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6 列傳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官。
大明元年,複爲侍中,領射聲校尉,封興平縣子。
三年,坐納山一陰一人丁承文貨,舉爲會稽郡孝廉,免官。
五年,爲左衛将軍,加給事中。
七年,轉吏部尚書,左衛如故。
其年,皇太子冠,上臨宴東宮,與顔師伯、柳元景、沈慶之等并摴蒱,湣孫勸師伯酒,師伯不飲,湣孫因相裁辱曰:“不能與佞人周旋。
”師伯見一寵一于上,上常嫌湣孫以寒素陵之,因此發怒曰:“袁濯兒不逢朕,員外郎未可得也,而敢以寒士遇物!”将手刃之,命引下席。
湣孫色不變,沈、柳并起謝,久之得釋。
出爲海陵太守。
廢帝即位,湣孫在郡,夢日堕其胸上,因驚。
尋被征管機密,曆吏部尚書,侍中,骁衛将軍。
湣孫峻于儀範,廢帝一裸一之迫使走,湣孫雅步如常,顧而言曰:“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明帝泰始元年,爲司徒左長史、南東海太守。
湣孫清整有風一操一,自遇甚高,嘗着妙德先生傳以續嵇康高士傳後以自況曰:“有妙德先生,陳國人也。
氣志深虛,姿神清映,一性一孝履順,栖沖業簡,有舜之遺風。
先生幼夙多疾,一性一疏懶,無所營尚;然九流百氏之言,雕龍談天之藝,皆泛識其大歸,而不以成名。
家貧嘗仕,非其好也。
混其聲迹,晦其心用,席門常掩,三徑裁通。
雖揚子寂漠,嚴叟沈冥,不是過也。
修道遂志,終無得而稱焉。
”又嘗謂周旋人曰:“昔有一國,國中一水号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
國人既并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爲狂,于是聚謀共執國主,療其狂疾。
火艾針藥,莫不必具,國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衆乃歡然。
我既不狂,難以獨立,比亦欲試飲此水矣。
” 幼慕荀奉倩爲人,孝武時求改名粲,不許,至明帝立,乃請改爲粲,字景倩。
其外孫王筠又雲:“明帝多忌諱,反語袁湣爲‘殒門’,帝意惡之,乃令改焉。
”二年,遷領軍将軍,仗士三十人入六門。
其年,徙中書令,領太子詹事。
三年,轉尚書仆射,尋領吏部。
五年,加中書令,又領丹一陽一尹。
粲負才尚氣,一愛一好虛遠,雖位任隆重,不以事務經懷。
獨步園林,詩酒自适。
家居負郭,每杖策逍遙,當其意得,悠然忘反。
郡南一家頗有竹石,粲率爾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嘯詠自得。
主人出,語笑款然。
俄而車騎羽儀并至門,方知是袁尹。
又嘗步屧白楊郊野間,道遇一士大夫,便呼與酣飲,明日此人謂被知顧,到門求進。
粲曰:“昨飲酒無偶,聊相要耳。
”竟不與相見。
嘗作五言詩,言“訪迹雖中宇,循寄乃滄洲”。
蓋其志也。
七年,爲尚書令。
初,粲忤于孝武,其母候乘輿出,負磚叩頭流血,磚碎傷目。
自此後,粲與人語,有誤道眇目者,辄涕泣彌日。
嘗疾,母憂念,晝寝,夢見父容色如平生,與母語曰:“湣孫無憂,将爲國家器,不患沈沒。
但恐富貴,終當傾滅耳。
”母未嘗言及。
粲貴重,恒懼傾滅,乃以告之,粲故自挹損。
明帝臨崩,粲與褚彥回、劉勉并受顧命,加班劍二十人,給鼓吹一部。
後廢帝即位,加兵五百人。
元徽元年,丁母憂,葬竟,攝令親職,加衛将軍,不受。
一性一至孝,居喪毀甚,祖日及祥,诏衛軍斷客。
二年,桂一陽一王休範爲逆,粲扶曳入殿,诏加兵自随,府置佐吏。
時兵難危急,賊已至南掖門,諸将意沮,鹹莫能奮。
粲慷慨謂諸将帥曰:“寇賊已一逼一,而衆情離阻,孤子受先帝顧托,本以死報,今日當與褚護軍同死社稷。
”因命左右被馬,辭色哀壯。
于是陳顯達等感激出戰,賊即平殄。
事甯,授中書監,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領司徒。
以揚州解爲府,固不肯移。
三年,徙尚書令,衛軍、開府如故,并固辭,服終乃受命。
加侍中,進爵爲侯,又不受。
時粲與齊高帝、褚彥回、劉彥節遞日入直,平決萬機。
粲閑默寡言,不肯當事,主書每往谘決,或高詠對之。
時立一意,則衆莫能改。
素寡往來,門無雜賓,閑居高卧,一無所接。
談客文士,所見不過一兩人。
順帝即位,遷中書監,司徙、侍中如故。
齊高帝既居東府,故使粲鎮石頭。
粲素靜退,每有朝命,一逼一切不得已,然後方就。
及诏移石頭,即便順旨。
有周旋人解望氣,謂粲曰:“石頭氣甚兇,往必有禍。
”粲不答。
又給油絡通幰車,仗士五十人入殿。
時齊高帝方革命,粲自以身受顧托,不欲事二姓,密有異圖。
劉彥節宋氏宗室,前湘州刺史王蘊太後兄子,素好武事,并慮不見容于齊高帝,皆與粲結,諸将帥黃回、任候伯、孫昙瓘、王宜興、彭文之、蔔伯興等并與粲合。
升明元年,荊州刺史沈攸之舉兵反,齊高帝自詣粲,粲稱疾不見。
粲宗人袁達以爲不宜示異同。
粲曰:“彼若劫我入台,便無辭以拒,一如此,不複得出矣。
”時齊高帝入屯朝堂,彥節從父弟領軍将軍韫入直門下省,蔔伯興爲直合,黃回諸将皆率軍出新亭。
粲克日謀矯太後令,使韫、伯興率宿衛兵攻齊高帝于朝堂,回率軍來應,彥節、候伯等并赴石頭。
事洩。
先是,齊高帝遣将薛深、蘇烈、王天生等領兵戍石頭,雲以助粲,實禦之也。
又令腹心王敬則爲直合,與伯興共總禁兵。
王蘊聞彥節已奔,歎曰:“今年事敗矣。
”乃狼狽率部曲向石頭,薛深等據門射之。
蘊謂粲已敗,乃便散走。
齊高帝以報敬則,敬則誅韫并伯興,又遣軍主戴僧靜向石頭助薛深自倉門入。
時粲與彥節等列兵登東門,僧靜分兵攻府西門,彥節與兒踰城出。
粲還坐,列燭自照,謂其子最曰:“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廈之崩,但以名義至此耳。
”僧靜挺身暗往,奮刀直前欲斬之。
子最覺有異,大叫抱父乞先死,兵士人人莫不隕涕。
粲曰:“我不失忠臣,汝不失孝子。
”仍求筆作啓雲:“臣義奉大宋,策名兩畢,今便歸魂墳壟,永就山丘。
”僧靜乃并斬之。
初,粲大明中與蕭惠開、周朗同車行,逢大珩開駐車,惠開自照鏡曰:“無年可仕。
”朗執鏡良久曰:“視死如歸。
”粲最後曰:“當至三公而不終。
”至是如言。
最字文高,時年十七,既父子俱殒,左右分散,任候伯等其夜并自新亭赴石頭,其後皆誅。
粲小兒數歲,一乳一母将投粲門生狄靈慶。
靈慶曰:“吾聞出郎君者有厚賞,今袁氏已滅,汝匿之尚誰爲乎?”遂抱以首。
一乳一母号泣呼天曰:“公昔于汝有恩,故冒難歸汝,奈何欲殺郎君以求小利。
若天地鬼神有知,我見汝滅門。
”此兒死後,靈慶常見兒騎大甯一毛一狗戲如平常,經年馀,鬥場忽見一狗走入其家,遇靈慶于庭噬殺之,少時妻子皆沒。
此狗即袁郎所常騎者也。
齊永明元年,武帝诏曰:“袁粲、劉彥節并與先朝同獎宋室,沈攸之于景和之世特有乃心,雖末節不終,而始誠可錄。
歲月彌往,宜沾優隆。
”于是并命改葬。
粲省事莫嗣祖,粲常所委信,與劉彥節等宣密謀。
至是齊高帝問曰:“汝知袁粲謀逆,何不啓?”嗣祖曰:“小人無識,曲蒙袁公厚恩,實不仰負,今日就死分甘。
官若賜一性一命,亦不忍背
大明元年,複爲侍中,領射聲校尉,封興平縣子。
三年,坐納山一陰一人丁承文貨,舉爲會稽郡孝廉,免官。
五年,爲左衛将軍,加給事中。
七年,轉吏部尚書,左衛如故。
其年,皇太子冠,上臨宴東宮,與顔師伯、柳元景、沈慶之等并摴蒱,湣孫勸師伯酒,師伯不飲,湣孫因相裁辱曰:“不能與佞人周旋。
”師伯見一寵一于上,上常嫌湣孫以寒素陵之,因此發怒曰:“袁濯兒不逢朕,員外郎未可得也,而敢以寒士遇物!”将手刃之,命引下席。
湣孫色不變,沈、柳并起謝,久之得釋。
出爲海陵太守。
廢帝即位,湣孫在郡,夢日堕其胸上,因驚。
尋被征管機密,曆吏部尚書,侍中,骁衛将軍。
湣孫峻于儀範,廢帝一裸一之迫使走,湣孫雅步如常,顧而言曰:“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明帝泰始元年,爲司徒左長史、南東海太守。
湣孫清整有風一操一,自遇甚高,嘗着妙德先生傳以續嵇康高士傳後以自況曰:“有妙德先生,陳國人也。
氣志深虛,姿神清映,一性一孝履順,栖沖業簡,有舜之遺風。
先生幼夙多疾,一性一疏懶,無所營尚;然九流百氏之言,雕龍談天之藝,皆泛識其大歸,而不以成名。
家貧嘗仕,非其好也。
混其聲迹,晦其心用,席門常掩,三徑裁通。
雖揚子寂漠,嚴叟沈冥,不是過也。
修道遂志,終無得而稱焉。
”又嘗謂周旋人曰:“昔有一國,國中一水号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
國人既并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爲狂,于是聚謀共執國主,療其狂疾。
火艾針藥,莫不必具,國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衆乃歡然。
我既不狂,難以獨立,比亦欲試飲此水矣。
” 幼慕荀奉倩爲人,孝武時求改名粲,不許,至明帝立,乃請改爲粲,字景倩。
其外孫王筠又雲:“明帝多忌諱,反語袁湣爲‘殒門’,帝意惡之,乃令改焉。
”二年,遷領軍将軍,仗士三十人入六門。
其年,徙中書令,領太子詹事。
三年,轉尚書仆射,尋領吏部。
五年,加中書令,又領丹一陽一尹。
粲負才尚氣,一愛一好虛遠,雖位任隆重,不以事務經懷。
獨步園林,詩酒自适。
家居負郭,每杖策逍遙,當其意得,悠然忘反。
郡南一家頗有竹石,粲率爾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嘯詠自得。
主人出,語笑款然。
俄而車騎羽儀并至門,方知是袁尹。
又嘗步屧白楊郊野間,道遇一士大夫,便呼與酣飲,明日此人謂被知顧,到門求進。
粲曰:“昨飲酒無偶,聊相要耳。
”竟不與相見。
嘗作五言詩,言“訪迹雖中宇,循寄乃滄洲”。
蓋其志也。
七年,爲尚書令。
初,粲忤于孝武,其母候乘輿出,負磚叩頭流血,磚碎傷目。
自此後,粲與人語,有誤道眇目者,辄涕泣彌日。
嘗疾,母憂念,晝寝,夢見父容色如平生,與母語曰:“湣孫無憂,将爲國家器,不患沈沒。
但恐富貴,終當傾滅耳。
”母未嘗言及。
粲貴重,恒懼傾滅,乃以告之,粲故自挹損。
明帝臨崩,粲與褚彥回、劉勉并受顧命,加班劍二十人,給鼓吹一部。
後廢帝即位,加兵五百人。
元徽元年,丁母憂,葬竟,攝令親職,加衛将軍,不受。
一性一至孝,居喪毀甚,祖日及祥,诏衛軍斷客。
二年,桂一陽一王休範爲逆,粲扶曳入殿,诏加兵自随,府置佐吏。
時兵難危急,賊已至南掖門,諸将意沮,鹹莫能奮。
粲慷慨謂諸将帥曰:“寇賊已一逼一,而衆情離阻,孤子受先帝顧托,本以死報,今日當與褚護軍同死社稷。
”因命左右被馬,辭色哀壯。
于是陳顯達等感激出戰,賊即平殄。
事甯,授中書監,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領司徒。
以揚州解爲府,固不肯移。
三年,徙尚書令,衛軍、開府如故,并固辭,服終乃受命。
加侍中,進爵爲侯,又不受。
時粲與齊高帝、褚彥回、劉彥節遞日入直,平決萬機。
粲閑默寡言,不肯當事,主書每往谘決,或高詠對之。
時立一意,則衆莫能改。
素寡往來,門無雜賓,閑居高卧,一無所接。
談客文士,所見不過一兩人。
順帝即位,遷中書監,司徙、侍中如故。
齊高帝既居東府,故使粲鎮石頭。
粲素靜退,每有朝命,一逼一切不得已,然後方就。
及诏移石頭,即便順旨。
有周旋人解望氣,謂粲曰:“石頭氣甚兇,往必有禍。
”粲不答。
又給油絡通幰車,仗士五十人入殿。
時齊高帝方革命,粲自以身受顧托,不欲事二姓,密有異圖。
劉彥節宋氏宗室,前湘州刺史王蘊太後兄子,素好武事,并慮不見容于齊高帝,皆與粲結,諸将帥黃回、任候伯、孫昙瓘、王宜興、彭文之、蔔伯興等并與粲合。
升明元年,荊州刺史沈攸之舉兵反,齊高帝自詣粲,粲稱疾不見。
粲宗人袁達以爲不宜示異同。
粲曰:“彼若劫我入台,便無辭以拒,一如此,不複得出矣。
”時齊高帝入屯朝堂,彥節從父弟領軍将軍韫入直門下省,蔔伯興爲直合,黃回諸将皆率軍出新亭。
粲克日謀矯太後令,使韫、伯興率宿衛兵攻齊高帝于朝堂,回率軍來應,彥節、候伯等并赴石頭。
事洩。
先是,齊高帝遣将薛深、蘇烈、王天生等領兵戍石頭,雲以助粲,實禦之也。
又令腹心王敬則爲直合,與伯興共總禁兵。
王蘊聞彥節已奔,歎曰:“今年事敗矣。
”乃狼狽率部曲向石頭,薛深等據門射之。
蘊謂粲已敗,乃便散走。
齊高帝以報敬則,敬則誅韫并伯興,又遣軍主戴僧靜向石頭助薛深自倉門入。
時粲與彥節等列兵登東門,僧靜分兵攻府西門,彥節與兒踰城出。
粲還坐,列燭自照,謂其子最曰:“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廈之崩,但以名義至此耳。
”僧靜挺身暗往,奮刀直前欲斬之。
子最覺有異,大叫抱父乞先死,兵士人人莫不隕涕。
粲曰:“我不失忠臣,汝不失孝子。
”仍求筆作啓雲:“臣義奉大宋,策名兩畢,今便歸魂墳壟,永就山丘。
”僧靜乃并斬之。
初,粲大明中與蕭惠開、周朗同車行,逢大珩開駐車,惠開自照鏡曰:“無年可仕。
”朗執鏡良久曰:“視死如歸。
”粲最後曰:“當至三公而不終。
”至是如言。
最字文高,時年十七,既父子俱殒,左右分散,任候伯等其夜并自新亭赴石頭,其後皆誅。
粲小兒數歲,一乳一母将投粲門生狄靈慶。
靈慶曰:“吾聞出郎君者有厚賞,今袁氏已滅,汝匿之尚誰爲乎?”遂抱以首。
一乳一母号泣呼天曰:“公昔于汝有恩,故冒難歸汝,奈何欲殺郎君以求小利。
若天地鬼神有知,我見汝滅門。
”此兒死後,靈慶常見兒騎大甯一毛一狗戲如平常,經年馀,鬥場忽見一狗走入其家,遇靈慶于庭噬殺之,少時妻子皆沒。
此狗即袁郎所常騎者也。
齊永明元年,武帝诏曰:“袁粲、劉彥節并與先朝同獎宋室,沈攸之于景和之世特有乃心,雖末節不終,而始誠可錄。
歲月彌往,宜沾優隆。
”于是并命改葬。
粲省事莫嗣祖,粲常所委信,與劉彥節等宣密謀。
至是齊高帝問曰:“汝知袁粲謀逆,何不啓?”嗣祖曰:“小人無識,曲蒙袁公厚恩,實不仰負,今日就死分甘。
官若賜一性一命,亦不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