正謂妥曰:“恣卿所問,勿以童幼期之。
”時觀者重遝,憲神色自若,辯論有馀,弘正亦起數難,終不能屈。
因告文豪曰:“卿還谘袁吳郡,此郎已堪見代博士矣。
”時生徒對策,多行一賄賂,文豪請具束修。
君正曰:“我豈能用錢爲兒買第邪?”學司銜之。
及憲試,争起劇難,憲随問抗答,剖析如流。
到溉顧憲曰:“袁君正其有後矣。
”及君正将之吳郡,溉祖道于征虜亭,謂君正曰:“昨策生,蕭敏孫、徐孝克非不解義,至于風神器局,去賢子遠矣。
”尋舉高第,以貴公子選尚南沙公主,即梁簡文帝女也。
大同元年,釋褐秘書郎,遷太子舍人。
侯景寇逆,憲東之吳郡。
尋丁案憂,哀毀過禮。
陳武帝作相,除司徒戶曹,初谒,遂抗禮長揖。
中書令王劢謂憲曰:“卿何矯衆,不拜錄公?”憲曰:“于理不應緻拜。
”衛尉趙知禮曰:“袁生舉止詳中,故有陳、汝之風。
” 陳受命,授中書侍郎,兼散騎常侍,與黃門郎王瑜使齊,數年不遣,天嘉初乃還。
太建三年,累遷禦史中丞,羽林監。
時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一逼一取人馬,憲依事劾奏,免叔英。
自是朝野嚴憚。
憲詳練朝章,尤明聽斷,至有獄情未盡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閑爲帝言之,所申理甚衆。
嘗陪宴承香合,賓退後,宣帝留憲與衛尉樊俊徙席山亭,談宴終日。
帝謂俊曰:“袁家故爲有人。
”其見重如此。
自侍中遷吳郡太守,以父任固辭,改授南康内史。
遷吏部尚書。
憲以久居清顯,累表自求解任,帝曰:“諸人在職,屢有謗書,卿處事已多,可謂清白,别相甄錄,且勿緻辭。
” 遷右仆射,參掌選事。
先是憲長兄樞爲左仆射,至是憲爲右仆射,台省目樞爲大仆射,憲爲小仆射,朝廷榮之。
及宣帝不豫,憲與吏部尚書一毛一喜俱受顧命。
始興王叔陵之肆逆也,憲指麾部分,預有力焉。
後主被創病笃,執憲手曰:“我兒尚幼,後事委卿。
”憲曰:“群情喁喁,冀聖躬康複,後事之委,未敢奉诏。
” 以功封建安縣伯,領太子中庶子。
尋除侍中、太子詹事。
及太子加元服,行釋奠禮,憲表請解職,不許,尋給扶二人。
皇太子頗不率典訓,憲手表陳谏十條,皆援引古今,言辭切直。
太子雖外示容納,心無悛改。
後主欲立一寵一姬張貴妃子始安王爲嗣,嘗從容言之,吏部尚書蔡征順旨稱贊,憲厲色折之曰:“皇太子國家儲副,億兆宅心,卿是何人,輕言廢立。
”然是夏竟廢太子爲吳興王。
後主知憲有規谏之事,歎曰:“袁德章實骨鲠臣。
”即日诏爲尚書仆射。
祯明三年,隋軍來伐,隋将賀若弼進燒宮城北掖門,兵衛皆散走,朝士各藏,唯憲侍左右。
後主謂曰:“我從來待卿不先馀人,今日見卿,可謂歲寒知松柏後凋也。
非唯由我無德,亦是江東衣冠道盡。
”後主将避匿,憲正色曰:“北兵之入,必無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安之?臣願陛下依梁武見侯景故事以待之。
”不從,因下榻馳去。
憲從出後堂景一陽一殿,後主投井中,憲拜哭而出。
及至長安,隋文帝嘉其雅一操一,下诏以爲江表稱首,授開府儀同三司、昌州刺史。
開皇十四年,授晉王廣府長史。
十八年,卒,時年七十,贈大将軍、安成郡公,諡曰簡。
長子承家,仕隋至秘書丞、國子司業。
君正弟敬。
敬字子恭,純素有風格。
幼便笃學,老而無倦。
仕梁位太子中舍人。
魏克江陵,流寓嶺表。
陳武帝受禅,敬在廣州依歐一陽一頠。
頠卒,其子纥據州,将有異志,敬累谏不從。
宣帝即位,遣章昭達讨纥,纥将敗,恨不納敬言。
朝廷義之,征爲太子中庶子。
曆左戶、都官二尚書,太常卿,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加特進。
至德三年,卒,諡靖德子。
子元友嗣。
敬弟泌。
泌字文洋,清正有幹局,容體魁岸,志行修謹。
仕梁曆諸王府佐。
侯景之亂,泌兄君正爲吳郡太守,梁簡文帝在東宮,闆泌爲東宮領直,令往吳中,召募士卒。
及景圍台城,泌率所領赴援。
城陷,依鄱一陽一嗣王範。
範卒,泌降景。
景平,王僧辯表泌爲富春太守,兼丹一陽一尹。
貞一陽一侯明僭位,以爲侍中,使于齊。
陳武帝受禅,泌自齊從梁永嘉王莊往王琳所。
及莊稱尊号,以泌爲侍中、丞相長史。
琳敗,衆皆散,唯泌輕舟送達于北境,屬莊于禦史中丞劉仲威,然後拜辭歸陳請罪,文帝深義之。
累遷通直散騎常侍,兼侍中,聘周。
及宣帝入輔,以泌爲司徒左長史,卒于官。
臨終戒其子芳華曰:“吾于朝廷素無功績,瞑目之後,斂手足旋葬,無得受贈諡。
”其子述泌遺意,朝廷不許,贈金紫光祿大夫,諡曰質。
論曰:天長地久,四時代謝,靈化悠遠,生不再來,所以據洪圖而輕天下,吝寸一陰一而賤尺璧。
夫義重于生,空傳前诰,投軀徇主,罕遇其人。
觀夫宋、齊以還,袁門世蹈忠義,固知風霜之概、松筠其一性一乎。
若無一陽一源之節,丹青夫何取斌。
顗雖末路披猖,原心有本。
彖之出處所蹈,實懋家風。
粲執履之迹,近乎仁勇,古人所謂疾風勁草,豈此之謂乎?昔王經峻節,既被旌于晉世,粲之貞固,亦改葬于齊朝,其激厲之方,異代同符者矣。
昂命屬崩離,身逢危季,雖獨夫喪德,臣節無改。
拒梁武之命,義烈存焉,隆從兄之服,悌心高已。
既而抗言儲嗣,無忘直道,辭榮身後,有心黜殡。
自初及末,無虧風範,從微至着,皆爲稱職,蓋一代之名公也。
樞風格峻整,憲仁義率由,韓子稱“人臣委質,心無有二”,憲弗渝歲暮,良可稱雲。
敬、泌立履之地,亦不爲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