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4 列傳第十四

關燈
士同例,高帝聞之,與延之書曰:“韬雲卿未嘗有别意,當由劉家月旦故邪。

    ”韬字長明,陳留人,晉金紫光祿大夫裕玄孫也。

    爲南兖州别駕,刺史江夏王義恭逆求資費錢,韬曰:“此朝廷物。

    ”執不與。

    宋孝武選侍中四人,并以風貌,王彧、謝莊爲一雙,韬與何偃爲一雙。

    常充兼假,至始興王師,卒。

     延之居身簡素,清靜寡欲,凡所經曆,務存不擾。

    在江州,祿俸外一無所納。

    獨處齋内,未嘗出戶,吏人罕得見焉,雖子弟亦不妄前。

    時時見親舊,未嘗及世事,從容談詠而已。

    後爲尚書左仆射,尋領竟陵王師,卒諡簡子。

     子綸之,字元章。

    爲安成王記室參軍,偃仰召會,退居僚末。

    司徒袁粲聞而歎曰:“格外之官,便今日爲重。

    ”貴遊居此位者,遂以不掌文記爲高,自綸之始也。

    齊永明中,曆位侍中,出爲豫章太守。

    下車祭徐孺子、許子将墓,圖畫陳蕃、華歆、謝鲲像于郡朝堂。

    爲政寬簡,稱良二千石。

    武帝幸琅邪城,綸之與光祿大夫全景文等二十一人坐不參承,爲有司奏免官。

    後位侍中、都官尚書,卒。

    自敬弘至綸之,并方嚴,皆克日乃見子孫,蓋家風也。

     綸之子昕,有業行,居父憂過禮。

    謝伷欲遣參之,孔珪曰:“何假參,此豈有全理。

    ”以憂卒。

     峻字茂遠,秀之子也。

    少美風姿,善容止。

    仕齊爲桂一陽一内史。

    梁天監初,爲中書侍郎。

    武帝甚悅其風采,與陳郡謝覽同見賞擢。

    累遷侍中,吏部尚書。

    處選甚得名譽。

     峻一性一詳雅,無趨競心,嘗與謝覽約,官至侍中,不複謀進仕。

    覽自吏部尚書出爲吳興郡,平心不畏強禦,亦由處俗情薄故也。

    峻爲侍中已後,雖不退身,亦淡然自守,無所營務。

    遷金紫光祿大夫,未拜,卒,諡惠子。

     子琮爲國子生,尚始興王女繁昌主。

    琮不慧,爲學生所嗤,遂離婚。

    峻謝王,王曰:“此自上意,仆極不願如此。

    ”峻曰:“下官曾祖是謝仁祖外孫,亦不藉殿下姻媾爲門戶耳。

    ” 王鎮之字伯重,晉司州刺史胡之之從孫、而裕之從祖弟也。

    祖耆之,位中書郎,父随之,上虞令。

    鎮之爲剡、上虞令,并有能名。

    桓玄輔晉,以爲大将軍錄事參軍。

    時三吳饑荒,遣鎮之銜命赈恤,而會稽内史王愉不奉符旨,鎮之依事糾奏。

    愉子綏,玄之外甥,當時貴盛,鎮之爲所排抑。

    以母老求補安成太守,以母憂去職。

    在官清潔,妻子無以自反,乃棄家緻喪還上虞舊墓。

    葬畢,爲子标之求安複令,随子之官。

    服阕,爲征西道規司馬、南平太守。

    後爲禦史中丞,執正不撓,百僚憚之。

     出爲建威将軍、平越中郎将、廣州刺史,加都督。

    宋武帝謂人曰:“鎮之少着清績,必将繼美吳隐,嶺南弊俗,非此不康也。

    ”在鎮不受俸祿,蕭然無營,去官之日,不異初至。

    武帝初建相國府,爲谘議參軍,領錄事。

    善于吏職,嚴而不殘。

    遷宋台祠部尚書。

    武帝踐阼,卒于宣訓衛尉。

    弟弘之。

     弘之字方平,少孤貧,爲外祖征士何準所撫育,從叔獻之及太原王恭并貴重之。

    仕晉爲司徒主簿。

    家貧,一性一好山水,求爲烏傷令。

    桓玄輔晉,桓謙以爲衛軍參軍。

    時殷仲文還姑孰,祖送傾朝,謙要弘之同行,答曰:“凡祖離送别,必在有情,下官與殷風馬不接,無緣扈從。

    ”謙貴其言。

    母随兄鎮之之安成郡,弘之解職同行。

    義熙中,何無忌及宋武帝辟召,一無所就。

     家在會稽上虞,從兄敬弘爲吏部尚書,奏弘之爲太子庶子,不就。

    文帝即位,敬弘爲尚書左仆射,陳弘之高行,征爲通直散騎常侍,又不就。

    敬弘嘗解貂裘與之,即着以采藥。

    一性一好釣,上虞江有一處名三石頭,弘之常垂綸于此。

    經過者不識之,或問漁師得魚賣不?弘之曰:“亦自不得,得亦不賣。

    ”日夕,載魚入上虞郭,經親故門,各以一兩頭置門内而去。

    始甯沃川有佳山水,弘之又依岩築室。

    謝靈運、顔延之并相欽重。

    靈運與廬陵王義真箋曰:“會境既豐山水,是以江左嘉遁,并多居之。

    至若王弘之拂衣歸耕,踰曆三紀,孔淳之隐約窮岫,自始迄今。

    阮萬齡辭事就閑,纂戎先業,既遠同羲、唐,亦激貪厲競。

    若遣一有以相存,真可謂千載盛美也。

    ” 弘之元嘉四年卒,顔延之欲爲作诔,書與其子昙生曰:“君家高世之善,有識歸重,豫染豪翰,所應載述,況仆托慕末風,竊以叙德爲事,但恨短筆不足書美。

    ”诔竟不就。

     昙生好文義,以謙和見稱,曆吏部尚書,太常卿。

    孝武末,爲吳興太守。

    明帝初興,與四方同逆,戰敗歸降,被宥,終于中散大夫。

     阮萬齡,陳留尉氏人。

    祖思曠,左光祿大夫。

    父甯,黃門侍郎。

    萬齡少知名,爲孟昶建威長史。

    時袁豹、江夷相系爲昶司馬,時人謂昶府有三素望。

    萬齡家在會稽剡縣,頗有素情,位左戶尚書,太常。

    出爲湘州刺史,無政績。

    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