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3 列傳第十三

關燈
“蕭玉志念實,殿下何見憎?”王驚赧即起。

    後密啓之,因此廢锢。

     亮字奉叔,瑩從父弟也。

    父攸字昌達,仕宋位太宰中郎,贈給事黃門侍郎。

    亮以名家子,宋末選尚公主,拜驸馬都尉。

    曆任秘書丞。

    齊竟陵王子良開西邸,延才俊,以爲士林館,使工圖其像,亮亦預焉。

     累遷晉陵太守,在職清公,有美政。

    時有晉陵令沈巑之一性一粗疏,好犯亮諱,亮不堪,遂啓代之。

    巑之怏怏,乃造坐雲:“下官以犯諱被代,未知明府諱。

    若爲攸字,當作無骹尊傍犬?爲犬傍無骹尊?若是有心攸?無心攸?乞告示。

    ”亮不履下一床一跣而走,巑之撫掌大笑而去。

     建武末,累遷吏部尚書。

    時右仆射江祏管朝政,多所進拔,爲士所歸。

    亮自以身居選部,每持異議。

    始亮未爲吏部郎時,以祏帝之内弟,故深友祏。

    祏爲之延譽,益爲帝所器重。

    至是與祏情好攜薄,祏昵之如初。

    及祏遇誅,群小放命,凡所除拜,悉由内一寵一,亮弗能止。

    外若詳審,内無明鑒,所選用,拘資次而已,當時不謂爲能。

    後爲尚書左仆射。

    及東昏肆虐,亮取容以免。

     梁武帝至新林,内外百僚皆道迎,其不能拔者亦間路送誠款,亮獨不遣。

    及東昏遇殺,張稷仍集亮等于太極殿前西锺下坐,議欲立齊湘東嗣王寶晊。

    領軍瑩曰:“城閉已久,人情離解,征東在近,何不谘問?”張稷又曰:“桀有昏德,鼎遷于殷。

    今實微子去殷、項伯歸漢之日。

    ”亮默然。

    朝士相次下一床一,乃遣國子博士範雲齎東昏首送石頭,推亮爲首。

     城平,朝士畢至,亮獨後,裙履見武帝。

    帝謂曰:“颠而不扶,安用彼相?”亮曰:“若其可扶,明公豈有今日之舉。

    ”因泣而去。

    霸府開,以爲大司馬長史。

    梁台建,授侍中、尚書令,固讓,乃爲侍中、中書監,兼尚書令。

    及受禅,遷侍中、尚書令、中軍将軍,封豫甯縣公。

     天監二年,轉左光祿大夫。

    元日朝會,亮辭疾不登殿,設馔别省,語笑自若。

    數日,诏公卿問訊,亮無病色。

    禦史中丞樂藹奏亮大不敬,論棄市。

    诏削爵,廢爲庶人。

     四年,帝宴華光殿,求谠言。

    尚書左丞範缜起曰:“司徒謝朏本有虛名,陛下擢之如此;前尚書令王亮頗有政體,陛下棄之如彼。

    愚臣所不知。

    ”帝變色曰:“卿可更馀言。

    ”缜固執不已,帝不悅。

    禦史中丞任昉因奏缜妄陳褒貶,請免缜官。

    诏可。

    亮因屏居閉掃,不通賓客。

    遭母憂,居喪盡禮。

    後爲中書監,加散騎常侍。

    卒,諡炀子。

     王華字子陵,誕從祖弟也。

    祖荟,衛将軍、會稽内史。

    父廞,司徒右長史。

    晉安帝隆安初,王恭起兵讨王國寶,時廞丁母憂在家。

    恭檄令起兵,廞即聚衆應之,以女爲貞烈将軍,以女人爲官屬。

    及國寶死,恭檄廞罷兵。

    廞起兵之際,多所誅戮,至是不複得已,因舉兵以讨恭爲名。

    恭遣劉牢之擊廞,廞敗走,不知所在。

    長子泰爲恭所殺。

    華時年十三在軍中,與廞相失,随沙門釋昙冰逃,使提衣襆從後,津邏鹹疑焉。

    華行遲,昙冰罵曰:“奴子怠懈,行不及我。

    ”以杖捶華數十,衆乃不疑,由此得免。

    遇赦還吳,以父存沒不測,布衣蔬食,不交遊者十馀年。

     宋武帝欲收其才用,乃發廞喪,使華制一服。

    服阕,武帝北伐長安,領鎮西将軍、北徐州刺史,辟華爲州主簿。

    後爲别駕,曆職着稱。

    文帝鎮江陵,爲西中郎主簿、谘議參軍。

    文帝未親政事,悉委司馬張邵。

    華一性一尚物,不欲人在己前。

    邵一性一豪,每行來常引夾毂。

    華出入乘牽車,從者不過兩三人以矯之。

    嘗相逢,華一陽一若不知是邵,謂左右曰:“此鹵簿甚盛,必是殿下。

    ”乃下牽車立于道側,及邵至乃驚。

    邵白服登城,爲華所糾,邵坐被征,華代爲司馬。

     文帝将入奉大統,以少帝見害,不敢下。

    華曰:“先帝有大功于天下,四海所服。

    雖嗣主不綱,人望未改。

    徐羨之中才寒士,傅亮布衣諸生,非有晉宣帝、王大将軍之心明矣。

    畏廬陵嚴斷,将來必不自容。

    殿下寬叡慈仁,天下所知,已且越次奉迎,冀以見德,悠悠之論,殆必不然。

    羨之、亮、晦又要檀道濟、王弘五人同功,孰肯相讓,勢必不行。

    今日就征,萬無所慮。

    ”帝從之,曰:“卿複欲爲吾之宋昌矣。

    ”乃留華總後任。

     上即位,以華爲侍中、右衛将軍。

    先是,會稽孔甯子爲文帝鎮西谘議參軍,以文義見賞,至是爲黃門侍郎,領步兵校尉。

    甯子先爲何無忌安成國侍郎,還東修宅,令門可容高蓋,鄰裡笑之。

    甯子曰“大丈夫何常之有。

    ”甯子與華并有富貴之願,自羨之等執權,日夜構之于文帝。

    甯子嘗東歸至金昌亭,左右欲泊船,甯子命去之,曰:“此殺君亭,不可泊也。

    ”華每閑居諷詠,常誦王粲登樓賦曰:“冀王道之一平,假高衢而騁力。

    ”出入逢羨之等,每切齒憤叱,歎曰:“當見太平時否?”元嘉二年,甯子卒。

    三年,誅羨之等。

    華遷護軍将軍,侍中如故。

    宋世唯華與南一陽一劉湛不爲飾讓,得官即拜,以此爲常。

     華以情事異人,未嘗預宴集。

    終身不飲酒,有宴不之詣。

    若有論事者,乘車造門,主人出車就之。

    及王弘輔政,而弘弟昙首爲文帝所任,與華相埒。

    華常謂己力用不盡,每歎曰:“宰相頓有數人,天下何由得安?”四年卒,年四十三。

    九年,以誅羨之功,追封新建縣侯,諡曰宣。

    孝武即位,配享文帝廟庭。

     子定侯嗣,卒。

    子長嗣,坐罵母奪爵,以長弟佟诏封。

    齊受禅,國除。

     琨,華從父弟也。

    父怿不辨菽麥,時以爲殷道矜之流。

    人無肯與婚,家以獠婢恭心侍之,遂生琨。

    初名昆侖,怿後娶南一陽一樂玄女,無子,故即以琨爲名,立以爲嗣。

     琨少謹笃,爲從伯司徒谧所一愛一。

    宋武帝初爲桓修參軍,修待帝厚。

    後帝以事計圖修,猶懷昔顧,使王華訪素門,嫁其二女。

    華爲琨娶大女,以小女适潁川庾敬度,亦是舊族。

    除琨郎中、驸馬都尉、奉朝請。

     先是,琨伯父廞得罪晉世,諸子并從誅,唯華得免。

    華宋世貴盛,以門衰,提攜琨,恩若同生,爲之延譽。

    曆位宣城、義熙太守,皆以廉約稱。

    華終,又托之宋文帝,故琨屢居清顯。

    孝建中,爲吏部郎。

    吏曹選局,貴要多所屬請,琨自公卿下至士大夫,例爲用兩門生。

    江夏王義恭嘗屬琨用二人,後複屬,琨答不許。

     出爲平越中郎将、廣州刺史,加都督。

    南土沃實,在任常緻巨富。

    世雲廣州刺史但經城門一過,便得三千萬。

    琨無所取納,表獻祿俸之半。

    鎮舊有鼓吹,又啓輸還。

    及罷任,孝武知其清,問還資多少?琨曰:“臣買宅百三十萬,馀物稱之。

    ”帝悅其對。

    後爲曆一陽一内史。

    上以琨忠實,徙爲一寵一子新安王北中郎長史。

    再曆度支尚書,加光祿大夫。

     初,琨從兄華孫長襲華爵新建縣侯,嗜酒多愆失,琨表以長将傾基緒,請以長小弟佟嗣焉。

    琨後出爲吳郡太守,遷中領軍,坐在郡用朝舍錢三十六萬,營饷二宮諸王及作绛襖奉獻軍用,左遷光祿大夫。

    尋加太常及金紫,加散騎常侍。

    廷尉虞和議社稷各一神,琨案舊糾駁,不爲屈。

    時和見一寵一,朝廷歎琨強正。

     明帝臨崩,出爲會稽太守,加都督,坐誤竟囚,降爲冠軍。

    順帝即位,進右光祿大夫。

    順帝遜位,百僚陪列,琨攀畫輪獺尾恸泣曰:“人以壽爲歡,老臣以壽爲戚。

    既不能先驅蝼蟻,頻見此事。

    ”嗚噎不自勝,百官人人雨淚。

     齊高帝即位,領武陵王師,加侍中。

    時王儉爲宰相,屬琨用東海郡迎吏,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