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3 列傳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謂曰:“語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當乞寒賤,省辟何容複奪之。
”遂不過其事。
尋解王師。
及高帝崩,琨聞國諱,牛不在宅,去台數裡,遂步行入宮。
朝士皆謂曰:“故宜待車,有損國望。
”琨曰:“今日奔赴,皆自應爾。
”遂得病卒,贈左光祿大夫,年八十四。
琨謙恭謹慎,老而不渝,朝會必早起,簡閱衣裳,料數冠帻,如此數四,或爲輕薄所笑。
大明中,尚書仆射顔師伯豪貴,下省設女樂,琨時爲度支尚書,要琨同聽,傳酒行炙,皆悉内一妓一。
琨以男一女無親授,傳行每至,令置一床一上,回面避之然後取,畢又如此,坐上莫不撫手嗤笑,琨容色自若。
師伯後爲設樂邀琨,琨不往。
中領軍劉勉,晚節有栖退志,表求東一陽一郡,尚書令袁粲以下莫不贊美之。
琨曰:“永初、景平,唯謝晦、殷景仁爲中領軍,元嘉有到彥之,爲人望才譽,勉不及也。
近聞加侍中,已爲怏怏,便求東一陽一,臣恐子房赤松未易輕拟。
”其鲠直如此。
而儉于财用,設酒不過兩碗,辄雲“此酒難遇”。
鹽豉姜蒜之屬,并挂屏風,酒漿悉置一床一下,内外有求,琨手自賦之。
景和中,讨義一陽一王昶,六軍戒嚴,應須紫标,左右欲營辦,琨曰:“元嘉初征謝晦,有紫标在匣中,不須更作。
”檢取丙得焉。
而避諱過甚,父名怿,母名恭心,并不得犯焉,時鹹謂矯枉過正。
王惠字令明,誕從祖弟也。
祖劭,車騎将軍。
父默,左光祿大夫。
惠幼而夷簡,爲叔父司徒谧所知。
恬靜不交遊,未嘗有雜事。
陳郡謝瞻才辯有風氣,嘗與兄弟群從造惠,談論鋒起,文史間發,惠時相詶應,言清理遠,瞻等慚而退。
宋武帝聞其名,以問其從兄誕,誕曰:“惠後來秀令,鄙宗之美也。
”即以爲行參軍,累遷世子中軍長史。
時會稽内史劉懷敬之郡,送者傾都,惠亦造别。
還過從弟球,球問:“向何所見?”惠言:“唯覺逢人耳。
”素不與謝靈運相識,嘗得交言,靈運辯博,辭義鋒起,惠時然後言。
時荀伯子在坐,退而告人曰:“靈運固自蕭散直上,王郎有如萬頃陂焉。
”嘗臨曲水,風雨暴至,坐者皆馳散。
惠徐起,不異常日,不以沾濡而改。
宋國初建,當置郎中令,武帝難其人,謂傅亮曰:“今用郎中令,不可減袁曜卿。
”既而曰:“吾得其人矣,曜卿不得獨擅其奇。
”乃以惠居之。
宋少帝即位,以蔡廓爲吏部尚書,不肯拜,乃以惠代焉。
惠被召即拜,未嘗接客。
人有與書求官,得辄聚閣上,及去職,印封如初。
時以廓不拜惠即拜,事異而意同也。
兄鑒頗好聚斂,惠意不同,謂曰:“何用田爲?”鑒怒曰:“無田何由得食。
”惠又曰:“何用食爲?”其标寄如此。
卒,贈太常,無子。
球字蒨玉,司徒谧之子、惠從父弟也,少與惠齊名。
宋武帝受命,爲太子中舍人,宜都王友,轉谘議參軍。
文帝即位,王弘兄弟貴動朝廷,球終日端拱,未嘗相往來,弘亦雅敬之。
曆位侍中,中書令,吏部尚書。
時中書舍人徐爰有一寵一于上,上嘗命球及殷景仁與之相知。
球辭曰:“士庶區别,國之章也。
臣不敢奉诏。
”上改容謝焉。
球簡貴勢,不交遊,筵席虛靜,門無異客。
昙首常雲:“蒨玉亦是玉卮無當耳。
”既而尚書仆射殷景仁、領軍将軍劉湛并執重權,傾動内外,球雖通家姻戚,未嘗往來。
居選職,接客甚稀,不視求官書疏,而铨衡有序。
遷光祿大夫,領廬陵王師。
時大将軍彭城王義康專以政事爲本,刀筆幹練者多被意遇。
謂劉湛曰:“王敬弘、王球之屬,竟何所堪施?爲自富貴,複那可解。
”球兄子履深結劉湛,委誠義康與劉斌等。
球每訓厲,不納。
自大将軍從事中郎轉太子中庶子,流涕訴義康不願違離,故複爲從事中郎。
文帝甚銜之。
及誅湛之夕,履徒跣告球。
球命爲取履,先溫酒與之,謂曰:“常日謂汝何?”履怖不得答。
球徐曰:“阿父在,汝何憂。
”命左右扶郎還齋,上亦以球故,履免死廢于家。
殷景仁卒,球除尚書仆射,王師如故。
素有腳疾,多病還家,朝直至少。
錄尚書江夏王義恭謂尚書何尚之曰:“當今乏才,群下宜加戮力,而王球放恣如此,宜以法糾之。
”尚之曰:“球有素尚,加又多疾,公應以淡退求之,未可以文案責也。
”義恭又面啓文帝曰:“王球誠有素譽,頗以物外自許。
端任要切,或非所長。
”帝曰:“誠知如此,要是時望所歸。
昔周伯仁終日飲酒而居此任,蓋所以崇素德也。
”遂見優容。
後以白衣領職。
十八年,卒,時年四十九。
贈特進、金紫光祿大夫。
無子,從孫奂爲後。
王彧字景文,球從子也。
祖穆字伯遠,司徒谧之長兄,位臨海太守。
父僧朗,仕宋位尚書右仆射,明帝初,以後父加特進,贈開府儀同三司,諡元公。
彧名與明帝諱同,故以字行。
伯父智少簡貴,有高名,宋武帝甚重之。
常言“見王智使人思仲祖”。
武帝與劉穆之讨劉毅而智在焉,他日,穆之白武帝曰:“伐國重事,公言何乃使王智知。
”武帝笑曰:“此人高簡,豈聞此輩論議。
”其見知如此。
爲宋國五兵尚書,封建陵縣五等子,追贈太常。
智無子,故父僧朗以景文繼智。
幼爲從叔球所知憐。
美風姿,爲一時推謝。
袁粲見之歎曰:“景文非但風一流可悅,乃哺歠亦複可觀。
”有一客少時及見謝混,答曰:“景文方謝叔源,則爲野父矣。
”粲惆怅良久,曰:“恨眼中不見此人。
” 景文好言理,少與陳郡謝莊齊名。
文帝嘗與群臣臨天泉池,帝垂綸良久不獲。
景文越席曰:“臣以爲垂綸者清,故不獲貪餌。
”衆皆稱善。
文帝甚相欽重,故爲明帝娶景文妹而以景文之名名明帝。
武帝第五女新安公主先适太原王景深,離絕,當以适景文,景文固辭以疾,故不成婚。
襲爵建陵子。
元兇以爲黃門侍郎,未及就,孝武入讨,景文遣間使歸款。
以父在都下,不獲緻身,事平,頗見嫌責。
猶以舊恩,累遷司徒左長史。
上以散騎常侍舊與侍中俱掌獻替,欲高其選,以景文及會稽孔觊俱南北之望以補之。
尋複爲司徒左長史。
以姊墓開不臨赴,免官。
後拜侍中、領射聲校尉、左衛将軍,加給事中、太子中庶子。
坐與奉朝請一毛一法因蒱戲得錢百二十萬,白衣領職。
景和元年,爲尚書右仆射。
明帝即位,加領左衛将軍,尋加丹一陽一尹。
遭父憂,起爲尚書左仆射、丹一陽一尹,固辭仆射。
出爲江州刺史,加都督,服阕乃受诏。
封江安縣侯,固讓不許。
後征爲尚書左仆射、領吏部、揚州刺史,加太子詹事。
不願還朝,求爲湘州,不許。
時又謂景文在江州不能潔己,景文與上幸臣王道隆書,深自申理。
景文屢辭内授,上手诏譬之曰:“尚書左仆射,卿已經此任,東宮詹事用人雖美,職次政可比中書令耳。
庶姓作揚州,徐幹木、王休元、殷鐵并處之不辭,卿清令才望,何愧休元,毗贊中興,豈謝幹木,綢缪相與,何後殷鐵邪?司徒以宰相不應帶神州,遠遵先旨,京口鄉基義重,密迩畿内,又不得不用骠騎。
陝西任要,由來用宗室,骠騎既去,巴陵理應居之,中流雖曰閑地,控帶三江,通接荊、郢,經塗之要,由來有重鎮。
如此,則揚州自成阙刺史。
卿若有辭,便不知誰應處之。
此選大備與公卿疇懷,非聊爾也。
”固辭詹事、領選,徙爲中書令,常侍、仆射、揚州如故。
又進中書監,領太子太傅,常侍、揚州如故。
景文固辭太傅,上遣新除尚書右仆
”遂不過其事。
尋解王師。
及高帝崩,琨聞國諱,牛不在宅,去台數裡,遂步行入宮。
朝士皆謂曰:“故宜待車,有損國望。
”琨曰:“今日奔赴,皆自應爾。
”遂得病卒,贈左光祿大夫,年八十四。
琨謙恭謹慎,老而不渝,朝會必早起,簡閱衣裳,料數冠帻,如此數四,或爲輕薄所笑。
大明中,尚書仆射顔師伯豪貴,下省設女樂,琨時爲度支尚書,要琨同聽,傳酒行炙,皆悉内一妓一。
琨以男一女無親授,傳行每至,令置一床一上,回面避之然後取,畢又如此,坐上莫不撫手嗤笑,琨容色自若。
師伯後爲設樂邀琨,琨不往。
中領軍劉勉,晚節有栖退志,表求東一陽一郡,尚書令袁粲以下莫不贊美之。
琨曰:“永初、景平,唯謝晦、殷景仁爲中領軍,元嘉有到彥之,爲人望才譽,勉不及也。
近聞加侍中,已爲怏怏,便求東一陽一,臣恐子房赤松未易輕拟。
”其鲠直如此。
而儉于财用,設酒不過兩碗,辄雲“此酒難遇”。
鹽豉姜蒜之屬,并挂屏風,酒漿悉置一床一下,内外有求,琨手自賦之。
景和中,讨義一陽一王昶,六軍戒嚴,應須紫标,左右欲營辦,琨曰:“元嘉初征謝晦,有紫标在匣中,不須更作。
”檢取丙得焉。
而避諱過甚,父名怿,母名恭心,并不得犯焉,時鹹謂矯枉過正。
王惠字令明,誕從祖弟也。
祖劭,車騎将軍。
父默,左光祿大夫。
惠幼而夷簡,爲叔父司徒谧所知。
恬靜不交遊,未嘗有雜事。
陳郡謝瞻才辯有風氣,嘗與兄弟群從造惠,談論鋒起,文史間發,惠時相詶應,言清理遠,瞻等慚而退。
宋武帝聞其名,以問其從兄誕,誕曰:“惠後來秀令,鄙宗之美也。
”即以爲行參軍,累遷世子中軍長史。
時會稽内史劉懷敬之郡,送者傾都,惠亦造别。
還過從弟球,球問:“向何所見?”惠言:“唯覺逢人耳。
”素不與謝靈運相識,嘗得交言,靈運辯博,辭義鋒起,惠時然後言。
時荀伯子在坐,退而告人曰:“靈運固自蕭散直上,王郎有如萬頃陂焉。
”嘗臨曲水,風雨暴至,坐者皆馳散。
惠徐起,不異常日,不以沾濡而改。
宋國初建,當置郎中令,武帝難其人,謂傅亮曰:“今用郎中令,不可減袁曜卿。
”既而曰:“吾得其人矣,曜卿不得獨擅其奇。
”乃以惠居之。
宋少帝即位,以蔡廓爲吏部尚書,不肯拜,乃以惠代焉。
惠被召即拜,未嘗接客。
人有與書求官,得辄聚閣上,及去職,印封如初。
時以廓不拜惠即拜,事異而意同也。
兄鑒頗好聚斂,惠意不同,謂曰:“何用田爲?”鑒怒曰:“無田何由得食。
”惠又曰:“何用食爲?”其标寄如此。
卒,贈太常,無子。
球字蒨玉,司徒谧之子、惠從父弟也,少與惠齊名。
宋武帝受命,爲太子中舍人,宜都王友,轉谘議參軍。
文帝即位,王弘兄弟貴動朝廷,球終日端拱,未嘗相往來,弘亦雅敬之。
曆位侍中,中書令,吏部尚書。
時中書舍人徐爰有一寵一于上,上嘗命球及殷景仁與之相知。
球辭曰:“士庶區别,國之章也。
臣不敢奉诏。
”上改容謝焉。
球簡貴勢,不交遊,筵席虛靜,門無異客。
昙首常雲:“蒨玉亦是玉卮無當耳。
”既而尚書仆射殷景仁、領軍将軍劉湛并執重權,傾動内外,球雖通家姻戚,未嘗往來。
居選職,接客甚稀,不視求官書疏,而铨衡有序。
遷光祿大夫,領廬陵王師。
時大将軍彭城王義康專以政事爲本,刀筆幹練者多被意遇。
謂劉湛曰:“王敬弘、王球之屬,竟何所堪施?爲自富貴,複那可解。
”球兄子履深結劉湛,委誠義康與劉斌等。
球每訓厲,不納。
自大将軍從事中郎轉太子中庶子,流涕訴義康不願違離,故複爲從事中郎。
文帝甚銜之。
及誅湛之夕,履徒跣告球。
球命爲取履,先溫酒與之,謂曰:“常日謂汝何?”履怖不得答。
球徐曰:“阿父在,汝何憂。
”命左右扶郎還齋,上亦以球故,履免死廢于家。
殷景仁卒,球除尚書仆射,王師如故。
素有腳疾,多病還家,朝直至少。
錄尚書江夏王義恭謂尚書何尚之曰:“當今乏才,群下宜加戮力,而王球放恣如此,宜以法糾之。
”尚之曰:“球有素尚,加又多疾,公應以淡退求之,未可以文案責也。
”義恭又面啓文帝曰:“王球誠有素譽,頗以物外自許。
端任要切,或非所長。
”帝曰:“誠知如此,要是時望所歸。
昔周伯仁終日飲酒而居此任,蓋所以崇素德也。
”遂見優容。
後以白衣領職。
十八年,卒,時年四十九。
贈特進、金紫光祿大夫。
無子,從孫奂爲後。
王彧字景文,球從子也。
祖穆字伯遠,司徒谧之長兄,位臨海太守。
父僧朗,仕宋位尚書右仆射,明帝初,以後父加特進,贈開府儀同三司,諡元公。
彧名與明帝諱同,故以字行。
伯父智少簡貴,有高名,宋武帝甚重之。
常言“見王智使人思仲祖”。
武帝與劉穆之讨劉毅而智在焉,他日,穆之白武帝曰:“伐國重事,公言何乃使王智知。
”武帝笑曰:“此人高簡,豈聞此輩論議。
”其見知如此。
爲宋國五兵尚書,封建陵縣五等子,追贈太常。
智無子,故父僧朗以景文繼智。
幼爲從叔球所知憐。
美風姿,爲一時推謝。
袁粲見之歎曰:“景文非但風一流可悅,乃哺歠亦複可觀。
”有一客少時及見謝混,答曰:“景文方謝叔源,則爲野父矣。
”粲惆怅良久,曰:“恨眼中不見此人。
” 景文好言理,少與陳郡謝莊齊名。
文帝嘗與群臣臨天泉池,帝垂綸良久不獲。
景文越席曰:“臣以爲垂綸者清,故不獲貪餌。
”衆皆稱善。
文帝甚相欽重,故爲明帝娶景文妹而以景文之名名明帝。
武帝第五女新安公主先适太原王景深,離絕,當以适景文,景文固辭以疾,故不成婚。
襲爵建陵子。
元兇以爲黃門侍郎,未及就,孝武入讨,景文遣間使歸款。
以父在都下,不獲緻身,事平,頗見嫌責。
猶以舊恩,累遷司徒左長史。
上以散騎常侍舊與侍中俱掌獻替,欲高其選,以景文及會稽孔觊俱南北之望以補之。
尋複爲司徒左長史。
以姊墓開不臨赴,免官。
後拜侍中、領射聲校尉、左衛将軍,加給事中、太子中庶子。
坐與奉朝請一毛一法因蒱戲得錢百二十萬,白衣領職。
景和元年,爲尚書右仆射。
明帝即位,加領左衛将軍,尋加丹一陽一尹。
遭父憂,起爲尚書左仆射、丹一陽一尹,固辭仆射。
出爲江州刺史,加都督,服阕乃受诏。
封江安縣侯,固讓不許。
後征爲尚書左仆射、領吏部、揚州刺史,加太子詹事。
不願還朝,求爲湘州,不許。
時又謂景文在江州不能潔己,景文與上幸臣王道隆書,深自申理。
景文屢辭内授,上手诏譬之曰:“尚書左仆射,卿已經此任,東宮詹事用人雖美,職次政可比中書令耳。
庶姓作揚州,徐幹木、王休元、殷鐵并處之不辭,卿清令才望,何愧休元,毗贊中興,豈謝幹木,綢缪相與,何後殷鐵邪?司徒以宰相不應帶神州,遠遵先旨,京口鄉基義重,密迩畿内,又不得不用骠騎。
陝西任要,由來用宗室,骠騎既去,巴陵理應居之,中流雖曰閑地,控帶三江,通接荊、郢,經塗之要,由來有重鎮。
如此,則揚州自成阙刺史。
卿若有辭,便不知誰應處之。
此選大備與公卿疇懷,非聊爾也。
”固辭詹事、領選,徙爲中書令,常侍、仆射、揚州如故。
又進中書監,領太子太傅,常侍、揚州如故。
景文固辭太傅,上遣新除尚書右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