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4 列傳第四 宋宗室及諸王下
關燈
小
中
大
宋文帝諸子孝武諸子孝明諸子
文帝十九男:元皇後生元兇劭,潘淑妃生始興王浚,路淑媛生孝武帝,吳淑儀生南平穆王铄,高修儀生廬陵昭王紹,殷修華生竟陵王誕,曹婕妤生建平宣簡王宏,陳修容生東海王褘,謝容華生晉熙王昶,江修容生武昌王渾,沈婕妤生明帝,楊美人生始安王休仁,邢美人生山一陽一王休佑,蔡美人生海陵王休茂,董美人生鄱一陽一哀王休業,顔美人生臨慶沖王休倩,陳美人生新野懷王夷父,荀美人生桂一陽一王休範,羅美人生巴陵哀王休若。
紹出繼廬陵孝獻王義真。
元兇劭字休遠,文帝長子也。
帝即位後,諒闇中生劭,故秘之。
元嘉三年閏正月方雲劭生。
自前代人君即位後,皇後生太子,唯殷帝乙踐阼,正妃生纣,至此又有劭焉。
始生三日,帝往視之,簪帽甚堅,無風而墜于劭側,上不悅。
初命之曰劭,在文爲召刀,後惡焉,改刀爲力。
年六歲,拜爲皇太子,中庶子二率入直永福省,爲更築宮,制度嚴麗。
年十二,出居東宮,納黃門侍郎殷淳女爲妃。
十三加元服。
好讀史傳,尤一愛一弓馬。
及長,美須眉,大眼方口,長七尺四寸。
親覽宮事,延賓客,意之所欲,上必從之。
東宮置兵與羽林等。
十七年,劭拜京陵,大将軍彭城王義康、竟陵王誕、桂一陽一侯義融并從。
二十七年,上将北侵,劭與蕭思話固谏,不從。
魏太武帝至瓜步,上登石頭城,有憂色。
劭曰:“不斬江湛、徐湛之,無以謝天下。
”上曰:“北伐自我意,不關二人;但湛等不異耳。
”由是與江、徐不平。
上時務本業,使宮内皆蠶,欲以諷勵天下。
有女巫嚴道育夫爲劫,坐沒入奚官。
劭姊東一陽一公主應合婢王鹦鹉白公主道育通靈,主乃白上托雲善蠶,求召入。
道育雲:“所奉天神,當賜符應。
”時主夕卧,見流光相随,狀若螢火,遂入巾箱化爲雙珠,圓青可一愛一。
于是主及劭并信惑之。
始興王浚素佞事劭,并多過失,慮上知,使道育祈請,欲令過不上聞。
歌舞咒詛,不舍晝夜。
道育辄雲:“自上天陳請,必不一洩露。
”劭等敬事,号曰天師。
後遂爲巫蠱,刻玉爲上形像,埋于含章殿前。
初,東一陽一公主有奴陳天興,鹦鹉養以爲子而與之一婬一通。
鹦鹉、天興及甯州所獻黃門慶國并與巫蠱事,劭以天興補隊主。
東一陽一主薨,鹦鹉應出嫁,劭慮言語洩,與浚謀之,嫁與浚府佐吳興沈懷遠爲妾。
不啓上,慮事洩,因臨賀公主微言之。
上後知天興領隊,遣Yan人奚承祖讓劭曰:“汝間用隊主副盡是奴邪?欲嫁者又嫁何處?”劭答:“南第昔屬天興求将吏驅使,視形容粗健,便兼隊副;下人欲嫁者猶未有處。
”時鹦鹉已嫁懷遠矣。
劭懼,書告浚,并使報臨賀主,上若問嫁處,當言未定。
浚答書曰:“啓此事多日,今始來問,當是有感發之者。
計臨賀故不應翻覆言語,自生寒熱也。
此姥由來挾兩端,難可孤保,正爾自問臨賀冀得審實也。
其若見問,當作依違答之。
天興先署佞人府位,不審監上當無此簿領,可急宜犍之。
殿下已見王未?宜依此具令嚴自躬上啓聞。
彼人若爲不已,政可促其馀命,或是大慶之漸。
”凡劭、浚相與書類如此。
所言皆爲名号,謂上爲“彼人”,或以爲“其”;謂太尉江夏王義恭爲“佞人”;東一陽一主第在西掖門外,故雲“南第”。
王即鹦鹉姓。
“躬上啓聞”者,令道育上天白天神也。
鹦鹉既适懷遠,慮與天興私通事洩,請劭殺之。
劭密使人害天興。
既而慶國謂往來唯有二人,天興既死,慮将見及,乃以白上。
上驚惋,即收鹦鹉家,得劭、浚手書,皆咒詛巫蠱之言。
得所埋上形像于宮内。
道育叛亡,捕之不得。
上诘責劭、浚,劭、浚唯陳謝而已。
道育變服爲尼,逃匿東宮。
浚往京口,又以自随,或出止人張旿家。
上謂江夏王義恭曰:“常見典籍有此,謂止書傳空言,不意親睹。
劭南面之日,非複我及汝事。
汝兒子多,将來遇此不幸耳。
” 先是二十八年,彗星起畢、昴,入太微,掃帝坐端門,滅翼、轸。
二十九年,熒惑逆行守氐,自十一月霖雨連雪,一陽一光罕曜。
時道士範材修練形術,是歲自言死期,如期而死。
既殡,江夏王疑其仙也,使開棺視之,首如新刎,血流于背,上聞而惡焉。
三十年正月,大風飛霰且雷,上憂有竊發,辄加劭兵,東宮實甲萬人。
其年二月,浚自京口入朝,當鎮江陵,複載道育還東宮,欲将西上。
有告上雲:“京口人張旿家有一尼服食,出入征北内,似是嚴道育。
”上使掩得二婢,雲:“道育随征北還都。
”上惆怅惋駭,須檢覆,廢劭賜浚死。
初,浚母卒,命潘淑妃養以爲子。
淑妃一愛一浚,浚心不附。
妃被一寵一,上以謀告之。
妃以告浚,浚報劭,因有異謀。
每夜飨将士,或親自行酒,密與腹心隊主陳叔兒、齋帥張超之、任建之謀之。
其月二十一日夜,詐作上诏,雲:“魯秀謀反,汝可平明率衆入。
”因使超之等集素所養士二千馀人皆被甲,雲“有所讨”。
宿召前中庶子右軍長史蕭斌及左衛率袁淑、中舍人殷仲素、左積一弩一将軍王正見并入,告以大事,自起拜斌等,因流涕。
并驚愕。
明旦,劭以朱服加戎服上,乘畫輪車,與蕭斌同載,衛從如常入朝儀,從萬春門入。
舊制,東宮隊不得入城,劭語門衛雲:“受诏有所收讨。
”令後速來,張超之等數十人馳入雲龍東中華門。
及齋合,拔刃徑上合殿。
上其夜與尚書仆射徐湛之屏人語,至旦燭猶未滅,門階戶席并無侍衛。
上以幾自鄣,超之行殺,上五指俱落,并殺湛之。
劭進至合殿中合,文帝已崩。
出坐東堂,蕭斌執刀侍直,呼中書舍人顧嘏。
嘏懼,不時出,及至,問曰:“欲共見廢,何不早啓。
”未及答,斬之。
遣人于崇禮闼,殺吏部尚書江湛。
文帝左細仗主蔔天與攻劭于東堂,見殺。
又使人入殺潘淑妃,剖其心觀其邪正。
使者阿旨,答曰:“心邪。
”劭曰:“邪佞之心,故宜邪也。
”又殺文帝親信左右數十人。
急召始興王浚率衆屯中堂。
劭即僞位,百僚至者裁數十人,乃爲書曰:“徐湛之弑逆,吾勒兵入殿,已無所及。
今罪人斯得,元兇克殄,可大赦,改元爲太初。
”素與道育所定也。
蕭斌曰:“舊踰年改元。
”劭以問侍中王僧綽,僧綽曰:“晉惠帝即位便改年。
”劭喜而從之。
初使蕭斌作诏,斌辭以不文,乃使王僧綽。
始文帝未崩前一日甲夜,太史奏:“東方有急兵,其禍不測,宜列萬人兵于太極前殿,可以銷災。
”上不從。
及劭弑逆,聞而歎曰:“幾誤我事。
”乃問太史令曰:“我得幾年。
”對曰“得十年”。
退而語人曰:“十旬耳。
”劭聞而怒,驅殺之。
即位訖,便稱疾還入永福省,然後遷大行皇帝升太極殿,以蕭斌爲尚書仆射,何尚之爲司空。
大行大斂,劭辭疾不敢出。
先給諸處兵仗,悉收還武庫。
遣人謂魯秀曰:“徐湛之常欲相危,我已爲卿除之。
”使秀與屯騎校尉龐秀之對掌軍隊。
以侍中王僧綽爲吏部尚書,司徒左長史何偃爲侍中。
成服日,劭登殿臨靈,号恸不自持。
博訪公卿,詢求政道,遣使分行四方。
分浙江以東五郡爲會州,省揚州,立司隸校尉,以殷沖補之。
以大将軍江夏王義恭爲太保,司徒南谯王義宣爲太尉。
荊州刺史始興王浚進号骠騎将軍,王僧綽以先豫廢立見誅。
長沙王瑾弟楷、臨川王烨、桂一陽一侯觊、新渝侯玠,并以宿恨死。
禮官希旨,諡文帝不敢盡美稱,諡曰中宗景皇帝。
及聞南谯王義宣、随王誕等起義師,悉聚諸王于城内。
移江夏王義恭住尚書下舍,分義恭諸子住侍中下省。
四月,立妻殷爲皇後。
孝武檄至,劭自謂素習武事,謂朝士曰:“卿等助我理文書,勿厝意戎陣。
若有寇難,吾當自出,唯恐賊虜不敢動耳。
”中外戒嚴。
防孝武世子于侍中省,南谯王義宣諸子于太倉空屋。
劭使浚與孝武書,言“上親禦六師,太保又執钺臨統,吾與烏羊相尋即道。
上聖恩每厚法師,令在殿内住,想弟欲知消息,故及”。
烏羊者,南平王铄,法師,孝武世子小名也。
劭欲殺三鎮士庶家口,江夏王義恭、何尚之說曰:“凡舉大事,不顧家口;且多是驅一逼一。
今忽誅其馀累,政足堅彼意耳。
”劭乃下書,一無所問。
浚及蕭斌勸劭勒水軍自上決戰,江夏王義恭慮義兵倉卒,船舫陋小,不宜水戰。
乃進策以爲“宜以近待之,遠出則京師空弱,東軍乘虛,容能爲患。
不如養銳待期”。
劭善其議。
蕭斌厲色曰:“南中郎二十年少,業能建如此大事,豈複可量。
”劭不納。
疑朝廷舊臣不爲之用,厚撫王羅漢、魯秀,悉以兵事委之,多賜珍玩美色以悅其志。
羅漢先爲南平王铄右軍參軍,劭以其有将用,故以心膂委焉。
或勸劭保石頭城者,劭曰:“昔人所以固石頭,俟諸侯勤王耳。
我若守此,誰
紹出繼廬陵孝獻王義真。
元兇劭字休遠,文帝長子也。
帝即位後,諒闇中生劭,故秘之。
元嘉三年閏正月方雲劭生。
自前代人君即位後,皇後生太子,唯殷帝乙踐阼,正妃生纣,至此又有劭焉。
始生三日,帝往視之,簪帽甚堅,無風而墜于劭側,上不悅。
初命之曰劭,在文爲召刀,後惡焉,改刀爲力。
年六歲,拜爲皇太子,中庶子二率入直永福省,爲更築宮,制度嚴麗。
年十二,出居東宮,納黃門侍郎殷淳女爲妃。
十三加元服。
好讀史傳,尤一愛一弓馬。
及長,美須眉,大眼方口,長七尺四寸。
親覽宮事,延賓客,意之所欲,上必從之。
東宮置兵與羽林等。
十七年,劭拜京陵,大将軍彭城王義康、竟陵王誕、桂一陽一侯義融并從。
二十七年,上将北侵,劭與蕭思話固谏,不從。
魏太武帝至瓜步,上登石頭城,有憂色。
劭曰:“不斬江湛、徐湛之,無以謝天下。
”上曰:“北伐自我意,不關二人;但湛等不異耳。
”由是與江、徐不平。
上時務本業,使宮内皆蠶,欲以諷勵天下。
有女巫嚴道育夫爲劫,坐沒入奚官。
劭姊東一陽一公主應合婢王鹦鹉白公主道育通靈,主乃白上托雲善蠶,求召入。
道育雲:“所奉天神,當賜符應。
”時主夕卧,見流光相随,狀若螢火,遂入巾箱化爲雙珠,圓青可一愛一。
于是主及劭并信惑之。
始興王浚素佞事劭,并多過失,慮上知,使道育祈請,欲令過不上聞。
歌舞咒詛,不舍晝夜。
道育辄雲:“自上天陳請,必不一洩露。
”劭等敬事,号曰天師。
後遂爲巫蠱,刻玉爲上形像,埋于含章殿前。
初,東一陽一公主有奴陳天興,鹦鹉養以爲子而與之一婬一通。
鹦鹉、天興及甯州所獻黃門慶國并與巫蠱事,劭以天興補隊主。
東一陽一主薨,鹦鹉應出嫁,劭慮言語洩,與浚謀之,嫁與浚府佐吳興沈懷遠爲妾。
不啓上,慮事洩,因臨賀公主微言之。
上後知天興領隊,遣Yan人奚承祖讓劭曰:“汝間用隊主副盡是奴邪?欲嫁者又嫁何處?”劭答:“南第昔屬天興求将吏驅使,視形容粗健,便兼隊副;下人欲嫁者猶未有處。
”時鹦鹉已嫁懷遠矣。
劭懼,書告浚,并使報臨賀主,上若問嫁處,當言未定。
浚答書曰:“啓此事多日,今始來問,當是有感發之者。
計臨賀故不應翻覆言語,自生寒熱也。
此姥由來挾兩端,難可孤保,正爾自問臨賀冀得審實也。
其若見問,當作依違答之。
天興先署佞人府位,不審監上當無此簿領,可急宜犍之。
殿下已見王未?宜依此具令嚴自躬上啓聞。
彼人若爲不已,政可促其馀命,或是大慶之漸。
”凡劭、浚相與書類如此。
所言皆爲名号,謂上爲“彼人”,或以爲“其”;謂太尉江夏王義恭爲“佞人”;東一陽一主第在西掖門外,故雲“南第”。
王即鹦鹉姓。
“躬上啓聞”者,令道育上天白天神也。
鹦鹉既适懷遠,慮與天興私通事洩,請劭殺之。
劭密使人害天興。
既而慶國謂往來唯有二人,天興既死,慮将見及,乃以白上。
上驚惋,即收鹦鹉家,得劭、浚手書,皆咒詛巫蠱之言。
得所埋上形像于宮内。
道育叛亡,捕之不得。
上诘責劭、浚,劭、浚唯陳謝而已。
道育變服爲尼,逃匿東宮。
浚往京口,又以自随,或出止人張旿家。
上謂江夏王義恭曰:“常見典籍有此,謂止書傳空言,不意親睹。
劭南面之日,非複我及汝事。
汝兒子多,将來遇此不幸耳。
” 先是二十八年,彗星起畢、昴,入太微,掃帝坐端門,滅翼、轸。
二十九年,熒惑逆行守氐,自十一月霖雨連雪,一陽一光罕曜。
時道士範材修練形術,是歲自言死期,如期而死。
既殡,江夏王疑其仙也,使開棺視之,首如新刎,血流于背,上聞而惡焉。
三十年正月,大風飛霰且雷,上憂有竊發,辄加劭兵,東宮實甲萬人。
其年二月,浚自京口入朝,當鎮江陵,複載道育還東宮,欲将西上。
有告上雲:“京口人張旿家有一尼服食,出入征北内,似是嚴道育。
”上使掩得二婢,雲:“道育随征北還都。
”上惆怅惋駭,須檢覆,廢劭賜浚死。
初,浚母卒,命潘淑妃養以爲子。
淑妃一愛一浚,浚心不附。
妃被一寵一,上以謀告之。
妃以告浚,浚報劭,因有異謀。
每夜飨将士,或親自行酒,密與腹心隊主陳叔兒、齋帥張超之、任建之謀之。
其月二十一日夜,詐作上诏,雲:“魯秀謀反,汝可平明率衆入。
”因使超之等集素所養士二千馀人皆被甲,雲“有所讨”。
宿召前中庶子右軍長史蕭斌及左衛率袁淑、中舍人殷仲素、左積一弩一将軍王正見并入,告以大事,自起拜斌等,因流涕。
并驚愕。
明旦,劭以朱服加戎服上,乘畫輪車,與蕭斌同載,衛從如常入朝儀,從萬春門入。
舊制,東宮隊不得入城,劭語門衛雲:“受诏有所收讨。
”令後速來,張超之等數十人馳入雲龍東中華門。
及齋合,拔刃徑上合殿。
上其夜與
上以幾自鄣,超之行殺,上五指俱落,并殺湛之。
劭進至合殿中合,文帝已崩。
出坐東堂,蕭斌執刀侍直,呼中書舍人顧嘏。
嘏懼,不時出,及至,問曰:“欲共見廢,何不早啓。
”未及答,斬之。
遣人于崇禮闼,殺吏部尚書江湛。
文帝左細仗主蔔天與攻劭于東堂,見殺。
又使人入殺潘淑妃,剖其心觀其邪正。
使者阿旨,答曰:“心邪。
”劭曰:“邪佞之心,故宜邪也。
”又殺文帝親信左右數十人。
急召始興王浚率衆屯中堂。
劭即僞位,百僚至者裁數十人,乃爲書曰:“徐湛之弑逆,吾勒兵入殿,已無所及。
今罪人斯得,元兇克殄,可大赦,改元爲太初。
”素與道育所定也。
蕭斌曰:“舊踰年改元。
”劭以問侍中王僧綽,僧綽曰:“晉惠帝即位便改年。
”劭喜而從之。
初使蕭斌作诏,斌辭以不文,乃使王僧綽。
始文帝未崩前一日甲夜,太史奏:“東方有急兵,其禍不測,宜列萬人兵于太極前殿,可以銷災。
”上不從。
及劭弑逆,聞而歎曰:“幾誤我事。
”乃問太史令曰:“我得幾年。
”對曰“得十年”。
退而語人曰:“十旬耳。
”劭聞而怒,驅殺之。
即位訖,便稱疾還入永福省,然後遷大行皇帝升太極殿,以蕭斌爲尚書仆射,何尚之爲司空。
大行大斂,劭辭疾不敢出。
先給諸處兵仗,悉收還武庫。
遣人謂魯秀曰:“徐湛之常欲相危,我已爲卿除之。
”使秀與屯騎校尉龐秀之對掌軍隊。
以侍中王僧綽爲吏部尚書,司徒左長史何偃爲侍中。
成服日,劭登殿臨靈,号恸不自持。
博訪公卿,詢求政道,遣使分行四方。
分浙江以東五郡爲會州,省揚州,立司隸校尉,以殷沖補之。
以大将軍江夏王義恭爲太保,司徒南谯王義宣爲太尉。
荊州刺史始興王浚進号骠騎将軍,王僧綽以先豫廢立見誅。
長沙王瑾弟楷、臨川王烨、桂一陽一侯觊、新渝侯玠,并以宿恨死。
禮官希旨,諡文帝不敢盡美稱,諡曰中宗景皇帝。
及聞南谯王義宣、随王誕等起義師,悉聚諸王于城内。
移江夏王義恭住尚書下舍,分義恭諸子住侍中下省。
四月,立妻殷爲皇後。
孝武檄至,劭自謂素習武事,謂朝士曰:“卿等助我理文書,勿厝意戎陣。
若有寇難,吾當自出,唯恐賊虜不敢動耳。
”中外戒嚴。
防孝武世子于侍中省,南谯王義宣諸子于太倉空屋。
劭使浚與孝武書,言“上親禦六師,太保又執钺臨統,吾與烏羊相尋即道。
上聖恩每厚法師,令在殿内住,想弟欲知消息,故及”。
烏羊者,南平王铄,法師,孝武世子小名也。
劭欲殺三鎮士庶家口,江夏王義恭、何尚之說曰:“凡舉大事,不顧家口;且多是驅一逼一。
今忽誅其馀累,政足堅彼意耳。
”劭乃下書,一無所問。
浚及蕭斌勸劭勒水軍自上決戰,江夏王義恭慮義兵倉卒,船舫陋小,不宜水戰。
乃進策以爲“宜以近待之,遠出則京師空弱,東軍乘虛,容能爲患。
不如養銳待期”。
劭善其議。
蕭斌厲色曰:“南中郎二十年少,業能建如此大事,豈複可量。
”劭不納。
疑朝廷舊臣不爲之用,厚撫王羅漢、魯秀,悉以兵事委之,多賜珍玩美色以悅其志。
羅漢先爲南平王铄右軍參軍,劭以其有将用,故以心膂委焉。
或勸劭保石頭城者,劭曰:“昔人所以固石頭,俟諸侯勤王耳。
我若守此,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