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4 列傳第四 宋宗室及諸王下
關燈
小
中
大
醇酒,以二子德宣、德嗣付與齊高帝爲質,至即斬之。
回與越騎校尉張敬兒直前斬休範首持還,左右并散。
初,休範自新林分遣同一黨一杜墨蠡、丁文豪等直向朱雀門。
休範雖死,墨蠡等不知。
王道隆率羽林兵在朱雀門内,聞賊至,急召劉勉,勉自石頭來赴戰,死之。
墨蠡等乘勝直入朱雀門,道隆爲亂兵所殺。
墨蠡等唱雲“太尉至”。
休範之死也,齊高帝遣隊主陳靈寶齎首還台,逢賊,埋首道側,挺身得達。
雖唱雲已平,而無以爲據,衆愈疑惑。
墨蠡徑至杜姥宅,宮省恇擾,無複固志。
撫軍長史褚澄以東府納賊。
賊擁安成王據東府,稱休範教曰:“安成王吾子也,勿得侵。
”賊勢方一逼一,衆莫能振。
尋而丁文豪之衆知休範已死,稍欲退散。
文豪勇氣殊壯,厲聲曰:“我獨不能定天下邪。
”休範首至,又羽林監陳顯達率所領于杜姥宅破墨蠡等,諸賊一時奔散。
斬墨蠡、文豪等。
晉熙王燮自夏口遣軍平尋一陽一。
巴陵哀王休若,文帝第十九子也。
孝建三年,年九歲,封巴陵王。
明帝即位,出爲會稽太守,加都督。
二年,遷都督、雍州刺史、甯蠻校尉。
前在會稽錄事參軍陳郡謝沈以谄側事休若,多受财賂。
時内外戒嚴并褲褶,沈居母喪被起,聲樂酣飲,不異吉人。
衣冠既無殊異,并不知沈居喪。
沈嘗自稱孤子,衆乃駭愕。
休若坐與沈亵黩,降号鎮西将軍。
典簽夏寶期事休若無禮,啓明帝殺之。
慮不許,啓未報,于獄行刑。
信反令鎖送,而寶期已死。
上怒敕之曰:“孝建之世,汝何敢爾。
”使其母羅加杖三百。
四年,改行湘州刺史。
六年,爲荊州刺史,加都督、征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七年,晉平王休佑被殺,建安王休仁見疑,都下訛言休若有至貴之表,明帝以此言報之。
休若甚憂,嘗衆賓滿坐,有一異鳥集席隅,哀鳴墜地死。
又聽事上有二大白蛇長丈馀,唅唅有聲。
休若甚惡之。
會被征爲南徐州刺史,加都督、征北大将軍,開府如故。
休若腹心将佐鹹謂還朝必有大禍,中兵參軍京兆王敬先勸割據荊楚。
休若執錄,馳使白明帝,敬先坐誅。
休若至京口,上以休若善能諧緝物情,慮将來傾幼主,欲遣使殺之,慮不奉诏。
征入朝,又恐猜駭。
乃僞授爲江州刺史,至,即于第賜死,贈侍中、司空。
子沖始襲封。
孝武帝二十八男。
文穆皇後生廢帝子業、豫章王子尚。
陳淑媛生晉安王子勳。
阮容華生安陸王子綏。
徐昭容生皇子子深。
何淑儀生松滋侯子房。
史昭華生臨海王子顼。
殷貴妃生始平孝敬王子鸾。
次永嘉王子仁與皇子子深同生。
何婕妤生皇子子鳳。
謝昭容生始安王子真。
江婕妤生皇子子玄。
史昭儀生邵陵王子元。
次齊敬王子羽與始平孝敬王子鸾同生。
江美人生皇子子衡。
楊婕妤生淮南王子孟。
次皇子子況與皇子子玄同生;次南平王子産與永嘉王子仁同生;次晉陵孝王子雲、次皇子子文并與始平孝敬王子鸾同生;次廬陵王子輿與淮南王子孟同生;次南海哀王子師與始平孝敬王子鸾同生;次淮一陽一思王子霄與皇子子玄同生;次皇子子雍與始安王子真同生;次皇子子趨與皇子子鳳同生;次皇子子期與皇子子衡同生;次東平王子嗣與始安王子真同生。
張容華生皇子子悅。
安陸王子綏、南平王子産、廬陵王子輿并出繼。
皇子子深、子鳳、子玄、子衡、子況、子文、子雍未封早夭。
子趨、子期、子悅未封,爲明帝所殺。
豫章王子尚字孝師,孝武第二子也。
孝建三年,年六歲,封西一陽一王。
大明三年,分浙江西立王畿;以浙江東爲揚州,以子尚爲刺史,加都督。
五年,改封豫章王,領會稽太守。
七年,進号車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時東土大旱,鄞縣多疇田,孝武使子尚表至鄞縣勸農,又立左學,召生徒,置儒林祭酒一人,學生師敬,位比州中從事。
文學祭酒一人,比州西曹。
勸學從事二人比祭酒從事。
前廢帝即位,罷王畿複舊,征子尚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領尚書令。
初,孝建中,孝武以子尚太子母弟,甚留心;後新安王子鸾以母幸見一愛一,子尚一寵一衰。
及長兇慝,有廢帝之風。
明帝既殒廢帝,乃稱太皇太後令曰:“子尚頑兇,楚玉一婬一亂,并于第賜盡。
”楚玉,廢帝姊山一陰一公主也。
廢帝改封會稽郡長公主,給鼓吹一部,加班劍二十人,未拜受而廢帝敗。
晉安王子勳字孝德,孝武第三子也。
眼患風,不爲孝武所一愛一。
大明四年,年五歲,封晉安王。
七年,爲江州刺史,加都督。
八年,改授雍州,未拜而孝武崩,還爲江州。
時廢帝狂兇,多所誅害。
前撫軍谘議參軍何邁謀因帝出爲變,迎立子勳。
事洩,帝誅邁,使八座奏子勳與邁通謀,遣左右朱景送藥賜子勳死。
景至盆口,遣報長史鄧琬。
琬等奉子勳起兵,以廢立爲名。
明帝定亂,進子勳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琬等不受命。
泰始二年正月七日,奉子勳爲帝,即僞位于尋一陽一,年号義嘉,備置百官,四方回應。
是歲四方貢計,并詣尋一陽一。
及軍敗,子勳見殺,時年十一。
即葬尋一陽一廬山。
松滋侯子房字孝良,孝武第六子也。
大明四年,年五歲,封尋一陽一王。
前廢帝景和元年,爲會稽太守,加都督。
明帝即位,征爲撫軍,領太常。
長史孔觊不受命,舉兵應晉安王子勳。
上虞令王晏殺觊,送子房還建邺。
上宥之,貶爲松滋縣侯。
司徒建安王休仁以子房兄弟終爲禍難,勸上除之。
廢徙遠郡見殺,年十一。
臨海王子顼字孝烈,孝武第七子也。
初封曆一陽一王,後改封臨海,位荊州刺史。
明帝即位,進督雍州,長史孔道存不受命,應晉安王子勳。
事敗賜死,年十一。
始平孝敬王子鸾字孝羽,孝武第八子也。
大明四年,封襄一陽一王,尋改封新安。
五年,爲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領南琅邪太守。
母殷淑儀一寵一傾後宮,子鸾一愛一冠諸子,凡爲上眄遇者莫不入子鸾府國。
爲南徐州,又割吳郡屬之。
六年,丁母憂。
前廢帝素疾子鸾有一寵一,及即位,既誅群臣,乃遣使賜子鸾死,時年十歲。
子鸾臨死謂左右曰:“願後身不複生王家。
”同生弟妹并死。
明帝即位,改封始平王,以建平王景素子延年嗣。
永嘉王子仁字孝和,孝武第九子也。
大明五年,封永嘉王。
明帝即位,以爲湘州刺史。
帝尋從司徒建安王休仁計,未拜賜死,時年十歲。
始安王子真字孝貞,孝武第十一子也。
邵陵王子元字孝善,孝武第十三子也。
并被明帝賜死。
齊敬王子羽字孝英,孝武第十四子也。
生二歲而薨,追加封諡。
淮南王子孟字孝光,孝武第十六子也。
初封淮南王,明帝改封安成王,未拜賜死。
晉陵孝王子雲字孝舉,孝武第十九子也。
大明六年封,未拜而亡。
南海哀王子師字孝友,孝武第二十二子也。
大明七年封,未拜,爲前廢帝所害。
明帝即位追諡。
淮一陽一思王子霄字孝雲,孝武第二十三子也。
早薨,追加封諡。
東平王子嗣字孝叔,孝武帝第二十七子也,明帝賜死。
武陵王贊字仲敷,小字智随,明帝第九子也。
明帝既誅孝武諸子,诏以智随奉孝武爲子,封武陵郡王。
順帝升明二年薨,國除。
明帝十二男:陳貴妃生後廢帝。
謝修儀生皇子法良。
陳昭華生順帝。
徐婕妤生第四皇子。
鄭修容生皇子智井。
次晉熙王燮與皇子法良同生。
泉美人生邵陵殇王友;次江夏王跻與第四皇子同生。
徐良人生武陵王贊。
杜修華生随一陽一王翽。
次新興王嵩與武陵王贊同生。
又泉美人生始建王禧。
智井、燮、跻、贊并出繼。
法良未封。
第四皇子未有名,早夭。
邵陵殇王友字仲賢,明帝第七子也。
年五歲,出爲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封邵陵王。
後廢帝元徽二年,桂一陽一王休範誅後,王室微弱,友府州文案及臣吏不諱“有無”之“有”。
順帝升明二年,徙南豫州刺史,薨。
無子國除。
随一陽一王翽字仲儀,明帝第十子也。
初封南一陽一王,升明二年,改封随一陽一。
齊受禅,封舞一陰一縣公。
新興王嵩字仲嶽,明帝第十一子也。
齊受禅,降封定襄縣公。
始建王禧字仲安,明帝第十二子也。
齊受禅,降封荔浦縣公,尋并雲謀反賜死。
論曰:甚矣哉,元嘉之遇禍也。
殺逆之釁,事起肌膚,因心之童,遂亡天一性一。
雖鳴镝之酷,未極于斯,其不至覆亡,亦爲幸也。
明皇統運,疑隙内構,尋斧所加,先自王戚。
晉刺以犷暴摧軀,巴哀由和良酖體,保身之路,未知攸适。
昔之戒子,慎勿爲善,詳求其旨,将遠有以乎。
詩雲:“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蓋古人之畏亂也。
孝武諸子,提挈以成釁亂,遂至宇内沸騰,王室如毀,而帝之諸胤莫不殲焉。
強不如弱,義在于此。
明帝負螟之慶,事非己出,枝葉不茂,豈能庇其本乎。
回與越騎校尉張敬兒直前斬休範首持還,左右并散。
初,休範自新林分遣同一黨一杜墨蠡、丁文豪等直向朱雀門。
休範雖死,墨蠡等不知。
王道隆率羽林兵在朱雀門内,聞賊至,急召劉勉,勉自石頭來赴戰,死之。
墨蠡等乘勝直入朱雀門,道隆爲亂兵所殺。
墨蠡等唱雲“太尉至”。
休範之死也,齊高帝遣隊主陳靈寶齎首還台,逢賊,埋首道側,挺身得達。
雖唱雲已平,而無以爲據,衆愈疑惑。
墨蠡徑至杜姥宅,宮省恇擾,無複固志。
撫軍長史褚澄以東府納賊。
賊擁安成王據東府,稱休範教曰:“安成王吾子也,勿得侵。
”賊勢方一逼一,衆莫能振。
尋而丁文豪之衆知休範已死,稍欲退散。
文豪勇氣殊壯,厲聲曰:“我獨不能定天下邪。
”休範首至,又羽林監陳顯達率所領于杜姥宅破墨蠡等,諸賊一時奔散。
斬墨蠡、文豪等。
晉熙王燮自夏口遣軍平尋一陽一。
巴陵哀王休若,文帝第十九子也。
孝建三年,年九歲,封巴陵王。
明帝即位,出爲會稽太守,加都督。
二年,遷都督、雍州刺史、甯蠻校尉。
前在會稽錄事參軍陳郡謝沈以谄側事休若,多受财賂。
時内外戒嚴并褲褶,沈居母喪被起,聲樂酣飲,不異吉人。
衣冠既無殊異,并不知沈居喪。
沈嘗自稱孤子,衆乃駭愕。
休若坐與沈亵黩,降号鎮西将軍。
典簽夏寶期事休若無禮,啓明帝殺之。
慮不許,啓未報,于獄行刑。
信反令鎖送,而寶期已死。
上怒敕之曰:“孝建之世,汝何敢爾。
”使其母羅加杖三百。
四年,改行湘州刺史。
六年,爲荊州刺史,加都督、征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七年,晉平王休佑被殺,建安王休仁見疑,都下訛言休若有至貴之表,明帝以此言報之。
休若甚憂,嘗衆賓滿坐,有一異鳥集席隅,哀鳴墜地死。
又聽事上有二大白蛇長丈馀,唅唅有聲。
休若甚惡之。
會被征爲南徐州刺史,加都督、征北大将軍,開府如故。
休若腹心将佐鹹謂還朝必有大禍,中兵參軍京兆王敬先勸割據荊楚。
休若執錄,馳使白明帝,敬先坐誅。
休若至京口,上以休若善能諧緝物情,慮将來傾幼主,欲遣使殺之,慮不奉诏。
征入朝,又恐猜駭。
乃僞授爲江州刺史,至,即于第賜死,贈侍中、司空。
子沖始襲封。
孝武帝二十八男。
文穆皇後生廢帝子業、豫章王子尚。
陳淑媛生晉安王子勳。
阮容華生安陸王子綏。
徐昭容生皇子子深。
何淑儀生松滋侯子房。
史昭華生臨海王子顼。
殷貴妃生始平孝敬王子鸾。
次永嘉王子仁與皇子子深同生。
何婕妤生皇子子鳳。
謝昭容生始安王子真。
江婕妤生皇子子玄。
史昭儀生邵陵王子元。
次齊敬王子羽與始平孝敬王子鸾同生。
江美人生皇子子衡。
楊婕妤生淮南王子孟。
次皇子子況與皇子子玄同生;次南平王子産與永嘉王子仁同生;次晉陵孝王子雲、次皇子子文并與始平孝敬王子鸾同生;次廬陵王子輿與淮南王子孟同生;次南海哀王子師與始平孝敬王子鸾同生;次淮一陽一思王子霄與皇子子玄同生;次皇子子雍與始安王子真同生;次皇子子趨與皇子子鳳同生;次皇子子期與皇子子衡同生;次東平王子嗣與始安王子真同生。
張容華生皇子子悅。
安陸王子綏、南平王子産、廬陵王子輿并出繼。
皇子子深、子鳳、子玄、子衡、子況、子文、子雍未封早夭。
子趨、子期、子悅未封,爲明帝所殺。
豫章王子尚字孝師,孝武第二子也。
孝建三年,年六歲,封西一陽一王。
大明三年,分浙江西立王畿;以浙江東爲揚州,以子尚爲刺史,加都督。
五年,改封豫章王,領會稽太守。
七年,進号車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時東土大旱,鄞縣多疇田,孝武使子尚表至鄞縣勸農,又立左學,召生徒,置儒林祭酒一人,學生師敬,位比州中從事。
文學祭酒一人,比州西曹。
勸學從事二人比祭酒從事。
前廢帝即位,罷王畿複舊,征子尚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領尚書令。
初,孝建中,孝武以子尚太子母弟,甚留心;後新安王子鸾以母幸見一愛一,子尚一寵一衰。
及長兇慝,有廢帝之風。
明帝既殒廢帝,乃稱太皇太後令曰:“子尚頑兇,楚玉一婬一亂,并于第賜盡。
”楚玉,廢帝姊山一陰一公主也。
廢帝改封會稽郡長公主,給鼓吹一部,加班劍二十人,未拜受而廢帝敗。
晉安王子勳字孝德,孝武第三子也。
眼患風,不爲孝武所一愛一。
大明四年,年五歲,封晉安王。
七年,爲江州刺史,加都督。
八年,改授雍州,未拜而孝武崩,還爲江州。
時廢帝狂兇,多所誅害。
前撫軍谘議參軍何邁謀因帝出爲變,迎立子勳。
事洩,帝誅邁,使八座奏子勳與邁通謀,遣左右朱景送藥賜子勳死。
景至盆口,遣報長史鄧琬。
琬等奉子勳起兵,以廢立爲名。
明帝定亂,進子勳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琬等不受命。
泰始二年正月七日,奉子勳爲帝,即僞位于尋一陽一,年号義嘉,備置百官,四方回應。
是歲四方貢計,并詣尋一陽一。
及軍敗,子勳見殺,時年十一。
即葬尋一陽一廬山。
松滋侯子房字孝良,孝武第六子也。
大明四年,年五歲,封尋一陽一王。
前廢帝景和元年,爲會稽太守,加都督。
明帝即位,征爲撫軍,領太常。
長史孔觊不受命,舉兵應晉安王子勳。
上虞令王晏殺觊,送子房還建邺。
上宥之,貶爲松滋縣侯。
司徒建安王休仁以子房兄弟終爲禍難,勸上除之。
廢徙遠郡見殺,年十一。
臨海王子顼字孝烈,孝武第七子也。
初封曆一陽一王,後改封臨海,位荊州刺史。
明帝即位,進督雍州,長史孔道存不受命,應晉安王子勳。
事敗賜死,年十一。
始平孝敬王子鸾字孝羽,孝武第八子也。
大明四年,封襄一陽一王,尋改封新安。
五年,爲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領南琅邪太守。
母殷淑儀一寵一傾後宮,子鸾一愛一冠諸子,凡爲上眄遇者莫不入子鸾府國。
爲南徐州,又割吳郡屬之。
六年,丁母憂。
前廢帝素疾子鸾有一寵一,及即位,既誅群臣,乃遣使賜子鸾死,時年十歲。
子鸾臨死謂左右曰:“願後身不複生王家。
”同生弟妹并死。
明帝即位,改封始平王,以建平王景素子延年嗣。
永嘉王子仁字孝和,孝武第九子也。
大明五年,封永嘉王。
明帝即位,以爲湘州刺史。
帝尋從司徒建安王休仁計,未拜賜死,時年十歲。
始安王子真字孝貞,孝武第十一子也。
邵陵王子元字孝善,孝武第十三子也。
并被明帝賜死。
齊敬王子羽字孝英,孝武第十四子也。
生二歲而薨,追加封諡。
淮南王子孟字孝光,孝武第十六子也。
初封淮南王,明帝改封安成王,未拜賜死。
晉陵孝王子雲字孝舉,孝武第十九子也。
大明六年封,未拜而亡。
南海哀王子師字孝友,孝武第二十二子也。
大明七年封,未拜,爲前廢帝所害。
明帝即位追諡。
淮一陽一思王子霄字孝雲,孝武第二十三子也。
早薨,追加封諡。
東平王子嗣字孝叔,孝武帝第二十七子也,明帝賜死。
武陵王贊字仲敷,小字智随,明帝第九子也。
明帝既誅孝武諸子,诏以智随奉孝武爲子,封武陵郡王。
順帝升明二年薨,國除。
明帝十二男:陳貴妃生後廢帝。
謝修儀生皇子法良。
陳昭華生順帝。
徐婕妤生第四皇子。
鄭修容生皇子智井。
次晉熙王燮與皇子法良同生。
泉美人生邵陵殇王友;次江夏王跻與第四皇子同生。
徐良人生武陵王贊。
杜修華生随一陽一王翽。
次新興王嵩與武陵王贊同生。
又泉美人生始建王禧。
智井、燮、跻、贊并出繼。
法良未封。
第四皇子未有名,早夭。
邵陵殇王友字仲賢,明帝第七子也。
年五歲,出爲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封邵陵王。
後廢帝元徽二年,桂一陽一王休範誅後,王室微弱,友府州文案及臣吏不諱“有無”之“有”。
順帝升明二年,徙南豫州刺史,薨。
無子國除。
随一陽一王翽字仲儀,明帝第十子也。
初封南一陽一王,升明二年,改封随一陽一。
齊受禅,封舞一陰一縣公。
新興王嵩字仲嶽,明帝第十一子也。
齊受禅,降封定襄縣公。
始建王禧字仲安,明帝第十二子也。
齊受禅,降封荔浦縣公,尋并雲謀反賜死。
論曰:甚矣哉,元嘉之遇禍也。
殺逆之釁,事起肌膚,因心之童,遂亡天一性一。
雖鳴镝之酷,未極于斯,其不至覆亡,亦爲幸也。
明皇統運,疑隙内構,尋斧所加,先自王戚。
晉刺以犷暴摧軀,巴哀由和良酖體,保身之路,未知攸适。
昔之戒子,慎勿爲善,詳求其旨,将遠有以乎。
詩雲:“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蓋古人之畏亂也。
孝武諸子,提挈以成釁亂,遂至宇内沸騰,王室如毀,而帝之諸胤莫不殲焉。
強不如弱,義在于此。
明帝負螟之慶,事非己出,枝葉不茂,豈能庇其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