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6 列傳第十六

關燈
袁湛 宋武帝起兵,以爲鎮軍谘議參軍。

    以從征功,封晉甯縣五等男。

    義熙十二年,爲尚書右仆射。

    武帝北伐,湛兼太尉,與兼司空尚書範泰奉九命禮物拜授武帝,帝沖讓。

    湛等随軍至洛一陽一,住柏谷塢。

    泰議受使未畢,不拜晉帝諸陵,湛獨至五陵展敬,時人美之。

     初,陳郡謝重,王胡之外孫也,于諸舅敬禮多阙,重子絢,湛之甥也,嘗于公坐慢湛,湛正色謂曰:“汝便是兩世無渭一陽一情。

    ”絢有愧色。

    十四年,卒,贈左光祿大夫。

    文帝即位,以後父贈侍中,以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諡曰敬公。

    大明三年,孝武幸籍田,經湛墓,遣使緻祭,增守墓五戶。

     子淳,淳子植,并早卒。

     湛弟豹字士蔚,好學博聞,善談雅俗。

    每商較古今,兼以誦詠,聽者忘疲。

    爲禦史中丞時,鄱一陽一縣侯孟懷玉上母檀拜國太夫人,有司奏許。

    豹以婦人從夫爵,懷玉父大司農綽見居列卿,妻不宜從子。

    奏免尚書右仆射劉柳等官,诏并贖論。

    後爲丹一陽一尹,太尉長史,義熙九年,卒官。

    以參伐蜀謀,追封南昌縣五等子。

    子淑。

     淑字一陽一源,少有風氣。

    年數歲,伯父湛謂人曰:“此非凡兒。

    ”至十馀歲,爲姑夫王弘所賞,博涉多通,不爲章句學。

    文采遒豔,從橫有才辯。

    彭城王義康命爲司徒祭酒。

    義康不好文學,雖外相禮接,意好甚疏。

    從母兄劉湛欲其附己,而淑不爲改意,由是大相乖失。

    淑乃賦詩曰:“種蘭忌當門,懷璧莫向楚。

    楚少别玉人,門非植蘭所。

    ”尋以久疾免官。

     元嘉二十六年,累遷尚書吏部郎。

    其秋大舉北侵,從容曰:“今當席卷趙、魏,檢玉岱宗,願上封禅書一篇。

    ”文帝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當之。

    ”出爲始興王浚征北長史、南東海太守。

    淑始到府,浚引見謂曰:“不意舅遂垂屈佐?”淑答曰:“朝廷遣下官,本以光公府望也。

    ”還爲禦史中丞。

     時魏軍南伐至瓜步,文帝使百官議防禦之術,淑上議,其言甚誕。

    淑喜誇,每爲時人所嘲。

    始興王浚嘗送錢三萬饷淑,一宿複遣人追取,謂爲使人謬誤,欲以戲淑,淑與浚書曰:“聞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與一奪,義士猶或非之’。

    況密迩旬次,何其裒益之亟也。

    竊恐二三諸候有以觀大國之政。

    ”遷太子左衛率。

     元兇将爲逆,其夜淑在直,呼淑及蕭斌等,流涕告以“明旦當行大事,望相與戮力”。

    淑、斌并曰:“自古無此,願加善思。

    ”劭怒,斌懼曰:“謹奉令。

    ”淑叱之曰:“卿便謂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時嘗患風,或是疾動耳。

    ”劭愈怒,因問曰:“事當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後,爲天地所不容,大禍亦旋至耳。

    ”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罷。

    ”劭因起,賜淑等褲褶,又就主衣取錦,裁三尺爲一段,又中裂之,分斌與淑及左右,使以縛褲褶。

    淑出還省,繞一床一至四更乃寝。

    劭将出,已與蕭斌同載,呼淑甚急,淑眠終不起。

    劭停車奉化門,催之相續。

    徐起至車後,劭使登車,辭不上。

    劭命左右殺之于奉化門外槐樹下。

    劭即位,追贈太常。

    孝武即位,贈侍中、太尉,諡曰忠憲公。

    又诏淑及徐湛之、江湛、王僧綽、蔔天與四家長給禀。

    淑文集傳于世。

    諸子并早卒。

     兄洵,吳郡太守,諡曰貞。

    洵子顗。

     顗字國章,初爲豫州主簿,累遷晉陵太守,襲南昌縣五等子。

    大明末,拜侍中,領前軍将軍。

    時新安王子鸾以母嬖有盛一寵一,太子在東宮多過,上微有廢太子立子鸾之意,從容言之。

    顗盛稱太子好學,有日新之美。

    帝怒,振衣而入,顗亦厲色而出。

    左丞徐爰言于帝,請宥之,帝意解。

    後帝又以沈慶之才用不多,言論頗相嗤毀,顗又陳慶之忠勤有幹略,堪當重任。

    由是前廢帝深感顗,慶之亦懷其德。

     景和元年誅群公,欲引進顗,任以朝政,遷爲吏部尚書,封新淦縣子。

    俄而意趣乖異,一寵一待頓衰,始令顗與沈慶之、徐爰參知選事;尋複反以爲罪,使有司糾奏,坐白衣領職。

    從幸湖熟,往反數日不被命,顗慮禍求出,乃除建安王休仁安西長史。

    休仁不行,即以顗爲領甯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顗舅蔡興宗謂曰:“襄一陽一星惡,豈可冒邪?”顗曰:“白刃交前,不救流矢。

    今日之行,本願生出彪口。

    且天道遼遠,何必皆驗?如其有征,當修德以禳之。

    ”于是狼狽上路,恒慮見追。

    後至尋一陽一,曰:“今知免矣。

    ”與鄧琬款狎過常,每清閑必盡日窮夜。

    顗與琬人地本殊,衆知其有異志矣。

     及至襄一陽一,使劉胡繕修兵械,會明帝定大事,進顗号右将軍。

    遣荊州典簽邵宰乘驿還江陵,道由襄一陽一。

    顗反意已定,而糧仗未足,欲且奉表于明帝。

    顗子秘書丞戬曰:“一奉表疏,便爲彼臣,以臣伐君,于義不可。

    ”顗從之。

    顗詐雲被太皇太後令,使其起兵。

    便建牙馳檄,奉勸晉安王子勳即大位,與琬書使勿解甲。

    子勳即位,進顗号安北将軍,加尚書左仆射。

    顗本無将略,在軍中未嘗戎服,語不及戰陣,唯賦詩談義而已,不能撫接諸将。

    劉胡每論事,酬對甚簡,由此大失人情,胡常切齒恚恨。

     胡以南運未至,軍士匮乏,就顗換襄一陽一之資。

    顗答曰:“都下兩宅未成,方應經理,不可損徹。

    ”又信往來之言,言都下米貴,鬥至數百,以爲不勞攻伐,行自離散,于是擁甲以待之。

    明帝使顗舊門生徐碩奉手诏譬顗曰:“卿未經爲臣,今追蹤窦融,猶未晚也。

    ”及劉胡叛走不告顗,顗至夜方知,大怒,罵曰:“今年爲小子所誤。

    ”呼取飛一燕,謂其衆曰:“我當自出追之。

    ”因又遁走。

    至鵲頭,與戍主薛伯珍及其所領數千,步取青林,欲向尋一陽一。

    夜止山間宿,殺馬勞将士。

    顗顧伯珍曰:“我舉八州以謀王室,未一戰而散,豈非天邪。

    非不能死,豈欲草間求活,望一至尋一陽一,謝罪主上,然後自刎耳。

    ”因慷慨叱左右索節,無複應者。

    及旦,伯珍請求間言,乃斬顗首詣錢溪馬軍主襄一陽一俞湛之降。

    湛之因斬伯珍并送首以爲己功。

    明帝忿顗違叛,流一屍一于江,弟子彖收瘗于石頭後岡。

    後廢帝即位,方得改葬。

     顗子戬、昂。

    戬爲黃門侍郎,戍盆城。

    尋一陽一敗,伏誅。

     粲字景倩,洵弟子也。

    父濯,揚州秀才,早卒。

    粲幼孤,祖哀之,名之曰湣孫。

    伯叔并當世榮顯,而湣孫饑寒不足。

    母琅邪王氏,太尉長史誕之女也。

    躬事績紡,以供朝夕。

     湣孫少好學,有清才,随伯父洵爲吳郡,擁弊衣讀書,足不踰戶。

    其從兄顗出遊,要湣孫,湣孫辄稱疾不動。

    叔父淑雅重之,語子弟曰:“我門不乏賢,湣孫必當複爲三公。

    ”或有欲與顗婚,顗父洵曰:“顗不堪,政可與湣孫婚耳。

    ”湣孫在坐,流涕起出。

    早以一操一行見知,宋孝武即位,稍遷尚書吏部郎,太子右衛率,侍中。

    孝建元年,文帝諱日,群臣并于中興寺八關齋,中食竟,湣孫别與黃門郎張淹更進魚肉食。

    尚書令何尚之奉法素謹,密以白孝武,孝武使禦史中丞王謙之糾奏,并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