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3 列傳第十三

關燈
射褚彥回宣旨,不得已乃受拜。

     時太子及諸皇子并小,上稍爲身後計,諸将帥吳喜、壽寂之之徒,慮其不能奉幼主,并殺之。

    而景文外戚貴盛,張永累經軍旅,又疑其将來難信,乃自爲謠言曰:“一士不可親,弓長射殺人。

    ”一士王字,指景文,弓長張字,指張永。

    景文彌懼,乃自陳求解揚州。

    诏答曰: 人居貴要,但問心若爲耳。

    大明之世,巢、徐二戴位不過執戟,權亢人主;顔師伯白衣仆射,橫行尚書中。

    袁粲作仆射領選,而人往往不知有粲。

    粲遷爲令,居之不疑。

    今既省錄,令便居昔之錄任,置省事及幹僮,并依錄格。

    粲作令來亦不異爲仆射,人情向粲,淡然亦複不改常。

    以此居貴位要任,當有緻憂兢不?卿今雖作揚州、太子太傅,位雖貴而不關朝政,可安不懼,差于粲也。

    卿虛心受榮,有而不爲累。

    貴高有危殆之懼,卑賤有溝壑之憂,張單雙災,木雁兩失。

    有心于避禍,不如無心于任運。

    夫千仞之木,既摧于斧斤,一寸之草,亦悴于踐蹋。

    高崖之修幹,與深谷之淺條,存亡之要,巨細一揆耳。

    晉将畢萬七戰皆獲,死于牖下,蜀相費禕從容坐談,斃于刺客。

    故甘心于履危,未必逢禍,縱意于處安,不必全福。

    但貴者自惜,故每憂其身,賤者自輕,故易忘其己。

    然爲教者每誡貴不誡賤,言其貴滿好自恃也。

    凡名位貴達,人以存懷,泰則觸人改容,否則行路嗟愕。

    至如賤者,否泰不足以動人,存亡不足以絓數,死于溝渎,困于塗路者,天地之間,亦複何限,人不系意耳。

    以此而推,貴何必難處,賤何必易安。

    但人生自應卑慎爲道,行己用心,務思謹惜。

     若乃吉兇大期,正應委之理運。

    遭随參差,莫不由命也。

    既非聖人,不能見吉兇之先,正是依俙于理,言可行而爲之耳。

    得吉者是其命吉,遇不吉者是其命兇。

    以近事論之:景和之世,晉平庶人從壽一陽一歸亂朝,人皆爲之戰栗,而乃遇中興之運。

    袁顗圖避禍于襄一陽一,當時皆羨之,謂爲陵霄駕鳳,遂與義嘉同滅。

    駱宰見狂主,語人言“越王長頸鳥喙,可與共憂,不可共樂。

    範蠡去而全身,文種留而遇禍。

    今主口頸頗有越王之狀,我在尚書中久,不去必危”。

    遂求南江小縣。

    諸都令史住京師者,皆遭中興之慶,人人蒙爵級;宰逢義嘉染罪,金木纏身,一性一命幾絕。

    卿耳目所聞見,安危在運,何可豫圖邪? 上既有疾,而諸弟并已見殺;唯桂一陽一王休範人才本劣,不見疑,出爲江州刺史。

    慮一旦晏駕,皇後臨朝,則景文自然成宰相,門族強盛,藉元舅之重,歲暮不爲純臣。

    泰豫元年春,上疾笃,遣使送藥賜景文死,使謂曰:“朕不謂卿有罪,然吾不能獨死,請子先之。

    ”因手诏曰:“與卿周旋,欲全卿門戶,故有此處分。

    ”敕至之夜,景文政與客棋,扣函看,複還封置局下,神色怡然不變。

    方與客棋思行争劫竟,斂子内奁畢,徐謂客曰:“奉敕見賜以死。

    ”方以敕示客。

    酒至未飲,門客焦度在側,憤怒發酒覆地曰:“大丈夫安能坐受死。

    州中文武可數百人,足以一奮。

    ”景文曰:“知卿至心;若見念者,爲我百口計。

    ”乃墨啓答敕,并謝贈诏。

    酌謂客曰:“此酒不可相勸。

    ”自仰而飲之。

    時年六十。

    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懿。

    長子絢。

     絢字長素,早惠。

    年五六歲,讀論語至“周監于二代”,外祖何尚之戲之曰:“可改耶耶乎文哉。

    ”絢應聲答曰:“尊者之名,安可戲,甯可道草翁之風必舅?”及長,笃志好學。

    位秘書丞。

    先景文卒,諡曰恭世子。

    絢弟缋。

     缋字叔素,弱冠秘書郎、太子舍人,轉中書舍人。

    景文以此授超階,令缋經年乃受。

    景文封江安侯,缋襲其本爵爲始平縣五等男。

    元徽末,爲黃門郎,東一陽一太守。

     齊武帝爲撫軍,吏部尚書張岱選缋爲長史,呈選牒,高帝笑曰:“此可謂素望。

    ”再遷義興太守,辄錄郡吏陳伯喜付一陽一羨獄,欲殺之,縣令孔逭不知何罪,不受缋教,爲有司奏,坐白衣領職。

    後長兼侍中。

    武帝出射雉,缋信佛法,稱疾不從。

    永元元年,卒于太常,諡靖子。

     缋女适武帝一寵一子安陸王子敬,永明二年納妃,修外舅姑之敬。

    武帝遣文惠太子相随往缋家,置酒設樂,公卿皆冠冕而去,當世榮之。

     缋弟約,齊明帝世數年廢锢。

    梁武帝時爲太子中庶子,嘗謂約曰:“卿方當富貴,必不容久滞屈。

    ”及帝作輔,謂曰:“我嘗相卿當富貴,不言卿今日富貴便當見由。

    ”曆侍中,左戶尚書,廷尉。

     缋長子隽,不慧,位止建安太守。

     隽子克。

    克美容貌,善容止,仕梁曆司徒右長史、尚書仆射。

    台城陷,仕侯景,位太宰、侍中、錄尚書事。

    景敗,克迎候王僧辯,問克曰:“勞事夷狄之君”,克不能對。

    次問玺绂何在?克默然良久曰:“趙平原将去。

    ”平原名思賢,景腹心也,景授平原太守,故克呼焉。

    僧辯乃诮克曰:“王氏百世卿族,便是一朝而墜。

    ”仕陳,位尚書右仆射。

     蘊字彥深,彧兄子也。

    父楷,太中大夫。

    楷人才凡劣,故蘊不爲群從所禮,常懷恥慨。

    家貧,爲廣德令。

    明帝即位,四方叛逆,欲以将領自奮,每撫刀曰:“龍泉太阿,汝知我者。

    ”叔父景文常誡之曰:“阿荅,汝滅我門戶。

    ”蘊曰:“荅與童烏貴賤異。

    ”童烏,絢小字,荅,蘊小字也。

    及事甯,封吉一陽一男。

    曆晉陵、義興太守,所莅并貪縱。

    後爲給事黃門侍郎。

     桂一陽一之一逼一,王道隆爲亂兵所殺,蘊力戰,重創禦溝側,或扶以免。

    事平,撫軍長史褚澄爲吳郡太守,司徒左長史蕭惠明言于朝曰:“褚澄開城以納賊,更爲股肱大郡,王蘊被甲死戰,棄而不收,賞罰如此,何憂不亂!”褚彥回慚,乃議用蘊爲湘州刺史。

    及齊高帝輔政,蘊與沈攸之連謀,事敗,斬于秣陵市。

     奂字道明,彧兄子也。

    父粹字景深,位黃門侍郎。

    奂繼從祖球,故小字彥孫。

    年數歲,常侍球許,甚見一愛一。

    奂諸兄出身諸王國常侍,而奂起家着作佐郎。

    琅邪顔延之與球情款稍異,常撫奂背曰:“阿奴始免寒士。

    ” 奂少而強濟,叔父景文常以家事委之。

    仕宋曆侍中,祠部尚書,轉掌吏部。

    升明初,遷丹一陽一尹。

    初,王晏父普曜爲沈攸之長史,常懼攸之舉事,不得還,奂爲吏部,轉普曜爲内職,晏深德之。

    及晏仕齊,武帝以奂宋室外戚,而從弟蘊又同逆,疑有異意,晏叩頭保奂無異志。

    時晏父母在都,請以爲質,武帝乃止。

     永明中,累遷尚書右仆射。

    王儉卒,上欲用奂爲尚書令,以問晏。

    晏位遇已重,意不推奂,答曰:“柳世隆有勳望,恐不宜在奂後。

    ”乃轉左仆射,加給事中。

    出爲雍州刺史,加都督。

    與甯蠻長史劉興祖不睦。

    十一年,奂遣軍主朱公恩征蠻失利,興祖欲以啓聞,奂大怒,收付獄。

    興祖于獄以針畫漆合盤爲書,報家稱枉,令啓聞,而奂亦馳信啓上,誣興祖扇動荒蠻。

    上知其枉,敕送興祖還都,奂恐辭情翻背,辄殺之。

    上大怒,遣中書舍人呂文顯、直合将軍曹道剛領兵收奂,又别诏梁州刺史曹武自江陵步出襄一陽一。

    奂子彪兇愚,頗幹時政,士人鹹切齒。

    時文顯以漆匣匣箜篌在船中,因相诳雲,“台使封刀斬王彪”。

    及道剛、曹武、文顯俱至,衆力既盛,又懼漆匣之言,于是議閉門拒命。

    長史殷叡,奂女婿也,谏曰:“今開城門,白服接台使,不過檻車征還,隳官免爵耳。

    ”彪堅執不從,叡又曰:“宜遣典簽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