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4 列傳第四 宋宗室及諸王下
關燈
小
中
大
當見救,唯應力戰決之。
”日日自出行軍,慰勞将士。
使有司奏立子偉之爲皇太子。
及義軍至新亭,劭登朱雀門躬自督戰。
将士懷劭重賞,皆爲之力戰。
将克,而魯秀打退鼓,軍乃止,爲柳元景等所乘,故大敗。
褚湛之攜二子與檀和之同歸順,劭懼,走還台城。
其夜,魯秀又南奔。
二十五日,江夏王義恭單馬南奔,劭遣浚殺義恭諸子,以辇迎蔣侯神像于宮内,乞恩,拜爲大司馬,封锺山郡王,蘇侯爲骠騎将軍。
使南平王铄爲祝文,罪狀孝武。
二十七日,臨軒,拜子偉之爲皇太子,百官皆戎服,劭獨衮衣,下書大赦,唯孝武、劉義恭、義宣、誕不在原例。
五月三日,魯秀等攻大航,鈎得一舶。
王羅漢昏酣作一妓一,聞官軍已度,驚放仗歸降。
是夜,劭閉守六門,于門内鑿塹立栅,以露車爲樓。
城内沸亂,将吏并踰城出奔。
劭使詹叔兒燒辇及衮冕服。
蕭斌聞大航不守,惶窘不知所爲,宣令所統皆使解甲,尋戴白幡來降,即于軍門伏誅。
四日,劭腹心白直諸同逆先屯阊阖門外,并走還入殿。
程天祚與薛安都副譚金因而乘之,即得俱入。
臧質從廣莫門入,同會太極殿前。
即斬太子左衛率王正見,建平、東海等七王并号哭俱出。
劭穿西垣入武庫井中,副隊高禽執之。
浚率左右數十人,與南平王铄于西明門出,俱南奔,于越城遇江夏王義恭。
浚下馬,曰:“南中郎今何在?”義恭曰:“已君臨萬國。
”又稱字曰:“虎頭來,得無晚乎?”義恭曰:“恨晚。
”又曰:“故當不死?”義恭曰:“可詣行阙請罪。
”又曰:“未審猶能得一職自效不?”義恭又曰:“此未可量。
”勒與俱自歸,命于馬上斬首。
浚字休明,将産之夕,有鵩鳴于屋上,聞者莫不惡之。
元嘉十三年,年八歲,封始興王。
浚少好文籍,資質端妍,母潘淑妃有盛一寵一。
時六宮無主,潘專總内政。
浚人才既美,母又至一愛一,文帝甚所留心。
與建平王宏、侍中王僧綽、中書郎蔡興宗等,并以文義往複。
初元皇後一性一忌,以潘氏見幸,恚恨緻崩。
故劭深病潘氏及浚。
浚慮将來受禍,乃曲意事劭,劭與之遂善。
多有過失,屢爲上所讓,憂懼,乃與劭共爲巫蠱。
後出鎮京口,乃因員外散騎侍郎徐爰求鎮江陵,又求助于尚書仆射徐湛之。
而尚書令何尚之等鹹謂浚太子次弟,不應遠出。
上以上流之重,宜有至親,故以浚爲衛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加都督,領護南蠻校尉。
浚入朝,遣還京口,爲行留處分。
至京口數日而巫蠱事發,時二十九年七月也。
上惋歎彌日,謂潘淑妃曰:“太子圖富貴,更是一理,虎頭複如此,非複思慮所及。
汝母子豈可一日無我邪?”明年荊州事方行。
二月,浚還朝。
十四日,臨軒受拜。
其日,藏嚴道育事發,明旦浚入謝,上容色非常,其夕即加诘問。
浚唯謝罪。
潘淑妃抱浚泣曰:“汝始咒詛事發,猶冀刻己思愆,何意忽藏嚴道育。
今日用活何爲,可送藥來,吾當先自取盡,不忍見汝禍敗。
”浚奮衣去,曰:“天下事尋自判,必不上累。
” 劭入弑之旦,浚在西州。
府舍人朱法瑜曰:“台内叫喚,宮門皆閉,道上傳太子反,未測禍變所至。
”浚一陽一驚曰:“今當奈何。
”浚未得劭信,不知事之濟不,一騷一擾不知所爲。
将軍王慶曰:“今宮内有變,未知主上安危,預在臣子,當投袂赴難。
”浚不聽。
俄而劭遣張超之馳馬召浚,浚問狀訖,即戎服乘馬而去。
朱法瑜固止浚,浚不從。
至中門,王慶又谏不宜從逆。
浚曰:“皇太子令,敢有複言者斬。
”及入見劭,勸殺荀赤松等。
劭謂浚曰:“潘淑妃遂爲亂兵所害。
”浚曰:“此是下情由來所願。
”其悖逆如此。
劭将敗,勸劭入海,辇珍寶缯帛下船。
及劭入井,高禽于井出之。
劭問天子何在,禽曰:“至尊近在新亭。
”将劭至殿前,臧質見之恸哭。
劭曰:“天地所不覆載,丈人何爲見哭。
”質因辨其逆狀,答曰:“先朝當見枉廢,不能作獄中囚。
問計于蕭斌,斌見勸如此。
”又語質曰:“可得爲乞遠徙不?”質曰:“主上近在航南,自當有處分。
”縛劭馬上,防送軍門。
及至牙下,據鞍顧望。
太尉江夏王義恭與諸王共臨視之,義恭曰:“我背逆歸順,有何大罪,頓殺十二兒。
”劭曰:“殺諸弟此一事負阿父。
”江湛妻庾氏乘車罵之,龐秀之亦加诮讓。
劭厲聲曰:“汝輩複何煩爾。
”先殺其四子,語南平王铄曰:“此何有哉。
”乃斬于牙下。
臨刑歎曰:“不圖宋室一至于此。
”劭、浚及其子并枭首大航,暴一屍一于市。
劭妻殷氏賜死于廷尉,臨刑謂獄丞江恪曰:“汝家骨肉相殘,何以枉殺天下無罪人。
”恪曰:“受拜皇後,非罪而何。
”殷氏曰:“此權時耳,當以鹦鹉爲後也。
”浚妻褚氏,丹一陽一尹湛之之女。
湛之南奔之始,即見離絕,故免于誅。
其馀子女妾媵并于獄賜死。
投劭、浚一屍一首于江,其馀同逆及王羅漢等皆伏誅。
張超之聞兵入,遂至合殿故基,止于禦一床一之所,爲亂兵所殺,剖腹刳心,脔割其肉,諸将生噉之。
焚其頭骨。
時不見傳國玺,問劭,雲在嚴道育處。
就取得之。
道育、鹦鹉并都街鞭殺,于石頭四望山焚其一屍一,揚灰于江。
毀劭東宮所住齋,汙潴其處。
封高禽新一陽一縣男。
追贈潘淑妃爲長甯園夫人,置守冢。
僞司隸校尉殷沖、丹一陽一尹尹弘并賜死。
沖爲劭草立符文,又妃叔父;弘爲劭簡配兵士,盡其心力故也。
南平穆王铄字休玄,文帝第四子也。
元嘉十六年,年九歲,封南平王,少好學,有文才,未弱冠,拟古三十餘首,時人以爲亞迹陸機。
二十二年,爲南豫州刺史,加都督。
時文帝方事外略,罷南豫州并壽一陽一,以铄爲豫州刺史,領安蠻校尉。
二十六年,魏太武圍汝南懸瓠城,行汝南太守陳憲保城自固,魏作高樓施一弩一射城内,城内負戶以汲。
又毀佛圖,取金像以爲大鈎,施之沖車端以牽樓堞。
城内有一沙門頗有機思,辄設奇以應之。
魏人以蝦蟆車填塹,肉薄飽城,死者與城等,遂登一屍一以陵城。
憲銳氣愈奮,戰士無不一當百,殺傷萬計,汝水爲之不流。
相拒四十馀日,铄遣安蠻司馬劉康祖與甯朔将軍臧質救之,魏人燒攻具而退。
元兇弑立,以铄爲侍中、錄尚書事。
劭迎蔣侯神于宮内,疏孝武年諱厭咒,祈請假授位号,使铄造策文。
及義軍入宮,铄與浚俱歸孝武。
浚即伏法。
上迎铄入宮,當時倉卒失國玺,事甯更鑄給之。
進侍中、司空,領兵置佐。
以國哀未阕,讓侍中。
铄既歸義最晚,常懷憂懼,每于眠中蹶起坐,與人語亦多謬僻。
語家人雲:“我自覺無複魂守。
”铄爲人負才狡競,每與兄弟計度藝能,與帝又不能和,食中遇毒,尋薨。
贈司徒,加以楚穆之諡。
三子:敬猷、敬深、敬先。
敬深封南安縣侯,敬先繼廬陵王紹,前廢帝景和末,召铄妃江氏入宮,命左右于前一逼一之。
江氏不受命,謂曰:“若不從,當殺汝三子。
”江氏猶不從,于是遣使于第殺敬猷、敬深、敬先等,鞭江氏一百。
其夕廢帝亦殒。
明帝即位,追贈敬猷侍中,諡曰懷。
改封孝武帝第十八子臨賀王子産字孝仁爲南平王,繼铄後,未拜被殺。
泰始五年,立晉平王休佑第七子宣曜爲南平王,繼铄。
休佑死,宣曜被廢還本。
後廢帝元徽元年,立衡一陽一恭王嶷第二子伯玉爲南平王,繼铄後,升明三年被誅。
竟陵王誕字休文,文帝第六子也。
元嘉二十年,年十一,封廣陵王。
二十六年,爲雍州刺史,加都督。
以廣陵凋弊,改封随郡王。
上欲大舉侵魏,以襄一陽一外接關河,欲廣其資力,乃罷江州軍府,文武悉配雍州,湘州入台租稅雜物,悉給襄一陽一,及大舉北侵,命諸藩并出師,皆奔敗,唯誕遣中兵參軍柳元景克弘農、關、陝。
元兇立,以揚州浙江西屬司隸校尉,浙江東五郡立會州,以誕爲刺史。
孝武入讨,遣甯朔将軍顧彬之受誕節度,誕遣參軍劉季之舉兵與彬之并。
遇劭将華欽、庾遵于曲阿之奔牛塘,大敗之。
事平,以誕爲荊州刺史,加都督、衛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誕以位号正與浚同,惡之,請求回改,乃進号骠騎将軍,加班劍二十人。
南谯王義宣不肯就征,以誕爲侍中、骠騎大将軍、揚州刺史,開府如故。
改封竟陵王。
誕一性一恭和,得士庶之心,頗有勇略。
明年義宣反,有荊、江、兖、豫四州之力,勢震天下。
上即位日淺,朝野大懼。
上欲奉乘輿法物以迎義宣,誕固執不可,曰:“奈何持此座與人。
”帝加誕節,仗士五十人出入六門。
上流平定,誕之力也。
誕初讨元兇,豫同舉兵,有奔牛之捷,至是又有殊勳。
上一性一多猜,頗相疑憚。
而誕造立第舍,窮極工巧,園池之美,冠于一時。
多聚材力之士實之。
第内一精一甲利器,莫非上品。
上意愈不平。
孝建二年,以司空太子太傅出爲都督南徐州刺史。
上以京
”日日自出行軍,慰勞将士。
使有司奏立子偉之爲皇太子。
及義軍至新亭,劭登朱雀門躬自督戰。
将士懷劭重賞,皆爲之力戰。
将克,而魯秀打退鼓,軍乃止,爲柳元景等所乘,故大敗。
褚湛之攜二子與檀和之同歸順,劭懼,走還台城。
其夜,魯秀又南奔。
二十五日,江夏王義恭單馬南奔,劭遣浚殺義恭諸子,以辇迎蔣侯神像于宮内,乞恩,拜爲大司馬,封锺山郡王,蘇侯爲骠騎将軍。
使南平王铄爲祝文,罪狀孝武。
二十七日,臨軒,拜子偉之爲皇太子,百官皆戎服,劭獨衮衣,下書大赦,唯孝武、劉義恭、義宣、誕不在原例。
五月三日,魯秀等攻大航,鈎得一舶。
王羅漢昏酣作一妓一,聞官軍已度,驚放仗歸降。
是夜,劭閉守六門,于門内鑿塹立栅,以露車爲樓。
城内沸亂,将吏并踰城出奔。
劭使詹叔兒燒辇及衮冕服。
蕭斌聞大航不守,惶窘不知所爲,宣令所統皆使解甲,尋戴白幡來降,即于軍門伏誅。
四日,劭腹心白直諸同逆先屯阊阖門外,并走還入殿。
程天祚與薛安都副譚金因而乘之,即得俱入。
臧質從廣莫門入,同會太極殿前。
即斬太子左衛率王正見,建平、東海等七王并号哭俱出。
劭穿西垣入武庫井中,副隊高禽執之。
浚率左右數十人,與南平王铄于西明門出,俱南奔,于越城遇江夏王義恭。
浚下馬,曰:“南中郎今何在?”義恭曰:“已君臨萬國。
”又稱字曰:“虎頭來,得無晚乎?”義恭曰:“恨晚。
”又曰:“故當不死?”義恭曰:“可詣行阙請罪。
”又曰:“未審猶能得一職自效不?”義恭又曰:“此未可量。
”勒與俱自歸,命于馬上斬首。
浚字休明,将産之夕,有鵩鳴于屋上,聞者莫不惡之。
元嘉十三年,年八歲,封始興王。
浚少好文籍,資質端妍,母潘淑妃有盛一寵一。
時六宮無主,潘專總内政。
浚人才既美,母又至一愛一,文帝甚所留心。
與建平王宏、侍中王僧綽、中書郎蔡興宗等,并以文義往複。
初元皇後一性一忌,以潘氏見幸,恚恨緻崩。
故劭深病潘氏及浚。
浚慮将來受禍,乃曲意事劭,劭與之遂善。
多有過失,屢爲上所讓,憂懼,乃與劭共爲巫蠱。
後出鎮京口,乃因員外散騎侍郎徐爰求鎮江陵,又求助于尚書仆射徐湛之。
而尚書令何尚之等鹹謂浚太子次弟,不應遠出。
上以上流之重,宜有至親,故以浚爲衛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加都督,領護南蠻校尉。
浚入朝,遣還京口,爲行留處分。
至京口數日而巫蠱事發,時二十九年七月也。
上惋歎彌日,謂潘淑妃曰:“太子圖富貴,更是一理,虎頭複如此,非複思慮所及。
汝母子豈可一日無我邪?”明年荊州事方行。
二月,浚還朝。
十四日,臨軒受拜。
其日,藏嚴道育事發,明旦浚入謝,上容色非常,其夕即加诘問。
浚唯謝罪。
潘淑妃抱浚泣曰:“汝始咒詛事發,猶冀刻己思愆,何意忽藏嚴道育。
今日用活何爲,可送藥來,吾當先自取盡,不忍見汝禍敗。
”浚奮衣去,曰:“天下事尋自判,必不上累。
” 劭入弑之旦,浚在西州。
府舍人朱法瑜曰:“台内叫喚,宮門皆閉,道上傳太子反,未測禍變所至。
”浚一陽一驚曰:“今當奈何。
”浚未得劭信,不知事之濟不,一騷一擾不知所爲。
将軍王慶曰:“今宮内有變,未知主上安危,預在臣子,當投袂赴難。
”浚不聽。
俄而劭遣張超之馳馬召浚,浚問狀訖,即戎服乘馬而去。
朱法瑜固止浚,浚不從。
至中門,王慶又谏不宜從逆。
浚曰:“皇太子令,敢有複言者斬。
”及入見劭,勸殺荀赤松等。
劭謂浚曰:“潘淑妃遂爲亂兵所害。
”浚曰:“此是下情由來所願。
”其悖逆如此。
劭将敗,勸劭入海,辇珍寶缯帛下船。
及劭入井,高禽于井出之。
劭問天子何在,禽曰:“至尊近在新亭。
”将劭至殿前,臧質見之恸哭。
劭曰:“天地所不覆載,丈人何爲見哭。
”質因辨其逆狀,答曰:“先朝當見枉廢,不能作獄中囚。
問計于蕭斌,斌見勸如此。
”又語質曰:“可得爲乞遠徙不?”質曰:“主上近在航南,自當有處分。
”縛劭馬上,防送軍門。
及至牙下,據鞍顧望。
太尉江夏王義恭與諸王共臨視之,義恭曰:“我背逆歸順,有何大罪,頓殺十二兒。
”劭曰:“殺諸弟此一事負阿父。
”江湛妻庾氏乘車罵之,龐秀之亦加诮讓。
劭厲聲曰:“汝輩複何煩爾。
”先殺其四子,語南平王铄曰:“此何有哉。
”乃斬于牙下。
臨刑歎曰:“不圖宋室一至于此。
”劭、浚及其子并枭首大航,暴一屍一于市。
劭妻殷氏賜死于廷尉,臨刑謂獄丞江恪曰:“汝家骨肉相殘,何以枉殺天下無罪人。
”恪曰:“受拜皇後,非罪而何。
”殷氏曰:“此權時耳,當以鹦鹉爲後也。
”浚妻褚氏,丹一陽一尹湛之之女。
湛之南奔之始,即見離絕,故免于誅。
其馀子女妾媵并于獄賜死。
投劭、浚一屍一首于江,其馀同逆及王羅漢等皆伏誅。
張超之聞兵入,遂至合殿故基,止于禦一床一之所,爲亂兵所殺,剖腹刳心,脔割其肉,諸将生噉之。
焚其頭骨。
時不見傳國玺,問劭,雲在嚴道育處。
就取得之。
道育、鹦鹉并都街鞭殺,于石頭四望山焚其一屍一,揚灰于江。
毀劭東宮所住齋,汙潴其處。
封高禽新一陽一縣男。
追贈潘淑妃爲長甯園夫人,置守冢。
僞司隸校尉殷沖、丹一陽一尹尹弘并賜死。
沖爲劭草立符文,又妃叔父;弘爲劭簡配兵士,盡其心力故也。
南平穆王铄字休玄,文帝第四子也。
元嘉十六年,年九歲,封南平王,少好學,有文才,未弱冠,拟古三十餘首,時人以爲亞迹陸機。
二十二年,爲南豫州刺史,加都督。
時文帝方事外略,罷南豫州并壽一陽一,以铄爲豫州刺史,領安蠻校尉。
二十六年,魏太武圍汝南懸瓠城,行汝南太守陳憲保城自固,魏作高樓施一弩一射城内,城内負戶以汲。
又毀佛圖,取金像以爲大鈎,施之沖車端以牽樓堞。
城内有一沙門頗有機思,辄設奇以應之。
魏人以蝦蟆車填塹,肉薄飽城,死者與城等,遂登一屍一以陵城。
憲銳氣愈奮,戰士無不一當百,殺傷萬計,汝水爲之不流。
相拒四十馀日,铄遣安蠻司馬劉康祖與甯朔将軍臧質救之,魏人燒攻具而退。
元兇弑立,以铄爲侍中、錄尚書事。
劭迎蔣侯神于宮内,疏孝武年諱厭咒,祈請假授位号,使铄造策文。
及義軍入宮,铄與浚俱歸孝武。
浚即伏法。
上迎铄入宮,當時倉卒失國玺,事甯更鑄給之。
進侍中、司空,領兵置佐。
以國哀未阕,讓侍中。
铄既歸義最晚,常懷憂懼,每于眠中蹶起坐,與人語亦多謬僻。
語家人雲:“我自覺無複魂守。
”铄爲人負才狡競,每與兄弟計度藝能,與帝又不能和,食中遇毒,尋薨。
贈司徒,加以楚穆之諡。
三子:敬猷、敬深、敬先。
敬深封南安縣侯,敬先繼廬陵王紹,前廢帝景和末,召铄妃江氏入宮,命左右于前一逼一之。
江氏不受命,謂曰:“若不從,當殺汝三子。
”江氏猶不從,于是遣使于第殺敬猷、敬深、敬先等,鞭江氏一百。
其夕廢帝亦殒。
明帝即位,追贈敬猷侍中,諡曰懷。
改封孝武帝第十八子臨賀王子産字孝仁爲南平王,繼铄後,未拜被殺。
泰始五年,立晉平王休佑第七子宣曜爲南平王,繼铄。
休佑死,宣曜被廢還本。
後廢帝元徽元年,立衡一陽一恭王嶷第二子伯玉爲南平王,繼铄後,升明三年被誅。
竟陵王誕字休文,文帝第六子也。
元嘉二十年,年十一,封廣陵王。
二十六年,爲雍州刺史,加都督。
以廣陵凋弊,改封随郡王。
上欲大舉侵魏,以襄一陽一外接關河,欲廣其資力,乃罷江州軍府,文武悉配雍州,湘州入台租稅雜物,悉給襄一陽一,及大舉北侵,命諸藩并出師,皆奔敗,唯誕遣中兵參軍柳元景克弘農、關、陝。
元兇立,以揚州浙江西屬司隸校尉,浙江東五郡立會州,以誕爲刺史。
孝武入讨,遣甯朔将軍顧彬之受誕節度,誕遣參軍劉季之舉兵與彬之并。
遇劭将華欽、庾遵于曲阿之奔牛塘,大敗之。
事平,以誕爲荊州刺史,加都督、衛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誕以位号正與浚同,惡之,請求回改,乃進号骠騎将軍,加班劍二十人。
南谯王義宣不肯就征,以誕爲侍中、骠騎大将軍、揚州刺史,開府如故。
改封竟陵王。
誕一性一恭和,得士庶之心,頗有勇略。
明年義宣反,有荊、江、兖、豫四州之力,勢震天下。
上即位日淺,朝野大懼。
上欲奉乘輿法物以迎義宣,誕固執不可,曰:“奈何持此座與人。
”帝加誕節,仗士五十人出入六門。
上流平定,誕之力也。
誕初讨元兇,豫同舉兵,有奔牛之捷,至是又有殊勳。
上一性一多猜,頗相疑憚。
而誕造立第舍,窮極工巧,園池之美,冠于一時。
多聚材力之士實之。
第内一精一甲利器,莫非上品。
上意愈不平。
孝建二年,以司空太子太傅出爲都督南徐州刺史。
上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