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3 列傳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送啓自申,亦不患不被宥。
”乃令叡書啓,遣典簽陳道齊出城,便爲文顯所執。
叡又曰:“忠不背國,勇不逃死,百世門戶,宜思後計,孰與仰藥自全,則身名俱泰,叡請先驅蝼蟻。
”又不從。
奂門生鄭羽叩頭啓奂,乞出城迎台使,奂曰:“我不作賊,欲先遣啓自申,政恐曹、呂輩小人相陵藉,故且閉門自守耳。
”彪遂出戰,敗走歸。
土人起義,攻州西門,彪登門拒戰,卻之。
司馬黃瑤起、甯蠻長史裴叔業于城内起兵攻奂,奂聞兵入,禮佛,未及起,軍人斬之,彪及弟爽、弼、殷叡皆伏誅。
奂長子太子中庶子融,融弟司徒從事中郎琛,于都棄市,餘孫皆原宥。
琛弟肅、秉并奔魏,後得黃瑤起脔食之。
弟伷女爲長沙王晃妃,以男一女并長,又且出繼,特不離絕。
奂既誅,故舊無敢至者,汝南許明達先爲奂參軍,躬爲殡斂,經理甚厚,當時高其節。
奂弟份。
份字季文。
仕宋位始安内史。
袁粲之誅,親故無敢視者,份獨往緻恸,由是顯名。
累遷大司農。
奂誅後,其子肅奔魏,份自拘請罪,齊武帝宥之。
肅屢引魏人至邊,份嘗因侍坐,武帝謂曰:“比有北信不?”份改容對曰:“肅既近忘墳柏,甯遠憶有臣。
”帝亦以此亮焉。
後位秘書監。
仕梁位散騎常侍,領步兵校尉,兼起部尚書。
武帝嘗于宴席問群臣曰:“朕爲有爲無?”份曰:“陛下應萬物爲有,體至理爲無。
”帝稱善。
後累遷尚書左仆射。
曆侍中,特進,左光祿大夫,監丹一陽一尹。
卒,諡曰胡子。
長子琳,字孝璋,位司徒左長史。
琳齊代取梁武帝妹義興長公主,有子九人,并知名。
長子铨,字公衡,美風儀,善占吐,尚武帝女永嘉公主,拜驸馬都尉。
铨雖學業不及弟錫,而孝行齊焉,時人以爲铨、錫二王,可謂玉昆金友。
母長公主疾,铨形貌瘠貶,人不複識。
及居喪,哭泣無常,因得氣疾。
位侍中、丹一陽一尹。
卒于衛尉卿。
子溥,字伯淮,尚簡文帝女餘姚公主。
铨弟錫字公嘏,幼而警悟,與兄弟受業,至應休散,辄獨留不起,一精一力不倦,緻損右目。
十二爲國子生,十四舉清茂,除秘書郎,再遷太子洗馬。
時昭明太子尚幼,武帝敕錫與秘書郎張缵使入宮,不限日數。
與太子遊狎,情兼師友。
又敕陸倕、張率、謝舉、王規、王筠、劉孝綽、到洽、張緬爲學士,十人盡一時之選。
錫以戚屬,封永安侯。
普通初,魏始連和,使劉善明來聘,敕中書舍人朱異接之。
善明彭城舊族,氣調甚高,負其才氣,酒酣謂異曰:“南國辯學如中書者幾人?”異曰:“異所以得接賓宴,乃分職是司,若以才辯相尚,則不容見使。
”善明乃曰:“王錫、張缵,北間所聞,雲何可見?”異具啓聞,敕即使南苑設宴,錫與張缵、朱異四人而已。
善明造席,遍論經史,兼以嘲谑。
錫、缵随方酬對,無所稽疑,善明甚相歎挹。
他日謂異曰:“一日見二賢,實副所期,不有君子,安能爲國。
”引宴之日,敕使左右徐僧權于坐後,言則書之。
累遷吏部郎中,時年二十四。
謂親友曰:“吾以外戚謬被時知,兼比羸病,庶務難擁,安能舍其所好而徇所不能。
”乃稱疾不拜。
便謝遣胥徒,拒絕賓客,掩扉覃思,室宇蕭然。
諸子溫凊,隔簾趨倚。
公主乃命穿壁,使子涉、湜觀之。
卒年三十六,贈侍中,諡貞子。
錫弟佥。
佥字公會,八歲丁案憂,哀毀過禮。
初補國子生,祭酒袁昂稱爲通理。
累遷始興内史,丁所生母憂,固辭不拜。
又除南康内史,在郡義興主薨,诏起複郡。
後爲太子中庶子,掌東宮管記。
卒,贈侍中。
元帝下诏:賢而不伐曰恭,追諡曰恭子。
佥弟通。
通字公達,仕梁爲黃門侍郎。
敬帝承制,以爲尚書右仆射。
陳武帝受禅,遷左仆射。
太建元年,爲左光祿大夫。
六年,加特進,侍中、将軍、光祿、佐史、扶并如故。
未拜,卒,諡曰成。
弟劢。
劢字公齊,美風儀,博涉書史,恬然清簡,未嘗以利欲幹懷。
仕梁爲輕車河東王功曹史。
王出鎮京口,劢将随之蕃。
範一陽一張缵時典選舉,劢造缵言别,缵嘉其風采,乃曰:“王生才地,豈可遊外府乎?”奏爲太子洗馬。
後爲南徐州别駕從事史。
大同末,梁武帝谒園陵,道出朱方,劢随例迎候,敕令從辇側。
所經山川,莫不顧問,劢随事應對,鹹有故實。
又從登北顧樓賦詩,辭義清典,帝甚嘉之。
時河東王爲廣州刺史,乃以劢爲冠軍河東王長史、南海太守。
王至嶺南,多所侵掠,因懼罪稱疾,委州還朝,劢行州府事。
越中饒沃,前後守宰,例多貪縱,劢獨以清白着聞。
入爲給事黃門侍郎。
侯景之亂,奔江陵,曆位晉陵太守。
時兵饑之後,郡中雕弊,劢爲政清簡,吏人便安之。
征爲侍中,遷五兵尚書。
會魏軍至,元帝征湘州刺史宜豐侯蕭循入援,以劢監湘州。
及魏平江陵,敬帝承制,以爲中書令,加侍中。
曆陳武帝司空、丞相長史,侍中、中書令并如故。
及蕭勃平,以劢爲廣州刺史。
未行,改爲衡州刺史。
王琳據有上流,衡、廣攜貳,劢不得之鎮,留于大庾嶺。
太建元年,累遷尚書右仆射。
時東境大水,以劢爲晉陵太守。
在郡甚有威惠,郡人表請立碑,頌劢政德,诏許之。
征爲中書監,重授尚書右仆射,領右軍将軍。
卒,諡曰溫子。
劢弟質。
質字子貞,少慷慨,涉獵書史。
梁世以武帝甥,封甲口亭侯。
立太子中舍人、庶子。
侯景濟江,質領步騎頓于宣一陽一門外。
景軍至都,質不戰而潰,爲桑門,潛匿人間。
城陷後,西奔荊州。
元帝承制,曆位侍中,吳州刺史,領鄱一陽一内史。
魏平荊州,侯瑱鎮盆城,與質不協,質率所部依于留異。
陳永定二年,武帝命質率所部随都督周文育讨王琳。
質與琳素善,或谮雲于軍中潛信交通,武帝命文育殺質,文育啓救之,獲免。
文帝嗣位,以爲五兵尚書。
宣帝輔政,爲司徒左長史。
坐招聚博徒,免官。
後爲都官尚書。
卒,諡曰安子。
弟固。
固字子堅,少清正,頗涉文史。
梁時以武帝甥,封莫口亭侯。
位丹一陽一尹丞。
梁元帝承制,以爲相國戶曹屬,掌管記。
尋聘魏,魏人以其梁氏外戚,待之甚厚。
承聖元年,爲太子中庶子,遷尋一陽一太守。
魏克荊州,固之鄱一陽一,随兄質度東嶺,居信安縣。
陳永定中,移居吳郡。
文帝以固清靜,且欲申以婚姻。
天嘉中,曆位中書令,散騎常侍,國子祭酒。
以其女爲皇太子妃,禮遇甚重。
廢帝即位,授侍中、金紫光祿大夫。
宣帝輔政,固以廢帝外戚,一奶一媪恒往來禁中,頗宣密旨,事洩,比一黨一皆誅,宣帝以固本無兵權,且居處清素,止免所居官,禁锢。
太建中,卒于太常卿,諡恭子。
固清虛寡欲,居喪以孝聞。
又信佛法。
及丁所生母憂,遂終身蔬食,夜則坐禅,晝誦佛經。
嘗聘魏,因宴飨際,請停殺一羊。
羊于固前跪拜。
又宴昆明池,魏人以南人嗜魚,大設罟網,固以佛法祝之,遂一鱗不獲。
子寬,位侍中。
論曰:王誕夙有名輩,而間關夷險,卒獲攀光日月,遭遇蓋其時焉。
奉光、奉叔,并得官成齊代,而亮自着寒松,固爲優矣。
瑩印章六毀,豈鬼神之害盈乎?景文弱年立譽,芳聲籍甚,榮貴之來,匪由勢至。
若使泰始之朝,身非外戚,與袁粲群公,方骖并路,傾覆之災,庶幾可免。
庾元規之讓中書令,義歸此矣。
奂有愚子,自緻誅夷。
份胤嗣克昌,特锺門慶,美矣。
”乃令叡書啓,遣典簽陳道齊出城,便爲文顯所執。
叡又曰:“忠不背國,勇不逃死,百世門戶,宜思後計,孰與仰藥自全,則身名俱泰,叡請先驅蝼蟻。
”又不從。
奂門生鄭羽叩頭啓奂,乞出城迎台使,奂曰:“我不作賊,欲先遣啓自申,政恐曹、呂輩小人相陵藉,故且閉門自守耳。
”彪遂出戰,敗走歸。
土人起義,攻州西門,彪登門拒戰,卻之。
司馬黃瑤起、甯蠻長史裴叔業于城内起兵攻奂,奂聞兵入,禮佛,未及起,軍人斬之,彪及弟爽、弼、殷叡皆伏誅。
奂長子太子中庶子融,融弟司徒從事中郎琛,于都棄市,餘孫皆原宥。
琛弟肅、秉并奔魏,後得黃瑤起脔食之。
弟伷女爲長沙王晃妃,以男一女并長,又且出繼,特不離絕。
奂既誅,故舊無敢至者,汝南許明達先爲奂參軍,躬爲殡斂,經理甚厚,當時高其節。
奂弟份。
份字季文。
仕宋位始安内史。
袁粲之誅,親故無敢視者,份獨往緻恸,由是顯名。
累遷大司農。
奂誅後,其子肅奔魏,份自拘請罪,齊武帝宥之。
肅屢引魏人至邊,份嘗因侍坐,武帝謂曰:“比有北信不?”份改容對曰:“肅既近忘墳柏,甯遠憶有臣。
”帝亦以此亮焉。
後位秘書監。
仕梁位散騎常侍,領步兵校尉,兼起部尚書。
武帝嘗于宴席問群臣曰:“朕爲有爲無?”份曰:“陛下應萬物爲有,體至理爲無。
”帝稱善。
後累遷尚書左仆射。
曆侍中,特進,左光祿大夫,監丹一陽一尹。
卒,諡曰胡子。
長子琳,字孝璋,位司徒左長史。
琳齊代取梁武帝妹義興長公主,有子九人,并知名。
長子铨,字公衡,美風儀,善占吐,尚武帝女永嘉公主,拜驸馬都尉。
铨雖學業不及弟錫,而孝行齊焉,時人以爲铨、錫二王,可謂玉昆金友。
母長公主疾,铨形貌瘠貶,人不複識。
及居喪,哭泣無常,因得氣疾。
位侍中、丹一陽一尹。
卒于衛尉卿。
子溥,字伯淮,尚簡文帝女餘姚公主。
铨弟錫字公嘏,幼而警悟,與兄弟受業,至應休散,辄獨留不起,一精一力不倦,緻損右目。
十二爲國子生,十四舉清茂,除秘書郎,再遷太子洗馬。
時昭明太子尚幼,武帝敕錫與秘書郎張缵使入宮,不限日數。
與太子遊狎,情兼師友。
又敕陸倕、張率、謝舉、王規、王筠、劉孝綽、到洽、張緬爲學士,十人盡一時之選。
錫以戚屬,封永安侯。
普通初,魏始連和,使劉善明來聘,敕中書舍人朱異接之。
善明彭城舊族,氣調甚高,負其才氣,酒酣謂異曰:“南國辯學如中書者幾人?”異曰:“異所以得接賓宴,乃分職是司,若以才辯相尚,則不容見使。
”善明乃曰:“王錫、張缵,北間所聞,雲何可見?”異具啓聞,敕即使南苑設宴,錫與張缵、朱異四人而已。
善明造席,遍論經史,兼以嘲谑。
錫、缵随方酬對,無所稽疑,善明甚相歎挹。
他日謂異曰:“一日見二賢,實副所期,不有君子,安能爲國。
”引宴之日,敕使左右徐僧權于坐後,言則書之。
累遷吏部郎中,時年二十四。
謂親友曰:“吾以外戚謬被時知,兼比羸病,庶務難擁,安能舍其所好而徇所不能。
”乃稱疾不拜。
便謝遣胥徒,拒絕賓客,掩扉覃思,室宇蕭然。
諸子溫凊,隔簾趨倚。
公主乃命穿壁,使子涉、湜觀之。
卒年三十六,贈侍中,諡貞子。
錫弟佥。
佥字公會,八歲丁案憂,哀毀過禮。
初補國子生,祭酒袁昂稱爲通理。
累遷始興内史,丁所生母憂,固辭不拜。
又除南康内史,在郡義興主薨,诏起複郡。
後爲太子中庶子,掌東宮管記。
卒,贈侍中。
元帝下诏:賢而不伐曰恭,追諡曰恭子。
佥弟通。
通字公達,仕梁爲黃門侍郎。
敬帝承制,以爲尚書右仆射。
陳武帝受禅,遷左仆射。
太建元年,爲左光祿大夫。
六年,加特進,侍中、将軍、光祿、佐史、扶并如故。
未拜,卒,諡曰成。
弟劢。
劢字公齊,美風儀,博涉書史,恬然清簡,未嘗以利欲幹懷。
仕梁爲輕車河東王功曹史。
王出鎮京口,劢将随之蕃。
範一陽一張缵時典選舉,劢造缵言别,缵嘉其風采,乃曰:“王生才地,豈可遊外府乎?”奏爲太子洗馬。
後爲南徐州别駕從事史。
大同末,梁武帝谒園陵,道出朱方,劢随例迎候,敕令從辇側。
所經山川,莫不顧問,劢随事應對,鹹有故實。
又從登北顧樓賦詩,辭義清典,帝甚嘉之。
時河東王爲廣州刺史,乃以劢爲冠軍河東王長史、南海太守。
王至嶺南,多所侵掠,因懼罪稱疾,委州還朝,劢行州府事。
越中饒沃,前後守宰,例多貪縱,劢獨以清白着聞。
入爲給事黃門侍郎。
侯景之亂,奔江陵,曆位晉陵太守。
時兵饑之後,郡中雕弊,劢爲政清簡,吏人便安之。
征爲侍中,遷五兵尚書。
會魏軍至,元帝征湘州刺史宜豐侯蕭循入援,以劢監湘州。
及魏平江陵,敬帝承制,以爲中書令,加侍中。
曆陳武帝司空、丞相長史,侍中、中書令并如故。
及蕭勃平,以劢爲廣州刺史。
未行,改爲衡州刺史。
王琳據有上流,衡、廣攜貳,劢不得之鎮,留于大庾嶺。
太建元年,累遷尚書右仆射。
時東境大水,以劢爲晉陵太守。
在郡甚有威惠,郡人表請立碑,頌劢政德,诏許之。
征爲中書監,重授尚書右仆射,領右軍将軍。
卒,諡曰溫子。
劢弟質。
質字子貞,少慷慨,涉獵書史。
梁世以武帝甥,封甲口亭侯。
立太子中舍人、庶子。
侯景濟江,質領步騎頓于宣一陽一門外。
景軍至都,質不戰而潰,爲桑門,潛匿人間。
城陷後,西奔荊州。
元帝承制,曆位侍中,吳州刺史,領鄱一陽一内史。
魏平荊州,侯瑱鎮盆城,與質不協,質率所部依于留異。
陳永定二年,武帝命質率所部随都督周文育讨王琳。
質與琳素善,或谮雲于軍中潛信交通,武帝命文育殺質,文育啓救之,獲免。
文帝嗣位,以爲五兵尚書。
宣帝輔政,爲司徒左長史。
坐招聚博徒,免官。
後爲都官尚書。
卒,諡曰安子。
弟固。
固字子堅,少清正,頗涉文史。
梁時以武帝甥,封莫口亭侯。
位丹一陽一尹丞。
梁元帝承制,以爲相國戶曹屬,掌管記。
尋聘魏,魏人以其梁氏外戚,待之甚厚。
承聖元年,爲太子中庶子,遷尋一陽一太守。
魏克荊州,固之鄱一陽一,随兄質度東嶺,居信安縣。
陳永定中,移居吳郡。
文帝以固清靜,且欲申以婚姻。
天嘉中,曆位中書令,散騎常侍,國子祭酒。
以其女爲皇太子妃,禮遇甚重。
廢帝即位,授侍中、金紫光祿大夫。
宣帝輔政,固以廢帝外戚,一奶一媪恒往來禁中,頗宣密旨,事洩,比一黨一皆誅,宣帝以固本無兵權,且居處清素,止免所居官,禁锢。
太建中,卒于太常卿,諡恭子。
固清虛寡欲,居喪以孝聞。
又信佛法。
及丁所生母憂,遂終身蔬食,夜則坐禅,晝誦佛經。
嘗聘魏,因宴飨際,請停殺一羊。
羊于固前跪拜。
又宴昆明池,魏人以南人嗜魚,大設罟網,固以佛法祝之,遂一鱗不獲。
子寬,位侍中。
論曰:王誕夙有名輩,而間關夷險,卒獲攀光日月,遭遇蓋其時焉。
奉光、奉叔,并得官成齊代,而亮自着寒松,固爲優矣。
瑩印章六毀,豈鬼神之害盈乎?景文弱年立譽,芳聲籍甚,榮貴之來,匪由勢至。
若使泰始之朝,身非外戚,與袁粲群公,方骖并路,傾覆之災,庶幾可免。
庾元規之讓中書令,義歸此矣。
奂有愚子,自緻誅夷。
份胤嗣克昌,特锺門慶,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