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8 梁本紀下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帝猶固讓。
甲申,以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王僧辯爲司徒。
乙酉,斬賊左仆射王偉、尚書呂季略、少府卿周石珍、舍人嚴亶于江陵市,乃下令赦境内。
齊将潘樂、辛術等攻秦郡,王僧辯遣将杜崱帥衆拒之。
以陳霸先爲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
齊人賀平侯景。
八月,武陵王紀率巴、蜀之衆東下,遣護軍将軍陸法和屯巴峽以拒之。
九月甲戌,司空南平王恪薨。
十月乙未,前梁州刺史蕭循自魏至江陵,以爲平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戊申,執湘州刺史王琳于殿内。
庚戌,琳長史陸納及其将潘烏累等舉兵反,攻陷湘州。
是月,四方征鎮王公卿士複勸進表,三上,乃許之。
冬十一月丙子,皇帝即位于江陵,改太清六年爲承聖元年。
逋租宿責,并許弘宥。
孝子順孫,悉皆賜爵。
長徒鎖士,特加原宥。
禁锢奪勞,一皆曠蕩。
是日,帝不升正殿,公卿陪列而已。
時有兩日俱見。
己卯,立王太子方矩爲皇太子,改名元良。
立皇子方智爲晉安郡王,方略爲始安郡王。
追尊所生妣阮修容爲文宣太後。
改諡忠壯太子爲武烈太子,封武烈子莊爲永嘉王。
是月,陸納遣将軍潘烏累等破衡州刺史丁道貴于渌口,道貴走零陵。
十二月,陸納分兵襲巴陸,湘州刺史蕭循擊走之。
天門山獲野人,出山三日而死。
星隕吳郡。
淮南有野象數百,壞人室廬。
宣城郡猛獸暴食人。
是歲,魏廢帝元年。
二年春正月乙醜,诏王僧辯讨陸納。
戊寅,以吏部尚書王褒爲尚書右仆射。
己卯,江夏宮南門鑰牡飛。
三月庚寅,有兩龍見湘州西江。
夏五月甲申,魏大将尉遲迥進兵一逼一巴西,潼州刺史楊幹運以城納迥。
己醜,武陵王紀軍至西陵。
六月乙卯,王僧辯平湘州。
秋七月,武陵王紀衆大潰,見殺。
八月戊戌,尉遲迥平蜀。
九月,齊遣郭元建及将邢杲遠、步大汗薩、東方老帥衆頓合肥。
冬十一月辛酉,僧辯留鎮姑孰,豫州刺史侯瑱據東關壘,征吳興太守裴之橫帥衆繼之。
戊戌,以尚書右仆射王褒爲左仆射,湘東太守張绾爲右仆射。
十二月,宿預土人東方光據城歸化,齊江西州郡皆起兵應之。
三年春正月,魏帝爲相安定公所廢,而立齊王廓,是爲恭帝元年。
三月,主衣庫見黑蛇長丈許,數十小蛇随之,舉頭高丈馀南望,俄失所在。
帝又與宮人幸玄洲苑,複見大蛇盤屈于前,群小蛇遶之,并黑色。
帝惡之,宮人曰:“此非怪也,恐是錢龍。
”帝敕所司即日取數千萬錢鎮于蛇處以厭之。
因設法會,赦囚徒,振窮乏,退居栖心省。
又有蛇從屋堕一落帝帽上,忽然便失。
又龍光殿上所禦肩輿複見小蛇萦屈輿中,以頭駕夾膝前金龍頭上,見人走去,逐之不及。
城濠中龍騰出,煥爛五色,竦躍入雲,六七小龍相随飛去。
群魚騰躍,墜死于陸道。
龍處爲窟若數百斛圌。
舊大城上常有紫氣,至是稍複消歇。
甲辰,以司徒王僧辯爲太尉、車騎大将軍。
戊申,以護軍将軍、郢州刺史陸法和爲司徒。
夏四月癸酉,以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陳霸先爲司空。
六月癸未,有黑氣如龍見于殿内。
秋九月辛卯,帝于龍光殿述老子義。
先是,魏使宇文仁恕來聘,齊使又至江陵,帝接仁恕有阙,魏相安定公憾焉。
乙巳,使柱國萬紐于謹來攻。
冬十月丙寅,魏軍至襄一陽一,梁王蕭察率衆會之。
丁卯,停講,内外戒嚴,輿駕出行城栅,大風拔木。
丙子,續講,百僚戎服以聽。
诏征王僧辯。
十一月甲申,幸津一陽一門講武,置南北兩城主。
帝親觀閱,風雨總集,部分未交,旗幟飄亂,帝趣駕而回,無複次序。
風雨随息,衆竊驚焉。
乙酉,以領軍胡僧佑爲都督城東城北諸軍事,右仆射張绾爲副;左仆射王褒都督城西城南諸軍事,直殿省元景亮爲副。
丁亥,魏軍至栅下。
丙申,征廣州刺史王琳入援。
丁酉,大風,城内火燒居人數千家。
以爲失在婦人,斬首一屍一之。
是日,帝猶賦詩無廢。
以胡僧佑爲開府儀同三司。
庚子,信州刺史徐世譜、晉安王司馬任約軍次馬頭岸。
是夜,有流星墜城中,帝援蓍筮之,卦成,取标式驗之,因抵于地曰:“吾若死此下,豈非命乎?”因裂帛爲書催僧辯曰:“吾忍死待公,可以至矣。
”戊申,胡僧佑、朱買臣等出戰,買臣敗績。
辛亥,魏軍大攻,帝出枇杷門親臨陣督戰。
僧佑中流矢薨,軍敗,反者斬西門守卒以納魏軍。
帝見執,如梁王蕭察營,甚見诘辱。
他日,乃見魏仆射長孫儉,谲儉雲:“埋金千斤于城内,欲以相贈。
”儉乃将帝入城,帝因述察相辱狀,謂儉曰:“向聊相谲,欲言耳;豈有天子自埋金乎?”儉乃留帝于主衣庫。
十二月丙辰,徐世譜、任約退戍巴陵。
辛未,魏人戕帝。
明年四月,梁王方智承制,追尊爲元皇帝,廟号世祖。
帝聰悟俊朗,天才英發,出言爲論,音響若锺。
年五六歲,武帝嘗問所讀書,對曰:“能誦曲禮。
”武帝使誦之,即誦上篇。
左右莫不驚歎。
初生患眼,醫療必增,武帝自下意療之,遂盲一目。
乃憶先夢,彌加湣一愛一。
及長好學,博極群書。
武帝嘗問曰:“孫策在江東,于時年幾?”答曰:“十七。
”武帝曰:“正是汝年。
” 帝一性一不好聲色,頗慕高名,爲荊州刺史,起州學宣尼廟。
嘗置儒林參軍一人,勸學從事二人,生三十人,加廪饩。
帝工書善畫,自圖宣尼像,爲之贊而書之,時人謂之三絕。
與裴子野、劉顯、蕭子雲、張缵及當時才秀爲布衣交。
常自比諸葛亮、桓溫,惟缵許焉。
一性一好矯飾,多猜忌,于名無所假人。
微有勝己者,必加毀害。
帝姑義興昭長公主子王铨兄弟八九人有盛名。
帝妒害其美,遂改一寵一姬王氏兄王珩名琳以同其父名。
忌劉之遴學,使人鸩之。
如此者甚衆,雖骨肉亦遍被其禍。
始居文宣太後憂,依丁蘭作木母。
及武帝崩,秘喪逾年,乃發兇問,方刻檀爲像,置于百福殿内,事之甚謹。
朝夕進蔬食,動靜必啓聞,迹其虛矯如此。
一性一愛一書籍,既患目,多不自執卷,置讀書左右,番次上直,晝夜爲常,略無休已,雖睡,卷猶不釋。
五人各伺一更,恒緻達曉。
常眠熟大鼾,左右有睡,讀失次第,或偷卷度紙。
帝必驚覺,更令追讀,加以檟楚。
雖戎略殷湊,機務繁多,軍書羽檄,文章诏诰,點毫
甲申,以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王僧辯爲司徒。
乙酉,斬賊左仆射王偉、尚書呂季略、少府卿周石珍、舍人嚴亶于江陵市,乃下令赦境内。
齊将潘樂、辛術等攻秦郡,王僧辯遣将杜崱帥衆拒之。
以陳霸先爲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
齊人賀平侯景。
八月,武陵王紀率巴、蜀之衆東下,遣護軍将軍陸法和屯巴峽以拒之。
九月甲戌,司空南平王恪薨。
十月乙未,前梁州刺史蕭循自魏至江陵,以爲平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戊申,執湘州刺史王琳于殿内。
庚戌,琳長史陸納及其将潘烏累等舉兵反,攻陷湘州。
是月,四方征鎮王公卿士複勸進表,三上,乃許之。
冬十一月丙子,皇帝即位于江陵,改太清六年爲承聖元年。
逋租宿責,并許弘宥。
孝子順孫,悉皆賜爵。
長徒鎖士,特加原宥。
禁锢奪勞,一皆曠蕩。
是日,帝不升正殿,公卿陪列而已。
時有兩日俱見。
己卯,立王太子方矩爲皇太子,改名元良。
立皇子方智爲晉安郡王,方略爲始安郡王。
追尊所生妣阮修容爲文宣太後。
改諡忠壯太子爲武烈太子,封武烈子莊爲永嘉王。
是月,陸納遣将軍潘烏累等破衡州刺史丁道貴于渌口,道貴走零陵。
十二月,陸納分兵襲巴陸,湘州刺史蕭循擊走之。
天門山獲野人,出山三日而死。
星隕吳郡。
淮南有野象數百,壞人室廬。
宣城郡猛獸暴食人。
是歲,魏廢帝元年。
二年春正月乙醜,诏王僧辯讨陸納。
戊寅,以吏部尚書王褒爲尚書右仆射。
己卯,江夏宮南門鑰牡飛。
三月庚寅,有兩龍見湘州西江。
夏五月甲申,魏大将尉遲迥進兵一逼一巴西,潼州刺史楊幹運以城納迥。
己醜,武陵王紀軍至西陵。
六月乙卯,王僧辯平湘州。
秋七月,武陵王紀衆大潰,見殺。
八月戊戌,尉遲迥平蜀。
九月,齊遣郭元建及将邢杲遠、步大汗薩、東方老帥衆頓合肥。
冬十一月辛酉,僧辯留鎮姑孰,豫州刺史侯瑱據東關壘,征吳興太守裴之橫帥衆繼之。
戊戌,以尚書右仆射王褒爲左仆射,湘東太守張绾爲右仆射。
十二月,宿預土人東方光據城歸化,齊江西州郡皆起兵應之。
三年春正月,魏帝爲相安定公所廢,而立齊王廓,是爲恭帝元年。
三月,主衣庫見黑蛇長丈許,數十小蛇随之,舉頭高丈馀南望,俄失所在。
帝又與宮人幸玄洲苑,複見大蛇盤屈于前,群小蛇遶之,并黑色。
帝惡之,宮人曰:“此非怪也,恐是錢龍。
”帝敕所司即日取數千萬錢鎮于蛇處以厭之。
因設法會,赦囚徒,振窮乏,退居栖心省。
又有蛇從屋堕一落帝帽上,忽然便失。
又龍光殿上所禦肩輿複見小蛇萦屈輿中,以頭駕夾膝前金龍頭上,見人走去,逐之不及。
城濠中龍騰出,煥爛五色,竦躍入雲,六七小龍相随飛去。
群魚騰躍,墜死于陸道。
龍處爲窟若數百斛圌。
舊大城上常有紫氣,至是稍複消歇。
甲辰,以司徒王僧辯爲太尉、車騎大将軍。
戊申,以護軍将軍、郢州刺史陸法和爲司徒。
夏四月癸酉,以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陳霸先爲司空。
六月癸未,有黑氣如龍見于殿内。
秋九月辛卯,帝于龍光殿述老子義。
先是,魏使宇文仁恕來聘,齊使又至江陵,帝接仁恕有阙,魏相安定公憾焉。
乙巳,使柱國萬紐于謹來攻。
冬十月丙寅,魏軍至襄一陽一,梁王蕭察率衆會之。
丁卯,停講,内外戒嚴,輿駕出行城栅,大風拔木。
丙子,續講,百僚戎服以聽。
诏征王僧辯。
十一月甲申,幸津一陽一門講武,置南北兩城主。
帝親觀閱,風雨總集,部分未交,旗幟飄亂,帝趣駕而回,無複次序。
風雨随息,衆竊驚焉。
乙酉,以領軍胡僧佑爲都督城東城北諸軍事,右仆射張绾爲副;左仆射王褒都督城西城南諸軍事,直殿省元景亮爲副。
丁亥,魏軍至栅下。
丙申,征廣州刺史王琳入援。
丁酉,大風,城内火燒居人數千家。
以爲失在婦人,斬首一屍一之。
是日,帝猶賦詩無廢。
以胡僧佑爲開府儀同三司。
庚子,信州刺史徐世譜、晉安王司馬任約軍次馬頭岸。
是夜,有流星墜城中,帝援蓍筮之,卦成,取标式驗之,因抵于地曰:“吾若死此下,豈非命乎?”因裂帛爲書催僧辯曰:“吾忍死待公,可以至矣。
”戊申,胡僧佑、朱買臣等出戰,買臣敗績。
辛亥,魏軍大攻,帝出枇杷門親臨陣督戰。
僧佑中流矢薨,軍敗,反者斬西門守卒以納魏軍。
帝見執,如梁王蕭察營,甚見诘辱。
他日,乃見魏仆射長孫儉,谲儉雲:“埋金千斤于城内,欲以相贈。
”儉乃将帝入城,帝因述察相辱狀,謂儉曰:“向聊相谲,欲言耳;豈有天子自埋金乎?”儉乃留帝于主衣庫。
十二月丙辰,徐世譜、任約退戍巴陵。
辛未,魏人戕帝。
明年四月,梁王方智承制,追尊爲元皇帝,廟号世祖。
帝聰悟俊朗,天才英發,出言爲論,音響若锺。
年五六歲,武帝嘗問所讀書,對曰:“能誦曲禮。
”武帝使誦之,即誦上篇。
左右莫不驚歎。
初生患眼,醫療必增,武帝自下意療之,遂盲一目。
乃憶先夢,彌加湣一愛一。
及長好學,博極群書。
武帝嘗問曰:“孫策在江東,于時年幾?”答曰:“十七。
”武帝曰:“正是汝年。
” 帝一性一不好聲色,頗慕高名,爲荊州刺史,起州學宣尼廟。
嘗置儒林參軍一人,勸學從事二人,生三十人,加廪饩。
帝工書善畫,自圖宣尼像,爲之贊而書之,時人謂之三絕。
與裴子野、劉顯、蕭子雲、張缵及當時才秀爲布衣交。
常自比諸葛亮、桓溫,惟缵許焉。
一性一好矯飾,多猜忌,于名無所假人。
微有勝己者,必加毀害。
帝姑義興昭長公主子王铨兄弟八九人有盛名。
帝妒害其美,遂改一寵一姬王氏兄王珩名琳以同其父名。
忌劉之遴學,使人鸩之。
如此者甚衆,雖骨肉亦遍被其禍。
始居文宣太後憂,依丁蘭作木母。
及武帝崩,秘喪逾年,乃發兇問,方刻檀爲像,置于百福殿内,事之甚謹。
朝夕進蔬食,動靜必啓聞,迹其虛矯如此。
一性一愛一書籍,既患目,多不自執卷,置讀書左右,番次上直,晝夜爲常,略無休已,雖睡,卷猶不釋。
五人各伺一更,恒緻達曉。
常眠熟大鼾,左右有睡,讀失次第,或偷卷度紙。
帝必驚覺,更令追讀,加以檟楚。
雖戎略殷湊,機務繁多,軍書羽檄,文章诏诰,點毫