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5 列傳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一陽一尹。
景平初,以羨之知權,頗豫政事,與王韶之、程道惠、中書舍人邢安泰、潘盛爲一黨一。
時謝晦久病連灸,不堪見客,佩之等疑其托疾有異圖,與韶之、道惠同載詣傅亮,稱羨之意,欲令作诏誅之。
亮曰:“己等三人同受顧命,豈可自相殘戮。
”佩之等乃止。
羨之既誅,文帝特宥佩之,免官而已。
其冬佩之謀反事發被誅。
佩之弟逵之尚武帝長女會稽宣公主,爲彭城、沛二郡太守。
武帝諸子并幼,以逵之姻戚,将大任之,欲先令立功。
及讨司馬休之,使統軍爲前鋒,待克當即授荊州,于陣見害。
追贈中書侍郎。
子湛之。
湛之字孝源,幼孤,爲武帝所一愛一。
常與江夏王義恭寝食不離帝側。
永初三年,诏以公主一門嫡長,且湛之緻節之胤,封枝江縣侯。
數歲與弟淳之共車行,牛奔車壞,左右人馳來赴之。
湛之先令取弟,衆鹹歎其幼而有識。
及長頗涉文義,善自位待,事祖母及母以孝聞。
元嘉中,以爲黃門侍郎。
祖母年老,辭以朝直不拜。
後拜秘書監。
會稽公主身居長嫡,爲文帝所禮,家事大小必谘而後行。
西征謝晦,使公主留止台内,總攝六宮,每有不得意,辄号哭,上甚憚之。
初,武帝微時,貧陋過甚,嘗自往新洲伐荻,有納布衣襖等,皆是敬皇後手自作。
武帝既貴,以此衣付公主曰:“後世若有驕奢不節者,可以此衣示之。
”湛之爲大将軍彭城王義康所一愛一,與劉湛等頗相附。
及得罪,事連湛之。
文帝大怒,将緻大辟。
湛之憂懼無計,以告公主。
公主即日入宮,及見文帝,因号哭下一床一,不複施臣妾之禮。
以錦囊盛武帝納衣,擲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賤貧,此是我母爲汝父作此納衣。
今日有一頓飽食,便欲殘害我兒子。
”上亦号哭,湛之由此得全。
再遷太子詹事,尋加侍中。
湛之善尺牍,音辭流暢;貴戚豪強,産業甚厚,室宇園池,貴遊莫及,伎樂之妙,冠絕一時。
門生千餘,皆三吳富人子,姿質端美,衣服鮮麗。
每出入行遊,塗巷盈一滿。
泥雨日,悉以後車載之。
文帝每嫌其侈縱。
時安成公何勖,無忌之子,臨汝公孟靈休,昶之子也,并名奢豪,與湛之以肴膳器服車馬相尚,都下爲之語曰:“安成食,臨汝飾。
”湛之美兼何、孟。
勖官至侍中,追諡荒公。
靈休善彈棋,官至秘書監。
湛之後遷丹一陽一尹,加散騎常侍,以公主憂不拜。
過葬,複授前職。
二十二年,範晔等謀反,湛之始與之同,後發其事,所陳多不盡,爲晔等款辭所連。
有司以湛之關豫逆一黨一,事起積歲,末乃歸聞,多有蔽匿,請免官削爵,付廷尉。
上不許。
湛之詣阙上疏請罪,以爲“初通其謀,爲誘引之辭,晔等并見怨咎,規相禍陷。
又昔義康南出之始,敕臣入相伴慰,殷懃異意,頗形言旨。
遺臣利刃,期以際會。
臣苦相谏譬,深加拒塞,以爲怨憤所至,不足爲虞,便以關啓,懼成虛妄。
非爲納受,曲相蔽匿。
又令申情範晔,釋中間之憾,緻懷蕭思話,恨婚意未申。
謂此僥幸,亦不宣達。
陛下敦惜天倫,彰于四海,蕃禁優簡,親理鹹通。
又昔蒙眷顧,不容自絕,音翰信命,時相往來。
或言少意多,旨深文淺,辭色之間,往往難測。
臣顧惟心無邪悖,故不稍以自嫌,慺慺丹實,具如此啓。
臣雖驽下,情匪木石,豈不知醜點難嬰,伏劍爲易,而腼然視息,忍此馀生,實非苟吝微命,假延漏刻。
誠以負戾灰滅,贻恥方來,貪及視息,少自披訴。
乞蒙隳放,伏待鈇鑕。
”上優诏不許。
二十四年,服阕,轉中書令、太子詹事,出爲南兖州刺史。
善政俱肅,威惠并行。
廣陵舊有高樓,湛之更修整之,南望锺山。
城北有陂澤,水物豐盛,湛之更起風亭、月觀,吹台、琴室,果竹繁茂,花藥成行。
招集文士,盡遊玩之适。
時有沙門釋惠休善屬文,湛之與之甚厚。
孝武命使還俗。
本姓湯,位至揚州從事史。
二十六年,湛之入爲丹一陽一尹、領太子詹事。
二十七年,魏太武帝至瓜步,湛之與皇太子分守石頭。
二十八年,魯爽兄弟率部曲來奔,爽等軌子也,湛之以爲廟算特所獎納,不敢苟申私怨,乞屏田裡。
不許。
轉尚書仆射,領護軍将軍。
時尚書令何尚之以湛之國戚,任遇隆重,欲以朝政推之。
湛之以令事無不總,又以事歸尚之。
互相推委,禦史中丞袁淑奏并免官。
诏乃使湛之與尚之并受辭訴。
尚之雖爲令,而以朝事悉歸湛之。
初,劉湛伏誅,殷景仁卒,文帝任沈演之、庾仲文、範晔等,後又有江湛、何瑀之。
自晔誅,仲文免,演之、瑀之并卒,至是江湛爲吏部尚書,與湛之并居權要,世謂之江、徐。
上每疾,湛之辄侍醫藥。
二兇巫蠱事發,上欲廢劭,賜浚死,而孝武無一寵一,故累出外藩,不得停都下。
南平王铄、建平王宏并被一愛一,而铄妃即湛妹,湛勸上立之,征铄自壽一陽一入朝。
至又失旨,欲立宏,嫌其非次,議久不決。
與湛之議,或連日累夕。
每夜,使湛之自執燭繞壁檢行,慮有竊一聽者。
劭入弑之旦,其夕上與湛之屏人語,至曉猶未滅燭。
湛之驚起趣北戶,未及開,見害,時年四十四。
孝武即位,追贈司空,諡曰忠烈公。
子聿之爲元兇所殺。
聿之子孝嗣。
孝嗣字始昌。
父被害,孝嗣在孕,母年少,欲更行,不願有子,自一床一投地者無算,又以搗衣杵舂其腰,并服堕胎藥,胎更堅。
及生,故小字遺奴。
幼而挺一立。
八歲襲爵枝江縣公,見宋孝武,升階流涕,迄于就席。
帝甚一愛一之,尚康樂公主,拜驸馬都尉。
泰始中,以登殿不着韎,爲書侍禦史蔡準所奏,罰金二兩。
孝嗣姑适東莞劉舍,舍兄藏爲尚書左丞,孝嗣往詣之。
藏退謂舍曰:“徐郎是令仆人,三十餘可知,汝宜善自結。
”升明中,爲齊高帝骠騎從事中郎,帶南彭城太守,轉太尉谘議參軍。
齊建元初,累遷長兼侍中。
善趨步,閑容止,與太宰褚彥回相埒。
尚書令王儉謂人曰:“徐孝嗣将來必爲宰相。
”轉禦史中丞。
武帝問儉曰:“誰可繼卿?”儉曰:“臣東都之日,其在徐孝嗣乎。
” 出爲吳興太守,儉贈孝嗣四言詩曰:“方軌叔茂,追清彥輔,柔亦不茹,剛亦不吐。
”時人以比蔡子尼之行狀也。
在郡有能名。
王儉亡,上征孝嗣爲五兵尚書。
其年,敕撰江左以來儀典,令谘受孝嗣。
明年,遷太子詹事。
從武帝幸方山。
上曰:“朕經始此山之南,複爲離宮,應有邁靈丘。
”靈丘山湖,新林苑也。
孝嗣答曰:“繞黃山,款牛首,乃盛漢之事。
今江南未廣,願陛下少更留神。
”上乃止。
竟陵王子良甚善之。
曆吏部尚書,右軍将軍,領太子左衛率,台閣事多以委之。
武帝崩,遺诏以爲尚書右仆射。
隆昌元年,爲丹一陽一尹。
明帝謀廢郁林,遣左右莫智明以告孝嗣,孝嗣奉旨無所厘替,即還家草太後令。
明帝入殿,孝嗣戎服随後。
郁林既死,明帝須太後令,孝嗣于袖出而奏之,帝大悅。
時議悉誅高、武子孫,孝嗣堅保持之,故得無恙。
以廢立功,封枝江縣侯,甲仗五十人入殿。
轉左仆射。
明帝即位,進爵爲公,給班劍二十人,加兵百人。
舊拜三公乃臨軒,至是,帝特诏與陳顯達、王晏并臨軒拜授。
時王晏爲令,人情物望不及孝嗣,晏誅,轉尚書令。
孝嗣一愛一好文學,器量弘雅,不以權勢自居,故見容明帝之世。
初在率府,晝卧齋北壁下,夢兩童子遽雲:“移公一床一。
”孝嗣驚起,聞壁有聲,行數步而壁崩壓一床一。
建武四年,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讓不受。
時連年魏軍動,國用虛乏,孝嗣表立屯田。
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行。
及崩,受遺托,重申開府之命,加中書監。
永元初輔政,自尚書下省出住爆城南宅,不得還家。
帝失德,孝嗣不敢谏;及江祏誅,内懷憂恐,然未嘗表色。
始安王遙光反,衆懷惶惑,見孝嗣入宮乃安,然群小用
景平初,以羨之知權,頗豫政事,與王韶之、程道惠、中書舍人邢安泰、潘盛爲一黨一。
時謝晦久病連灸,不堪見客,佩之等疑其托疾有異圖,與韶之、道惠同載詣傅亮,稱羨之意,欲令作诏誅之。
亮曰:“己等三人同受顧命,豈可自相殘戮。
”佩之等乃止。
羨之既誅,文帝特宥佩之,免官而已。
其冬佩之謀反事發被誅。
佩之弟逵之尚武帝長女會稽宣公主,爲彭城、沛二郡太守。
武帝諸子并幼,以逵之姻戚,将大任之,欲先令立功。
及讨司馬休之,使統軍爲前鋒,待克當即授荊州,于陣見害。
追贈中書侍郎。
子湛之。
湛之字孝源,幼孤,爲武帝所一愛一。
常與江夏王義恭寝食不離帝側。
永初三年,诏以公主一門嫡長,且湛之緻節之胤,封枝江縣侯。
數歲與弟淳之共車行,牛奔車壞,左右人馳來赴之。
湛之先令取弟,衆鹹歎其幼而有識。
及長頗涉文義,善自位待,事祖母及母以孝聞。
元嘉中,以爲黃門侍郎。
祖母年老,辭以朝直不拜。
後拜秘書監。
會稽公主身居長嫡,爲文帝所禮,家事大小必谘而後行。
西征謝晦,使公主留止台内,總攝六宮,每有不得意,辄号哭,上甚憚之。
初,武帝微時,貧陋過甚,嘗自往新洲伐荻,有納布衣襖等,皆是敬皇後手自作。
武帝既貴,以此衣付公主曰:“後世若有驕奢不節者,可以此衣示之。
”湛之爲大将軍彭城王義康所一愛一,與劉湛等頗相附。
及得罪,事連湛之。
文帝大怒,将緻大辟。
湛之憂懼無計,以告公主。
公主即日入宮,及見文帝,因号哭下一床一,不複施臣妾之禮。
以錦囊盛武帝納衣,擲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賤貧,此是我母爲汝父作此納衣。
今日有一頓飽食,便欲殘害我兒子。
”上亦号哭,湛之由此得全。
再遷太子詹事,尋加侍中。
湛之善尺牍,音辭流暢;貴戚豪強,産業甚厚,室宇園池,貴遊莫及,伎樂之妙,冠絕一時。
門生千餘,皆三吳富人子,姿質端美,衣服鮮麗。
每出入行遊,塗巷盈一滿。
泥雨日,悉以後車載之。
文帝每嫌其侈縱。
時安成公何勖,無忌之子,臨汝公孟靈休,昶之子也,并名奢豪,與湛之以肴膳器服車馬相尚,都下爲之語曰:“安成食,臨汝飾。
”湛之美兼何、孟。
勖官至侍中,追諡荒公。
靈休善彈棋,官至秘書監。
湛之後遷丹一陽一尹,加散騎常侍,以公主憂不拜。
過葬,複授前職。
二十二年,範晔等謀反,湛之始與之同,後發其事,所陳多不盡,爲晔等款辭所連。
有司以湛之關豫逆一黨一,事起積歲,末乃歸聞,多有蔽匿,請免官削爵,付廷尉。
上不許。
湛之詣阙上疏請罪,以爲“初通其謀,爲誘引之辭,晔等并見怨咎,規相禍陷。
又昔義康南出之始,敕臣入相伴慰,殷懃異意,頗形言旨。
遺臣利刃,期以際會。
臣苦相谏譬,深加拒塞,以爲怨憤所至,不足爲虞,便以關啓,懼成虛妄。
非爲納受,曲相蔽匿。
又令申情範晔,釋中間之憾,緻懷蕭思話,恨婚意未申。
謂此僥幸,亦不宣達。
陛下敦惜天倫,彰于四海,蕃禁優簡,親理鹹通。
又昔蒙眷顧,不容自絕,音翰信命,時相往來。
或言少意多,旨深文淺,辭色之間,往往難測。
臣顧惟心無邪悖,故不稍以自嫌,慺慺丹實,具如此啓。
臣雖驽下,情匪木石,豈不知醜點難嬰,伏劍爲易,而腼然視息,忍此馀生,實非苟吝微命,假延漏刻。
誠以負戾灰滅,贻恥方來,貪及視息,少自披訴。
乞蒙隳放,伏待鈇鑕。
”上優诏不許。
二十四年,服阕,轉中書令、太子詹事,出爲南兖州刺史。
善政俱肅,威惠并行。
廣陵舊有高樓,湛之更修整之,南望锺山。
城北有陂澤,水物豐盛,湛之更起風亭、月觀,吹台、琴室,果竹繁茂,花藥成行。
招集文士,盡遊玩之适。
時有沙門釋惠休善屬文,湛之與之甚厚。
孝武命使還俗。
本姓湯,位至揚州從事史。
二十六年,湛之入爲丹一陽一尹、領太子詹事。
二十七年,魏太武帝至瓜步,湛之與皇太子分守石頭。
二十八年,魯爽兄弟率部曲來奔,爽等軌子也,湛之以爲廟算特所獎納,不敢苟申私怨,乞屏田裡。
不許。
轉尚書仆射,領護軍将軍。
時尚書令何尚之以湛之國戚,任遇隆重,欲以朝政推之。
湛之以令事無不總,又以事歸尚之。
互相推委,禦史中丞袁淑奏并免官。
诏乃使湛之與尚之并受辭訴。
尚之雖爲令,而以朝事悉歸湛之。
初,劉湛伏誅,殷景仁卒,文帝任沈演之、庾仲文、範晔等,後又有江湛、何瑀之。
自晔誅,仲文免,演之、瑀之并卒,至是江湛爲吏部尚書,與湛之并居權要,世謂之江、徐。
上每疾,湛之辄侍醫藥。
二兇巫蠱事發,上欲廢劭,賜浚死,而孝武無一寵一,故累出外藩,不得停都下。
南平王铄、建平王宏并被一愛一,而铄妃即湛妹,湛勸上立之,征铄自壽一陽一入朝。
至又失旨,欲立宏,嫌其非次,議久不決。
與湛之議,或連日累夕。
每夜,使湛之自執燭繞壁檢行,慮有竊一聽者。
劭入弑之旦,其夕上與湛之屏人語,至曉猶未滅燭。
湛之驚起趣北戶,未及開,見害,時年四十四。
孝武即位,追贈司空,諡曰忠烈公。
子聿之爲元兇所殺。
聿之子孝嗣。
孝嗣字始昌。
父被害,孝嗣在孕,母年少,欲更行,不願有子,自一床一投地者無算,又以搗衣杵舂其腰,并服堕胎藥,胎更堅。
及生,故小字遺奴。
幼而挺一立。
八歲襲爵枝江縣公,見宋孝武,升階流涕,迄于就席。
帝甚一愛一之,尚康樂公主,拜驸馬都尉。
泰始中,以登殿不着韎,爲書侍禦史蔡準所奏,罰金二兩。
孝嗣姑适東莞劉舍,舍兄藏爲尚書左丞,孝嗣往詣之。
藏退謂舍曰:“徐郎是令仆人,三十餘可知,汝宜善自結。
”升明中,爲齊高帝骠騎從事中郎,帶南彭城太守,轉太尉谘議參軍。
齊建元初,累遷長兼侍中。
善趨步,閑容止,與太宰褚彥回相埒。
尚書令王儉謂人曰:“徐孝嗣将來必爲宰相。
”轉禦史中丞。
武帝問儉曰:“誰可繼卿?”儉曰:“臣東都之日,其在徐孝嗣乎。
” 出爲吳興太守,儉贈孝嗣四言詩曰:“方軌叔茂,追清彥輔,柔亦不茹,剛亦不吐。
”時人以比蔡子尼之行狀也。
在郡有能名。
王儉亡,上征孝嗣爲五兵尚書。
其年,敕撰江左以來儀典,令谘受孝嗣。
明年,遷太子詹事。
從武帝幸方山。
上曰:“朕經始此山之南,複爲離宮,應有邁靈丘。
”靈丘山湖,新林苑也。
孝嗣答曰:“繞黃山,款牛首,乃盛漢之事。
今江南未廣,願陛下少更留神。
”上乃止。
竟陵王子良甚善之。
曆吏部尚書,右軍将軍,領太子左衛率,台閣事多以委之。
武帝崩,遺诏以爲尚書右仆射。
隆昌元年,爲丹一陽一尹。
明帝謀廢郁林,遣左右莫智明以告孝嗣,孝嗣奉旨無所厘替,即還家草太後令。
明帝入殿,孝嗣戎服随後。
郁林既死,明帝須太後令,孝嗣于袖出而奏之,帝大悅。
時議悉誅高、武子孫,孝嗣堅保持之,故得無恙。
以廢立功,封枝江縣侯,甲仗五十人入殿。
轉左仆射。
明帝即位,進爵爲公,給班劍二十人,加兵百人。
舊拜三公乃臨軒,至是,帝特诏與陳顯達、王晏并臨軒拜授。
時王晏爲令,人情物望不及孝嗣,晏誅,轉尚書令。
孝嗣一愛一好文學,器量弘雅,不以權勢自居,故見容明帝之世。
初在率府,晝卧齋北壁下,夢兩童子遽雲:“移公一床一。
”孝嗣驚起,聞壁有聲,行數步而壁崩壓一床一。
建武四年,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讓不受。
時連年魏軍動,國用虛乏,孝嗣表立屯田。
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行。
及崩,受遺托,重申開府之命,加中書監。
永元初輔政,自尚書下省出住爆城南宅,不得還家。
帝失德,孝嗣不敢谏;及江祏誅,内懷憂恐,然未嘗表色。
始安王遙光反,衆懷惶惑,見孝嗣入宮乃安,然群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